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颜真卿楷书需注意什么?

华夏笔都—鹏誉轩笔庄


颜真卿的楷书体现了盛唐时代的精神,是唐代楷书的最高成就之一,所以后人赞誉他:“鲁公浑厚天成,精深博大,所以有唐一代之冠。 ”他的楷书在笔法、结字和章法上都表现出独特的魅力,而且关键是在他“颜体”的这个大框架下,一帖有一帖的境界,一碑有一碑的风范。颜真卿留世的楷书碑刻众多,从早年的《王氏(琳)墓志铭》 、《郭虚己墓志铭》 、《多宝塔碑》到其晚期的《颜勤礼碑》 、《大唐中兴颂》等等,不同时期书写了不同的作品风格。


颜真卿《勤礼碑》

我们在学习颜真卿楷书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选帖,颜书是书家一大变革,尽管有着众多的优点,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到他的缺点。南唐李后主曾云:“颜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墨池琐录》又讲:“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说明颜书有粗鲁之不足。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不好就会学成形而上学,片面夸张其肥厚之处和蚕头燕尾的点画形态,很容易写出“墨猪”的弊病。

因此在选帖上,不建议一开始就学堂颜氏的晚期作品,那个时期的颜楷,人书俱老,颜氏风格鲜明,学进去就不容易出来。后世的很多书家都以颜楷为入门首选,但多以中早期的作品为首选,这里推荐颜真卿的《多宝塔》和《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多宝塔碑》

《多宝塔》此碑用笔沉着、方圆兼备,起笔和收笔提按分明,横竖粗细的变化还不是很大,笔势稍微内擫。结体整密、端庄秀丽,章法上平整、严谨,字字一丝不苟。《多宝塔》是颜书承前启后的代表,出具个人面目,但依旧留有初唐“二王”一派的痕迹。后世对此碑评价甚高。

明王世贞曾评此碑曰:“多宝佛塔碑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孙鑛说: “此是鲁公最匀稳书, 亦尽秀媚多姿, 第微带俗, 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 ”清王澍说: “鲁公书多以骨力健古为工,独此碑腴不剩肉,健不剩骨,以浑劲吐风神, 以姿媚含变化, 正其年少鲜华时意到书也。 ”因此后世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就是以《多宝塔》为入门,然后上溯魏晋,最后化古为新成为一代大家。此碑有利于初学颜楷者入门,所以颇为后人所喜爱。

颜真卿《东方塑画赞碑》

《东方塑画赞碑》是晚《多宝塔》两年所书,此碑的笔法多用方笔,隶意较多,结体端庄雄伟,章法深厚雄健、气势磅礴。《东方塑画赞碑》已经显露出了颜书笔势雄浑、体势宽博的最初迹象,但仍未摆脱初唐风格。但与《多宝塔》比较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此碑历来为人们赞赏。苏东坡就极为推崇此碑,王澍《竹云题跋》评此碑: “乃其盛年书,故神明焕发,而时出姿态,不失清远耳。 ”他们对此碑的评价很中肯。从此碑中可以看出:鲁公在临王羲之楷书的基础上,自己的风格面貌开始形成。

以上是我对学习颜书在选帖方面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翰墨今香


一、熟练掌握颜体的基本笔法

首选《多宝塔碑》或《勤礼碑》,版本要高清版的,有助于更细致观察笔划的基本变化。从点、横、撇、捺、竖等基本笔划开始练习,米字格掌握好要领到再到空白纸上练习,待基本笔划较熟练掌握好后再去临帖。

《多宝塔碑》

《勤礼碑》

二、临帖前的准备

颜真卿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入颜体:颜真卿在五十岁以前,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代表作有《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

神形兼备: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 “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其间作品《麻姑山仙坛记》、《大唐中兴碑》、《颜含大宗碑》、《宋广平碑》等等。

《麻姑山仙坛记》

致至神品:在六十五岁以后的作品,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颜氏告身》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

《颜家庙碑》

我们可以根据颜体演化的阶段进行临习,体会不同时期的颜体风格变化,更能把握颜体的真髓。

要先认真研读碑帖,注意笔划粗细变化,总结归纳哪些笔划需要细,哪些位置要粗,怎么结合更合理。

要分析字形结构变化,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不同结构的字笔划如何穿插,如何取舍变换,让字更为生动。

要体会运笔过程笔法变化,转折处是如何处理,中锋和侧锋的转换等等。

三、临习方法<strong>

1、对临

这是最常用的临帖法。将范本放于眼前,用毛笔(硬笔)对照着写,通过观察与理解法帖来摹拟范字。开始时可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待临熟了,便可看几字或几行而写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对临。

2、背临

待对范本中每一个字、每一行都有了精熟的记忆与理解。便可凭印象将全帖写出来,这就是背临。

3、集字临习

选取法帖中的字进行创作,提高对碑帖的兴趣与感知能力,是一种于习书者深为喜爱的方法。

“临摹用功,是学书大要”,学书者视临帖为日课,潜心修研、方法适宜,细心用脑,临帖遂能事半功倍。


可言书法


颜真卿的书法特点明显,世称颜体。临习时要掌握其中的特点,可以收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颜体特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就以《多宝塔》来说,用笔横纤竖壮,粗细搭配适度,结体严谨平衡端正,字形方峻秀润,神彩清妍。每字之左右两竖呈相背( )形取法内折。《东方塑画赞》和五十五岁写的《鲜于氏离堆记》,用笔结体,风神气韵都和《多宝塔》相差不远,这个时期的书法特点,正象宋苏轼所说的:“鲁公平生写碑,唯 《东方塑画赞》为清雄,字间横比而不失清远。其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字字临书,虽大小相稳,而气韵良是”。有人还说颜真卿这个时期受褚遂良的影响很大,行笔多用公法,自己的特征尚不明显。诚言,这种评价是贴切的。颜真卿这个时期是在沿袭晋唐书风学习和吸收营养,但他也在摸索变法的路子,为以后用古籀、草篆入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十多岁以后,颜真卿的书法开始变化,五十六岁写的《颜家庙碑》是变法的起点,笔法开始变分为篆。清劲瘦硬,六十岁写的《颜勤礼碑》横轻竖重,变转处亦转亦折,一字中相对的左右两竖由相背而变为想向的孤(())形。法取外拓,已形成了自己的风貌特点。六十三岁写的《大字麻姑仙坛记》,行笔熔分铸篆,转角及翅起外恒转鲜折。外形已撑足圆满,规循短削。到了七十二岁写的《颜家庙碑》及《自告身书》,更向凝重峻伟。深厚雄肆发展,这时他的书法山在到完全成熟,炉火纯清的地步。

《宣和书谱》评论颜字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屈铁,戈如发弩,千变万化,各具一体。”这是对颜字的点画用笔说的,这里说习颜的要点,也着重从这个方面说一点粗浅见解。

1、注重点画。用笔集全力于毫端,按常规逆入顺出,仰抑顿挫,要做到点如坠石,横如锥划沙,竖如屋漏痕。蹲 坠石,乃千钧并发气势磅礴;锥划沙刀镌石裂,纵横藏机;屋漏痕蜿蜒曲拆,流畅自然比如写点,用笔要力满劲足,沉郁凝重,取其雕鹏俯视。巨石坠落之势,方显得气势豪岩;写横当逆落挚走,顺出重按,顿收,如勒马之僵,似刀刻石玉之痕,方得其力拔劲直;写竖要抢笔筑锋;蹲过力行凸胸而出,贵战而雄,或如露垂复缩,或如悬针曲势,方显得变环势曲,质厚雄伟,颜字的其他笔画,亦是固浑实厚,饱满得势。如捺是三折出刀蹲而后收,出锋开似鸟爪;撇是卧笔疾罨,形似利剑;戈是弯度均匀,形似发弩;勾是蹲而后转,反趋抱腹,出锋如足踢物,他用笔翻按转折,偃仰向背,均可万毫齐力,力透纸背,学者可细心领会,必得其蒙发,自有长进。

2、掌握弧势。颜字点画,笔笔三折迥旋,无一笔直来直往。既便是点、勾短画,其弧势或背式向,始终寓于运笔之中,横细而不僵直,竖雄健而不垂滞,斜画多的字一目了然,横直多的字背向分明。因此,颜字的体势或雄肆真外,或秀穆其中,显得撑足圆润,字口丰满,阴阳交错,剑拔弩张,外紧内松,中涵富丽。学者只要在弧势上细心揣摩,刻苦临字,必然受到很大效益。

3、取法外拓。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等诸家,虽然在书法造诣上有很高成就,但由于受传统书风影响,仍用内 法作书,因而南朝之 侧取姿,圆熟取媚的风貌难免时露毫端,唯褚遂良以分入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因取法内 ,以致迹必扁薄,难脱王羲之紧敛之神。而颜真卿以篆籀入楷,其取法必变外拓,这是颜书变草的根本所在,篆籀入楷,增添了颜书的金石风貌,显得苍古老辣;取法外拓,使颜字的结体堂原宏大,显得气势豪岩。因此,学颜书自当兼习金、文、石鼓、汉隶魏碑,这样才能做到取法乎上,吸收诸家之长,方有青出于兰而胜于兰的希望。

古人云,心正则笔正,字如其人,宋岑宗旦《岑氏书评》说:“真卿淳谨,故厚重如周勃。”他用周勃平定诸吕叛乱安定汉王朝的历史功业,比喻颜真卿其人刚直不屈,大义凛然;其书质朴敦厚,勇于开拓,我们在习颜书的过程中,自然要受到他的书品和人品的熏陶(当然颜真卿的阶段、历史局限性除外),磨炼自己的意识素质,从而增添习书的意志和力量,但是在临习颜字,要注意力避锋茫刻露,枯骨外曜,一味刚狠,牛蠢马 的偏向出现。





魔坊时尚儿


作者:鹏誉轩笔庄(淘宝网),毛笔古法制作传承人

颜真卿,山东临沂人,少年勤学,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唐人的楷书,就是重法的典型。古人称欧阳询的《九成宫》为"唐楷第一",这在法度方面而言,是毫无疑问的。

而颜真卿对法度深入浅出的阐释,更是杰出的代表。但是,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尽管颜真卿的书艺达到了很高境界,然而缺点也在所难免。南唐李后主说:“颜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墨池琐录》又讲:“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说明颜书有粗鲁之不足。

鹏誉轩笔庄认为:学颜书者,如学而不当,精神不合,片面夸张其肥厚之处和蚕头燕尾的点画形态,就可能产生上述的弊病!

颜真卿书法,风格强烈雄壮,后学者不察,往往有意无意以加粗用笔来达到这个目标,那就是难以得到颜字的真髓!鹏誉轩笔庄认为:应从整体气概上去求雄壮,也就是说,要从"筋" “骨"上体会颜字的用笔,其实,所谓“雄秀",即:雄在气概,健在用笔,秀在变化!








华夏笔都—鹏誉轩笔庄


不用长篇大论,关键抓住要点,不仅颜体如此,其他字体亦然。

颜体特点总结如下:

轻重:横轻竖垂,撇轻捺重,左轻右轻,多轻少重。

方圆:颜多篆籀笔法,藏头护尾,中锋行笔,方圆并施。

疾涩:轻画用笔快疾,重画用笔慢涩,形成颜体独特的节奏,注意这是独特的!

字大:柳体赵体字占七分格,欧体六分格,独颜体占格八分。

等等…











馨泉丁毅书法工作室


临习颜真卿楷书,须把重点放在颜真卿楷书的用笔和字的结构布局特点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按照原帖临摹就可以了。

颜真卿楷书的特点,是雄浑厚重,大气磅礴。用笔横画瘦硬和铁,竖画多力丰筋,且主笔突出。这些特点在颜真卿的楷书作品中表现比较强烈。颜真卿楷书的结字特点,只要题主坚持认真读帖,就会从中悟出的,因为颜真卿的楷书已形成自己书法风格,法度是谨严的。还有就是颜真卿楷书的篆籀笔意,其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




实际上,临习颜真卿楷书需注意的问题都在帖子上的每个字中,既然是临习,那就认真照着帖子上的字临摹就行了。关于临习颜真卿楷书的用笔和用纸,倒是需要题主注意一下。临摹颜真卿楷书,宜用优质兼毫毛笔或优质羊毫毛笔;半生半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瓶装“书画墨汁”即可。

临摹颜真卿楷书,应专工一帖。初学者先摹临,后对临。当把字临到五六分像时,再尝试背临和意临。达到七分像时可尝试出帖创作。在临帖阶段,先不要急于写书法作品,以免分散精力。

以上为个人观点,粗浅之见,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临习颜真卿楷书,需要注意什么?


我们在学习书法时,在讲到颜真卿书法时,常常听老师说,要注意他的气韵,要注意他内在的神态,要注意他质朴的拙味,要注意体现出他的外拙内巧,要注意体现出他的内含劲骨的筋力。要注意他的壮而不肥,是颜真卿筋书的实质。要注意不要把他的字写俗,要注意不要把他的字写的太硬,要注意不要让他的字露出骨,要注意他的用笔,要注意他的篆籀笔法,要注意他高古的气息。要注意把他的大义不夺豪情灌注在自己的心里,要注意把他屋漏痕的内力表现在纸墨之中,要注意领悟颜真卿外质内聪的大美…………


不瞒你说,我一样都没听懂,一件都没有注意。想注意也注意不了。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注意!我告诉大家,你只要忠实的按照字帖去临,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带进临写的字帖里。所谓的注意这,注意那,完全是正确的废话。


子衿书法


一般学习书法的,多半会从唐楷入门,而从唐楷入门的的一般选择颜楷的居多,所以想学习颜楷的,就要注意一些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准备再来学习总能事半功倍的。

那么学习颜楷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呢?首先第一点,我觉得肯定在于选帖,比如《颜勤礼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因为多宝塔属于颜的早期作品,还没有很强的颜式风格,所以我建议如果要学颜楷,可从《颜勤礼碑》入门,因为从这里我们能真正学习到颜真卿的味道。

第二我觉得要注意颜楷的笔画笔法。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要心浮气躁,基础很重要,把每一个笔画都重复练习,比如横的写法,捺的写法等等,等掌握了基本笔画后,可从简单的字开始练起,不需要每次练多少个字,但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字的质量,所以学习学习,学习重在态度!颜体笔法比较重要,用藏锋入笔,呈现圆润姿势,点画要保证笔到力到。在字的书写时,一定要注意笔画的疏密,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粗细,字体的高矮大小,斜势等等,力求一致。颜楷一般都是饱满的,所以一定要舍得写下去,同时要做到线条明朗,不要混在一块看不清,颜楷的特点是横细竖粗,笔画有隶意。以前常听老师说颜楷的丰腴最是不好掌握,多一分则多,少一分则少,需要很长时间的临习,才能做到。

第三的话我觉得在于选纸笔等外在了,比如说你拿个小楷的小笔细笔,怎么也练不出颜味来的,所以选笔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实说到底,书法的学习最重要的在于坚持,持之以恒的建议才是最重要的!注意的再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是学不会的。

以上拙见,如有不妥,勿怪。




何以嗔箫墨


颜书,是我自幼的至好。我十四岁凭一手《多宝塔》卖字,可见我在《多宝塔》身上是下足了苦工。学颜书我建议先习《多宝塔》,《多宝塔》结体端正开展,用笔平和明快,正件碑帖舒畅流媚,和谐统一,实是书法与刻工的完美结合,这位石匠委实可钦可敬。《多宝塔》是颜真卿四十四时书写,颜真卿其时书艺还未达到炉火纯青的成就,还未进入老道的境界,还未形成他自独立的风格。《多宝塔》上承二王用笔风韵,是颜真卿在求变前蓄势待发状况下书写的书作。学《多宝塔》就是要取这一"欲变未变"的体栽,是年壮书未老的佳境,其书法未入老道的境地,这一空间是习颜书者日后别开生面的通道。颜真卿书入《颜勤礼》、《麻姑仙坛》其书已老,是颜书的绝佳境,是颜书艺术的绝头路。初学者一头撞入这老书佳境,曰后恐难全身而退。故自古学颜书者多有学出些古怪书体,所以,米芾对颜书多有不敬之评,是为有理。我今实言对你说,愿君用心去思量。


林庆逢358


颜真卿,山东临沂人,唐朝著名书法家,他人品朴实,正直,倔强,忠烈。字也正如其人,点画厚重,结体雄伟,气势开张,千百年来盛行而不衰。至于学颜体应注意什么,每本字贴上都有说明,无须赘述。因现在喷子较多,浅谈个人体会。做为平凡人,无论学识,还是胸怀,都是无法与颜真卿相比的,颜体神韵后人恐怕无人能及,只能是比着葫芦画瓢,形象神不象,所以应反复读贴,注意颜体字的特征,使人能辨认出是何种书体,且结构大致合理就可以啦,至于超越,谈何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