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腰身有很明顯的一圈線,是怎麼回事?

小紅樓


很多朋友都曾問到過:紫砂壺壺身有明顯的一圈線狀痕跡是怎麼回事?造成的原因有以下幾種常見的情況:


①明真的拖痕:導致壺身腰線部位產生明真拖痕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看泥料,泥性重也就是黏土質成分含比高的紫砂泥料,黏性滯著,在明真光的過程中很容易在泥坯壺鑲接部位多發,因鑲接部位需要嫩泥也就是專意調和的滋泥做粘合劑,而且需要反覆明真光修;二是拖痕發生在腰線部位,不是因為滋泥多而是因壺身腰線部位相對疏鬆,修坯明真光型不吃力,尤其是全手壺,也就很容易留下拖痕。
②半手壺石膏模具擋坯留下的痕跡:

這種情況留下的痕跡分兩種:第一種痕跡是呈縱向垂直分佈的,這是壺身泥片接頭留下的;第二種是呈水平分佈的,這是一些特殊壺型比如說扁石壺,因工藝水平不到位,壺身只能用兩張泥片藉助石膏模具擋坯而上下鑲接成型,也就不可避免的會留下水平腰線狀接頭痕跡。
③吐黑、風釉和花泥:

這三種情況呈現的痕跡特點鮮明:首先發色黑灰;其次痕跡非線條狀而彌散;三者環圈鮮見閉合。多發於腰線部位的原因,也是因此部位緻密度相對疏鬆導致。


④火疵:此種情況多發於龍窯明火柴燒,置壺的匣盒因長期反覆使用而耗損,蓋口閉合不嚴而導致洩露,火焰灼傷壺身;如果恰巧匣盒蓋口正對壺身腰線部位,則正好發於壺身腰線部位,但鮮見形成環圈閉合痕跡,且痕跡不會是規則的線條狀,多呈現不規則片面狀。

這幾種痕跡的特點鑑別要點:明真拖痕只是細線條狀,絕不會呈現彌散的片面狀;能夠形成完整的環圈狀閉合的只有因藉助石膏模具擋坯成型的泥片接頭的痕跡;至於吐黑、風釉、花泥和火疵鮮見形成閉合環圈狀,同時多呈現不規則的片面形態而且有色變;吐黑則在新壺時的色變並不明顯,但隨著泡養把玩會逐漸加重;風釉正好和吐黑相反,隨著漿色沁染厚重,會逐漸消失;火疵部位會在後期把玩泡養過程中逐漸被漿色沁染。


紫砂泥的傳人


這是在窯裡燒製過程中,由於被匣缽或其它一起燒製的紫砂產品擋住,受熱不均勻所致,因為窯裡面放了不同的紫砂產品,在燒製過程中各部分的溫度和受火面是不均勻的,燃氣在各部分的燃燒程度也是不同的,有的被完全燃燒,有的是部分燃燒,部分碳化,碳化的那部分燃氣就會像黑煙一樣燻到產品表面,我們稱作“燻煙”,使得產品表面留下黑印,但這個不會影響產品的使用,只是個印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