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大投入讓孩子提前學重要多了

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大投入讓孩子提前學重要多了

現在的家長普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恨不得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讓他多學點,再多學點,超過同齡孩子,甚至也要超過比自己大的孩子就更好了,但是這樣的超前學真的對孩子有益嗎,或者說超前學適合所有孩子嗎?

在教育界有一種說法叫做“三年級現象”,教育界把他稱為一個孩子學習成績特別的分水嶺。“三年級現象”就像一個魔咒,讓很多家長避之不及。這裡的“三年級”並不是一個絕對的數字,每個孩子出現“三年級現象”的時間不一定,有的在三年級,有的可能會是四年級。

有一位媽媽,家裡曾有個“牛娃”。和大部分孩子相比,“牛娃”確實學得很超前,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中班就開始自主閱讀,大班就看全文字的書,而且讀得很深很雜;低年級就學了奧數,會用自己的方法解題,不喜歡按照課本的方法解題……

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大投入讓孩子提前學重要多了

但就是這樣一個“牛娃”在三年級的時候開始掉隊。

他的媽媽開始反思低年級超前學習的一些經歷,並詳細記錄了孩子這幾年的成長曆程,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在孩子應該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候,她卻一味地想讓孩子提前多學些知識,而忽略了那些最基礎的,對孩子來說也是失去以後再難找回來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習慣。

“我所以為的學習習慣和打基礎就是回家能迅速的寫完作業,不拖拉,答案正確,從而方便我在學校作業之後給他加量課外內容,不要讓學校任務佔去我雞血的時間。”這位媽媽這樣說,其實有好多心急的家長也是這樣想的。那麼到底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呢?具體來說就是:

寫字的要求,

劃線的要求,

預習複習的格式要求和內容要求,

各種訂正的要求,

每一次的錯題整理要求,

讀課文讀題的要求,

落在書上作業本上卷子上每一筆的要求,

時間的要求,算式的要求,

答句的要求,如果沒做到後懲罰的要求,

這一切一切的要求,每一筆一劃,都是習慣。

讓孩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比大投入讓孩子提前學重要多了

好習慣就是各種細節靠譜。做的越細緻,習慣養成的越好,才能爬的越高。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打不牢,上面的樓層又怎麼能搭得穩呢?

那麼是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不能學奧數,學新概念,學更深的知識呢,並非如此,什麼樣的孩子適合超前學。一位數學老師曾說過奧數是需要很成熟細心穩重的孩子去讀的,連學校題目都讀不清楚,計算都不能全對的孩子,還怎麼讀奧數。然而現在的家長往往只盲目地看到提前學的好處,認為孩子只要多學了,超前學了,就一定是有用的,殊不知時間的多少是固定的,孩子過度地在他不能接受消化的知識點上耗費時間,就會失去把基礎打牢的機會。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是不同的,根據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成熟情況,孩子的接受能力,給孩子制定獨一無二的學習計劃是家長的責任,而不是老師的任務。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為了解,好習慣是一天一天養成的,千萬不要貪圖快,而忘了本。厚積薄發才真的是最原始最好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