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40年電影生涯,從國際大獎到商業鉅製,“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關注 聯繫TA

40年電影生涯,從國際大獎到商業鉅製,“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2018年國慶檔,張藝謀新作《影》上映,距離他首部電影《紅高粱》整三十一年。從影以來,張藝謀用一部部電影,踐行著自己的電影美學,推動著中國電影行業的進步。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金雞獎最佳故事片,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兩次刷新中國電影票房紀錄、四次奪得年度華語片票房冠軍。

張藝謀,一位影響了當代中國電影進程的導演。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造型

《影》的世界首映在第7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張藝謀亦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榮耀電影製作人”獎,這是張藝謀第五次與威尼斯電影節結緣。

1991年,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之後,他的《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均獲得威尼斯最高獎金獅獎。2007年,張藝謀擔任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自首部電影《紅高粱》以來,張藝謀開啟了中國電影走向國際影壇,並頻頻拿獎的時代。《紅高粱》中大面積的紅色調與對稱構圖,極具張力,影片以獨特的造型語言展現出民族人格和民族精神,融敘事與抒情、寫實與寫意於一爐,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一座豐碑。

1988年,《紅高粱》繼柏林國際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金熊獎後,相繼拿下了11個海內外大獎,這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上獲得最高獎。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紅高粱》劇照

此後,張藝謀的《菊豆》、《秋菊打官司》、《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等電影多次獲得國內外知名電影節獎項,以張藝謀導演為主的中國電影相繼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

千禧年前後,國內的電影市場份額大幅度下降,張藝謀的電影《英雄》問世。該片啟用頂級演員、製作精美、視聽一流,拉動了1100萬觀眾進入電影院觀看,內地票房2.5億人民幣(全球票房1.77億美元),佔全年總票房四分之一,開啟了內地電影市場的“商業大片時代”。日後央視的一項調查顯示,《英雄》的觀眾中,有八成已經多年沒有進入過電影院。

《英雄》後,張藝謀導演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相繼上映。三部電影均是以歷史為背景,高飽和,高對比的顏色肆意揮灑,樹立了中國歷史文化融進電影藝術的三部里程碑式電影。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與前作的濃墨重彩相比,《影》在影像風格上追求中國畫般的水墨畫風,全片以黑白灰三色為主,留白寫意的構圖形式,平遠的透視關係,煙波浩渺的江湖中,人性在此廝殺與救贖。

“我還是認為中國電影的形式太少了,我們有時候框框多,形式本身開掘得就不夠。我很願意去探索一些新形式的東西,對於電影形式,我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張藝謀說。

人性

回憶起自己千禧年之前拍攝的電影,張藝謀最喜歡的一是《活著》、二是《秋菊打官司》。兩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均著力於展現“人”在社會環境下的不屈與奮鬥,《影》亦是如此。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影》中,沛國都督子虞因負傷於敵國戰將楊蒼,病入膏肓,為保地位,啟用與自己容貌極為相似的境州。子虞的妻子小艾,周旋在子虞與境州之間,陪境州一起行走朝堂。子虞、境州、小艾,三人的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鮮明的特質。

此外,看似癲狂、實則老謀深算的沛王,至陽至剛的楊蒼,深藏不露的田戰,一幅幅鮮明飽滿的人物群像各有各的光芒。人與人性,始終是張藝謀電影美學下的主題,與太極、八卦等片中的造型類似,《影》中的人物也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陰陽相對的關係。

“人心如影,這部影片是以水墨風格講人的複雜內心和性格,把人性的複雜影影綽綽地浮現在光影之中。”張藝謀在談到《影》的主題時說。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影》劇照

劇本創作時,張藝謀遇到最難的是如何讓替身境州活下來,真實的歷史裡,平民出身的影子多是失敗者。

“《三國》是帝王將相的故事,充滿著權力、戰爭、謀略。這裡的主角永遠是皇帝和侯爵,是貴族階層的遊戲,沒有老百姓。我覺得如果把一個老百姓設置成主角,那會很顛覆。”張藝謀說:“《影》的故事重點是平民,是草根,不管是草根逆襲,還是農民起義,還是反抗,求生,野心……,這是一個人的故事。它脫離了權謀,脫離了老一套古裝戲的規範性主題,我喜歡這個。”

《英雄》中,一統天下的理想可以讓無數人為此喪命。《影》則將重點放在了朝野權謀鬥爭中的人,講述哪些本如棋子一般的人,能夠在命運的裹挾中被激發出怎樣的能量。

在張藝謀看來,替身境州的命運充滿悲劇性和宿命感:“第一,你不能為愛情找個替身,基本上處在生死邊緣的人才會找替身,成為替身的人則每天都活在死亡的陰影下;第二,“我是誰”,“我到底是誰”的追問。身份的確認是很有趣的,替身的身份焦慮肯定是有的,因為他越像主體,他自己的身份就越模糊。平民和貴族身份的落差值得挖掘。”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影》劇照

關於電影

第九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上,張藝謀獲得特別表彰時感慨:我的很多朋友已經退休,我這些年堅持拍電影,不為名利,只是喜歡。

“全世界喜歡張藝謀的,是張藝謀自己拍出來的東西。”在將於10月12日上映的《影》電影版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中,張藝謀如此說道。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作為一位不斷追求電影技術創新的大師,張藝謀用一部部作品開拓了電影語言的表現力範疇。追溯到張藝謀首次擔任攝影師的電影《一個與八個》,片中的黑白逆光拍攝,極端傾斜不對稱構圖,雕塑般靜默的人物,大遠景與大特寫突然剪切帶來的原始能量,便極具創新性,該片揭開了第五代導演的序幕。

從1978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至今,張藝謀40年的電影生涯與改革開放同步。這些年,從武俠、劇情、喜劇到悲劇等不同的電影類型,從古裝、年代、現代等不同的電影內容,張藝謀不斷突破已有的電影風格。

“我沒有什麼其它愛好,除了拍電影,就是看電影”,近古稀之年張藝謀,依然精神抖擻,創作力無窮。在他看來,“真正好的電影,能打通情感上的隔閡,讓人產生共鳴,應該作為超越國界、民族、文化的人類橋樑”。

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中,張藝謀帶領著幾百人的攝製團隊,將電影創意一步步從劇本、分鏡頭,轉化成視聽盛宴,打造出《影》中的一幅幅水墨丹青美學畫卷。

《影》中,境州是子虞的影子,一部電影的製作中,演員與導演等為大眾熟知的主創外,美術、攝影、道具、執行導演,現場各個工種的的工作人員都是電影製作中的影子,辛勞甚多,知者不多。《張藝謀和他的“影”》以電影的幕後製作人員為主角,展現出他們的工作過程、心路歷程,他們代表著中國電影人的堅守與付出。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為了呈現水墨畫風的影像質感,張藝謀選擇實拍,在製作上進行了大量的努力,“這需要服、化、道、景等方方面面還原水墨味道,而且最重要的是結合現場下雨,得有一點兒溼漉漉的感覺。我們的演員永遠在淋雨吹風,就連室內也大量吹風。就是這樣一點一滴整體呈現出水墨畫風。”

“這是一部水墨畫似的電影。水墨是什麼?只是黑白灰嗎?並不完全是。流淌著的水的暈染和黑白灰的結合,人在黑白灰的世界飄逸,就是一種水墨畫的感覺。”為了達到拍攝的要求,張藝謀對片中的屏風與窗戶上的紗布灰度與透光度,有著極為細緻的要求,拍攝前發現不合適,全部撤掉重換。

一場手持沛傘的“死士”與楊家軍對戰的戲份,演員提前進組訓練,拍攝時很多演員因為剮蹭受傷。動作設計谷軒昭淡然說道:拍戲哪有不受傷的,正常。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劇組多數戲份都是雨中實拍,拍攝時為了保證演員的表演,採用多機位拍攝,雨戲需要兼顧到各個角度,難度巨大。張藝謀向現場特效師張濤施壓,“逼迫”他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充分調到劇組每一個成員的創造力,做到更好,張藝謀在這方面的能力無與倫比。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我覺得今年的影視圈,有很多負面的東西,這部紀錄片讓大家看看認真的電影人,他們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努力去奉獻作品給觀眾看。讓這部紀錄片上院線,記錄這些幕後人的努力和辛苦,會對行業有很好的促進。”張藝謀在紀錄片《張藝謀和他的“影”》的映後見面會上說道。


“張藝謀和他的《影》”告訴你什麼叫電影人的工作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