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有益 但亂用有風險

益生菌有益 但乱用有风险

■廖木興/圖

治腹瀉、治便秘、調節腸道菌群……

益生菌在母嬰圈中可謂“包治百病”的神器,不僅大人可以使用,對孩子腹瀉、便秘、免疫力低下有效果,還能緩解乳糖不耐受、嬰兒溼疹等問題,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感冒發燒後不去就醫,而是用益生菌沖劑做治療,認為孩子補充益生菌就能“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益生菌產品是否適宜作為日常補劑給孩子服用?不科學使用可能產生哪些副作用?專家表示,對於健康發育的孩子不提倡將益生菌作為日常補劑,而不經醫囑亂用益生菌產品還可能產生耐藥性等不良反應。

■新快報記者 陳思陶 通訊員 林惠芳

市場巨大,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益生菌是近年流行的健康產品,《2018年益生菌產業市場分析》顯示,國內益生菌產品目前嬰兒益生菌菌粉居多,功效以腸道調節為主。據歐睿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全球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已達360億美元,其中,中國益生菌產品市場規模約人民幣455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至896億元,是全球高速增長的行業之一。

但據3月《消費者報道》發佈的第三方測評顯示,市面上11款主流益生菌產品合生元、紐曼思、康萃樂、媽咪愛、漢臣氏、兒歌、康恩貝、童年時光、修正、昂立、如新華茂中,產品的實際活菌數和宣傳活菌數不符,最低只有宣傳數額的6%;在模擬消化系統中,所有產品空腹狀態下益生菌存活率為0,在飽腹狀態下,存活率最高的產品達98.7%,最低的產品僅為0.7%,也沒有顯示出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效果。因此,對於有調節腸道菌群需求的家長而言,甄別產品的有效性十分重要。

益生菌不能當保健品長期服用

數據顯示,母嬰人群消費益生菌產品排在首位的關鍵詞是胃腸道等消化系統疾病,免疫力低下、過敏等問題其次。但孩子2歲的劉媽媽疑惑:“同樣的產品,宣傳對於腹瀉、便秘都有效果,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

對此,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兒童消化專科劉鴻副主任醫師表示,胎兒的腸道並沒有細菌,嬰兒出生後大量微生物從開放性器官進入體內,並逐步繁殖、建立微生態平衡,其中大部分微生物棲息在腸道。益生菌能夠調節體內微生態環境,治療腹瀉、便秘二者並不矛盾。孩子出現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導致的腹瀉時,會引起腸道菌群失調、腸粘膜損傷等情況,可以使用益生菌調理,平衡腸道菌群結構、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和腹瀉等臨床症狀;常見的便秘與消化不良、飲食不規律、腸道菌群失衡等有關,也可以使用益生菌產品。

劉鴻醫生表示,國內的兒科期刊上已有關於益生菌在兒科的臨床應用循證指南,文獻顯示益生菌功能較多,在調節體內菌群失調、提高免疫力、緩解乳糖不耐等方面有一定效果;孕產婦在早期使用益生菌進行干預,對於減低嬰兒過敏性疾病和溼疹的發生率也有一定作用。

不過,劉鴻醫生提醒家長,不能認為益生菌是萬能的。益生菌應用於臨床治療中能發揮良好的效果,但要合理選擇使用對象。他表示,健康狀態下的孩子沒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家長不能把益生菌產品當做保健品、補藥長期使用。

臨床上使用益生菌會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進行,如幫助長期使用抗生素的孩子調節體內微生態環境,治療腹瀉、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等導致體內菌群丟失。家長盲目自行給孩子使用益生菌,一方面長期使用益生菌可能產生耐藥菌株,導致耐藥性的不良作用;另一方面,不適宜孩子身體情況的益生菌反而會成為致病菌,如免疫功能低下者需警惕益生菌可能帶來繼發的感染風險,出現發燒、敗血症等併發症。因此,益生菌使用要根據臨床指徵和醫生建議,且益生菌一般是短期使用,長期使用會有潛在危害。

挑選益生菌應看準菌種、菌株

面對益生菌、益生元等不同產品名稱,家長要區分。益生菌即通過改善宿主腸道菌系平衡而對宿主動物產生有益效應的活的微生物補充物;益生元是通過選擇性的刺激一種或少數種菌落中的細菌的生長與活性而對宿主產生有益的影響,從而改善宿主健康的不能被消化的食品成分;當益生菌和益生元一起使用時,則被稱為合生元。

市面上的益生菌產品形態有飲料、膠囊、片劑、口服液、粉劑、顆粒等多種形式。劉鴻醫生認為,產品根據益生菌的種類、在胃腸道的穩定性等選擇和菌種相匹配的形式,合格的產品的不同形式對效果影響較小。但需注意,常見的益生菌產品多為活菌、厭氧菌,保存中要避免長期暴露於空氣中或低溫存儲,以免降低活性。

消費中,部分家長傾向選購進口益生菌產品,認為效果更佳。劉鴻醫生指出,國內和國外孩子腸道菌群分佈有差異,進口產品不一定更好;根據孩子消化功能、菌群情況進行調理,進口或國產益生菌能達到效果接近。

挑選益生菌產品時,劉鴻醫生建議家長注意菌種和菌株,不同種類益生菌功能不一樣,保存條件不一樣,和奶粉等產品混合使用效果也不一樣。目前,衛計委發佈的《可用於嬰幼兒食品的菌種名單》羅列了安全的、能夠添加給嬰幼兒食用的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桿菌(菌株號NCFM)、動物雙歧桿菌(菌株號Bb-12)、乳雙岐桿菌(菌株號Bi-07、HN019)、鼠李糖乳桿菌(菌株號HN001、LGG)、羅伊氏乳桿菌(菌株號DSM17938)、發酵乳桿菌(菌株號CECT5716)、短雙歧桿菌(菌株號M-16V)共7個菌種、9個菌株號。如非以上菌株,建議家長謹慎,在給孩子使用益生菌產品時也應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