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大秦帝国》耽误的名将

看过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的人想必都对其中一个“小人”印象深刻,没错这个人就是公子卬。电视剧中公子卬被塑造成了一个十足的蠢材,祸国殃民间接害死庞涓,蔑视商鞅导致其离开魏国,把堂堂的大魏国朝廷弄的是乌烟瘴气,国力由盛转衰。。。电视剧中把魏国衰弱的锅死死的扣在了公子卬身上,可公子卬是真的那么不堪吗?

一个被《大秦帝国》耽误的名将

秦献公攻魏河西之战时候,公子卬率领魏武卒与之死战,并用狼毒箭将其射伤,导致秦军败退,一举扭转河西之战局势,阻止了秦军的进犯。这是他扬名之战。公子卬为"魏国名将""有古君子之风""酷爱礼乐风雅",也正因为太过君子才会导致后来的下场

前341年,魏国在马陵之战遭受齐国重创,秦国趁魏国实力尚未恢复之际,大举攻魏。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进攻魏河西(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两军对峙时,商鞅派使者送信给公子卬,说:"我当初与公子相处的很快乐,如今你我成了敌对两国的将领,不忍心相互攻击,我可以与公子当面相见,订立盟约,痛痛快快地喝几杯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相安无事"。公子卬赴会时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攻击魏军,魏军大败。魏惠王被迫献河西部分土地求和。可见虽然此时虽然经过了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但商鞅此时并无击败公子卬魏武卒的把握,在战力上双方至少是五五开,公子卬此时为主将迎战秦国是完全可以击退秦国进攻的,可惜的是其太过感情用事,太过念及旧友情谊,太过仁义,才导致其中了商鞅的计,此时虽然是战国时期,但还没到惨烈的兼并战的时候,多少还带有春秋时的遗风,讲究一定的战场法则,所以公子卬才会去会见商鞅。

后来公子卬被逼无奈降秦,一待就是几十年,直到秦惠文王时期,楚国因为张仪欺诈之事,举全国之力攻秦,一直打到秦国腹地地丹阳和蓝田,秦国此时可以说是危如累卵,国内无将可用的时候,。秦惠文王想起了公子卬,派庶长公子卬及樗里疾、甘茂率军迎战,韩国也派兵相助。两军战于丹阳,公子卬施计离间楚将关系,使其互不配合,大败楚军,俘屈丐及裨将逢侯丑等70余将领,斩首8万人。随后,秦又遣军攻取楚地汉中(今陕西汉中)600里地,置汉中郡。楚怀王不甘心失败,尽发国内兵再度攻秦。秦军于蓝田击败楚军。韩、魏配合秦军乘楚国内空虚,攻占楚地邓(今河南邓州)。楚怀王被迫撤军,割两城向秦求和。丹阳蓝田之战公子卬两次在危急时刻败楚,救秦国与危难之际,能不称的上是名将?

《史记·商君列传》 : 『卫鞅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领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驩,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昂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吕氏春秋·慎行·无义》 『公孙鞅之于秦,非父兄也,非有故也,以能用也。欲堙之责,非攻无以。于是为秦将而攻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当之。公孙鞅之居魏也,固善公子卬。使人谓公子卬曰:"凡所为游而欲贵者,以公子之故也。今秦令鞅将,魏令公子当之,岂且忍相与战哉?公子言之公子之主,鞅请亦言之主,而皆罢军。"于是将归矣,使人谓公子曰:"归未有时相见,愿与公子坐而相去别也。"公子曰:"诺。"魏吏争之曰:"不可。"公子不听,遂相与坐。公孙鞅因伏卒与车骑以取公子卬。秦孝公薨,惠王立,以此疑公孙鞅之行,欲加罪焉。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无道知君。"故士自行不可不审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