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刘洎的死是个唐朝的罗生门。

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无功而回,愤怒和劳累让他病倒在途中。

李世民远征之前,国事托付太子,辅佐太子的重担交给刘洎、马周等人。

听说皇帝病了,刘洎和马周赶忙前来探望。两个人获得当面奏对的机会,谈的什么话现在已经不得而知了。

两个人出来之后,褚遂良过来问:“皇上给二位说了什么?”他是要写起居注的人,自然不敢马虎。

刘洎哭着说:“皇上病患痈疽,很是严重,太令人担心了。”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褚遂良就记录下来了。

但褚遂良对李世民所说的版本却是“朝廷大事不足忧虑,只要效法伊尹、霍光,辅佐太子,诛杀二心之大臣,便可以了。“

这话听起来也是表忠心的,但问题是他要效法伊尹霍光,这两个可都是废过皇帝的人,你说要以这俩人为榜样辅佐新皇帝,你让李世民心里怎么想,合着我定的接班人没准是谁?

于是李世民病好后还都,就把刘洎叫过来问话。

刘洎拉着马周为自己作证,说他绝对没有说这样的话。

褚遂良说坚持自己污点证人的身份,说你说了。

李世民这个法官,最终选择了相信褚遂良,刘洎既然你说没说,那就退一步,你自尽吧。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这事成了一段历史公案,因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褚遂良在这个事件里扮演了诬陷的角色。

后来司马光辩解说,这事不是真的,是许敬宗的诬陷,许敬宗当年是靠巴结武则天上位的,和反对武则天当皇后的褚遂良有仇,所以就编造此事诬陷褚遂良。

苏东坡也支持这个观点,他给出的另一个证据,既然马周和刘洎都进去探视,那为什么皇帝不杀马周,光杀刘洎呢?

这是个好问题,为什么只杀刘洎,可能真的不是因为褚遂良诬陷,背后另有隐情。

回顾刘洎的一生,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他是以敢直言进谏受到李世民青睐的,这种活本就是在刀锋上起舞。

魏征跳得好,死后还落个被推倒墓碑的下场。

刘洎却在李世民面前不断给自己强行加戏,说话毫不检点。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例如李世民找褚遂良要《起居注》,他想看看这些史官是怎么写他以及他的玄武门之变的,褚遂良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是:“《起居注》记录君主言行,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之事,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拿去看的!”——翻译成现代话就是,依照制度您不能看。

李世民问:“如果我做了错事也要记下来吗?”

褚遂良说:“臣职责所在,不敢不记。”——我是履行职责,请您不要为难我。虽然拒绝,但说得很客气。

可是刘洎在一边插嘴:“就算褚遂良不记,天下人也会记住的。”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不用看,那点事我们都知道的。”

这话简直是给李世民添堵,也是在抢褚遂良的戏,人家好言拒绝了,表示我会秉公执法,你这么一句,我们史官这支笔意义不大了啊。

还有一次,李世民在玄武门写飞白书(草篆体,书法的一种),写完之后,大家都抢着要,刘洎就捷足先登,一步站在御座上抢了过来。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飞白书

当即就有大臣指责刘洎大不敬,要李世民处死他。

唐太宗才不会因这种小事杀人,那样显得自己小肚鸡肠,历史上会增加骂名,所以他说“昔闻婕妤辞辇,今见常侍登床。”

这个婕妤就是汉朝的班婕妤,皇帝让他乘坐辇车,她认为不合礼制就拒绝了,此番刘洎登床抢字正好和古代这个趣闻相配。

唐太宗的意思很明显,自己也要流传一段佳话,在这个佳话里他是一个能容人还很风趣的君主。

这次显然是成功的,但这个成功属于李世民,刘洎在这里扮演了一个轻薄失礼而被宽容的角色。

但刘洎显然是会错了意,他还要继续这样毫无遮拦的走下去。

当然他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做辅助,暂时还没有事。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但他后来在李世民立储之争中站错了队,他支持李泰,但是李世民最终选择了李治。

这已经是一个错误了,这说明他已经跟不上李世民的心事了,他却不知道,还打着仗义执言的旗号为自己加戏。

李世民征高句丽之前,托付李治监国,要刘洎等人辅佐,临行之前交代刘洎:“我此番远征,国家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刘洎张嘴就来:“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立即诛杀。”这是真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李世民的心里当即就咯噔一下:“你要干什么啊,自己说了算吗?”所以告诫他:“皇帝虑事不周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虑事不周就会失去生命,你这个性情,恐怕要遭来祸事的。”

这已经是严重警告了:“你注意点,老子没有心情陪你加戏。”

恐怕这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动了杀他的心,这样的人做不了新帝的臣子,不如早早除去。

所以有没有褚遂良的告密,刘洎也必须死。

刘洎被处死的时候,他向执法官要纸,他想写点什么,执法官不给。

李世民后来听说这件事,严厉处理了这批官员——李世民最后还是利用他为自己加了一场仁义的戏。

李世民晚年因为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丞相,成了历史公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