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美貌帥死的人,粉絲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在我國的歷史上,晉朝是一個十分比較奇特的存在,雖然政治黑暗,帝王更替頻繁,殺戮血腥,但是它是一個盛產美男的朝代,晉朝時期的審美以白為主,容貌其次,就像何晏一樣,有“粉面薄郎”之稱;就像潘安一樣,皮膚白皙,憂鬱的書生氣質迷倒了一大片的人。

在晉朝美男可是相當的多,而且都是才貌雙全,品德高尚之人,其中衛妎也佔有著一席之位,他是我國的四大美男之一,是著名的玄學家,名士。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美貌帥死的人,粉絲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他的祖父是著名的參與滅蜀,平鍾會之亂,東降烏桓的衛瓘,是晉惠帝時期的重臣,也是著名的書法家,後來因為得罪當時的賈皇后而遭害。

衛妎他在五歲的時候就已經很出名了,被稱為“神童,他喜歡研究一些著名的典籍,而且那個時候他的神態行為都與其他的人不同,他的祖父就說他是一個十分與眾不同的孩子,只可惜自己的年紀有些大了,估計是看不到他長大成人的那天了。《世說新語》載:“衛玠年五歲,神衿可愛。祖太保(祖父衛瓘)曰:‘此兒有異,顧我老,視其大耳!”

他年少時曾乘著車去到街市裡,人們看到他都以為是光滑的玉雕成的人,於是就都成群結隊的去觀看,他的舅舅王濟是當時的驃騎將軍,也是一個風流倜儻,英俊豪爽的美男子,但是每次見到衛玠時就會說他是一個無法遮掩光芒的珠玉,自己每跟他走在一起,就會顯得自己的相貌不堪入目,十分不好看,而且也對其他人說,跟他在一起就像是帶著發光的珠子,耀眼奪目。

他長大以後,能說會道的,尤其是以談論名理,玄理出名,甚至都超過了當時著名的玄理“三王”:王澄、王玄、王濟,但是他體弱多病,所以他的母親總是讓他少說話,經常沒有表情,也不會亂動,所以被稱為“玉人”。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美貌帥死的人,粉絲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但是他一張口,那必是眾人讚歎不已,首先是言談舉止優雅脫俗,再是妙語連珠,往往說到精髓之處,發人深省,那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玄理名士王澄,他平常甚少有推崇之人,但是每當聽到他的言論都會為之欽佩,也因此有句話說:“衛玠談道,王澄傾倒。”

因為王澄也是“三王”之一,而且他們雖然名聲很盛,卻都不及他,因此民間有這樣一句話:“王家三子,不如衛家一兒”。他的岳父也是一個十分著名的人,所以當時也說“岳父像冰一般清明,女婿像玉一樣光潤”。

在他出名以後,朝廷多次的希望他去擔任官職,但是他都推拒了,《晉書、衛玠傳》:“命屢至,皆不就。久之,為太傳西閣祭酒,拜太子洗馬。”後來直到八王之亂爆發,五胡亂華的局面形成,他被迫離開洛陽帶著自己的母親去了江夏,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徵南將軍山簡,山簡遇到他以後,十分賞識他,而且他的妻子也早逝,身邊並沒有人陪伴,於是他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後來他到了豫章,碰到了後來權傾朝野,把司馬睿這個皇帝逼到無路可走的重臣,那個時候王敦手下的長史謝鯤先前就一直尊重衛玠,相見後很高興,交談了一整天,王敦話一句都沒有插上。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美貌帥死的人,粉絲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在與王敦接觸了以後,他覺著這個人不是一個忠臣,十分有野心,不會甘於臣子之位,是亂臣之相,因此他就跑到了建鄴,就是司馬睿和王敦王導正在大肆招攬名士的時候。

於是他就打算乘車前往王導的府邸,但是因為他實在太出名了,聽說又是一個容貌嬌美的男子,所以當地的人一聽說他過來了,就把他裡三層外三層的圍了起來,想要一睹他的美貌。

可是紅顏薄命,美男子也逃不過薄命的下場,原本他就體質虛弱,經常生病,這次在經過舟車勞頓以後,就直接去世了,年紀只有二十七歲,唐朝仍有人感嘆衛玠之死,詩云“京城媛女無端痴,看殺玉人渾不知。”。

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被看死的,這也是成語“看殺衛玠”的由來,他死之後,被葬在南昌,在與他交談甚歡的長史謝鯤哭的不能自抑,人們問他你為何這麼傷心,他說一個棟樑之才不再了。

後來他確實被改葬。那個時候已經位極人臣之一的王導說:“衛洗馬確實該改葬。此人是風流名士,海內仰望,可以準備薄祭,來勉勵舊日好友。”。

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自己的美貌帥死的人,粉絲多了也不一定是好事!

但是關於他的死法還有另外一種說法,不過不及第一種,有一種說法是在他去拜見大將軍王敦的時候,與謝長史相見,由於兩人相談甚歡,徹夜不絕,他又身體羸弱,最後因為身體不堪重負而導致病情加重,最後死去。

但是,有一種說法是,其實他之所以身體羸弱,多病,是因為思慮過多,他年幼之時曾經問自己的未來的岳父說:人為什麼會做夢呢?他岳父回答道因為心之所念。他又說當身體和精神都不曾接觸過,發生過的事情在夢裡出現,這也不是心裡所想啊。他岳父說:是沿襲做過的事。人們不曾夢見坐車進老鼠洞,或者搗碎姜蒜去喂鐵杵,這都是因為沒有這些想法,沒有這些可模仿的先例。

於是他思索了很久,也沒有得到答案,漸漸的鑽進了牛角尖,就生病了,他岳父聽說以後,就趕緊過來開導他,他逐漸開始恢復,但是身體卻一直沒有完全康復。

《資治通鑑》:“美風神,善清談;常以為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故終身不見喜慍之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