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前言

军阀起家的朱元璋,对权力的重要性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认识。做皇帝,他算是自学成才,他也懂得,真正能危害老朱家江山的,不是蒙古的元朝余孽,反而是身边这些看着忠贞不二的文官臣子们。

所以他痛恨贪官,因为贪官必定揽势结党;他搞文字狱,因为那些讥笑隐讽除了是对他的大不敬外,更可能会引发对集权不利的舆论;他编修出台《大明律》,因为只有所有人都按部就班地活在律法下,他才能掌控全局;他又创立锦衣卫,因为自己只有跳出宪法的构架,才能玩弄那帮智商高绝的官僚集团。

他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动机,那就是——集权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在讲正文以前,我们先看几篇老朱的诗句。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是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三首诗,从文章辞藻来说,就是打油诗的水平。但诗句间的凌云豪气,唯我独尊且敢为天下先的夺人气势却扑面而来。这样一位赫赫武功的开国君主,是一个能接受酸腐文人讪谤的人吗?

朱元璋时期的文字狱,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个是真的隐讽,欺负老朱没文化,用各种谐音,语境,映射老朱曾经为僧乞讨,且军阀起家的经历,耍小聪明,哗众取宠。

另一个,是朝中内部派系斗争,引文字狱为武器,打压异己。比如淮西派和浙东派,行伍派和文人派,南人派和北人派等。

在这里引用朱元璋的诗来说文字狱,一则,想让诸位通过朱元璋的诗句,更好地来认识朱元璋的性格特点,二则,想告诉大家,朱元璋玩文字狱,其实也是要让朝中大臣们内斗。

对,内斗!自学成才的朱元璋一下子把握了管理文官大臣们的实质,就是让他们内斗,而自己做裁判,只有做了裁判,才能永远把这批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永远握着最高权力。

那么丞相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丞相就是百官之首。说白了,就是丞相带领着百官,斗皇帝。那么朱元璋要做的,就是打掉丞相!

胡惟庸的前辈们

简单说下,胡惟庸掌权前,他的几个做过丞相的前辈的经历吧。

  • 李善长

李善长,淮西派首脑,朱元璋起家的核心班底,朱元璋的第一秘书。长期担任后勤工作,被比喻为明代的萧何,曾被赞誉为大明开国第一功臣。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李善长在左丞相的岗位上干了四年。期间,朱元璋经常找李善长谈心,问的最多的就是:你病怎么样了?身体好不好?不好就多多休养,诸如此类。于是,李善长退了,说是病退。可你需要知道,退了之后过了两年,李善长就宣称病好了,甚至还到各地区旅游。

  • 徐达

徐达大家都知道,他与常遇春这个组合杀的蒙古人和其他起义军叫苦连连。李善长病退后,徐达这个右丞相成为实际的管理者。但是徐达常年在外领兵作战,也只干了两年,朱元璋便把他换岗了。

  • 杨宪

杨宪这哥们很有些锋芒。没怎么听说过他?不重要,你只要知道他在朱元璋建国前经常作为朱元璋的特使出访就行。杨宪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检校。也没听说过?这个重要,明代的检校就秘密特工,专门收集情报。而杨宪作为检校,秘密二字是加引号的。因为他的这个身份实际上是处于半公开状态的,朝里圈子里的人都知道。

说他锋芒,他本身是刘伯温浙东派的人,但是除了打压李善长一系的淮西派,对浙东老乡也无情怼,什么事情都掺和。最后,忽然就因为犯案被朱元璋给杀了。忽然?对,忽然。什么案子?不知道,史书含糊其辞,忽然被杀。好吧。

  • 汪广洋

汪广洋年少时就跟着朱元璋起兵了。读书人,擅长诗词,写得一手好书法,人也聪明,看起来也稳重。做过地方官,政绩不错;也跟着常遇春搞过军务,且经常能给朱元璋献计献策,老朱很信任他。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但这哥们,也许是因为太聪明了,崇尚明哲保身。任丞相后,各种不作为。杨宪搞他,汪广洋被贬,他就收拾东西走人,一句都不争辩。胡惟庸时期,他又是一个劲地和稀泥,甚至和到朱元璋这,最后触怒了老朱,被杀。

朱元璋需要一个怎么样的人做丞相?

徐达武将出身,常年领兵在外,短暂担任过右丞相,还是副职代正职,可以忽略不计。

杨宪倒是想专权,还真的这样做了。可时间更短,马上被朱元璋杀了,罪名都语焉不详。

李善长,在朱元璋的特殊关心问候下,主动离职。

汪广洋那是一个消极怠工,后来居然开始酗酒,就差装疯了。

朱元璋到底想干嘛?他要权,绝对的皇权。但是丞相的存在,却阻碍了他的野心。试想,一个全家几乎快被饥荒,贪官,恶吏,天灾搞得灭门,要靠着吃苦,乞讨,拼命委全才活下来和上位的男人,怎么允许有旁人和他分享那份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滔天权力。

而一个底层起家,命途多舛,学识不高又刚愎自用的开国皇帝,又怎么会知道丞相的存在的积极意义?谁又会告诉他呢?

对待这个存在了几千年,盘踞在皇帝宝座上的隐形真龙,朱元璋要动手了。但是,作为天下百官之首的存在,朱元璋自然不能说撤就撤,他需要一个理由。而这个理由需要一个人来实现。所以他又要开始挑选一个人来做丞相。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这个人不能像李善长,汪广洋这么亲近,也不可如二人这般聪明,用自己的方式躲祸。但也不能像杨宪这么太过,激起群愤。这个人需要这几个特点:

  1. 能笼络群臣。
  2. 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是不会真正威胁到朱元璋。
  3. 认死理,不能太聪明,又要敢于硬刚朱元璋。
  4. 老朱要下的去手,又不会寒了开国功勋的心,不会激起大范围的负面舆论。

胡惟庸,呼之欲出。

朱元璋动手前的两手准备

用深谋远虑来形容朱元璋十分准确。在动手前,他已经准备好了措施,来应对丞相缺失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1.让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制定和颁行《大明律》。这是一套完备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整个国家机器自行运作的基础。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大明律》,有 名例一卷,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工律二卷,共460条。它包含了古代封建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比如《吏律》包含了文武官员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以及公务职责,《户律》涉及了人口,户籍,宗族,田土,赋税,徭役,婚姻,钞法,库藏,盐法,茶法,矾法,商税,外贸,借贷,市场等等社会经济民事等内容。

不客气地说,因为有了《大明律》,后来的嘉靖皇帝才可以20多年不上朝,而国家机器依然稳健运行,因为《大明律》,在明朝这个强臣辈出的朝代,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能做到独断专行,垄断朝政,且无几人可得善终。

大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大明律》起到了重大作用。

2.创立锦衣卫。朱元璋改组了南京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内城,将拱卫司改组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这就是锦衣卫的前身。锦衣卫是什么存在?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直接听命于皇帝。朱元璋这是给自己留了个杀手锏,用来耍流氓,以备不时之需。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被坑的胡惟庸

胡惟庸,

龙凤元年,1355年,投朱元璋,历任元帅府奏差,宁国主簿,宁国知县,吉安通判,湖广佥事等。

吴元年,1367年,召为太常少卿,进本寺卿。

洪武三年,1370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

洪武六年,1373年,晋右丞相。

洪武十年,1377年,任左丞相,居百官之首。

胡惟庸是李善长推举的,李善长也是懂得朱元璋的心思。胡惟庸这算是正式入坑了。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朱元璋是真的能忍,从洪武六年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为了顺利彻底实现自己的目标,硬是忍了胡惟庸七年。

七年,史书怎么说?在这七年里,胡惟庸成功蒙蔽了朱元璋,揽权,培植党羽,打击异己,甚至阴谋造反。

好,我们一条一条来看。

  • 揽权

说所有奏章都要先经过中书省再奏请老朱,中书省有扣下奏章的权力。就说胡惟庸肆意妄为,凡对自己不利的奏章都扣下。

我想告诉各位,自古以来丞相干的都是这活。没几个皇帝像赢政,老朱这么勤勉,大事小情地都自己来处理。我就再问你,你做丞相了,发现有人参你,你扣不扣?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 培植党羽

这话看你怎么理解了。丞相是干嘛的,之前说过,百官之首,带着百官管皇帝的人设。底下的人可以说都是他下属了,下面官员办事,有不和丞相打交道的吗?走的近有错?走的近就叫朋党?那走远的人,我觉得也该死,因为不办事啊。

  • 打击异己

最典型的莫不如传言他杀了刘伯温。说,刘伯温在老朱面前说过不看好胡惟庸的话,胡惟庸就想加害刘伯温。刘伯温病重,老朱让胡惟庸去看望。胡惟庸带了医生,开了方子。一年后,刘伯温死了,说是胡惟庸指使医生开了害死刘伯温的方子。

胡惟庸,被朱元璋坑了的中国最后一位丞相

这是笑话。一年后,死了?开个方子吃了一年才死?慢性毒药啊?还有,刘伯温是谁?传说中神仙级别的人物,占卜星象,八卦医道啥都会,你说他吃人家的药会不看看方子?是高估那医生了还是低估刘伯温智商了?反正我不信。

  • 谋反

说胡惟庸结交死士,暗中串联有武装的大臣,说他囤积兵器,引老朱来伺机行刺。这么牛哄哄的罪名,《明史》里居然词句恍惚,语焉不详。

朱元璋是谁?开国皇帝哪个不是死人堆爬出来的?内城的军队就牢牢掌握在老朱自己手上。检校呢?自己大臣晚上在卧室和老婆小妾的私房话都能在第二天传进老朱耳里,丞相,老朱会不派人盯着?胡惟庸也是跟着老朱起家的,自己主子什么人,他会不知道?谋反?他敢吗?就算他敢,他做的到吗?

以上种种,说胡惟庸是被朱元璋坑了并不为过。随着胡惟庸的倒台,朱元璋的目标也终于可以实现了。

胡惟庸的倒台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成功地挖坑搞掉了胡惟庸。准确地说,成功地裁撤了丞相这个岗位。现在,大明皇权的绝对权威空前强大。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古来有之。那么多的千古明君难道一直做不成老朱想做的事情?也许,老朱裁撤相位,是因为无知和幼稚,就像他一开始不知道怎么做皇帝一样。

不客气地说,宰相是把控皇帝失控的最后一道保险。能成为百官之首,领导天下群臣,辅佐皇帝治下,宰相的综合素质要求之高绝对不低于做皇帝的要求,甚至高于皇帝。皇帝是爹,宰相就是妈,一个唱红,一个唱白,该打屁股的打屁股,该给糖的给糖。皇帝是董事长,宰相就是职业经理人,提路线的提路线,做实事的做实事。

现在,宰相没了,皇帝的权力犹如脱缰的野马,再也不受控制,对的,能一直对下去,错的,也会一直错下去。

大明王朝,接下来在老朱执政期间,锦衣卫的大行其道,空印案,蓝玉案,文字狱的大规模株连,其实都是因为宰相的缺失而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