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必要大用!从《大秦帝国》,看商鞅赢得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大秦帝国》中商鞅是如何让秦孝公重视自己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商鞅是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他要成就的事业是实现一个国家的深彻变法,进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拥有如此宏大的追求,如此宏伟的目标,所以商鞅的仕途发展注定与普通官员的仕途晋升有着明显的不同。古往今来,变法之途千难万险!主持变法者必须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绝对认可才有成功的可能,那么商鞅又是怎么做的呢?

大才必要大用!从《大秦帝国》,看商鞅赢得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一、入秦的时机选择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对于“用人”之人来说,不在于对方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只有需要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商鞅一直以来都在山东六国游历,却始终没有做出入秦的决定。他在等,等一个最为恰当,最为适合,最为千载难逢的时机!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秦孝公的《求贤令》问世了!从求贤令当中,商鞅看到了秦孝公的志向和胸怀,同样也看到了秦国对人才的极度渴求,直到这个时候,他终于认定自己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

大才必要大用!从《大秦帝国》,看商鞅赢得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二、商鞅入秦之后的铺垫

商鞅入秦之后并没有即刻进见秦孝公,他还在等,还在观察,他要看一看秦孝公求贤的诚意究竟有多少。在此期间他自己同样没有闲着,徒步走遍秦国二十余县真真切切的察看了秦国的实际状况。

商鞅这样做,一方面就是为了更加全面真实的了解秦国,找到秦国贫弱的症结和问题,从而为自己后续的变法提供可靠的现实参考,和需要针对性实现的目标。这是商鞅在“谋事”!而更深一个层面,商鞅却是在“谋人”!他的心中一定很清楚,当他徒步走遍秦国二十余县的事迹传到秦孝公耳朵里之后,他一定能够吸引秦孝公的高度关注!对于孝公这样的君王,托人脉、走关系,都远远不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更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可!

接下来,是秦孝公与商鞅的两次会面。到了这个时候你总该向君王陈述自己的法家观点了吧?商鞅依然还在观望,依然还在等待,他要看一看秦孝公是否真的值得自己投效!所以在这两次会面中,商鞅大谈王道、仁政、无为等玄谈,最后竟是气得秦孝公拂袖而去。这一刻,商鞅笑了,因为商鞅知道:识得“劣货”的君王,一定知道什么是“好货”!

大才必要大用!从《大秦帝国》,看商鞅赢得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三、鼎定乾坤的第三次会面

当商鞅与秦孝公第三次正式会面之后,他终于展现了自己的毕生所学!

他首先指出了秦国的三个问题:关中形胜沃野千里,在秦这数百年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渭水荡荡,在秦无险,秦国却坐失渔盐航运之利?秦人厚重尚武,秦国却无战无不胜的强军?

这三个问题实实在在的点在了秦孝公的心坎上,顿时激起了秦孝公对于商鞅强烈的关注与认同!而这个时候,商鞅又更进一步的指出三个问题反应出的核心:秦国缺少强大的综合国力,唯有变法一途才能真正的使秦国强大起来!

在这过程中,商鞅又点评了齐国、楚国、魏国通过变法之后的强国范式,指出这三个国家变法中的不足,最后才抛出自己的观点:秦国要崛起,便要走根本强大之路,用通过法治形成稳定长期的强大国力!

到了这个时候,秦孝公终于认定:商鞅就是自己穷尽毕生在寻找的大才!

接下来君臣二人促膝而谈,一聊就是三天三夜。在这个过程中,商鞅谈到了变法的整体构思,让秦孝公更加坚信秦国变法的可行性。到了这个时候,商鞅不再有丝毫保留向秦孝公直抒最后的胸臆,指出变法成功的根本就是国君的绝对信任和支持!

而此时此刻,秦孝公也终于不再有丝毫的犹豫对天盟誓,表示终其一生对商鞅绝对信任!君臣二人自此开始了毕生共同的“变法”大业。

大才必要大用!从《大秦帝国》,看商鞅赢得秦孝公信任的过程


我们看到,商鞅与秦孝公之间并非单纯的一见如故的知己和朋友关系。由始至终双方都在进行着双向的选择,而商鞅则因为精准的把握了时机的选择、前期的铺垫、见面时的一锤定音三个环节,种种设计、层层安排,最终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赢得了秦孝公的绝对信任。所以,我们在感叹商鞅与秦孝公之间的君臣相得的同时,也要从这些细节当中去发现商鞅自身卓越的政治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