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序言:茫茫股市,七虧兩平一賺好像已是定律,想要獲取股市的可觀收益,又怕成為那七虧的一部分。聽說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最靠譜,但是不懂財報?不會分析公司?想要學習又不知從何下手,該怎麼辦?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李笑來老師說過,學習任何知識,“快速入門”很重要,學會了最少必要知識,再迅速用起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

其實,想要通過投資股票賺錢,關鍵在於兩點:

第一,避開垃圾股;

第二,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

做到第一點就可以讓我們擺脫七虧,做到第二點我們就能成為一賺的一部分。

今天,我將會分享一些簡單但卻非常重要的知識,讓大家能夠快速掌握避開垃圾股的方法,並建立起自己的投資組合,成為股市中賺錢的一份子,幫助大家邁過價值投資學習的那道門檻。

一、避開垃圾股:三招識別垃圾股

這一部分涉及到一些簡單的財報知識,我會盡量使用簡單有趣的方式講解,堅持聽完,一定會幫你擺脫韭菜的命運。

分析企業有三個重要的方面:

盈利能力——能不能賺錢;

經營能力——運營情況如何;

資金安全——有無風險。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我們識別垃圾股也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招:識別利潤表造假

指標一:一家企業連續兩年應收賬款增加額大於營業收入的增加,可能存在營收造假。

應收賬款是企業賣產品給客戶,但還未收的錢,也就是客戶籤的白條。

營業收入是企業賣產品獲得的收入,即使沒有收到現金收的白條,也是計入收入的哦~

為什麼呢?我們先來聽一個故事:

牛牛公司是生產空調的,這兩年空調銷量不好,可是公司董事說“你要想辦法讓利潤增長,這樣我們的股票價格才能穩定。”

因為很多人買股票喜歡看企業利潤來判斷企業賺不賺錢嘛。

可市場明明不好,怎麼辦呢?CEO大牛就想了一招——“真貨假賣”。

他是這麼做的。

第一年給經銷商發了10臺空調,每臺1000元,結果到了年底只賣了5臺共5000元,還剩5臺經銷商要還回來。大牛說“留在你那裡,明年賣。”

就這樣,牛牛公司今年的利潤表會記賣了10臺空調,收到現金5000元,應收賬款5000元。第一年的營業收入就是1萬元,應收賬款5000元。

到了第二年,大牛又給經銷商發了12臺空調,結果到年底只賣了6臺,他又說“放在你那裡,明年再賣”。到了年底,牛牛公司的利潤表會記賣了12臺空調,收到現金6000元,應收賬款6000元。第二年的營業收入是1.2萬元,應收賬款是第一年的5000元+第二年的6000元=1.1萬元哦(因為第一年的5000元應收賬款一直沒有收回來哦)

營業收入看起來一直在增加,但其實一直是假的,對不對?太黑心了,有木有?

不過,我們會看財報怎會輕易被騙,可以通過看兩年的利潤表,發現營業收入增加了2000元,應收賬款卻增加了6000元。

應收賬款增加>營業收入增加,營收造假。

雖然上面的例子簡化了,但核心道理很清楚:將發出但未賣出的貨記為賣出,並且體現為應收賬款增加,假交易會帶來營業收入增加、利潤增加;

現實中的企業則很可能在境外開一家紙上公司,塞貨給這家公司。

我們也可以藉助另外一個指標來判斷:應收賬款收現天數,也就是收回應收賬款需要的天數。

我們上面說過,假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是無法收回的,就會導致應收賬款收現天數不斷增加。

通過看連續幾年的財報,當應收賬款收現天數明顯增加時,要當心企業在製造虛假繁榮了。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指標二:所得稅率=所得稅/利潤突然降低,可能存在利潤造假。

所得稅,是由政府稅務局收取的,收取標準取決於公司本年的利潤,在財報裡叫【利潤總額】。

各家公司的稅收比例不同,以15%為例。如果企業今年賺了100億,那麼就要納稅15億。

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企業說我今年賺了100億。稅務局審查下來,說NONONO,你這利潤有一部分存疑,有一部分收入確認過早,只有50億是今年的。交7.5億稅就行。

這裡要注意,稅務局只管收你的稅,你調節利潤他不關心。所以,即便是在上述情況下,你只有50億的利潤需要交稅,你仍然可以(而且肯定會在)財報上寫利潤:100億。

破綻出來了!!如果一家公司,所得稅/利潤總額=所得稅率的比例突然向下波動(如從15%變成7.5%),這家公司的利潤就要小心了,說明稅務局不承認它的利潤真實性。

雖然上市公司會請專人團隊來調節利潤,但在現代商業制度下,調節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一般的習慣,都是先調節利潤表,這時候資產表就會有破綻,用指標一就可以判斷。

如果上市公司狠一點,不僅調節利潤表,連資產表一起調節了,這時候,從“所得稅”這種上市公司沒啥興趣調節的地方入手,會是不錯的突破口。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第二招:識別公司經營問題

一個企業連續兩年存貨增長絕對值超過營業收入的增長,說明該公司經營有問題。

存貨就是企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

當存貨越積越多時,說明公司貨賣得不好,或者是未根據公司的銷貨速度合理安排生產,導致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就像是今年蘋果種多了,銷量又不好,沒賣掉的肯定就浪費了。

以高效經營著稱的沃爾瑪,有一個嚴格的自我要求指標:

存貨金額增長率必須小於營收增長率的一半,這就要求企業有極高的銷貨能力和存貨管理能力。

當然,這裡有個例外,就是存貨如果是越放越值錢的東西就不同了。像是茅臺的白酒、房地產的土地和房子,他們的存貨是越久越值錢的,並且由於產品特點的原因,需要提前存儲大量存貨,才能保證之後的銷量,所以就不符合這個定理哦~

第三招:識別企業債務風險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說明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一定要避開。

流動負債是企業一年內需要償付的現金,流動資產是企業一年內可以取得的現金。

當後者小於前者時,說明企業很可能還不起錢了。供貨方在看到企業這種情況下,為了確保自己的收益,很可能會殘忍地提前索要貨款,更加大企業的償債壓力,一旦企業無法正常償還債務,就很可能面臨破產。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二、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白馬股組合

什麼是白馬股?

簡單點來說,白馬王子大家一定聽過吧?

家世好、能力強、過去發展穩定、未來前途一片美好、資產不斷增加。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白馬股也是如此:信息公開、業績明朗,長期績優,具備持續穩定的獲利能力和盈利增長,淨資產也會不斷增加,體現在股價上是股價穩定上升。

大家耳熟能詳的白馬股,例如茅臺在2017年股價漲了一倍。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白馬股為何會長期上漲呢?

市值=PE*淨利潤

市值=PB*淨資產

PE、PB都指的是公司的估值,主要受市場情緒影響而上下波動,也就是當企業被市場眷顧時,購買股票的人多,估值就會上升,當企業被市場冷落時,購買股票的人少了,估值會下降。

淨利潤表示企業的盈利能力。

淨資產表示企業的資產積累情況。

市值的上漲就來源於估值的上漲或淨利潤(淨資產)的上漲。

市場的情緒我們很難判斷,但是即使估值不變,淨利潤(淨資產)上漲就會帶來市值的上漲。

白馬股本身盈利和資產都穩定增長,他的股價就會隨之增長,而一旦他被市場眷顧,就會上漲更多。

這就是白馬股的長期上漲的秘密武器。

那我們如何辨別白馬股呢?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白馬股的特點是長期穩定盈利且穩定增長。

有一個財務指標ROE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淨資產,它表示企業用淨資產給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

比如,100萬的淨資產一年賺15萬元,ROE就=15%,ROE的值越大,說明企業的賺錢能力越強,從歷史好企業的表現來看,ROE>15%就說明企業具備很不錯的盈利能力。

企業在成長過程中,淨資產會不斷增長,如果企業能常年保持ROE>15%,就相當於他能在100萬元賺15萬元,在1000萬元時賺150萬元,這是非常厲害的,說明企業盈利能力穩定且盈利在不斷增長。

因此,判斷白馬股的指標就是roe連續多年>15%。

分辨出白馬股,隨意買入一隻就一定能賺錢麼?


當然不是,我們要注意兩個問題:

1、要有投資組合思維,雞蛋要放在不同的籃子裡。即使是認真分析過的股票,都有可能出現分析失誤的風險。當股票過分集中時,即使判斷準確率高達90%,那10%的情況一旦出現,就必然面臨損失。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危險:所有雞蛋的安全全部在一個籃子


美國GMO資產管理成員、《行為金融學》的作者詹姆斯·蒙蒂爾做過這麼一個研究:

持有兩隻股票時可以消除僅持有一隻股票所承擔的非市場風險的42%;持有4只可減少風險68%;持有8只可減少風險83%;持有16只可減少風險91%。

因此,我們要買入一組白馬股,在平衡風險與收益的情況下,根據資金量的大小選擇5-10只,這樣即使萬一踩到一隻地雷,整個投資組合的收益也是可觀的。


2、要在股票低估時買入。

從上面的股價增長分析可以知道,市值=PE*淨利潤;市值=PB*淨資產;這裡的PE,PB就是估值指標。

市盈率PE=市值/淨利潤;

市盈率反映了我們願意為獲取一元的淨利潤付出多少價格。例如市盈率是10,代表我們願意為這個公司的1元盈利付出10元。

市盈率的分母是淨利潤,因此只適用於盈利比較穩定的公司。

市淨率PB=市值/淨資產。

指你花多少錢購買了企業淨資產。

例如:每股股價10元/每股淨資產5元,相當於你花10元買了公司5元的淨資產。

當PE、PB較低時買入,能降低估值下降帶來的股價下跌風險,我們可以更安心得獲得企業成長帶來的股價增長。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組合可以顯著提高安全性,收益並不降低


三、應用白馬股和估值指標,建立白馬股組合:

第一步,白馬股篩選

指標是:

1、連續7年ROE>15%,如果你要求嚴格可以用連續10年ROE>15%。

2、PB≤8。衡量是否低估

3、市值>200億元。市值太小的企業風險偏大,較大的規模能保證一定的穩定性。

4、上市時間在7年以上,上市時間太短的ROE數據難以查詢,並且風險也偏大。

現在很多交易軟件都有這樣的選股功能。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第二步,剔除週期股

週期股指公司業績明顯會受到經濟週期影響的股票;經濟繁榮時,市場需求大,業績增長;

經濟蕭條時,市場需求小,業績下滑,甚至出現虧損。

反應到股價上,波動較大。為了降低風險,我們需要剔除這類股票。

主要有:1. 大宗商品行業:石油、有色金屬、煤炭、鋼鐵、銅、水泥等。

2. 遠洋運輸業:造船、港口機械

3. 非生活必需品行業:汽車、大型家電

4. 生活必需品行業:房地產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第三步,精挑細選構建組合

還記得我們第一部分的篩選指標麼,可以用來審核一遍公司的質量哦,不符合條件的剔除。

到這一步,假設我們選擇除了10家公司,可是何時買入這10家公司的股票呢?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第四步,用PE相對估值法確定買入價格

我們在第一步使用PB估值進行了初選。

在這裡,我們使用PE估值確定買入價格。白馬股盈利穩定,是適合PE估值法的。

可為何要使用相對估值,而不是絕對估值呢?

這是因為我們選出的是一組股票,這些股票所處的行業不同,盈利特點和成長性都不一樣,有些行業確定性更強,比如醫藥行業,其中的企業PE就會長期比較高,而有些行業的PE就會比較低。使用固定的值,比如PE<20,對於醫藥行業是低估,但是對於其他行業可能就不是低估。

而使用相對估值法,是自己與自己的過去比較,企業過去的PE值會跟隨股價每天不斷變化,有時低估有時高估,所有的值放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看出過去10年,PE多大時,企業低估。

只要該企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情況和過去大體一致,我們就可以用歷史的高估、低估時的估值來判斷未來。

這個邏輯其實就是:在過去,從A得出了B;如果未來和過去一樣;那麼A仍然能得出B。舉例:太陽從東方升起,明天與過去相同,因此明天太陽仍然會從東方升起。

而白馬股本身成長和盈利穩定,也就是未來與過去發展類似,完全適用PE相對估值法來估值,判斷何時買入何時賣出。具體如何做呢?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以東阿阿膠為例,它已經通過了第一到三步的篩選。例如:下圖是東阿阿膠的歷史PE值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藍色曲線是過去10年該企業的歷史PE值組成的線,黃色曲線是股價組成的線。

我們可以看出藍色曲線和黃色曲線呈現明顯的同步變化,也就是PE較低時,股價也較低,PE較高時股價就高。過去的PE最小值=16.91,我們就可以知道當PE越接近這個值,企業就越低估。

不過,根據經驗,我們很難在最低PE時買入,所以要放寬標準,當前PE如果小於最低PE的1.21倍,這時的股票就比較適合買入了,這個1.21倍是根據經驗得來的,大家記住就好了。

也就是當PE=最低PE16.91*1.21=20.46時,我們就可以建倉買入了,PE=最低PE*1.1時,加倉,PE=最低PE滿倉。

而當PE>圖中的估值中位數28.83時,就比較危險,可以考慮賣出了。

按以上方法確定每隻股票的買入價格,將所有計劃投資的錢均分後買入每隻股票。

第五步,切換或者賣出。

白馬組合的切換原則是半年或者1年重新按以上步驟篩選,符合的繼續持有,不符合的賣出再補入符合的股票。

掌握好今天的兩部分內容,可以幫大家在股市中避開很多人炒股多年都沒有避開的坑,並帶你開啟賺錢的大門。

但是,入門從來都只是開始,做到不虧且微賺只是投資開始的一小步,我非常喜歡下面這段話,分享給大家:

學習與不學習的人,在每天看來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在每個月看來差異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來的差距雖然明顯但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來看的時候,可能已經是財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時候,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實戰價值投資:從理論到實踐

我是貧民窟的大富翁,股齡九年,年化收益25%左右,喜歡閱讀和思考,以價值為主線,在市場中博弈,始終放在收益很大,風險很小的地方,讓力量推動我盈利,歡迎關注我,獲得更多投資的知識。

若有其他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歡迎大家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