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为何王伦不愿让位?

糊涂畘悳


《水浒传》中,王伦不愿让位的最根本原因是没有自知之明。所以他不知道与时俱进,不知道审时度势,始终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以致危机逐渐累积、叠加,最终彻底爆发,被林冲火并身亡。王伦至死都没闹明白,自己怎么就稀里糊涂地被林冲杀了!

王伦是《水浒传》里比较独特的一个小人物,他原本是个不及第的秀才,人称“白衣秀士”,因着一些鸟气合着杜迁到水泊梁山落草,后来又有宋万入伙,在柴进大官人的资助下,聚集了七八百个小喽啰,成了水泊梁山的首任寨主,应该算是梁山的“创始人”了,他领着大家靠着打家劫舍度日,小日子过得也算是挺滋润。

但是,王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没有自知之明”,之所以说这是王伦的致命弱点,是因为王伦的没有自知之明,最终把自己给害死了。

为什么说王伦没有自知之明呢?首先,他没有高贵的出身,只不过是草根阶层的平民百姓出身;其次,他没有过人的文才学识,连考个秀才都落第了,看来是个资质平庸之辈;再次,他更没有魁伟的身材和过人的武艺,连杜迁、宋万、朱贵这样的本领在他面前都算强者。

唯一凑巧的是王伦的运气不错,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虽然他的武力不如杜迁、宋万和朱贵,但他秀才的出身,让他见识高于这三人,所以他才有机会成为梁山之主,真的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王伦阴差阳错占据了水泊梁山这个风水宝地,还更阴差阳错地坐上了头把交椅。乍一看,王伦是登上了人生的巅峰啊!

但是,王伦在梁山平静的好日子因为一个人的到来被打破了,这个人就是林冲。林冲遭高俅陷害,被逼得走投无路,在柴进的推介下投奔梁山入伙。王伦意识到了林冲强过他们几个人许多,但王伦“没有自知之明”这个致命的弱点使他心胸狭隘、嫉贤妒能,他第一反应是自己应该要牢牢坐稳梁山头把交椅,即便是得罪柴进大官人,也必须找理由把林冲打发走。

朱贵、杜迁、宋万却没有窥破王伦的心思,一个劲儿恳求王伦允许林冲入伙,没奈何之下,王伦便抛出一个条件:要林冲纳投名状来,三日之内,须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方可入伙。一直走背运的林冲偏偏撞上棋逢对手的杨志,没纳成投名状,但这么一折腾,王伦却也没有理由拒绝林冲,只得勉强应允林冲入伙。王伦没想到的是,他已经埋下了陡然身死的隐患。

再后来晁盖一行也来投奔梁山入伙,王伦故伎重演,又拿出当初拒绝林冲的那一套伎俩,林冲早已心怀不满,吴用故意在旁用言语火上浇油,林冲忍无可忍,拿刀一把将王伦捅了个透心凉,王伦在梁山的好日子到此戛然而止,他的生命也到此戛然而止。

王伦之死,是死在没有自知之明:他倘若依旧去读书博取功名,即便是再次落第,也还不至于丢了性命;又或者他能够识相一点,多一点自知之明,有更强的人来梁山入伙,便顺时应势让出这寨主之位,倒可以成全了让贤的美名,肯定能博个不错的下场,万万不至于陡然身死。王伦没有坐头把交椅的实力,偏偏占着头把交椅,眷恋权势,满以为靠耍些小聪明便能镇得住场子,殊不知,他这样早晚得丢了性命,即便林冲不火并了他,也早晚有人会火并了他。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注定了没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或许也是王伦给世人的一个警示意义吧!


乔鞅


浅谈个人看法,认真回答,虚心请教!

其实我在看《水浒传》中,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王伦不愿让位?到最后却落了个“被林冲火并”的下场。让人不禁唏嘘,王伦可以说是作为水泊梁山的第一任”总裁”,下场着实可怜,不仅家产被人夺了,性命也没保住。那么,王伦为什么不愿意让位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王伦这个人吧。王伦作为一个文人,由于生活所迫,最终落草为寇。这里要注意,“落草为寇”不是简单的流寇,而是坐拥八百里水泊的水泊梁山,此地易守难攻,资源丰富,时不时还能去抢抢劫啥的,补贴一下家用,可以说的上吃穿不愁,丰衣足食。



王伦,一个文人,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能够坐到梁山总裁的位置上;可以说,其中间的过程相当的困难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的宝座,怎么能轻易拱手相让呢!最后,惨遭“林冲火并”。写到这里,不禁有些可怜王伦了。



此外,个人觉得,在《水浒传》一书中,对于王伦这个人物的塑造也是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别有用心”,水泊梁山本来就是一个“讲义气、论武义”的地方,这时候塑造了一个王伦这个文人,难免有点“秀才遇到兵”的感觉,同时,在描写到王伦为了赶走林冲,体现出心胸狭窄的感觉,更能和梁山第二任总裁晁盖,做出对比。更能突出出《水浒传》中的兄弟义气。所以,王伦虽然在书中出现的很少,但起到了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总的来说,王伦毕竟作为一个文人,虽然是梁山的第一任总裁,但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来梁山投靠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他在这个讲义气、论武艺的地方显的格格不入。最后,不愿放弃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而丧命;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水浒传》的作者也不想让他走啊!充满了可怜!


与书邂逅


“水泊梁山”作为“官逼民反”、“替天行道”这样一个革命圣地。作者在《水浒》中安排王伦这个首任“总裁”。为梁山的革命大业作好铺垫。

王伦虽然场面不多,但其唯利是图、疾贤妒能、阴险娇妰的文弱书生的小肚鸡肠性格却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如何能领导《水浒》这样一场“星火燎原”的伟大革命运动呢?

不愿让位付合王伦的性格,在名、利、财、气面前,己经坐拥一切的王伦,岂肯拱手让于他人。于是乎便千方百计想赶林冲下山,在晁盖等人上山时,又使阴险技两,不想留他们在山寨中。为的是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享受己经拥有的荣华富贵。才导致了林冲火拼王伦,而拥晁盖坐上了梁山第一把娇椅。把己经燎原的革命烈火推向波澜壮阔。

谢谢!


老兵221772921


王伦为何要让位?

愚以为王伦不让位显得真实可信;让,反而有虚假之嫌。

1,自禹将大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禅让制度瓦解,古代几千年政权更迭大都伴随刀光剑影,鲜有和平的权力移交。梁山虽小,也是政权的一个缩影。

2,落第文人王伦啸聚水泊,居易守难攻之地,虽不能称兵精粮足,但偏安一隅,不给朝庭找大麻烦,"文艺范儿”的徽宗皇帝也懒得劳民伤财花大代价发兵去收拾他们。故除非胸怀大志想当皇帝,太平日子还有的过。而王伦恰恰就这种小富即安的角色。但是平静的生活由于一个人而改变:逃犯林教头来了。林氏无论武艺、资历、见识都非王伦可比,王自然感到权力的危胁。于是设计了一系列刁难程序,最后免强允其入伙。那时的林冲势单力孤啊!因黄泥冈事发而逃到梁山的晁盖一伙,又见证了林教头当年的一幕:王伦重金相赠,婉言相拒,不允晁盖等入伙。危胁太大了!论势力,十来位顶级好手;江湖声望,晁保正啊,有天王美誉,不是吹的;论胆气,皇帝的好东西都敢抢。这些人来梁山,哪有王伦的好果子吃。于是婉拒,婉拒为了保位子。假如婉拒不成,王伦基于保命,也许会将寨主之位拱手相赠,可智如吴用、猛如晁盖、毒如林冲又怎能给他机会。于是火拼开始。

3,晁盖上梁山早有计较,以他的性格能力又怎甘趋人之后。假如当初王伦允其入伙,只能把政变之期稍稍推后:不好意思,下不去手啊!传将出去,江湖上有损侠名。但最终结果是一样的。宋江对梁山好汉有大恩,上梁山后,晁以寨主之位相让,宋力拒后,晁也就顺水推舟。卢俊义擒得史文恭,报了杀晁大仇,宋江也未兑现承诺让出大位,只任卢为副手了事。因此说,恋位不只是王伦,相反,慷慨让位才是凤毛鳞角。王伦的问题出在不识时务,绝不是所谓心胸狭窄不能容人。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晁盖等,有什么道理可讲,干的就是弱肉强食的粗活儿,却讲什么仁义道德,不出事才怪!何况还有为绿帽子而战的林教头,要心胸狭隘,此君若说第二,无人敢称第一。收(救)他的是王伦,动手杀王的却是林冲。王伦命止于此,遇人不淑,时也?命也。



风露中宵2


其实,王伦是第一个在赵宋王朝相当富强的时候,从其心脏地区搞起起义来的。他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历史意义是肯定的。但施耐庵塑造王伦这个形象是非常成功的,提起王伦这个人物,首先想到的不是他在农民起义历史上的功与过,而是他的嫉贤妒能和心地狭窄,他已经成了“嫉贤妒能”和“心地狭窄”的代名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原因。

一、林冲因大军草料场被烧,又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人,被官府追捕无处栖身,而梁山所缺的就是这样武艺高强的顶梁柱子,但王伦一听林冲是八十万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而自己只是个不及第的秀才,杜迁宋万武艺平常,怕林冲鸠占鹊巢,即使有恩人柴进推荐,也顾不得他的面子。

二、晁盖、公孙胜和阮家三兄弟杀退官兵后也来投奔水泊梁山,王伦也是沉吟不答,虚以委蛇,企图把晁盖等好汉“请”出山寨。

三、王伦拒纳晁盖、吴用等人有嫉贤一面,也有惧怕官府一面。当时社会矛盾尖锐,许多百姓被逼举旗造反,水泊梁山无疑是理想之地。王伦只是想当个山大王,打家劫舍而已,决计不敢和官府真刀真枪的干。

四、《水浒传》作者着重塑造108个心胸宽广,性格豪爽,为人大方的江湖好汉;而王伦的性格却与此格格不入。所以作者安排这个人物,也是从反面来衬托梁山好汉的作用。





书十二卷


王伦不愿让位,主要是三个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的“官本位“理念、“王本位"理念,占山为王了,就不想让了。

二是王伦书读的不够。从"秀士“而言,可能读了点儒家的书,道,兵,法等家学问钻研不深,一碰到权谋家吴用,瞬间失败。

三是团队组合见识不高,对危机敏感性不强,无智谋成员支撑。

想当王,自己见识不高,又无团队支撑,后面的结局可想而知。



盘今一株草


白衣秀士王伦,本一落第举子,其为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本无甚本事,靠着杜迁、宋万等的推举,做了梁山泊之主,正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林冲这样一条好汉,被高俅逼反,上了梁山。身为一寨之主的王伦,见如此英雄,本当惺惺相惜,敬之爱之;谁曾想,他反把林冲视为最大威胁,处处刁难,一心只想把林冲撵走。林冲好不容易留下来了,也受够了他的闲气。这样的酸儒,心里只容得不如他的人,又怎么可能有礼贤下士、让贤退位之心?!

他最后被林冲手刃,身死名灭,也不过是咎由自取罢了。他但妨有宋江待梁山众兄弟的十分之一情义,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可见为人处世,胸襟气度是第一位的,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量大福亦大;而小肚鸡肠之徒,在阴沟里也会翻船!



自己打下的江山,凭什么拱手让与他人。

王伦最早去的梁山,在水泊梁山聚集了几百喽啰,也算是水泊梁山的创始人,自己亲手打下的基业,凭什么拱手让与他人。搁现在就是公司创始人,来个新人就让我下台,说什么也不符合常理。

王伦虽是梁山头把交椅,但的确能力一般,心胸狭窄,不然也不至于让林冲给杀了,林冲是多么懂得忍让的人,都给逼成这样了。

的确晁盖来了,比王伦之辈能力强多了,但是也不能因为你能力强,我就该拱手相让,最起码大家也该有一个商量的过程。不过王伦怎么也不愿意放弃老大位置,最后招来横祸。

如果你是梁山老大,你会说让就让吗?当然也不会吧。


以上纯属个人陋见,如有任何意见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交流!感谢!


语见文化


人都是有私心的嘛。《水浒传》中的王伦虽然没啥本事,但本来是梁山上的领导人,手下有云里金刚宋万等几名首领,下面还有几百号人,整天吃肉喝酒,吆五喝六,岂不快哉?

如果让位给了晁盖,那他就当不了最高领导了,那他就得听晁盖的指挥了,得到的好处也不会有那么多了,生活也不会那么自在了。你想他能愿意让位吗?当然不愿意了。

不仅是王伦,一般当惯了老大的人,让他去当老二,老三,甚至更低的职位,谁都不愿意让的。

另外,王伦当初不愿意收留林冲,后来又不愿意收留晁盖、宋江等人,一方面是怕这些人才能和武艺出众,留下后会夺取自己的首领职位,另一方面也是怕这些人犯的事太大,会惹来朝廷官军的追剿。王伦那时梁山只是个小寨,兵少将寡,怕是抵挡不住官军的进攻。这应该也是王伦的一个重要考虑。

但王伦没想到,你不让位,人家晁盖等人也有能力夺你的领导地位,并且还除掉你。这就是他不识时务的地方了。也许他是没看清晁盖等人的实力吧。

所以无论如何,似乎也只能怪他自己了。

总之,王伦只是个普通人,他的想法、见识乃至命运,都是一个普通人常会遇到的。


霜斗寒


二龙山的邓龙为啥不让位,还得鲁智深单打二龙山夺山寨?王伦本是个落第秀才,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只想小富即安,并无宏图大志。林冲上山时就怕人能耐大夺了山寨之主,各种刁难,后来晁盖七人上山更是百般推脱,最后在吴用的撺掇下林冲火并王伦。但凡有些气量见识,或自知之明,主动让贤也不会丢了性命。诸如少华山的朱武,清风山的燕顺,桃花山的周通,都有自知之明,乖乖归顺梁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