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两朝倚重的著名汉族将领,他是岳飞的后世子孙!

岳钟琪是清代前期所仅见的手握重兵的汉人将领,也是军事史上为数不多的终生不打败仗的常胜将军。

岳钟琪(1676年一1754年),是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二十一世孙。岳钟琪于清圣祖康熙十五年(1676年),即其父任庄浪守备的第二年出生于庄浪卫城。所以,宣统《甘肃新通志》和张澍《凉州府志备考》均称岳升龙为“凉州庄浪人也”。张玿美在《五凉考治六德集》中也明确指出岳钟琪是:“平番人” (庄浪卫于雍正二年改称平番县)。以后岳升龙又“随将军王进宝复临洮城,……升游击参将”。

康熙雍正两朝倚重的著名汉族将领,他是岳飞的后世子孙!

岳钟琪被弹劾后“放归田里”时,曾给庄浪卫老乡,旧部西宁镇总兵张世伟写了一封信。岳钟琪在信中把平番称为“故乡”、“原籍”,这就明确地肯定自己是平番人。岳钟琪自幼爱好军事,“儿时嬉戏,好布石作方圆阵,进退群儿,不如约辄予扶责,咸惮之。及就傅,一目十行俱下,十余岁博涉群籍。经史之外,说剑论兵,旁及天文地理,风角占验.靡不精肄”。后随父人四川,由需次同知改授松潘镇游击。

清圣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加入四川籍。不久,升永宁协副将。清康熙末年,西藏叛乱。康熙帝命皇子允褪出征西藏,岳钟琪以先锋随从。大军攻关夺险,如神兵天降,擒住了叛军头子兰占巴,占领了拉萨,叛乱很快被平定。岳钟琪被授左都督、四川提督。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蒙古族和硕部首领罗卜藏丹津,拘禁清政府驻西宁官员常寿,胁迫青海各台吉在巴尔海会盟,图谋叛乱。

康熙雍正两朝倚重的著名汉族将领,他是岳飞的后世子孙!

雍正帝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武将军参赞军务,前往青海平叛。年羹尧、岳钟琪制定了“乘春草未生” “捣其不备”的作战方针。岳钟琪以少胜多,以一万五千名步兵大破十万叛军。罗卜藏丹津闻讯大惊,表示愿意放还常寿。清政府不准所请,下令全线进攻。岳钟琪率军直捣罗卜藏丹津的老巢,罗卜藏丹津逃走。岳钟琪又率兵讨平盘踞在庄浪卫以西的卓子山、棋子山的罗卜藏丹津余孽。

这次平叛,往返只用了两个月时间,被雍正帝称为“奇功”。为纪念这次胜利,清政府于次年改庄浪卫为平番县。岳钟琪衣锦还乡,在戎马倥偬中,欣然命笔,为海德寺写了“护法堂”匾额,落款为“邑人岳钟琪”。岳钟琪因功赐爵三等公,擢升为川陕总督。岳钟琪在此任期内,“罢民陋规,开辟水利”,又上书请求减轻延安丁银,深得民心。不久,新疆准噶尔部勾结沙俄,进行分裂活动。

康熙雍正两朝倚重的著名汉族将领,他是岳飞的后世子孙!

雍正帝拜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前往征讨。岳钟琪不负重托,很快平定准部。岳钟琪以汉人而握重兵,曾经有人认为岳钟琪系岳飞后裔,鼓动岳钟琪起兵反清。虽然岳钟琪深明大义,向朝廷作了告发。但是,岳钟琪对朝廷的一片亦诚,换来的却是无端猜忌和无休止的弹劾。清世宗雍正十年(1732年),岳钟琪又遭人弹劾,以“误国负恩”之罪锒铛入狱。直到清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才被“格外恩准”,“放归田里”。

康熙雍正两朝倚重的著名汉族将领,他是岳飞的后世子孙!

​后来,今四川大小金川流域苗民发生叛乱,乾隆又以岳钟琪为四川提督前往招降。岳钟琪很快平定叛乱。被乾隆帝加封为太子少保,加兵部尚书衔。清高宗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卒于资州(今四川资中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