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古道爾:我心仍歸荒野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星期二

「如果你已經聽過我的故事,請原諒我」

珍妮·古道爾說

「有些故事值得多聽兩次」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珍妮·古道爾,英國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人類學家和著名動物保護人士。

1960年,年僅26歲的珍妮帶著一個筆記本,一隻望遠鏡和對非洲野生動物的著迷住進了坦桑尼亞貢貝的雨林,開始了長達60年對黑猩猩的研究。

她的工作糾正了許多學術界對黑猩猩這一物種長期以來的錯誤認識,揭示了許多黑猩猩社群中鮮為人知的秘密,開創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的理解。她也因此被BBC評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關於她早年生活和成就的新紀錄片《簡》讓人潸然淚下。雨果·範·拉維克拍攝的連續100多個小時的連續鏡頭,真實生動地記錄古道爾在黑猩猩中的生活,這段20世紀60年代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的鏡頭,一直隱藏在該雜誌的檔案中。

這個男人以攝影師的身份闖入珍妮·古道爾的生活,以丈夫的身份離開坦桑尼亞貢貝,不得不說,這又是另一段傳奇的緣分了~

正如《簡》的導演佈雷特·摩根所說:「這就像瑪琳·迪特里希和約瑟夫·馮·斯特恩伯格的經典組合。」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83歲的古道爾博士有一種乾巴巴的幽默感和一種應得的溫暖。「我可以擁抱你一下嗎?」她在曼哈頓一家酒店接受採訪時問道。

在坦桑尼亞貢貝,古道爾和雨果相識,相知,相愛,它們朝夕相處,關係日日親密,最終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古道爾曾說:“我喜歡這張照片,它以一種不同的方式把我帶回到我原來的樣子,我喜歡看我和雨果在岡貝日益親密的關係,以及我們結婚生子的幸福。突然意識到,事後看來,我們婚姻的結束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種療傷——對於我們倆可以與世界分享的信息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婚姻對於古道爾的影響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對於黑猩猩的研究,她始終保持專注和熱愛,去非洲研究動物是她一直的夢想,即使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即使沒有科學背景,即使飽受質疑。挑戰是要面對的,如果有足夠長的時間,和黑猩猩是可以很好相處的。

1960年7月,古道爾乘一艘遠遠小於肯尼亞城堡號的船隻,在坦噶尼喀湖鬱熱、深邃的水面行駛了幾個小時後,踏上了貢貝卵石密佈的湖岸。

2015年夏天,歷時54年後,珍妮·古道爾再一次站到了這片湖岸上:大湖依舊鬱熱,踩在她透明塑料涼鞋下的湖岸依舊卵石密佈。然而此外目光所及之處,景色迥異。

叢林再次佔據了她第一次支帳篷時清理過的地方,不遠處就是林區管理處和一個小宿舍。視線以外的植被中隱嵌著更多供管理員、科學家居住和實驗室所在的原木屋。一道碼頭伸入湖中,一艘船滿載著南部小城市基戈馬來的一日遊旅客,正在靠岸。這番熙攘自然始於1960年古道爾開創於此的工作,後來延續成為了針對動物行為開展的最為漫長而嚴謹的研究之一。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孤獨是一種生活方式」,她曾寫道。如今,作為一名奔走於全世界的環保主義者,古道爾無法逃避也並不拒絕與人接觸。她和藹可親,經常身著卡其褲和散襟牛津襯衫。

無論是在布隆迪首都布瓊布拉的酒店大廳或是即將飛往倫敦的航班上,停留不到兩分鐘就一定有人走上前來向她致敬。只有在酒店的臥室、故鄉伯恩茅斯的舊居或者這裡——坦噶尼喀湖荒僻岸邊這人跡罕至、五十年前由她開闢的叢林一畔,她才能在熱切的人群之外尋得一絲解脫。

珍妮·古道尔:我心仍归荒野

半個世紀前,她的坦桑尼亞之旅改變了整個世界對於黑猩猩的認識。今天,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環境保護主義者仍然在致力於挽救這個物種的生死存亡。

就像她曾說的那樣,「你也不知道需要什麼人才能促成什麼事;但是隻要我還在做,事情就有進展。所以你就會明白,為什麼我仍在奮鬥不止。」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