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在我国高纬度地区,夜间栖息在树林里,清晨或傍晚下山觅食,对气候适应能力强,在零下40摄氏度的寒冬也能生存。马鹿喜栖息于大面积的针阔叶混交林、林间草地、高山森林草原,甚至活动于稀疏灌丛,或进入荒漠草原,或下至溪谷沿岸活动。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马鹿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兽类。过去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加上人为破坏,使马鹿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而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这里的野生马鹿的种群数量又开始逐渐增加。

在内蒙古的很多地方也可以看到马鹿的身影,在内蒙古的根河、大兴安岭的森林里,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高格斯台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马鹿(东北亚种)十分重要的野生种群,数量超过3000头。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蒙古马鹿是所有马鹿亚种中体型最小的,体长200 - 230厘米,体重145 - 300千克。眼窝凹陷,有颜面腺;有足腺;无胆囊。胃4室,反刍。牙齿32~34枚。腿细长,善奔跑。雄鹿有角、眉叉从角基部伸出,第二叉紧接眉叉之上,共4-6叉,多达8叉。

蒙古马鹿毛色均匀,冬毛棕灰色,成兽体侧无花斑。臀斑大而明显,呈浅赭黄色,其上缘及外缘为棕黑色。栖息于稀疏灌丛,荒漠草原,或下至溪谷沿岸活动。食物种类十分广泛,随季节和地区有很大的变化。主要是植物性草及树叶等。主要分布于中国蒙古和宁夏贺兰山地区。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马鹿是一种大型的鹿类(不是马是鹿)。马鹿之大,仅次于驼鹿,因其体形似骏马而得名,体长,肩高,耳大,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马鹿雌雄易辨,雄鹿有角,一般为六叉,最多可生八叉,看起来强壮有力,雌鹿体型一般较雄鹿小,头上无角,稍显柔弱。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善于奔跑和游泳。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

大兴安岭的神奇物种——马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