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老壶火是为什么?

问壶藏家


以前的老壶为什么会火?火吗?恰恰相反,我认为是非常的冷,价值远远被低估。火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评为紫砂大师的那些艺术家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上拍卖行最少也是三五百万落锤,高的甚至一两千万。就连他们的儿子们的作品也能够被拍出一两百万。下面图片这把清末老壶,上个月上海拍卖只拍出7千元。



这几年还有很多还有很多清中期、清末很精美的朱泥壶也只拍出一万元左右。

如何定义老壶,紫砂界也有不同的说法。比较被认同的说法是:以清末民国初期,紫砂壶出水孔为独孔的紫砂壶工艺结构为界,之后的紫砂壶出水孔多为蜂窝孔(俗称多孔)。


老壶独孔的圆形是不规则的,后仿的独孔是正圆的。(为了拍壶内出水孔,手机用闪光灯,拍照出来壶颜色有很大差异。)


老壶的壶盖一定不会有整口,后仿的壶盖大多有整口。


福记紫砂壶滋养馆


本人收藏有上世纪紫砂一、二厂老壶近500把套,且大都为名家之做,用泥也基本都是黄龙山四号井泥料,而且有50多把现已绝迹的黄龙山大红袍(大红泥)。这些老壶和近年收藏的壶相比有一下不同点。

一、泥料绝对优于现在所有制壶者所用的泥料,包括那些所谓家藏三四十年的黄龙山泥料,更别说是外山泥了,而且一泡色变,大红袍半个月就可以养好,其它泥料的壶不出两个月就可以养好。现在的壶即便养上一年也不会有这种效果。

二、黄龙山四号井泥料是公认紫砂泥料中最好的泥料,所以壶商总喜欢把自己的壶称为黄龙山四号井泥料。但不少卖家动辄标榜的家藏三四十年黄龙山四号井泥料本人确实想不通是那里来的,一、二厂应该都是97年改制的,四号井也是97年废弃的,那时四号井泥料都是计划供几个厂,基本不可能流入社会,即便是有只能说来路不明了。黄龙山2005年封矿前确实有不少人藏了不少本山料,但四号井泥料就只能是自说自话了。2010年黄龙山说是有计划复采了,至于真假你到实地看一下就知道了。现在丁蜀做壶的绝大多数都不炼泥,有的连泥料都分不清,买来做壶的泥陈腐多长时间,本山原矿含多少自己都说不清,在成本最低,效益最大的商家本性里,泥的质量根本都无法保证。

三、有做壶的朋友经过多次实验,发现现在就是用同样的本山原矿,经过和老壶特别是一二厂厂壶泥料同样的陈腐周期也做不出老壶的效果。得出的结论是气候变化所致。那时宜兴四季分明,泥料都要经过春夏秋冬几个周期的不同温度变化,效果更好,现在四季基本成了三季,冬天温度零度以下很少,炼出来的泥自然无法和当年的泥相比。就此问题我曾请教过当年二厂的一个老窰工,他也深以为然。

四、老壶的珍贵就在于它的稀奇性,可以说出一把少一把,即便是2007年左右的壶泥料也远好于当下的好料,那个阶段我也藏了几十把壶,和现在的壶相比泥料要纯的多,也好养的多,就是同一个人用同一种泥料做出来一样壶性的壶养出来的效果也相差很多。

五、那个年代做壶的人基本没有现在这么功利,当时的慢生活可以让匠人静下心来做一下东西,在神韵上更能体现。不同年代造就不同的东西,老壶都带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这也是独一无二的。


静观沧海8



从前的泥料(80年代之前)大部分是“好”的,但也有些“化料”,比如民国绿、黑泥之类的。“好”主要指的是泥料正宗,也就是黄龙山及周边矿区出产的紫砂矿料。但我并不觉得传统炼泥方式有什么高明之处。我现在认识的一些作者偶尔会用传统炼泥方式炼些泥做壶,做出来的壶黑色铁质遍布,时不时的有个爆子跳砂,有的时候还颜色不均,怎么看怎么是一幅残次品的模样。至于泡茶效果,我对比过多次,没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至于隔夜不馊、甚至过多少天不馊之类的效果,我没有做过实验,因为我总觉得泡茶就是泡茶,叶底隔夜就要倒掉了,爱馊不馊,管它呢。

从80年代中期到如今的泥料,可以说五花八门,良莠不齐。有从前留存下来的老料,有平平淡淡的普通黄龙山泥料,也有很多外山料、加了大量瓷土的伪紫砂泥料和化工调配泥料。真正的老料看起来不一定光鲜,有可能是黯淡无光,但极耐看;垃圾泥料也有可能伪装得很好,什么颗料感、水色都整得煞有介事的,但禁不住仔细看,仔细看就会露马脚。

至于什么保证啊,良心啊,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该有的无论世事变迁还是会有,不存在的,什么时候都是不存在的。我又想起某位神人,说90年代之后所有的紫砂壶尤其是“全手壶”就是骗钱的概念,一次烧成的紫砂壶“发茶性”最好,如今的紫砂作坊都是只会坑钱的骗子云云。这位神人喜欢鼓吹的“一厂老壶”、“一次烧成”有什么神秘的?也没有任何难点,如今,任何一位壶友都可以跑到丁山,随便找个店家买些紫砂生坯,然后告诉窑上,不走第一遍的低温烧了,直接拉到高温烧成出窑。然后就会发现,所谓的“一次烧成”并没什么卵用。

同理,什么珍稀泥料都是浮云。壶做得不好看,泥料再珍稀也是垃圾壶。

以上!


问壶藏家


因为紫砂炒作政府封矿 市面上已经没有真紫砂的关系。所以给很多老壶炒作的机会。老壶的首要炒作点就是紫砂泥料保真 其次也有不少人炒作老壶泥料好的。

从现在的工艺标准来看 老壶基本都是属于不及格边缘的产品。尤其是现代整口工艺基础上,随便一把普通壶烧出来都能有很好的嵌合 特别是一些截盖 嵌盖壶。

所以说 迷信老壶炒作是大于实用的。很多人收老壶也不是为了泡茶而是期待收藏升值。也就正中了炒作人作假老壶人的下怀。



魔法苹果73


我认为紫砂老壶火是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现在的紫砂矿不让开采了,坊间流传没有好的紫砂原料了,现在的壶料子都不纯了,好料子的壶只有老壶了。


二、现在壶的价格炒作的太高,特别是名家壶、大师壶,动不动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更贵!而他们的早期壶并不是很贵,所以老壶有价格优势。

三、时代发展的印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东西,这也是紫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那时生产出来的老壶就是那个时期紫砂壶生产、加工、制做方式的体现,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总体来说至少有这三方面的因素吧!


陶人工匠


因为炒作最早的叫大林是钢材大户他最早收顾景舟的壶不计价钱从几万炒到十几万全收对相对收藏界来说紫砂壶属于小众控制了市场。人们怀着发财梦开始收藏老壶所以火了!市场决定一切


吉星27755273


因为再不火,就没机会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