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会怎么发展?

注册完成占用了


雍正当政60年后,将会是105岁的高龄,这个假设实现的难度太高了。

雍正皇帝1722年继位的时候,已经是45岁了,如果真的干上60年再驾崩,那么雍正去世时就将会是105岁的高龄,这个年龄不仅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的帝王寿命排行榜将高居榜首,就算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是非常长寿的存在。

同时不得不说的是,乾隆一生游山玩水、保健养生也只活了89岁,那么以勤政著称的雍正皇帝,每天忙于政务,每年只给自己放假一天,每天仅仅休息四五个小时,再加上长期炼丹服药,确实很难活到这个年龄。

所以让雍正当着60年,这个假设能够实现的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如果让雍正在位的时间超过了13年,并且尽可能的长些,大清王朝的经济将继续发展,吏治将继续革新,君主集权进一步加强,而大清朝的国力也将持续性的增强 。

不得不承认的是,雍正是清朝12位皇帝中,最为勤勉,最为勤奋的皇帝。

雍正在位13年,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朱批文字,可以说雍正自登基之日起,就一直处于忙碌的工作中,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国成效。

雍正先后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摊丁入亩,减少了普通农民和百姓的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维持了社会底层民众的利益,保障了国家的根基;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缓解了社会阶层矛盾;火耗归公,增加了国家收入,规范了民间货币流通,虽然减少了官员的额外收入,但是通过养廉银制度的执行,极大的减少了官员的贪墨行为,也让官员不再打火耗银的主意,改善了官场风气;而通过改土归流,又让国家加强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力加强;设立军机处,则彻底废黜了传统的八旗贵族议会制度对于皇权的制约;发展密折制度,使得自己坐镇京师,便可尽知天下之事,并且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让康熙晚年积累的诸多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和官场政治问题得以解决,同时让整个国家得以快速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彻底摆脱了国库空虚的局面,雍正在位十三年,国库存银从就雍正刚刚继位时候的不到700万两,增加到了超过5000万两,如果雍正的统治能够继续下去,国库的存银必然是越来越多,甚至只要多给雍正5—10年时间,雍正都可以将国库的存银增加到1亿两。


雍正卓越的政绩,依然无法掩盖大清王朝与世界脱轨的现实,也将不能摆脱大清王朝在19世纪中后期被世界列强们轮番“胖揍”的局面。

“八股文”、“文字狱”禁锢了读书人的思维,“重农抑商”限制了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而“闭关锁国”更是将大清王朝与世界的发展彻底隔绝。

欧美先进的思想、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技术,都与大清无缘,而大清除了政治管理体制上得到了发展,在其余的领域几乎失去了创造了,科技、文化水平全面落后与世界。

整个18世界,中国经历了“康雍乾盛世”,封建君主专制到达了巅峰,但是反观欧美,英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并且启动了工业革命,美国打赢了独立战争,法国也在酝酿着大革命,世界都在发展的同时,大清王朝却停滞了前进的脚步。

雍正皇帝固然是将国家治理的很好的好皇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是雍正真的能够当政60年,也依然无法打开大清的国门,依然无法让大清与世界接轨,科技水平无法提升,特别是在军事实力上,出现了与世界的明显断档趋势,而这最终也依然无法改变19世纪中后期大清王朝落后挨打,被世界列强“胖揍”的局面。


雍正去世后,乾隆在位的时间长短与大清王朝的发展结局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改变,因为制度不变,体制不变,大清王朝最终的结局也就不会变,但是如果雍正之后能够是恭亲王奕訢继位,结果可能会真的不一样。

很多时候,大家都批判乾隆是个败家子,败光了雍正为他开创的基业,挥霍了大清的国库,将一个虚晃的盛世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也让大清朝再也无法与世界列强抗争。如果换一种假设,试问将雍正所留下的盛世局面与充盈的国库资产交给谁,可以好好利用起来,将大清朝带到世界的前列,我认为,这个人就应该是恭亲王奕訢了。

不少人都说,如果道光将皇位传给了奕訢,而不是传给咸丰皇帝奕詝,那么中国的近现代史就不会如此的屈辱。而纵观晚清的皇室,奕訢是所有皇室成员中,思维最为敏捷,思想最为开放,对于外国的制度、技术与文化最为接受和认可的人,更为重要的是,奕訢的能力真的强,不管是对内的治理还是对外的交流,都展示了他过人的能力。

所以,如果能将雍正留下的充盈的国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以及经过强化的君主集权统统交到奕訢手中,让奕訢有钱、有人、有权力去搞改革和发展,或许大清的结局真的会出现不一样的局面。


雍亲王府


虽然是假设 雍正帝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即位60年

雍正帝是1678年出生,在1722年即位,当时已经45岁,如果即位60年,那就是105岁——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能够活到90岁以上,就算是普通人也非常的困难。

雍正帝能够改革康熙帝晚年施政弊病的原因,就在于他即位时已经45岁,政治历练、精神、人格都处于成熟阶段,能够以精准的分析问题并做出有魄力的应对。

火耗归公改革、建立养廉银这两个改革就说明了雍正帝处理政务的成熟和熟练。火耗是官员为贴补而做出的合理但不合法的支出。雍正将火耗归公,杜绝了地方官员任意以火耗摊派的机会。但雍正帝又不损害地方官员的利益,而是将通过火耗得到的银子转移到养廉银里。这就让原本是官员陋规收取的火耗收入,转为公共收入、公共支出的集体银库。

利益不被损害,从原本的合理不合法变成合理合法,又避免被指责贪污,这就是乾隆帝即位后想要废除火耗归公但被绝大部官员反对的原因。

一方面厉行整顿吏治,另一方面将官吏们的利益合法化,恩威并济。这是继位皇帝在成熟年纪继位的好处——有自己的原则、思想和处事手段,不至于毛躁冒进或思虑不全。

雍正帝和乾隆帝的性格

雍正帝幼年时期的性格,康熙帝如此评价:

“喜怒不定”

因为幼年雍正帝性情急躁刚烈,康熙帝为训喻他写了四个字给他:

“戒急用忍”

1702年,在25岁的雍正帝的要求下,康熙帝撤销了雍正帝“喜怒不定”的评语。这说明25岁的雍正帝渐渐不再急躁,而是变成了“举止端凝”的成熟稳重样。

在九龙夺嫡时,雍正帝经常在王府讲解《金刚经》,和道士研究、修炼金丹。

乾隆帝聪明,爱好艺术(诗、画、书),在性格上应该和康熙帝基本上一致,施政上有和康熙帝类似。



假如雍正帝能够即位长久一些

1、在雍正帝的某些改革上,乾隆帝并没有废除而是继续坚持:

设立军机处、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密折制度,秘密立储,平定准噶尔,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设置驻藏大臣,禁止天主教传教,海禁。、废除贱籍等。

这些改革,雍正帝是否活着并无影响。

2、乾隆帝废除的雍正帝政策有:整段吏治,打击朋党(隆科多、年羹尧、八爷党等都是,乾隆帝虽然有过打击朋党但目的是出于禁锢思想,不同于雍正帝的重构朝廷权力的目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3、雍正帝和俄罗斯签订《恰克图界约》,确立外蒙古属于大清的地位,确定《尼布楚条约》西部大清和俄罗斯未定疆界问题。

4、雍正帝禁止天主教原因有三个:1、天主教教士曾参与九龙夺嫡活动;2、因礼仪之争而暴露出天主教徒不受控制的问题,担心天主教的壮大导致国家不受控制;3、罗马教皇本笃十四世拒绝教士嘉乐提出变通办法的《嘉乐八条》,激怒雍正帝。但雍正帝还是允许天主教士在北京居住。

乾隆时期,天主教初了澳门之外,基本上被禁绝。

5、在禁海上,虽然雍正帝也实行禁海,但还是因地制宜的同意部分出海:同意福建渔民出海捕捞、同意广东人移民台湾,保持康熙帝时期的四口通商口岸。

乾隆帝时实行严格的禁海令,并关闭三个通商口岸,只保留广州通商口岸。

激怒雍正帝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四世


如果雍正帝治理更久的影响

1、在打击朋党、整段吏治上雍正帝还会继续用力——雍正帝最痛恨朋党:

“朋党最为恶习”

并敢于说要清除朋党文化:

“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

康熙帝、乾隆帝晚年积弊的问题,就在于官吏朋党问题、官僚系统膨胀的问题。解决方法很简单——通过杀派系领袖达到清肃旧有臃肿多余的官僚、招纳新生力量的目的。刚即位不久的皇帝杀前朝大臣,基本上都是要达到这个目的。

2、天主教得以继续在京师传教,大清和西方的沟通渠道不会断绝。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传教,并非不能容忍,而是怕天主教信徒壮大后被罗马教皇控制、影响大清。雍正帝保持让天主教继续在京师传教,既能利用天主教教士带来的知识和思想,也不至于出现天主教力量壮大导致大清被罗马教皇控制的情况。

3、雍正虽然继续实施海禁,但倾向于宽松实行。这在雍正帝在李卫以日本召集大清之人训练军队为由要求严格海禁时,雍正帝大为申斥拒绝:

“昔圣祖遣织造乌林达麦尔森阳为商人,往觇其国。比复命,盛言国小民巽,开洋之举继此而起。朕数谕闽、广督抚留意考察。”

雍正帝的治理措施是:要求沿海督抚注意加强海防,但不准实行严格海禁。

相比乾隆帝时期干脆严格禁海的省事心理,雍正帝还是比较注意沿海渔民的实际需求。


综述

如果雍正帝治理时间更长,继位的乾隆帝只能继续雍正帝的治理政策,难以大举实行宽仁政策。吏治和朋党问题上,雍正帝不会能够清除,和雍正帝治理时间长短关系不大。

但在保留天主教在京师传教、实行较为宽松的海禁这两个方面上,能够让大清保留一扇和西方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大清不至于处于闭塞的1860年状态。这才是雍正帝治理时间更长的意义和作用。

当然,在雍正帝的治理下,不会出现所谓的乾隆盛世状况。务实的雍正帝,不在乎这些花架子。

最后用马戛尔尼给国会的报告结束:

“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的遇见了极为谨慎的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哎!四爷无疑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最能攒钱的皇帝;他的那个农家乐审美的宝贝儿子乾隆,无疑是清朝最能折腾的皇帝,最好大喜功的皇帝,最能花钱的皇帝。他爸背着千古骂名攒的家底,被他都挥霍光了。乾隆时期,虽然是一派繁荣景象,但盛世下的危机已经非常深了。只要有一点缝隙,危机就爆发了。江河日下,没人再可以力挽狂澜了。

但,如果如题所述,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清朝会怎样?我想,它最终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这样的话,可能会续命长一点。

我从来都认为元朝和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从来不会歧视他们的政权。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集团内部是非常不自信的。他们没法做到真正的开放包容。而这两个政权有表现的非常两极。比如,元朝,他们尽量不接受中原文化,尽量保持自己的文化,他们就是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退出中原;清朝,他们愿意接受中原文化,并向中原文化学习。他们最终被融合了。但清朝的统治者,他们时刻都记得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他们从骨子里害怕别人说他们是少数民族。所以,才有那么严重的文字狱。那是中国历代少有的。

统治集团的这种封闭是一以贯之的,不是一两个皇帝的问题。所以,不论谁走到最后都是闭关锁国。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工业开始发展的时候,无论哪个皇帝执政都得挨打。

清朝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就是集权达到了顶峰。天下事不论大小都是皇帝一个人做主。大臣都是奴才,都是皇帝命令的执行者。原来知识分子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都被清朝统治者奴化为奴才的奴性。知识分子不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老百姓更不认为。国家就是皇帝的国家,跟百姓无关。这也是清朝的国策,也不是一两个皇帝能或者想过改变的。即使在乾隆盛世,英国特使马戈尔尼看到的也是人民的贫苦和麻木。

综上所述,晚清的困顿是避免不了的。必须是凤凰涅槃。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语


我感觉是,清朝大体方向不会变。

清朝是封建制度的顶峰,皇权得到空前加强,但是这不代表皇帝就能为所欲为,皇帝做事也是要根据国家形势来的。

现在很多人推崇雍正,并大肆赞许其各类政策:清查亏空,火耗归公,摊丁入亩,整顿财政,打击贪腐等等,但那是因为什么?因为康熙末年清朝国家机器已经运转失效了:官僚机构浮肿,吏治开始退步,贪腐盛行,人民生活恶化,国库已经见底......这种情况下雍正只能进行一系列改革以修补国家机器,即使得罪一些利益集团也在所不惜,这方面雍正做的很不错,可以称得上一位有魄力,有作为的君主。

但是,雍正过于严厉的处事风格也使得清王朝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这样再紧绷下去,大清国家机器也要完,经典电视剧《天下粮仓》就将雍正时期过于严苛的处事风格反映地淋漓尽致。

所以乾隆即位之初就用宽缓代替雍正的严苛,将大清这艘“大船”的方向再“调正”。但是,如果雍正也不是傻子,如果他能当朝更久,应该也能注意到这些问题,后期应该也能实行类似乾隆的政策。


国史拾遗


这样说吧,清朝是在乾隆手中开始走下坡路不假,但是把乾隆换成清朝的任意一个帝王,也改变不了清朝与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事实。人只是一个表面的原因,其本质的原因在制度。



当时间来到公元1700多年的时候,在清朝正是乾隆统治的时期,世界的大格局已经开始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彼时的欧洲大陆,正在进行着一场即将改变人类命运的工业革命。

以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为契机,蒸汽机从实验阶段正式投入了生产,大量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开始投入生产,并逐渐取代了之前纯人工生产的方式。就以生产效率而言,蒸汽机器的效率已经远远超过人类。一时间,欧洲大陆的已经从农业时代开始向工业时代迈进,社会制度也从之前的封建制度进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毫无疑问,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远超农业社会,与工业时代相匹配的资本主义制度也远比与农业社会相匹配的封建制度也要来得更加优越。从此开始,东西方之间的的差距开始逆转,西方列强开始引领了世界潮流。

反观,乾隆时期的清朝,虽然还处在康乾盛世的尾声,生产总值依旧遥遥领先于欧洲各国。但是,彼时的乾隆,正在致力于维护封建统治,将皇权专制推向到了一个历史的巅峰。而想要维护皇权专制,闭关锁国是一个必要的手段,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是其内在的要求。

把乾隆换成康熙也好,换成雍正也罢?难道他们就愿意放弃皇权专制吗?答案是否定!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同样会坚定不移的实施着闭关锁国的政策,同样会致力于把百姓牢牢的束缚在土地上,这是毫无疑问。

所以,即便是雍正在执政100年,也不可能从根本拯救清朝 。实际上,雍正如果在位时间越长,历史评价越低。但凡在位时间很长的帝王,在其执政的后期往往会变得安于享乐,汉武帝如此,唐太宗如此,康熙如此,乾隆如此,雍正能跳出这个规律吗?

实际上,从15世纪末年欧洲开启大海时代开始,中国与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就已经开始背道而驰了。地理大发现,刺激了欧洲人征服世界的野心,催生了资本主义,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反观彼时的中国,正是明朝统治的时期,拥有世界最先进的造船技术,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然而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选择实施海禁,扼杀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小镇月明


中华帝国的历史发展到清朝,已经如一位垂暮的老人,年迈体弱,苟延残喘。康乾盛世不过是一次回光返照,就算让雍正统治100年,再进行更多整顿吏治的改革,也不过相当于给这位老人吃两剂补药,至多延长几年的寿命,然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strong>

题主说“乾隆闭关锁国,妄自尊大导致王朝由盛而衰”,显然是不正确的。就清朝来说,由盛转衰并不是乾隆一个人的罪过,也并不是换一个君主就能解决的,从以下两点就可以看出来。

一、吏治腐败。

清朝之所以衰败,根本原因在于吏治。许多人将希望寄托于雍正的吏治改革,他们希望乾隆短命,以避免像和珅这样的贪官出现,避免乾隆嘉庆时期农民起义的爆发。他们希望雍正的火耗归公和养廉银改革能令清朝腐败的吏治起死回生,然而这是不现实的。

首先,清承明制,官员的俸禄低的可怜,贪污腐败难以避免。想想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整顿腐败,他无所不用其极,剥皮实草,厂卫制度......然而,还是挡不住一批又一批贪官的出现。

尽管雍正进行了养廉银改革。然而,随着清朝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引起通货膨胀,白银大幅贬值。官员俸禄的购买力大幅下降的同时,俸禄的数额却不见增长,因此,贪污腐败难以消除。

其次,专制制度以人治为主,缺乏权力的制衡,腐败不可避免。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政治的铁律。在皇权专制强化的清代,官员的权力更是缺少约束,贪污腐败横行是管不住的!

二、闭关锁国。

我们常说清朝闭关锁国有多么严重,直接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云云。实际上,闭关锁国政策是自元明以来中国海洋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口通商也不是乾隆一个人的过错。

首先,有人说乾隆将原来的宁波、泉州、松江、广州四口通商限制到了一口通商,导致清朝后期与世界隔离。实际上,清朝建立时起一直延续了明朝的海禁政策,在收复台湾之前更是严格限制东南沿海的贸易。

雍正之前,虽然名义上是四口通商,但是实际的通商城市有100多个,只是没有官方的口岸而已。雍正将口岸严格控制在四个。到了乾隆时期,被减少为广州一处。这是政策发展的趋势。

其次,要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交流,首先得有发展商品经济的动机,也就是经济基础。我们想想新航路开辟时期,些开拓海外殖民地的西欧国家,正是由于原始资本主义对财富的渴望,他们才有动机去征服海洋,发展自由贸易。

而反观清帝国,自明末就已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被专制制度长期压制,男耕女织,商品经济的比重几乎为零,根本就没有发展海外贸易的动机,因此,限制通商并不是乾隆一个人的罪过。

另外,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的世界观也不会允许外来的国家与自己平等交往,不论是雍正还是乾隆,自由贸易必定不会被官方认可。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来看,清代已经是帝国时代的末路了。西方进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时候,中国还处在元明时期;西方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明清之际。

乾隆30年(1765年),中国还处在日益加剧的皇权专制之下,而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康熙、雍正、乾隆,这些专制君主们无论怎么改革,也只是对清帝国这艘破烂大船的修修补补,然而积重难返,大船的航向已经注定是深渊!


无笔史官


诚邀,如题。史学家评论,如果乾隆帝在英国使团来华时恩准大清和大英帝国通商,开放边境,大清末年也许就不会被英国欺负。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乾隆帝的父亲雍正当朝,乾隆帝短命而死,清朝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


小编以为,虽不说大清会变得如英国一般成为海外强国,但是固守自保也许还是能做到的。为什么呢?



因为雍正并不支持闭关锁国。

实际上有清一代,皇帝有感于边界海贼为患,一般都支持闭关锁国政策。但是这个政策在雍正时期有了松动,据史料记载,雍正帝为了改善康熙末年造成的国库空虚局面,开放了广州等6处口岸进行通商,并与沙俄签订《恰图克条约》开放北方边疆,乾隆帝则相反,不仅关闭了与沙俄的贸易,还将通商口岸缩减成广州一处,彻底的闭关锁国。同时乾隆末年,好大喜功,百姓生活艰难,相比之下,还是雍正帝的能力要强一些,经贸一开,文化就随之而来,也许大清在外来西方文化的熏陶下会逐渐变性也说不定呢?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悟空问答,寅哥解惑!雍正在清朝历史上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皇帝,存在感低不代表重要性也低!雍正才是清朝进入鼎盛时期的把控者!乾隆只是摘桃人!如果真如问答的设想,我相信历史是会朝着不一样的方向:

1清朝不会出现贪官污吏横行的局面!雍正在历史上是有名的铁面无私,对吏治的整顿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打击贪官,另一方面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可以说是双管齐下。吏治清明是封建王朝保持稳定的重要一环!

2清朝的国库不会空虚!雍正的一生不好声色犬马,自然也不会有大兴土木的愿望!更不会有六下江南这样的劳民伤财的恶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世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国策的推行只会使清朝的国库丰盈,而不会出现乾隆晚年国库告罄的危局!

3雍正是一个是非分明而且大度的君主!从他对曾静的处置就看的出来!而乾隆恰恰相反,清朝的文字狱在乾隆年间达到顶峰!清朝思想的僵化和愚昧在乾隆朝最终成型!这才是中国落后的根源!

当然,雍正只是针对清朝内部的顽疾和弊端进行改革,他同样缺乏对外部的敏感和求知。清朝也许还是会落后,这不是雍正能把握的。感谢阅读!我是寅哥解惑!历史是供人探讨的,欢迎评论,点赞!




寅哥解惑


如果雍正当朝60年,乾隆短命, 那么,清朝向前发展的大趋势是一样的,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全球气候有一个变冷变干的过程,这在历史地理学上叫做“明清小冰期”,“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西欧各国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所以当时的欧洲人热衷于海外殖民。

明末清初的气候,可以用寒冷干燥来形容,华北各省连年旱灾,发生了农民起义,我国东北地区的气候转冷以后,女真族有不断向南迁徙的趋势,这样一来,明朝就面临着农民起义军与后金(清)政权的双重压力。

“明清小冰期”对明朝与清朝的影响是一样的,那为什么清朝能够出现“康乾盛世”,而明朝却灭亡了呢?这就不得不从美洲高产作物说起。

新航路开辟以后,美洲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土豆)等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约在明朝中后期之时,玉米、番薯开始传入到中国,但是,在明朝的时候,玉米、甘薯并未推广开来,所以,没有帮助明朝的农民渡过“小冰期”,到了康熙年间,这些高产作物才得到推广,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增加了粮食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是清朝出现“康乾盛世”的农业基础。

(康熙皇帝画像)

康熙、雍正年间,民间有一些小的叛乱,同时还出现了一场被称为“三藩之乱”的大乱,但是,老百姓没有积极的响应,因为中国古代的农民最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而较少关注统治集团内部的事情,当清朝走向稳定,社会经济繁荣以后,“反清复明”在普通老百姓当中很难有号召力了,而当农民吃不饱饭的时候,也许用一口大锅煮点饭,就能让很多饥民归附,例如东汉光武帝就用这种办法,招降了赤眉军的很多部众。

有人说没有雍正年间的改革措施,也许清朝的统治时间会和元朝差不多,在康熙之后,清朝统治者就有可能退居关外了,这种说法其实言过其实了,康熙、雍正年间清朝的农业本来就因美洲高产作物的推广,而逐渐走向稳定,不可能再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

清朝虽然出现了盛世,但是,这一盛世是靠美洲高产作物支持的,玉米、甘薯既高产,又耐贫瘠,大量的山地、丘陵被开垦成耕地、种上了玉米和甘薯之后,进一步推动人口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大量的人口向山地、丘陵地带迁徙,然而,山地、丘陵作为农业生产基地,其产量是十分不稳定的,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与平原地带相比,本来就贫瘠,而且容易水土流失,这就使得“康乾盛世”面临着人口的增长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的压力,正如康熙皇帝自己说的那样,“今人民蕃庶,山巅尽行耕种,朕常以为忧也。”

(雍正皇帝画像)

人口过快增长的同时,清朝还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出现通货膨胀是因为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清朝以白银为主的货币体系,清朝的财政收入在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基本是在一定的水平之上略有起伏,而嘉庆年间的一两白银的购买量与康熙年间相比已经大大降低了,所以,清朝自嘉庆年间开始,面临着国库收入不足的问题。

(乾隆皇帝画像)

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通货膨胀的问题在雍正、乾隆年间,并未真正显露出来,美洲高产作物还在继续发挥有益的作用,但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就显露出来了,嘉庆皇帝刚刚登基不久,乾隆还在当太上皇的时候,清朝就爆发了“川楚白莲教起义”,声势浩大,蔓延湖北、河南、四川和陕西四省之地,道光年间,则又爆发了规模更大的太平国起义,清朝差一点儿被太平天国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从历史的大趋势看,雍正当皇帝的时间长一点,因为他的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乾隆年间的腐败、奢靡之风,可能不会出现,但他无法改变“康乾盛世”面临的人口过快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换句话说,康乾盛世、嘉道中衰的大趋势靠一两个皇帝是无法改变的。


腾飞说史


1、脑洞大开的假设!

这个假设脑洞大开啊,雍正45岁即位,若当60年皇帝的话,那岂不是要活到105岁?若果真如此,中国第一高寿皇帝的名号,就非雍正大叔莫属了!




还有,雍正45岁登基时,其子弘历(后来的乾隆)12岁,父子相差33岁。如果雍正坐60年皇帝,105岁死,传位儿子弘历时,弘历也是72岁高龄了,还能做几年皇帝?乾隆王朝不用假设,都是命短的!

所以,以上假设太疯狂,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脑洞大开再升级!

不过既然是脑洞大开,那干脆咱们把脑洞再开大点,让这个假设顶天!假设雍正20岁继位,年轻倍棒,意气风发,一切都是最好状态!在这个条件下,那咱们看会不会发生奇迹!



雍正20岁继位,那么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就不存在了。因为雍正20岁,那他的兄弟们,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都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也不存在什么八爷党了,一群低龄boy哪还能组团跟雍正干?所以,雍正坐上皇位后,简直一马平川,再也没人添堵,每天感觉自己棒棒哒!

那么,接下来年轻自信、精力旺盛的雍正,就开始要放大招了!老爹康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雍正帅哥将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了!对,雍正帅哥说:我年轻我自信,我怕谁?我要在位60年呢,有的是时间!谁怕谁?


3、假设下:战力爆表的雍正

吏治混乱?官场腐败?治!雍正雷霆手段,铁腕反腐!重锤之下,火星四溅,只需励精图治数年,贪腐之气必自会涤荡一清,再造朗朗乾坤!以雍正帅哥的执政能力,这个可以办到!

国库空虚?欠款难回?追!追回国库欠款,借的都给雍大爷还回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借了不还,胡萝卜大棒自己选!

土地归流,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雍正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将会加速完成。没了八爷党们的强大阻力,没了人到中年力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尴尬,没了八王议政的危局,一切就好办多了!



据史载,雍正帅哥是个十足的勤奋皇帝,非常节俭,每天批阅奏章至凌晨一两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除了生日极少不上班,一生批阅奏折的字数就达几十万,可以说勤奋到变态的地处。有清一朝无出其右,在位13年就奋斗了13年。强悍的人生,无需解释。

所以,雍正帝死后,到乾隆帝接位时,官场风气大有改观,大清朝的国库也从康熙帝时的国库存银不足800万两,到最后高达6000万两,整整翻了7倍多啊!这么牛逼的成绩,仅仅是雍正在位13年时间干出来的!

那么,如题假设,要是在位60年呢?很显然,雍正皇帝人生的这份答卷,将会漂亮到爆表!说不定会在经济治国上超过其父康熙,“康乾盛世”直接会变成“康雍大治”,可能颇有大唐“贞观大治”的感觉!


4、皇帝再高,也怕菜刀!

但是,要转折了哈。雍正所处的时代,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长河的晚期了,清朝到达顶峰后物极必反,也将走下坡路,无论雍正再英明神武、再能干,也只能延缓王朝下滑的步伐,而最终不能改变时代的滚滚大势。一强帝顶天,亦螳臂当车!



如果雍正在位60年,那么晚年的雍正将与美国的华盛顿同处一个时代。当时的美国已实现独立蜕变,紧紧跟上了时代潮流,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引领者”,而已创造了辉煌业绩的晚年雍正,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这些辉煌而更不屑于西方的“淫巧奇术”了呢?会不会更加沉醉在“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暂时性梦境里呢?

自信了,是好事;但太自信了,就成了坏事。

一个落魄被挨打的人,反而更容易醒悟。一个辉煌到爆表的人,又怎么会从眼前的辉煌中走出来,并低头谦卑的向他看不起的人学习?难!难!难!

早疼,早醒,莫贪多。

我反而觉得,清朝如果能多出几个昏君、几个滚蛋皇帝,反而是好事。加速闭关锁国的清朝灭亡,我们就可以提早与世界接轨,提早进入近现代化。如此,也不至于和西方拉开那么大的差距,而被列强践踏、饱受百年屈辱!


我是老朋友峰子哥,关注“峰子奇观”,一起搞史交友哈!原创不易,谢谢捧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