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为什么?

庄立胜


这个取决于导师的人品问题和你自身的实力问题。人品好的导师更看重学生的能力,我就很幸运,读研读博遇到的导师人品都一流。现在的博导,学界大牛,我当时冒着很大的风险报了他的博士,其实心里可没底了,因为胆子小还在外地,所以没提前找过他,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考博了,进入面试以后更没底了,因为一抓一大把的关系户早就联系好他了,这我还考个锤子😂不过他最终还是收了我,意外之喜,因为他很喜欢我的毕业论文,所以推了好几个关系户留下了我这个没亲没故的。


此处为名字


做一名研究生毕业已经三年的老学长,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去联系导师。

这里我想提前联系导师是进入面试以后才去进行的,那主要是为后面的面试,还有面试以后的导师的选择打基础。我记得我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当时还没有考虑好要选哪一个老师,所以也没有提前联系。

我在进入面试的时候,还出现了非常戏剧化的一面。当时我进入考场以后发现椅子围绕着一个桌子摆放的,然后呢我就坐在了其中一个椅子,而这把椅子呢正是在这个桌子的正中间。这时旁边的一个老师提醒我说,这位考生你坐的这个位置是主考官的位置,主考官刚刚去厕所了。然后呢?我就非常尴尬的,跑到了主考官位置的对面坐了下来。

关于这次面试另外一个比较深刻的就是英语口语的一个面试,英语口语的面试我也提前也做了一些准备,在考场上感觉用的比较少,他问的是你家乡的一个特产,倒是并没有去问你具体读过哪些书。因为我的家乡是河南,家乡的特产的是烩面,但是烩面这个食物又没有英语对应的词语,所以呢,我就直接打了烩面,然后呢考场上老师也是一片大笑。那么在后来呢?我也问了一下,跟我同一届一起考试的考生,其中的我有一个同学她也考上了另外一所学校的研究生,也是英语口语的面试,当时老师就英语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她直接打了三个字:你说啥?然后她的英语口语面试就结束了,但是后来她还是被录取了。面试成绩出来我发现面试确实并没有拉开差距,主要还是以笔试的名次为主,名次并没有因为面试而有太大的改动,最多上下调整一两个。

笔试面试均通过以后,我们就开始选择导师,院长把这一届的研究生和导师召集起来。院长问这些学生希望选哪个老师做自己的导师?

当然在这之前我相信我有很多同学已经提前跟相应的导师联系过了。那在这里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学生有主动权,可以主动的去选择,但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提前都已经划分好了。而且基本上是按照、笔试面试排名的前后去选择老师的,选择的老师呢一般也是按照他的学术地位去选的。那当然是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选学术地位比较高的,而且这个人也是导师所希望的,因为学术地位比较高的导师也希望自己招的学生的是优秀的学生。那这个是大家非常默契的一致的一个双向选择。

不过,在我们那一次选择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有一个考生他排名非常靠后,本来把他l安排给一个副教授,正当大家其乐融融的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的介绍的时候。这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自己选的导师不是这位副教授,自己心仪的导师是学术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教授。当然,现场的还是稍微有些尴尬的,但是呢导师们还是非常有风度的,最后呢还是让这位考生跟了学术地位比较高的那个教授。

所以呢,要不要找导师这个事,我觉得有条件有关系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考生还是要认真的准备自己的专业课,做出相应的成绩,这样我相信比什么都重要。



公务员事业单位之家


影响不大,我本科学校普通211,一同学考会计专硕242分,已经达到央财的分数线,报我们本校,分数绰绰有余,去找老师,老师说这个分没问题,研究生也打算和她继续读了,结果就是因为自以为老师这关过了,加上又是本校学生,所以复试懈怠,242被刷下来,考上的好多都是外校普通一本或二本的学生,本校过线的有10个左右,最后只过了3人。所以到哪都是成绩说话,不要怕搞小动作的人,也不要给自己平添烦恼,祝你好运


冰痕踏香


作为一个刚刚经历过考研的人,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对您提出的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考研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什么时候联系比较合适?

导师作为你研究生期间学术上的直接负责人,提前联系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联系的时间值得考究,一般来说,联系导师最最最合适的时间是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有些人在考试之前就联系导师,我认为这种必要不大,因为这种情况下导师的回应一般是比较官方的(比如好好复习,欢迎报考之类的),毕竟还没有考试,人家也不知道你的水平怎么样,当然了,这里不包括那些大神,他们一般确定自己能考上,提前联系一下,成绩出来了再联系老师也有印象,这样一般就会要了。

第二: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导师的时候发现心仪的导师没有名额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是联系导师的黄金时期,因此如果考完初试以后感觉自己考的还不错,或者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就要在寒假的时候物色自己喜欢的导师(我认为在初试之前大可不必考虑导师的事情),并且在知道自己成绩以后,如果觉得可以进复试就立刻马上迅速的联系自己选好的导师,我本人当时就是吃了这个亏,分数挺高的,但是联系的有点晚了,所以喜欢的导师都没了。

第三:关于导师我开学以后才知道的一些“冷知识”

导师挂名,有些老师不带研究生,但是学校还是会有他的名额,正是因为这一点,如果联系的导师没有名额了,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下其他导师(这种事情他们还是非常乐意帮你的),或者问一下能不能挂名其他导师名下,实际上由他来带。

如果你最终选的导师是一个资历很老的人,特别是方向的带头人,那么你很大可能是由他梯队里的其他导师或者博士带的,但是由于你选择导师时看了方向,因为到时候学的方向一定是你喜欢的,这样其实也是不错的。

开学以后导师其实也是可以换的,我们这个老师第一次在见面会的时候就和我们说了,如果你们有喜欢其他方向的,和那边说好了去那边就行。

没考上之前感觉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等你真正考上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也就是那么回事。



蓝天里的Kepler


作为一名硕导我来谈谈我的观点!首先要说的是肯定有影响,至于大不大主要看你想报的导师知名度高不高,或者厉害不厉害,如果你就想报最普通的,刚评上的导师,你联不联系还真的影响不是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名度低,专业水平相对于其他导师可能要差一点,资源等也不如其他导师,学生报的就要少,我身边就有的导师一年到头没人报,最后学院分配过来学生让指导。所以说你要打算报这样的导师,真的不用费心联系!

接下来,我说说有影响的,而且是要肯定联系的!对于每个专业的几个大牛导师,还是要趁早联系,不然等你去联系时,他可能都已经招满了,虽然在未复试和面试前,这只是口头答应,但这也非常关键,有时他招的学生不见得比你成绩好,比你优秀,但是没办法,人家先联系了,和导师交流后得到了认可!所以一定要趁早联系,不能自己白白丧失机会!

至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选择优秀的导师,并取得导师的认可与联系方法,你可以关注我,我的头条号里有!


校园书匠


研究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从如今的研究生考试招生现状来讲,影响还是很大的。当前研究生复试即将举行,很多考生将奔赴研究生复试考场,在复试考场上一决雌雄,真正获得进入研究生队伍的机会。但是近来有人对研究生复试过程中有没有必要提前找导师产生了质疑,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

在当前的研究生考试招生过程中,学校越来越重视导师的建议,可以说在招生录取方面导师的意见权重还是比较大的,有时录取谁基本上就是导师自己决定。因此,考生必须重视导师的作用,也可以说提前找找导师,让他对你有个基本的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导师的意见还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我们在复试过程中,复试时间也就几分钟,想让导师对你有全面的了解还是很难的,而且有时导师还不一定就参加复试,他们可能会因为其他事情而错过复试,使得导师对你没有任何印象,而选择提前找导师,让导师对你有一个全面基本的了解,对自身在复试中取得成功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不管是否提前找导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增强自身的复试能力,提高复试成绩。对于学生来讲,毕竟考试成绩才是王道,才是最终决定你是否录取的重要参考。如果没有良好的成绩,即使你找多少次导师也没有用,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关系”的重要性,任何时候还是要有实力,实力才是你进步的关键。


东爱雨小公


这要分是什么情况:

1. 如果你初试分数很高,复试也准备的很好的话,联系不联系导师,对你来说作用并不大,因为你肯定是会被录取的,有实力都好说。但这种人,我觉得还是少数。

2. 如果你初试分数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刚刚过线,还是要联系一下导师的。因为处于这个类别的考生有很多,提前联系一下导师,并不就是走后门,这也是一种让导师了解你的方式,这样在面试的时候,他就会对你有印象。如果你跟其他一个考生的水平差不多,但你提前联系过导师,导师大概率会趋向于选你做他的学生。

3. 本校学生在平时就要好好表现,因为复试你的肯定还是教你专业课的那些老师。如果你平时就给老师的印象就是消极的,相信在面试的时候,对你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外校的学生,更要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最好能约着见一面,当然见面之前,你要准备好,给老师一个不怕吃苦勤奋向上的形象,对你绝对是有帮助。



爱笑的小刺猬101


18年考研即将行至“裸考“开始,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和候选导师的联系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1.三类考生均应及时和候选导师联系交流

在各院校中平时表现较为突出的考生里,保研生靠的是“实力”,录取方式比较简单。

另一类是通过“夏令营”(有必要的测试)录取的考生,意味着只要通过国家分数线,不必达到专业分数线也可被录取。

第三类就是参加“裸考”的考生,有应届和历届等不同考生,要通过4-5门课程考试,很辛苦。

虽然前两类考生在录取上较为容易,但和候选导师的联系交流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校,特别是985,双一流院校和专业导师资源还是不够的,加上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比较活跃的候选导师一般会有几名乃至十几名考生有报考意向,因为有一定竞争,提前和导师联系,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特点,就显得很重要了。

对于“裸考”的考生,在成绩评估觉得有些把握的情况下,也建议和导师联系,至少让候选导师有个印象,成绩公布后再交流就有了基础。

2. 如何和候选导师交流

无论何类考生,在和候选导师交流时应做好准备。

首先,要把自己本科阶段的代表作,各种业绩,特点等说明材料准备充分,必要时要展示自己。

其二,在与导师见面前,需要了解该导师的研究方向,著作,论文和一些专业观点,需要了解其执教风格,也审视是否适合自己。这也是和导师成功交流的重要态度。

其三,需要了解候选导师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阅读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基础著作和文献。评估自己对此方向的兴趣,也可回答导师或面试评委一般会提问的:对你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为什么?等类似问题。

考研是个艰苦的过程,安排好各阶段节奏,主动学习,主动交流,提前和导师联系和交流必不可少。供参考。

祝考生们如愿以偿!


Fone017


我们知道研究生复试一般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查的是基本的专业知识,知识点都是固定的,以学校的考试大纲为准,答案也唯一(理工科)。面试主要考查的是综合表现,包括专业知识,科研潜力和英语能力。这部分没有固定的答案,形式灵活,也受到面试老师个人主观的影响,有一定的弹性空间。最终的复试成绩=笔试成绩×笔试权重+面试成绩×面试权重+英语听说能力成绩构成。

现在考研初试成绩刚刚出来没几天,国家线和各自主划线的学校的校线甚至院线还没出来,所以这时候完全是一个可以好好准备逆袭的好机会。对于那些考试成绩有点悬或者优势不明显的考生来说,其实找不着导师意义不大。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准备复试。真要等到复试通知下来在去准备,时间间隔就太短了。抢占先机,早做准备。

那么该准备点什么呢?

1. 复试的具体形式

我们知道,复试都是学校自己准备的,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寻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弄明白你报考学校的复试的形式,是怎么样的一个流程。先报到,体检,笔试,面试,有无英语口语等。最终以学校正式的通知为准,一般流程不会变化太大。

2. 笔试内容

虽然有些学校不设置考试用书,不划考试范围,但基本上笔试的知识点就是你专业课程的那固定的几个。你需要发动自己的资源,找点之前的考题,回忆版的也可以,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复习本专业的知识。

3.科研潜力

这部分因为本科科研经历比较少,大部分主要是毕业设计,所以你可以多准备点你的毕业设计的东西,主要突出自己的文献查询能力,建模能力,英文文献阅读水平,还有实例的话,可以参考报考学校的导师发表的论文(sci),影响因子越高越好。

4.英语水平

一般考查的是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像中科院理化所材料专业为例,面试时候会有一小段英文文献,需要你读一遍,然后试着翻译,有些学校还会需要你准备英文的自我介绍和简单的英语交流。这些你在询问具体形式时候都找一下,做到有备无患。


最后,哪怕真的哪怕成绩排名不高,还可以调剂到其它合适的学校。复试路上继续加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预祝各位考研学子可以早日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我是小夜,如果您还有什么其它的想法或者问题,欢迎留言,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回复您~喜欢的小伙伴动动您的手指,欢迎点赞收藏哦~


小夜学习


当然大了!研究生考试,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即是老师选择学生,也是学生选择老师,如果你没有跟老师提前联系好,那就意味着这个学校没有老师要你,即使研究生院同意录取你,但依旧没有老师指导你的硕士研究。当然如果有的学校它是分配老师的话,那么这种情况就不需要担心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研一的时候是不选择导师的,等到了研二的时候才会选择导师。所以说要提前联系好导师!如果联系不上,或者说老师都比较委婉的拒绝了你,说自己已经招满了或者不想再招人了,那你首先要考虑的是校内调剂,如果校内调剂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这时才考虑其他学校。总的来说就是,一定要提前联系好老师,因为学生比较多。而且对于那些985高校来说,每年的保研比例非常大,所以说,考研的名额就比较少,提前联系好老师就非常有必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