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大秦帝国,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国家

孙皓辉先生所写的《大秦帝国》这部小说以前,秦始皇给我的印象一直都是很复杂的,有点说不上来的感觉。因为在以前的课本上,既有介绍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伟大功绩的内容,又有像陈胜吴广起义那样介绍秦始皇暴戾苛政害民的内容,同时又有孟姜女哭长城这样的传说流传。但是总体而言在我的印象中还是大多都是秦始皇暴君的形象。算是比较厌恶吧!

千古一帝,大秦帝国,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国家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对先秦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秦始皇的印象发生了改观。由原来对其暴戾的厌恶慢慢变成了平常心看待,认为他和别的帝王一样有功有过,有雄才伟略的一面,也有暴戾昏庸的一面。

嬴政十三岁即位,在王位三十七年;二十二岁亲政,掌实权二十八年,三十八岁统一,坐统天下十二年。经过极端残酷的兼并战争,他建立的大一统专制帝国模式,是暴力竞争的产物,也是用暴力统治的政权,在其后的社会循环中延续了两千多年,生命力可谓超强。他定尊号“皇帝”扩展专制权力,“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以加强中央集权,以严刑峻法控制国家与民众,一系列政策法规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法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千古一帝,大秦帝国,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国家


秦统一后,《史记》、《淮南子》诸书记:“征泰半之赋。”从《史记·陈余列传》“秦为乱政虐刑,……头会箕敛,以供军需”等记载看,所谓“头会箕敛”,即按人头摊派,不交则闯入民居用箕来扫取掠夺,它反映出秦时的赋税应是相当沉重的。同时,壮丁每年要向政府服徭役一个月,叫做“更卒”;一生要服兵役二年:在本郡或京城服役一年,叫做“为正一岁”,再要至边疆防守一年,叫做“屯戍一岁”。这只是法定的服役期限,实际情况要远远超过。有的往返就需要经年累月,各种负担十分沉重。特别是对匈奴和百越进行的战争,出征与输送物资的民工都是异常艰苦的,时而还会押调“丁女”。《汉书·严安列传》载:秦国“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汉书·晁错传》说:“秦之戍卒不能其水土,戍者死于边,输者偾于道。秦民见行,如往弃市。”《汉书·食货志》董仲舒说:秦时,“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秦就是这样残酷榨取人民、奴役人民,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千古一帝,大秦帝国,史上第一个一统的国家


“五德终始”说中,周为火德,代周而起者应为水德,于是秦尚水德,水主阴,阴主杀。本来秦始皇就喜欢法家的残酷统治学说,而水德主杀与法家重刑思想胶合在一起,更夯实了秦始皇加强专制、滥施暴政的理论基础。秦始皇一手制造的冤狱层出不穷,从嫪毐集团案扑杀两个年幼的弟弟,处死谏言囚禁太后的官员二十余人;然后逼死宰相吕不韦,迫害其数千门客;又在李斯车骑众案中,遍杀宫中随从,一直到焚书坑儒,数百名儒生方士惨遭活埋,可谓为所欲为。晚年出现一块“始皇死而地分”的石刻,也尽取石旁居民诛之。总之,“专任狱吏”以刑法治国,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当时民间“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至使“奸邪之吏,乘其乱法,以成其威,狱官主断,生杀自恣”、“贪暴之吏,刑戮妄加”的情况十分普遍。单筑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就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其他徒刑之人而被官府奴役者又不知凡几。从被刑的人数上就足见其暴政的严酷程度。

暴政的另一面是穷奢极欲。秦在兼并战争中,每攻下一国,就下令将该国的宫室图样描绘下来,然后在咸阳的渭水北岸仿造,从咸阳的雍门以西到泾水之间,二百里之内建筑了二百七十座宫殿。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又在咸阳的渭水南岸建筑了一座高大宫殿,初定名为信宫,后改名极庙,同时筑一条道路通骊山。不久,又在原甘泉宫前建筑了一座甘泉前殿,同时筑一条甬道通咸阳。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了在渭水以南的上林苑中兴建阿房宫的巨大工程。这样大规模的建筑宫殿和陵墓,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还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些材料需要从各地开采并运输过来。如果建筑阿房宫、秦始皇陵用七十万刑徒,上述其他宫殿的建筑所用人力又何止几十万。再加上进攻匈奴数十万,进攻百越和南戍数十万,筑长城数十万……那么,以当时近两千万人口中约有四、五百万青壮计,在生产第一线上还会剩多少劳动力?

这种根本不杷民众当人看待的虐民暴政,却可以在上述那种不知羞耻的吹嘘王朝将“整个天下带入了和平与安乐”的谎言中进行,在雄才大略、千古一帝的崇拜与颂扬声中不断嗜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