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持續深化改革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

(原標題:著力破解“水流不到田頭”問題——天津市持續深化改革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掃描)


天津市持續深化改革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


3月25日,週一,春風拂面、陽光正好。一大早,天津市濱海新區紀委監委組織部長陳玉祥就趕到了濱海新區區委黨校8號樓。

上午,該區建立健全基層監督體系推動紀檢監察職能向村(社區)延伸動員暨培訓開班會要在這裡召開。作為這次會議的組織者之一,陳玉祥心裡惦記著會場準備情況,無暇他顧。

這次會議,主要是傳達3月8日區委印發的《關於建立健全基層監督體系推動紀檢監察職能向村(社區)延伸的工作意見》精神,並對這項工作進行具體部署。會議進行得很順利,陳玉祥稍稍鬆了一口氣,但會議結束後他並沒有回區紀委監委機關,而是繼續留在這裡。下午,推動紀檢監察職能向村(社區)延伸工作第一期培訓班在區委黨校正式開課……

緊鑼密鼓、有條不紊,濱海新區精心部署、紮實推進建立健全基層監督體系,是天津市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打通監察監督“最後一公里”的生動體現。

2018年以來,天津市紀委監委持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把增強對公權力和公職人員的監督全覆蓋、有效性作為著力點,指導督促各區紀委監委高質量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著力破解“水流不到田頭”問題,取得階段性進展和成效。

釐清為什麼幹——領會中央精神、直面形勢任務,迎難而上破解新課題

時間的指針撥回一年多前。

2018年初,隨著國家監委和省市縣三級監委組建完成,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便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

2018年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從6個方面深化標本兼治,其中第二個方面強調“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嚴厲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第六個方面強調“通過改革和制度創新切斷利益輸送鏈條,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形成有效管用的體制機制”。這兩個方面,都與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直接相關。

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趙樂際同志在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工作報告中旗幟鮮明地指出,“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使群眾身邊的公職人員受到嚴密監督”,並隨後在多個重要場合強調,加強對基層黨員幹部、公職人員監督,使全面從嚴治黨、強化監察監督覆蓋到“最後一公里”,讓群眾感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紀檢監察工作就在身邊。

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對於天津市來說,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既是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具體行動,也是加強對基層黨員幹部和公權力監督的現實需要。

一方面,全市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依然繁重。主要體現在,監察體制改革後,監督對象大幅增加;2018年全市村(居)兩委換屆後,全部實現了村黨支部(黨委、黨總支)書記、村委主任“一肩挑”,基層“關鍵少數”監督任務重;農村經濟快速發展,村級“三資”監管任務重;高壓態勢下有的黨員幹部、行使公權力人員不收斂不收手不知止;“兩個責任”落實存在“中溫下冷”現象。

另一方面,基層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力量比較鬆散。天津市紀委監委通過調研發現,在制度機制方面,基層監察工作運行的體制機制不順暢,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的支持保障不充分;在隊伍建設方面,有的基層紀檢監察組織“三轉”不到位,部分基層單位存在無編無人、有編無人、有人不強等問題。

黨中央的要求和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就是動員令、衝鋒號。“基層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天天與老百姓在一起,在老百姓眼裡,他們的形象就是黨的形象,他們的作風就是黨的作風。”天津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鄧修明多次在有關會議及調研中,對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建立健全基層紀檢監察組織體系、加大基層監督力度提出明確要求,並積極推動市紀委監委和各區紮紮實實推進這項工作。


天津市持續深化改革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

圖為河西區越秀路街惠陽里社區居民和聯絡站工作人員交談。吳迪 /攝


明確幹什麼誰來幹——設立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為紀檢監察機構安裝“監控探頭”

2018年7月初,天津市紀委監委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良性互動,出臺《關於推進監察工作向鄉鎮(街道)延伸的指導意見》,在鄉鎮、街道分別設立紀委監察組、紀檢監察工委,從機構、人員、職責、權限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為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繪製了“施工圖”。

按照市紀委監委要求,各區紀委監委統籌區內資源,配齊配強力量,確保機構到位、編制到位、人員到位。西青區各鎮(街)紀委監察組(紀檢監察工委)包括組長(書記)在內,至少配備4名專職幹部;濱海新區各鎮(街)紀委監察組(紀檢監察工委)則至少配備5名專職幹部,隊伍力量切實得到增強。

與此同時,各區紀委監委深感,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要對數量較大的監察對象進行有效監督,還缺乏有力支撐。基於此,市紀委監委統籌指導,要求各區結合區情實際,整合基層監督力量,為鄉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安裝上“監控探頭”和“遠程掃描儀”——在村(社區)設立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站長由村(社區)黨組織紀檢委員或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等兼任,配備若干兼職聯絡員或信息員,廣泛收集廉情信息和涉及公職人員作風的社情民意,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有效延伸。

西青區出臺《關於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實施意見》,形成“鎮(街)紀檢監察機構+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紀檢監察員+廉情監督聯絡員”的監督網絡。濱海新區紀委監委以《關於建立健全基層監督體系推動紀檢監察職能向村(社區)延伸的工作意見》為總體設計,從區、街鎮、村(社區)三個層面,細化出涵蓋培訓、考核、聯動協作、聯絡站工作規範等內容的23項配套制度,確保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

據介紹,截至今年2月,全市各村(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共配備聯絡員或信息員5298名。設立村(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有效整合村(社區)黨組織紀檢委員、監察工作聯絡員、紀檢監察信訪舉報聯絡員等監督力量,統籌發揮村(居)務監督委員會成員、農村專職黨務工作者和村(社區)特約監督員在強化基層監督方面的作用,推動監察工作一貫到底。

“聯絡站建立前,村裡監督力量較為分散,黨總支紀檢委員監督黨員幹部,村監委監督村委會的各項工作,信訪舉報聯絡員負責信訪舉報工作的宣傳,大家各自為戰,感覺缺少一個主心骨。”濱海新區中塘鎮劉塘莊村黨總支書記張超才說。聯絡站將村裡的監督力量聚起來,為更好發揮監督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解決怎麼才能幹好的問題——完善工作機制、壓實“兩個責任”,激活監督“神經末梢”

基層監督力量相對薄弱和熟人社會的特點,始終制約基層監督實效的提升。為破解這一難題,天津市紀委監委大力推動各區紀委監委積極創新、探索實踐,統籌監督力量,開展協作配合,形成集成作戰合力。

在探索實踐中,靜海區紀委監委以“執紀監督室+鄉鎮紀委監察組”模式,將區紀委監委3個執紀監督室、18個鄉鎮分為3個協作組,採取提級直查、交叉辦案等方式,有效破解人情干擾和力量不足的難題。同時,有的區街(鎮)將所屬村(社區)劃分為3至5個片區,由鎮(街)紀檢監察機構幹部擔任片區長,進行對口聯繫指導,統籌使用村(社區)工作力量,形成聯動協作、互為支撐的有機整體。

推動監察工作向基層延伸能否取得實效,與基層“兩個責任”落實情況直接相關。各區紀委監委通過壓實責任、加強考核等方式,推動各責任主體切實擔當起政治責任,激活監督的“神經末梢”,不斷提升基層監督實效。

在壓實主體責任上,南開區紀委監委制定領導幹部包片聯繫制度,由區委書記、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等12名區級領導同志分別包聯一個街道,定期聽取街道黨工委工作彙報,約談街道黨工委和紀檢監察工委主要負責同志,及時協調相關部門,共同推動工作落實。

在強化監督責任方面,薊州區紀委監委加強對村(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員的全面監督和全方位指導,推動鎮(街)紀檢監察機構每年對聯絡員開展民主測評,並將測評結果作為其業績考核、評先表彰的重要依據,促進監督作用充分發揮。

建立健全基層監督體系、打通監察監督“最後一公里”任重道遠。天津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所作的工作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今後將繼續指導督促各區紀委監委持續用力,持續增強基層監督實效,不斷提升紀檢監察工作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


(本文刊載於2019年第7期《中國紀檢監察》,作者:張國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