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腸道菌群的那些事兒(下)

关于肠道菌群的那些事儿(下)

在上期的文章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腸道菌群的主要構成與他們在人體中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與身體裡的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菌群平等互利、和平共處著,說它們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菌真是毫不為過。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我們的腸道菌群會出現紊亂甚至失調,失調的菌群會成為“一把看不見的利刃”,輕則引起相關的胃腸道症狀,嚴重或成為威脅著我們的生命健康的關鍵“一根稻草”。

<strong>腸道菌群為何會失調<strong>

目前,科學家對引起腸道菌群失調的病因認識還不足,認為其主要與以下三種因素相關。

1、原發於腸道的疾病:如 腸道的急慢性感染、炎症性腸病、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綜合徵等。

2、全身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代謝綜合徵、結締組織病、肝腎功能受損等慢性消耗性疾病。

3、其他:如抗生素應用不合理、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後、各種創傷、多臟器功能衰竭、胃腸道改道手術後、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

這些因素均可導致腸道正常菌群發生質或量上的改變,從而引起腸道菌群失調。

<strong>腸道菌群失調的臨床表現<strong>

首先,上文提到的原發病可導致菌群失調,此時原發病的各種症狀較為明顯。若出現菌群失調,在原發病的基礎上出現腹痛、腹脹、腹部不適、腹瀉等的胃腸道症狀,少數或伴有一些其他症狀,如發熱、噁心、嘔吐,長期反覆的重度腹瀉,可導致水、電解質紊亂、低蛋白血癥,嚴重者可出現休克症狀。

誠然,長期腸道菌群失調和很多疾病有關,但一般而言,腹瀉是腸道菌群失調的主要表現,大多發生在抗生素使用過程中(少數見於停用後)或併發於其他疾病。腸道菌群失調導致的腹瀉,輕者每天腹瀉2~3次,短期內可轉為正常;重者可每日出現數十次排便,出現水樣瀉或排出糞便帶有黏液,且持續時間較長。

关于肠道菌群的那些事儿(下)

然而,在多數情況下,腸道菌群失調並不會出現非常典型的、獨有的症狀,其表現與其原發病(或併發症)的表現極其相似,因此很難單純地通過臨床症狀進行鑑別,需要依賴菌群分析檢查,定性分析以直接塗片法為主,即直接在顯微鏡下觀察糞便樣本;定量檢查以細菌培養為主,即將糞便標本接種在人工培養基上,以計數各菌落數量。

菌群失調如何調節<strong>

有些人覺得自己已經出現了菌群失調的相關症狀或者接受了菌群分析,發現已經出現菌群失調,應該怎麼辦呢?

一、規律飲食和作息

健康的腸道菌群能夠抵抗病原菌的入侵,但飢飽失常、營養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情況,都是為腸道菌群的失調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因此,輕微的菌群失調症狀是可以通過調整飲食和作息、改善免疫狀態進行糾正的。

关于肠道菌群的那些事儿(下)

對於腸道菌群失調並有原發疾病(或併發症)的朋友,應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病(或併發症),糾正可能誘發(或加劇)腸道菌群失調的病因,如治療各種腸道感染性疾病、代謝綜合徵、結締組織病、改善肝腎功能受損的慢性疾病,避免濫用抗生素,以保護腸道正常菌群等。

三、合理服用益生菌製劑

對於一些依靠機體本身功能無法調理和改善的腸道菌群失調,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服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等微生態製劑,如乳酶生、雙歧桿菌活菌、枯草桿菌二聯活菌等。

關於腸道菌群的那些事兒(下)------消化病公益科普1589帖

馬醫生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