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众所周知,在《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秦国贫弱,魏国富强。魏国都城安邑乃是天下士子聚集之地,所有身怀绝技的人都梦想在这里施展抱负。而秦国最为弱小,连年战乱使秦地满目疮痍,秦国百姓苦不堪言。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对贫弱的秦国情有独钟呢?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商鞅选择弱小的秦国,而没有选择强大的魏国,原因有三:

其一,魏王无才无德。

魏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帅,如果没有远见和才能,那么这个国家肯定是走不远的。首先,魏王并没有重视商鞅。公叔老丞相临终前,曾竭力把商鞅推荐给魏王。但是魏王却不以为然,认为他师出无门,难以委以大任。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其次,魏王出尔反尔。魏王在接受秦国的投降后,并没有按照约定暂时休战。而是背地里勾结其他各国,企图联合瓜分秦国。魏王鼠目寸光,放走大才商鞅;随后背信弃义,联合诸国攻打秦国。这样一个没有才能和品德的人,是没有实力一统天下的。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其二,秦公深明大义。

秦孝公嬴渠梁临危受命,接手这破败不堪的山河。他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休战。秦公力排众议,把战犯公叔痤送回魏国。并且忍痛割腕,把河西之地割让给魏国。以此为筹码,换取秦国短暂而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另外,秦孝公即位不久便颁布求贤令,广招天下能人志士。为了招纳人才,他不惜花费重金。先是专门修建求贤馆,而后又报销士子来秦所有开支。秦公的深明大义可见一斑,秦国有这样的国君,何愁不能由弱变强呢?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其三,秦人团结一致,无所畏惧。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是秦人的铮铮铁骨,何其铿锵有力。电视剧一开始,便是秦国和魏国交战。魏国将士身穿精美铠甲,手握锋利巨剑。而秦国将士不但没有铠甲可穿,而且身上的衣服也是破烂不堪。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但是,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秦国丝毫没有处于下风。秦人无畏,敢于直面尖兵利刃。他们衣服虽然破败,兵器虽然残损,但是老秦人的心却无比坚毅。秦国百姓不会临阵退缩,他们只会勇往直前。


《大秦帝国》商鞅有盖世之才,为什么却选择弱秦,而非强魏

因为商鞅有盖世之才,所以他比谁都清楚,选择秦国比选择魏国要好得多。魏惠王没有远见和信义,而秦孝公识大体、顾大局,并且秦国子民英勇无畏,毋庸置疑,将来秦国肯定会强于魏国。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影视天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