殲20的成功之處在哪裡?

育兒奶爸


殲20自2011年1月11日首飛以來,目前已經過去8年。在這8年時間中殲20不斷地發展完善,目前已經順利列裝部隊,逐漸成為人民空軍手中最鋒利的利劍。

殲20目前正在東部戰區“王海大隊”所在旅換裝,這是殲20首次列裝一線作戰部隊。東海方向很快就會威龍在天。

殲20的研製列裝毫無疑問對於我國空軍戰鬥力和航空工業研製水平來說有著開天闢地的意義。殲20不但讓我國擁有了與F22、F35並肩的頂級戰機,而且也使我國在先進戰機研製水平向世界一流邁進。

殲20的成功,歸納起來就是這樣一句話:從我國航空工業的實際出發,以我國對未來空中作戰獨特思考為牽引,以滿足我國對未來戰機的性能需求為目的,在項目實施中程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一個項目打造了一支潛力無限的戰鬥機研製團隊。具體來說有如下幾點:

1、殲20的研製從我國航空工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技術性能和研製能力之間做好了平衡。在這個大前提下,殲20體現了研製人員的很多匠心獨運。

舉一個最直接的例子,由於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相對薄弱的基礎,殲20在氣動設計上選擇了升阻比更高、但是氣動控制更復雜的“帶邊條的升力體鴨式佈局”。

雖然殲20的目標發動機渦扇15與殲20差不多同時立項(渦扇15還早幾個月),但是研製方對我國航發的研製能力心知肚明,所以選擇了對航發性能要求較低的帶邊條的升力體鴨式布。與F22相比,殲20的氣動設計無疑更加複雜,這也是設計師避短揚長的無奈之舉,畢竟相對發動機,氣動設計我們更拿手一些。如果我們也能研發出F119或者F135那樣的發動機,殲20可能也不會長成這個樣子。

另外,殲20是目前問世的四代機中體量最大的,這雖然也有對載荷航程性能的考慮,當然也是因為我國在機載設備和基礎材料加工領域的差距,為了達到預期性能,不得不以體積換質量,而且為未來升級留足空間。

2、在性能取捨上,殲20沒有走F22那樣的貪大求全,而是在在隱身性能的基礎上,優化超音速性能,注重信息處理能力,著力突出超視距空戰性能。

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水平衡量,F22各方面的性能都登峰造極,無論是超視距空戰還是近距格鬥,無所不精,這是美國在冷戰壓力最大的情況下必然追求的結果,而且美國雄厚的航空工業基礎可以完成這樣的傑作。但是我國根據自己對未來空戰模式的研究思考,認為再追求近距格鬥性能而強化機動性能有點得不償失,所以把研製重心放在隱身、超音速性能和態勢感知方面,機動性僅僅與殲10相當。

殲20還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吸取F22和F35的經驗教訓,少走了很多彎路,比如為殲20配備了ETOS系統。綜合來說,殲20的航電架構和載荷航程性能好於F22,機動性能又壓倒F35,既摸著石頭過河,又適當的彎道超車。

3、通過殲20項目,研製單位形成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研製流程,也打造了一支世界頂級水平的研發團隊,這個恐怕才是殲20項目的最成功之處。

殲20在性能指標設置先設置合理的頂層目標,然後將這些目標分解到各自系統,每個子系統必要不打折扣的完成具體目標,這樣環環相扣。而未來達到這些性能指標,殲20在研製中貫徹“全流程招標”的原則,每個子系統、部件都是通過公正、徹底的招標,一切以實力說話,因此很多部件供應商都是航工工業系統外的廠所,甚至不乏很多技術先進的民營企業。比如殲20的有源點掃雷達就是使用了中電科14所的雷達,這是我國雷達領域最好的廠商,而不是航空工業內部的607所的雷達。在這樣的制度安排下,殲20是集全國各領域之大成,性能自然沒話說。另外,與北方廠商相比,無論是殲20還是殲10,其生產質量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部隊的高度認可。

而通過殲10、尤其是殲20的項目的歷練,成飛方面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戰機研發團隊之列,堪稱中國的“臭鼬工廠”。這既離不開宋文驄、楊偉等人的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更是因為我們身處的這個偉大時代,正如老話所說:時勢造英雄。

網絡上某些人為北方廠所拿下傳說中的艦載四代機洋洋得意的時候,根據中航工業首席技師的言論,成飛方面已經著手研製下一代戰機,並且給出了一個時間節點:2035年!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1、隱身鴨式氣動佈局

我國自從殲-9戰鬥機就開始深入研究鴨式三角翼氣動佈局,在殲-10戰鬥機上終於有所大成,使該機成為我國第一種鴨式三角翼佈局戰鬥機,在發動機推力有限的情況下實現了較好的機動性能。隨後,殲-20也順理成章地採用了鴨式佈局。

首任611所所長王南壽曾表示:“我國自己研製的三代機殲-10是鴨式佈局,所以這方面的模型吹風必然是最多的,對這種佈局的各種情況會掌握的比較全面,所以四代機(殲-20)繼續選擇這一方案也就順理成章了,具體的方案就是殲-10的宋文璁總師在論文中提到的大邊條、小展弦比中等後掠角機翼、全動垂尾佈局。”

通過隱身鴨式氣動佈局,憑藉推力較小了AL-31F發動機,殲-20實現了隱身和機動性的堅固,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種鴨式佈局隱身戰鬥機。

2、相對F-22的後發技術優勢

作戰假想敵是F-22這點始終貫穿於殲-20的設計中,與F-22相比殲-20的菱形截面機鼻雷達罩直徑更大,意味著該機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首發組件的數量要多於F-22的APG-77,以更大的雷達口徑來實現對F-22更遠的探測距離。

此外,殲-20還具有許多F-22所不具備的航電,如分佈式光學孔徑系統和光電瞄準系統。作為新興戰鬥機航電的分佈式光學孔徑系統通過在機身上佈置環視紅外攝像機使飛機具備了極其靈敏的導彈逼近告警傳感器,還能配合頭盔顯示器使飛行員獲得透過機身“透視”周遭環境的能力,從而大幅提高態勢感知。雖然殲-20目前還沒有啟用頭盔顯示器,但相信類似設備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中。

殲-20機鼻下方還具有光電瞄準系統的寶石型吊艙,在F-35上,類似設備用於對地瞄準,為精確制導武器指示目標,而殲-20的該裝置顯然主要用於對空,起到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的作用。該裝置能讓殲-20獲得在無線電靜默下的被動對空搜索的能力,如今這種能力在探測隱身戰鬥機方面愈發重要起來。

3、改進潛力大

作為一種重型戰鬥機,殲-20內部空間充裕,改進潛力大。從殲-20的尾部設計看,已經為未來升級軸對稱矢量噴管(AVEN)留下了空間。這一特點在殲-20 2001號原型機上特別明顯,該機兩個用於承載全動平尾和腹鰭的尾撐末端內側呈外八字外擴,其唯一的設計目的就是為未來WS-15的矢量噴管留下空間,避免尾噴管在偏轉時與尾撐產生干涉。

去年年底,一架殲-10戰鬥機開始測試我國自行研製的軸對稱矢量噴管。這種噴管在結構上應該類似普惠公司為F-16研製的俯仰/偏航平衡梁式噴管(P/YBBN),這種噴管通過一個同步環同時實現尾噴管的收斂-擴散運動和矢量運動,設計非常巧妙,使尾噴管動作筒的數量最小化,在減輕重量的同時提高了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對於這架殲-10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該機是殲-10D原型機,通過增推太行發動機和矢量噴管來大幅增強機動性。而是該機是推力矢量技術驗證機,成熟後將裝備殲-20。


飛豹科普秀


很多人肯定會理所當然的說沈飛官僚成飛進取。

但是說實話,作為局外人的我們真的沒資格這麼去說,顯然很多人對中國軍工企業的體制沒有了解。實際上,作為中航下屬單位的沈飛和成飛在技術上是相通的。也就是說只要是沈飛有的技術成飛也一定有。也就是說J-20的成功和成飛技術先進是沒有關係的。

成飛的成功之處在於,對J-20未來定位的清晰認識。

很多人肯定理所應當的想:J-20是對標F-22的,也就是拿來與F-22爭奪制空權的。但是這樣想未免太簡單了。J-20與F-22對掐的場面或許真的讓人熱血沸騰。但是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指揮員差不多也得換人了。

對於J-20這種一根針刺破一張網的利器,拿它做一線炮灰顯然沒有在關鍵節點搞破壞癱瘓敵人作戰網絡來的實在。

如果真要拿J-20與F-22對比,那麼亞音速性能相對更差的J-20在空優作戰下並不比F-22強。

J-20的真正優勢是通過強悍的超音速飛行性能,攻擊美軍的預警機,加油機。就算不能擊落預警機和加油機,也能通過限制作戰保障平臺的行動自由達到限制敵方進攻任務自由度的目標。

如果真要選一款戰鬥機去跟F-22死嗑,那麼當初重型五代機選型中標的應該是沈飛的三翼面方案“雪鴞”。要知道三翼面佈局在亞音速機動性和過失速機動性乃至全包線內的飛行性能平衡性上都有一定的優勢。

成飛對未來空戰以及實際戰場情況有著深刻的認識:中國的五代機數量仍將落後於美國且技術上也有一定劣勢,所以中國空軍需要的五代機是一名能夠給敵軍關鍵節點造成巨大威脅的刺客,而不是優秀的前線制空戰鬥機。


貞觀防務


要說成功之處,總結為三點

成功之一,所謂時勢造英雄,不論是臥薪嚐膽還是厚積薄發,在中國面對高度地緣壓力的情況下,需要一個能突破這種壓力,乃至改變平衡態勢的利刃,j20恰逢其時,呼之而出。使中國空軍第一次在技術上代差上抹平了與超級大國美帝的技術界限,進而對中國周邊地區保持絕對空中優勢,這在我國空軍史上,乃至建國史上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成功之二,高新技術的高超結合。優秀的空氣動力學理論和風洞群可以設計出一個好的飛機外形,優秀航空動力科研單位可以造出一個好的發動機,強大的電子集成技術可以造出一個好的雷達,但是能把這些東西整合成一架比肩f22乃至超越它的j20,只有中國能做到,中國智慧賦予j20成功最重要的關鍵,那就是兩個字,整合。

成功之三,j20之於軍事和技術上的深刻影響,個人覺得遠不如在軍隊乃至民眾中帶來的民族自豪感,中國在經歷了近代屈辱的百年史,在經歷了千年輝煌之後突入其來的侵略帶來屈辱和血淚,遠比歷史沉浮中展現的困苦與磨難來的更加沉痛和憤怒。而隨著以j20,052d,東風31b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術裝備不斷入役,不管是民族自豪感,認同感空前高漲,是國民渴望祖國繁榮,渴望軍隊強大,實現祖國復興的百年夙願的最耀眼旗幟。


九色璃魂


我說兩點,一是升力係數大,號稱世界之最;二是採用了典型的隱身化設計,雷達反射面積小。

先說升力。著名空軍專家傅前哨(西北工業大學氣動專業早年畢業生)曾說過,殲-20採用了基於渦流控制技術的升力體機身、鴨翼、邊條、機翼和後機身邊條的一體化非常規氣動佈局,其升力係數可達2.1左右。就這個2.1的最大升力係數,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了,要知道美國的F-22也不過才1.7而已。

那麼,升力係數大有什麼好處呢?升力係數大,起降性能、機動性能就好,包括超音速巡航在內的巡航性能也好。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的發動機落後,所以殲-20不可能實現超音速巡航。其實,超音速巡航取決於發動機不開加力時的推力、推重比和飛機的超音速升阻比,F-22的發動機好,即使升阻比差一點,也能實現超音速巡航;殲-20升阻比更大,因此,也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

接著再談一下殲-20的隱身化設計。

大家都知道,隱身是第五代戰鬥機的一大標準,而隱身的最基本設計,就是機身各處的凸起要小,而且還要採用內置彈艙設計,氣動佈局上還要遵守平行設計的原則。這些,殲-20都做到了。另外,與F-22的普通進氣道相比,殲-20還採用了蚌式進氣道,這個對隱身也是非常有利的。

殲-20的另一大先進設計,是採用了V形全動尾翼,兼具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的功能。


用戶53052903248


殲-20的成功之處在於,我們掌握了以隱身為主的諸多四代機技術,取得了制空的主動權。如果我們不能在四代機等前沿裝備上取得一席之地,便會面臨諸多不利,這就是魂舞大漠的粗淺認識。當今國際政治一超獨霸,賴其強大的國防科技實力,在軍事上建立了無可憾動的地位,僅四代機就兩種,還有諸多隱身飛機,早就開啟了以隱身兵器無人裝備為主的信息化戰爭,我們唯有走創新的自主跨越式發展之路,在主要裝備方面迎頭趕上去,才能確保國防安全,這是不爭的實事。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軍迷們面對“幻影”-2000這樣的飛機還流口水兒,那麼今天,情形大為好轉,甚至倒過來,當我們現代化的戰艦出訪,歐洲的媒體主要版面多有哈剌子飛濺其上。今天我們要面對者,仍有不少技術和裝備差距,還不能說到了喘息可以略定之時,但比較過去,畢竟好得多,以殲-20領銜的空軍20時代已經開啟,進步還是非常明顯的,難道這不是我們的成功嗎?

折騰殲-7的日子。來自前蘇聯米格-21,北約以之價格低廉可以大量生產,稱為“魚窩”,意思像魚一樣多,算上中國產殲-7,這種戰鬥機共狂造了1.3萬架之多。我們在吃透米格-21的基礎上,造了殲-8,造了“梟龍”,造了教-9“山鷹”,成功大量外銷,到本世紀初才終於關掉生產線,可以講,殲-7可與米格-21一樣有名,有意思的是,印度裝備有近千架米格-21,至今猶在使用,已經飛掉了一半還多,因原產國生產線早就關閉,只能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淘換中國殲-7的零部件,因而每次掉飛機,中國躺著也中槍,飛到現在無三代機可以更換,只能將就使用,因稱“空中棺材”,中國用得就很好呀,而且受到裝備殲-7的國家歡迎,要在中國吃透了技術,把米格-21發揚光大。美國在越南懾於米格-21之威,這才打造了三代機F-16,中國以折騰殲-7取得的進步,成功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三代機殲-10,有了殲-10,便有了殲-20,技術靠著積累,中國航空工業在壯大,殲-20即為壯大的結果。

“光輝”遠逝。造出“梟龍”,一款專為出口的戰鬥機,印度同時造出“光輝”LCA,開始說比美殲-10“猛龍”,後來又講堪比“雷電”JF-17,那時坊間的聲音,看熱鬧的不嫌事大,“雷電”大戰“光輝”會如何,討論有年,只是印度造來造去,便失之動靜,空軍硬著頭皮採購了83架,只在閱兵時秀一下,便了事,而“梟龍”化為“雷電”成為巴鐵主力。中印兩傢俱有可比性,都是靠米格-21起的家,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印度裝備了前蘇聯米格-23和其改進型號米格-27的時候,我們的殲-7猶未弄好呢。三十年過去,中國四代機已經列裝入役,而印度還在為三代機發愁,不知要買哪家的好,弄來法制“陣風”,說堪比殲-20,其軍迷心裡不免犯嘀咕,印度斯坦航空淨會吹牛皮,連根毛都撈不著,空戰根本沒法打,它買來的“陣風”恐怕只能戰“梟龍”,只是區區36架也不夠打呀,練一練再摔個幾架的話,30來架夠幹什麼使的?何況“梟龍”已做了升級,巴鐵有了一條穩定的生產線,想造多少有多少。牆裡開花牆外香,中國把自家的進步已經書寫在南亞的天空之上。

再向前一步。有了技術基礎,更先向前一步,按照中國生產一代,再研製一步的技術路徑,屬於自家的五代兩年前恐怕鋪就了圖紙。世上宣佈研製五代者,兩家,美國和英國。我們一般不成不吱聲,默默在努力,憋著一股勁,看誰最先研製而成,六年可造一款飛機,不像有些人似的,一天趴在機窩裡,低維護即是戰鬥力。也許我們的進步,在人家骨子裡有點變得擔心,今年之初一款名為“暗箭”的無人機出現在網絡上,英國人語帶堅定,這便是一款徹頭徹尾的五代機,是不是不知道,也許這是一型五代的驗證機,也未可知,腦際蹦出一個詞,引領。四代不易,終得實現同臺,五代落後於人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要實現引領,五代正是一契機,總跟在人家身後沒意思。沿著殲-20開闢的技術道路繼續向前,要想建立自己地位,更再向前一步。


魂舞大漠


在於部分放棄了隱身性能


竹筍念熊貓


先有著再努力超越,一次啥都完善好太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