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毅元帥的多面人生:革命者、外長、詩人

陳毅元帥的多面人生:革命者、外長、詩人

周恩來 陳毅張茜遊陽朔

陳毅元帥的多面人生:革命者、外長、詩人

陳毅

傳奇陳毅

在高層領導人當中,不乏戰功赫赫、位高權重的人,但能被稱為傳奇的並不多,陳毅無疑是其中一位。而歲月的流逝不但未能磨平其印跡,卻越來越折射出打動人心的光芒。陳昊蘇與陳小魯回憶中的父親,更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地走近這位性格元帥的內心世界。

[革命者陳毅]

1963年,陳毅得知正在中國科技大學讀書的長子陳昊蘇入了黨後,非常高興。這年夏天,在繁忙的國務活動中,陳毅專門抽出時間來到北戴河,和幾個孩子做了4次長時間談話,那是令陳昊蘇和陳小魯一生都無法忘懷的記憶。陳小魯說,父親以往很少提及自己的過去,“他可能覺得那是一種炫耀”。那段時間正興“憶苦思甜”,父親於是才首次和他們講家史,遺憾的是,“講了4個下午,才剛剛講到留法回國”,後來父親一忙,這事情擱了下來,再也沒機會補上。

1901年陳毅出生於四川樂至一個破落地主家庭,15歲他考上成都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學習染織,受到實業救國的影響。1919年夏,陳毅離四川赴法國勤工儉學之前,在上海停留一段時間,他在上海時聽過包括黃炎培、吳稚暉在內很多人的演講,嚮往過實業救國,也信仰過教育救國。

去了法國,他畢竟是華人,又在底層做勞工,受到壓迫和歧視。陳毅在法國待的時間並不長,1921年10月被中法當局強制遣返回國,但在群眾運動中顯示出的才能被蔡和森注意。“蔡和森發現他敢闖,什麼都站在前面。父親是四川人,很善於辯論,又有組織能力,在同學中有影響,他很欣賞我父親。”蔡和森想發展他為共青團員,陳毅未接受,“他還想看一看是否有其他道路”。

回國後的陳毅在四處碰壁中,“後來他慢慢認識到,在當時的環境下,實業救國、教育救國都只能是一種幻想”。1923年在中法大學學習,任學生會主席的陳毅加入中國共產黨,也從此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

在同為軍人的陳小魯看來,陳、粟率領的華東野戰軍善於大兵團作戰,靠的是協同、軍事民主。在陳毅漫長的軍事生涯中,更突出的是組織能力。“他是個很好的組織者,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反映在幹部關係上就是親和力。後來華東有什麼事情,都是我父親出面。”陳小魯說。

陳毅和粟裕是彼此成就的一對搭檔。“父親更多扮演政治家的角色,他建立根據地,有統戰才能、外交才能,他能整合軍隊。軍事方面,華東野戰軍最強的是粟裕,戰鬥都是他負責,但把整個華東野戰軍整合起來,應該說是靠我父親。”陳小魯說。另一方面,陳毅也利用自己的威信,給粟裕在指揮戰鬥中以最大支持。如果戰役指揮中有什麼梗阻,陳毅一個電話追過去:聽到沒有,這是我的命令!1948年5月,中央要將陳毅調到中原野戰軍,讓粟裕主持工作,此提議卻遭到粟裕的反對。毛澤東很意外,因為從表面上講,粟裕是升了一個職位。粟裕對陳毅的信賴也可見一斑。

 [外長陳毅]

1954年9月3日,陳毅作為上海市選出的人民代表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久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挪動陳毅這個重要“棋子”,是毛澤東的決定。“總理太忙了,又是政府工作,又是外交工作,所以決定外交應該專門由一個副總理來兼比較好,當時中央決定讓我父親來當外交部長。”陳昊蘇介紹說。

陳毅用自己的魅力創造了一種外交風格,也留下很多頗具個性色彩的“外交辭令”。在一次中外記者招待會上,一位某國新聞記者問:“貴國最近打下了美國製造的U-2型高空偵察機,請問陳毅先生,你們用的是什麼武器?是導彈嗎?”陳毅舉起雙手在頭頂做了一個動作,俏皮地說:“記者先生,美國飛機經不起導彈打,我們是用竹竿把它捅下來的呀!”

新中國建立後,中日關係一直處於冷凍狀態。1959年10月,日本自民黨元老松村謙三率團訪問中國。在京停留期間,酷愛圍棋的松村和陳毅一見如故,結為棋友。

在松村推動下,1960年第一個日本圍棋代表團訪問中國。此後,中日兩國圍棋界人士互訪頻繁。當中日兩國在1972年9月29日宣佈結束戰爭狀態、恢復邦交時,倡導 “圍棋外交”的陳毅雖已告別人世,但他的名字卻永遠被銘記在這段歷史上。

在中美關係打破堅冰的背後,也有陳毅的一份努力。1967年“二月逆流”之後,陳毅漸漸淡出外交領域,實際上已被剝奪了工作權利。中蘇在珍寶島發生衝突不久,毛澤東指示陳毅、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研究國際問題。“在討論這個問題時,父親提出來要考慮用非常規手段來恢復中美關係。”時至今日再回顧這一歷史,我們不得不佩服陳毅的遠見卓識。1971年毛主席的確採取了“非常規手段”——邀請美國乒乓球隊來。

[詩人陳毅]

陳毅從小受私塾教育,在《古文觀止》、《千家詩》等營養中長大的陳毅,對古典文學有濃厚興趣。熱愛詩詞的陳毅,用一首首詩記載下了其革命生涯的難忘篇章,而他重要的詩友之一,是毛澤東。比陳毅大8歲的毛澤東曾說過:“陳毅的詩豪放奔騰,有的地方像我。陳毅有俠氣,爽直。”

在張茜之前,陳毅曾經有過兩次短暫婚姻。紅軍時期,陳毅曾與江西興國的婦女幹部肖菊英結婚。次年,陳毅去開肅反會,歸途遇白匪襲擊,馬死了,陳毅和警衛員只好步行回去。在約定時間未等到丈夫的肖菊英認為陳毅已死,竟跳井殉情。

陳毅的第二段婚姻更令人欷歔。1932年,陳毅與興國女紅軍賴月明結婚。由於當時的革命形勢,陳毅動員她帶頭疏散,回鄉打游擊。二人於10月20日含淚分別。1937年國共合作抗日,陳毅幾次派人尋找賴月明,得知賴月明被捕後為抗拒逼嫁,跳崖自盡。其實賴月明並沒有死。她在戰鬥中失去組織聯繫後,流浪乞討,被父親抓回賣給一個鞋匠。次年鞋匠死了,她找到一個負傷掉隊的紅軍結婚,生下一女二男。1959年,她看到陳毅會見外賓的照片,想去找陳毅,但被丈夫兒女死死攔住。1972年陳毅逝世,賴月明從生產大隊的喇叭裡聽到陳毅的訃告,焚香遙祭併發去唁電。而這一切,陳毅生前一無所知。

那之後,心灰意冷的陳毅一直孑然一身,直到不惑之年遇上正值年華正茂的張茜,他心中埋藏已久的情感才再次被喚醒。1940年1月28日,18歲的張茜與39歲的陳毅在江蘇溧陽縣的水西村結下終生姻緣。

  [風雨陳毅]

當“文革”風暴在1966年驟然掀起時,陳毅已經對其殘酷與兇險程度有了朦朧的意識。在外交部工作人員的一個會上,陳毅說:“只要中央一天不撤我外交部長,我就要頑強地表現自己,並企圖影響這個運動。”可是,陳毅越來越覺得這場運動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

此後,陳毅眼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被打倒,他對發生的一切越來越不能理解。1967年2月,在中央碰頭會上,陳毅、葉劍英、徐向前等為一方,與以“中央文革小組”為另一方面,就是否要黨的領導、對老幹部是否都要打倒、是否要穩定軍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生尖銳衝突,這就是震撼全國的所謂“大鬧懷仁堂”,“二月逆流”。仗義執言的陳毅一下子成了“二月逆流”的代表人物。

1970年,在廬山開過九屆二中全會之後,陳毅的健康狀況迅速惡化,去醫院檢查,肚子疼,被診斷為闌尾炎。1971年1月16日,在做闌尾手術時,發現已患有結腸癌,並侵及肝臟。總理的保健醫生親自監督,手術情況比較樂觀。但到了年底,病情突然惡化的陳毅不得不做第二次手術。

1972年1月6日,周恩來和葉劍英在毛澤東住處商談工作後,毛澤東對周恩來和葉劍英說:“‘二月逆流’經過時間的考驗,根本沒有這個事,今後不要再講‘二月逆流’了。請你們去向陳毅同志轉達一下。”

周恩來當即委託葉劍英火速趕往醫院,在陳毅的病榻前,葉劍英對著老戰友說:“毛主席、黨中央要我來看你,要你安心養病,會好起來的。我帶來了毛主席的指示,讓姍姍念給你聽。”姍姍在父親耳邊大聲讀完毛澤東的批示,此時的陳毅已無力說話,姍姍對父親說:“您要是聽清楚了,就閉閉眼吧。”陳毅閉了閉眼。姍姍又唸了一遍,再問父親是否聽清楚,陳毅已沒有任何反應……

陳毅去世後,其追悼會的規格及悼詞成了頗為敏感的事。按中央政治局批准的文件規定,陳毅已不算黨和國家領導人,陳毅追悼會以中央軍委的名義舉辦,“低於謝富治,略高於彭紹輝”。按照之前的安排,悼詞由軍事科學院的一個人來寫,要求的標準是略高於曾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央軍委委員的李天佑。“所以寫悼詞的那個同志,也不知道怎麼寫,大家還都在揣摩毛主席的態度。”最終陳毅的悼詞連頭帶尾600字,簡歷就佔去了一大半。

這份有著蓋棺定論意味的悼詞裡,寫了“有功有過”,周恩來說,寫上這4個字,我是同意的,要客觀;送到毛澤東那裡審閱時,毛澤東說:有功有過就不要寫了,寫為人民服務就行了嘛!

陳毅去世70天后,張茜也被檢查出患了肺癌。1974年,52歲的張茜帶著諸多牽掛離開人世。對這位母親來說,最放心不下的,是當時才24歲的女兒姍姍。她特地對陳昊蘇、陳丹淮和陳小魯三兄弟交代:一定要等到妹妹結婚成家後,你們才能分家。三位兄弟守著對母親的承諾,一直等到3年後姍姍與王光亞喜結良緣。

(據 《三聯生活週刊》李菁/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