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各國釋放機遇吸引中國投資

文 | 檮杌

加勒比位於邁阿密南部,南美洲北部,由7000多個島嶼和群島組成。整個加勒比地區和中國有著良好的外交關係,對於想走向全球的中國企業,加勒比地區有著強大的消費力。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中拉貿易額近2600億美元,同比增長18.8%。中國是拉美地區大宗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場,也越來越多地進口拉美的農產品和工業製成品,雙邊貿易結構正在不斷優化。

加勒比各國釋放機遇吸引中國投資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積極推動經濟復甦

聯合國拉丁美洲、加勒比海經濟委員會日前發佈《2018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經濟概覽》年度調查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不確定性和波動性的情況下,受國內需求反彈,尤其是私人消費和投資略有增加等利好因素帶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2018年經濟將平均增長1.5%。

報告顯示,與此前一樣,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各國和區域經濟增長情況迥異。就地區而言,2018年預計南美洲經濟增長率為1.2%;中美洲增長率為3.4%;加勒比地區增長率為1.7%。就國家來說,多米尼加和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5.4%和5.2%,有助於帶動地區增長;其次是巴拉圭(4.4%)、玻利維亞(4.3%)、安提瓜和巴布達(4.2%)、智利和洪都拉斯(3.9%)。

報告顯示,2018年拉丁美洲的稅收將穩定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7.8%左右,平均通脹率將基本保持在預期值(6月份為6.5%,2017年為5.3%,不包括委內瑞拉)。與此同時,得益於就業機會增加,這一地區的城市失業率已經停止上升,預計為9.2%,略低於去年的9.3%。

比較樂觀的是,拉丁美洲的財政鞏固措施使得初級赤字預期減少,平均赤字預計將從2017年佔GDP的0.8%縮小到2018年佔GDP的0.5%。

報告指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這種經濟增長態勢來之不易。但是,導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增長放緩的因素也不容忽視。該地區經濟增長髮生在一個複雜的全球環境下——美國、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正在發生貿易爭端;其次,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級。過去幾個月流入新興市場的資本減少,主權風險上升。當地貨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全球經濟擴張動力減弱。

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艾麗西亞·巴爾塞納在報告發佈會上指出,近期國際局勢依然動盪,但拉美加勒比地區的經濟保持持續增長,儘管速度比幾個月前預計得要慢,但增長態勢積極。

“這要求我們加倍努力,推動經濟復甦,而不是採取過度的財政調整措施,加速區域一體化在這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巴爾塞納說。

根據聯合國拉美經委會的統計,2014年以來,中國已成為拉美地區第二大貨物貿易伙伴。2000—2017年,拉美地區對中國的出口額佔該地區出口總額的比重從1%躍升至10%,中國已經成為該地區第三大出口市場。從中國的進口占其進口總額的比重從2%增加到18%,中國已成為該地區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在投資方面,2005—2016年,拉美地區國家吸收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金額約900億美元,約佔該地區、該期間吸收外資總額的5%。

中國對拉美投資的領域正日趨多元。2004—2010年,42%和18%的中國投資進入到當地的礦業和能源領域。2011—2017年,進入上述領域的中國投資佔比已經下降到20%和6%。中國投資更多的進入通訊、不動產、食品和可再生能源等領域,較大地改善了拉美地區的基礎設施,使當地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

加勒比各國農業、金融、旅遊、基建等產業投資潛力巨大

據商務部統計,中國對拉美累計直接投資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第二大目的地和開展對外承包工程業務的第三大市場。越來越多的加勒比國家正在向中國拋出“橄欖枝”。

近日,加勒比投資推介會(下稱推介會)上,格林納達駐華大使丹尼斯·安託稱,格林納達政治和經濟環境穩定,地理位置優越,臨近許多國際性港口,交通便利,基礎設施現代化,勞動力素質較高,貿易開放程度高。

“現在有很多中國公司,正在格林納達從事建築業。我們希望將格林納達打造成物流中心,中國的企業可以在這裡建立工廠,然後向周邊島嶼配送物品。”安託介紹說。格林納達還是西半球出口肉豆蔻最大的國家,企業可以瞄準肉豆蔻的附加值,衍生更多的附加產品進行出口。

《華爾街日報》在2018年將格林納達評為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之一,這個海島國家藍色海洋經濟強大。

“我們正在不斷促進藍色海洋經濟發展,相對於土地,格林納達有更多的海洋資源待開發價值。”安託透露。格林納達會充分發揮海上優勢,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然延伸。

位於加勒比海和西印度群島最北端的巴哈馬,是加勒比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旅遊業是其國民經濟最重要的部門,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0%。

“巴哈馬的旅遊和金融產業蘊藏著巨大商機,歡迎中國朋友到巴哈馬旅遊、投資。”巴哈馬聯邦駐華大使保羅·安迪·戈麥斯在推介會上介紹說。為了開拓中國出境遊市場,促進更多中國公民赴巴哈馬旅遊,2013年巴哈馬與中國簽訂互免簽證協議。

金融是巴哈馬國民經濟第二大組成部分。戈麥斯稱,巴哈馬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擁有穩定的政治體系、現代化的商業立法和監管制度以及高技能的人才隊伍。世界上很多大規模的金融機構都在此設立分支機構或附屬公司。

“巴哈馬的外國投資者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在主要經濟領域,可以免去進口關稅,如原材料、建築用品和設備關稅等,且對利潤匯回沒有限制。”戈麥斯說。除了旅遊、金融資源,戈麥斯表示,文化領域也將成為中巴合作的重點領域。

不久前,中國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加勒比地區國家簽署的首份政府間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特多是加勒比地區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也是加勒比地區英語國家中唯一的石油輸出國,石油儲量7.28億桶。而且,特多還擁有世界最大的天然瀝青湖,面積41公頃,已探明儲量1200萬噸,年產能約有10萬噸。目前,中國是特多最大的天然瀝青進口國,在兩國6億美元左右的貿易中,天然瀝青是主要的大宗商品。

“作為加勒比地區英語國家中工業門類最齊全、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具有很多投資優勢。”特多外交和加勒比共同體事務部長丹尼斯·摩西表示。

據瞭解,特多是加勒比地區中供電能力最強且電費最低的國家,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5.1%,金融保險等服務業也初具規模,外匯可以自由匯兌,沒有限制。

特多對外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不設限制,政府規劃了部分重點鼓勵行業,可在一定期限內免徵個人所得稅、公司稅、營業稅,免徵利潤、紅利和其他分配匯出的預扣稅及自由區的建築、機械設備免徵土地與建設及改造稅。

“近年來,特多還興建了10餘個工業園區,提供豐厚的優惠待遇。其中主要的四個工業園區是利薩角港口工業園、皮亞科機場工業園、弗得裡克工業園和特立城工業區。”摩西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