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那些朝代的名稱是怎麼想出來的?

小飛奇談


我國曆史悠久,從遠古時期的夏朝到距今不過數百年的清朝,上下四千多年,歷史上先後建立了二十多個王朝。王朝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下面我們就簡單瞭解一下幾個王朝。

夏——以爵得名

夏朝,是我國曆史上有記載以來第一個統一的奴隸制王朝。在《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到:"禹受封為夏伯,在豫州外方之南,今河南陽翟是也。"遠古時期,禹被封到豫州,並在此建立了一個夏后氏部落,成為部落首領。在舜在位時期,洪水氾濫,大禹治理洪水。舜死後,因為禹治水有功,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到:"帝舜薦禹於天,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天下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國號曰夏後,姓姒氏。"夏朝的國號,則是得名於夏后氏。由此,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是以其族名為朝代的名稱,曰夏。

商——以封地得名

商原本是一個部落名。商部落的始祖,名字叫契,被舜封於商(河南商丘南)。在《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中記載到:"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於商,賜姓子氏。"契被封到商之後,歷經多年,商部落日益強大。在契的十四代孫——湯即位之後,《史記》中記載道:"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商湯滅夏。湯以祖上封地商為國名。

周——以故地得名

周原本也是部落名。周是一個古老的部族,最早是活動在今我國西北地區。周的始祖棄以及他的子孫輾轉遷於徑渭一帶,古公亶父遷居周原,定居於岐山下。"於是古公乃貶戎狄之俗,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頌其德。"周部落也逐漸發展壯大,在武王伐紂之後,仍以周為國名。

秦——以封地得名

秦的先祖為伯益之後,叫做非子。周孝王時期,非子因養御馬有功,被封於秦地(甘肅天水一帶),並賜"贏"姓。《史記》中記載到:"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秦襄公時期,因護送平王東遷有功,封諸侯立國,以非子封地"秦"為國名。春秋戰國的紛爭不斷,秦國在戰國時期崛起並統一中國。秦王贏政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國的國名依舊使用。

漢——以爵得名

漢得名於漢高祖劉邦的封號。在秦末時期,天下大亂,陳勝吳廣起義,秦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後,出現了諸多人物,項羽劉邦也開始了他們為其數年的爭霸。項羽攻進咸陽之後,自稱"西楚霸王",號令天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在漢中、巴蜀一帶積蓄力量,消滅項羽後,即位稱帝,定國號"漢",史稱西漢或前漢。

在綠林、赤眉起義被鎮壓後,劉秀重建劉氏政權,襲承漢號,史稱東漢或後漢。

唐——以爵得名

唐高祖李淵祖父的李虎在北周被封為唐國公。《舊唐書》記載:"皇祖諱虎……當時稱"八柱國家",仍賜姓大野氏。周受禪,追封唐國公,諡曰襄。"李淵七歲襲封祖爵,在隋末起義攻佔長安,建立王朝。他稱帝后以封爵定國號為唐。

宋——以故地得名

宋是得名於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就職的地名。在後周時期,趙匡胤隨皇帝作戰,多次立功,在恭帝時期,改封宋洲"歸德軍節度",任宋州節度使,陳橋兵變後即位稱帝,因他發跡於宋州,故定國號為宋。

元——以名錶意

元朝,是蒙古人忽必烈所建。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時,圍繞國號一事曾經發布《建國號詔》:"可建國號曰大元,蓋取《易經》"乾元"之義。"在選取國號之時,也有忽必烈的野心和對國家的期望。《易經》雲:"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以統天。""乾"是《易經》開篇第一卦。卦曰:"乾。元亨利貞。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忽必烈用"元"作國號,一則表示它是一個空前強大的朝代;二則張揚武威,以此震懾其它民族臣服於它。

以上,我們只選取部分朝代來介紹王朝名稱的來源,歷史上王朝的得名也是有著諸多影響因素的,國名國號也代表著君主對於國家的期待。


煮酒君


經過整理,中國曆朝的朝代名稱,我把它分成以下類別:

一、以封地或者地區名稱為國號

商朝:湯滅夏,因為他們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故以“商”為國號。

周朝:周部落土地原是商王封給周文王的,位於歧山周原,武王滅商後,以“周”為國號。

秦朝:戰國七雄之“秦國”,西北一霸,屬地陝西甘肅一帶,“秦”一般指陝西,故國號為“秦”。

蜀國: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因四川簡稱“蜀”,故以“蜀”為國號。

吳國:公元222年,孫權稱帝,定都南京,南京是古代的吳地,也是戰國時期的吳國,故以“吳”為國號。


二、以封號或者稱呼為國號

夏朝:禹繼承的是舜的王位,舜當過“夏后氏”部落的首領,禹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後,把國號定為“夏”。

漢朝:劉邦曾被封過漢中王,後打敗項羽,一統天下,開國號“漢”。

魏國:曹操被漢獻帝封魏王,後大兒子曹丕代漢自立,取國號“魏”以表對父親尊重。

晉朝:魏國曾封司馬昭為晉公,司馬昭兒子司馬炎篡魏成功後,改國號為“晉”以表對父親尊重。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曾被封過隋王,故國號為“隋”。

唐朝:李淵的祖輩李虎曾被封唐國公,滅群雄後,取“唐”為國號。

宋朝:趙匡胤曾為宋州節度使,“皇袍加身”後,取“宋”為國號。


三、以字的寓意為國號

元朝:世祖忽必烈取《易經》中“大戰乾元”四字之意,取“元”為國號。

清朝:滿族在關外建“大金”國,1636年改為“清”,入關後,國號沿襲“清”。清是金的諧音。

四、特別類

明朝:朱元璋原是放牛娃,當過和尚,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歸屬於小明王,後害死小明王,承“明”國號。
綜上所述,中國曆朝歷代的國號,不是隨便取的,是有依有據的。中國人最看重的就是尋宗溯祖,講究繼承發揚,那樣才名正言順,不過,從各朝代的名稱來看,還略缺創新。


阿扁侃歷史


一、以封為號

所謂的以封為號是指以其封地名為國號,這在商周時期是各諸侯國名稱由來的主要方式,後世王朝也有此種方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秦、漢即是這種方式。這裡以秦朝為例:

據《史記》記載,秦本為古部落,傳說為少昊後裔。其首領非子在周孝王養馬有功,被賜姓為“嬴”,並以“秦地”為其封國,“秦”由此成為這一族群的代稱。關於其地的說法主要有兩種,一說在今甘肅天水縣,另說是隴西谷名。但近年在天水毛家坪遺址發現的大型墓葬,為探索早期秦人起源提供了新線索。

(甘肅毛家坪遺址中發掘的車馬坑)

秦襄公時因保衛周王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皇統一六國,始建秦國。

二、以官為號

所謂的以官為號,是指以官職名作為國號,這樣的情況有晉、隋、唐等王朝。

如: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後改為“隋”。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輔佐北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後爵位傳至李淵。太原起兵後,李淵稱“唐王”,後廢楊侑建唐朝。

三、以地為號

所謂的以地為號是指以所在地理位置為國號,典型的就是宋、遼、西夏王朝了。話說後周恭帝繼位後,任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使,駐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故陳橋兵變後,國號為“宋”,因為發跡宋州之故。

四、以意為號

以意為號是指取自某種特定意義來命名的國號。典型的有金、元、清等。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時對群臣說:“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隨以大金為國號,希望政權永固。一說女真興起於金水,故國號名金,在部份文獻中,“金源”因此成為金國的代稱。

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自⟪易經⟫上“大哉幹元”句中的“元”,有大、首之意。

五、以教為號

所謂的以教為號就是以宗教名稱為國號,這就是明朝啦!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他是繼承郭子興而發展起來的隊伍,而郭屬於白蓮教組織。白蓮教宣稱“黑暗即將過去,光明將要到來”,鼓舞民眾反抗元朝統治,又稱“光明教”。後來,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自稱“明王”,兒子韓林兒稱“小明王”,都體現其教義宗旨。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 “明”。




閱讀時間博物館


我國的歷史上很多朝代與割據政權的國號,絕大多數都是源於先秦時代的諸侯國名。下面筆者就來盤點一下,有哪些。

魏/梁;春秋時期有魏國亦有梁國。晉獻公時滅魏,將魏賜封給畢萬,畢萬的子孫便以魏為氏,這便是晉國魏氏的由來,後魏氏與韓氏、趙氏三分晉而建立了魏國;梁國位於秦晉之間,春秋時為秦繆公所滅。戰國時魏惠王遷都於大梁,自此魏國也被稱為梁國(孟子見梁惠王即源於此),魏與梁便合流於一。漢初彭越的梁國及劉氏諸侯國-梁,皆為故魏之地。

後世政權以魏/梁為國號的有:三國時,曹丕建立的曹魏(220年-266年);十六國時,冉閔所建的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國時,丁零人翟遼所建立的翟魏(388年-392年);南北朝時鮮卑人所建立的北魏(386年-557年)以及北魏後來分化的東魏與西魏;南朝時蕭衍所建立的南梁(502年-560年)及其殘餘的西梁(555-587年)及隋末割據政權南梁;隋唐之際,瓦崗寨所建立的魏國(613年-618年),梁師都所建立的梁國;五代時朱溫所建立的後梁(907~923年);

晉/唐;西周初,周公滅唐而以其地封給了成王之弟叔虞,是為唐叔虞,後其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唐也為晉之別號,隋封李淵為國公於晉地,因號為唐國公。

後世政權以晉/唐為國號的有;司馬氏所建立的晉朝(266年-420年),司馬氏政權篡自於曹魏,因魏之國號源於韓趙魏三家分晉,故司馬氏建國號為晉,是要在國號的源流上為其篡位尋求依據。李淵所建立的唐朝(618年-907年);五代時,沙陀族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所建立的前晉政權及後唐(923年-936年);著名“兒皇帝”沙陀族石敬瑭所建立的後晉(936年-947年);五代十國時,李昇所建立的政權南唐(937年-975年);

秦;周孝王時,秦的先祖非子因養馬有功而被封為附庸。至周平王東遷時,方被正式列為諸侯,後竟一統天下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後世政權以秦為國號的有:氐族人苻洪所建立的前秦(350年-394年);羌人姚萇所建立的後秦(384年-417年);鮮卑族乞伏國仁所建立的西秦(385-400,409-431年);隋末唐初薛舉所建立的西秦(617年4月-618年11月);

燕;春秋時,有南燕國與北燕國,知名的是北燕國即召公奭的封國,春秋時即為大國,戰國時為七雄之一。

後世以燕為國號的政權有:鮮卑族慕容皝所建立的前燕(337年 - 370年),後被滅後其子孫又建立一系列燕,後燕、南燕、西燕,總之是一群燕。鮮卑族源於東胡,鄰近戰國時的燕地,故對燕情有獨鍾,還好慕容覆沒有復國成功,不然又多了一隻燕。馮跋所建立的北燕(407年-436年),北燕也是源於鮮卑的後燕。隋末唐初農民起義軍高開道所建立的燕政權;安史之亂時,安祿山所建立的大燕(755年-763年);五代時,劉守光所建立的燕國(911-913年);

趙;趙之先祖造父為周穆王駕車有功,而被賜予趙城,因以趙為氏,後造父的後世子孫仕於晉,為晉之趙氏。後趙氏與魏氏、韓氏三分晉而建立趙國。

後世以趙為國號的政權有:十六國時,匈奴人劉淵所建立的前趙(304-329),國號先為漢,後改為趙;羯族石勒所建立的後趙(319年-351年);

齊;春秋時之齊國乃姜太公所被封國,戰國時為陳國公子完之後裔子孫所篡,是為田(陳)氏代齊!

後世政權以齊為國號的有;高歡之子高洋所建立的北齊(550年—577年),高氏的重要源流即源於姜太公之後裔。春秋時,齊有高、國而世為上卿;南朝時,蕭道成所建立的南齊(479年-502年);唐末,黃巢所建立的大齊政權(880年-889年),;兩宋之交,金人所立的劉豫偽齊政權(1130年-1137年);

楚;春秋戰國時的南方霸主,國君為羋姓熊氏;

楚漢之際,陳勝所建立的張楚政權,項羽所建立的西楚霸權;隋末唐初,朱粲所割據的楚政權;五代十國時,馬殷所建立的割據政權-楚國(公元896—951);兩宋之交,金人所扶立張邦昌的偽楚政權。楚雖為春秋戰國時之強國,但由於地偏南方,以致後世政權以楚為國號的並不多;

韓/鄭;鄭國為周宣王弟友被封於鄭,原封國在陝西。後見周室衰微動亂,便賄賂東方的虢、鄶之君而取得了十邑之地,便遷國於此,後竟兼虢滅鄶而奄有其地,成為春秋初期最為活躍的國家。春秋時亦有韓國,為晉所滅。晉曲沃莊伯之弟萬被封於韓原,因以韓為氏,後韓氏與趙氏、魏氏三分晉而建立韓國。戰國時,韓哀侯滅鄭國,並遷都新鄭,是故韓國也被稱為鄭國,鄭與韓也就合流於一。

後世以韓/鄭為國號的政權有:隋末唐初,洛陽王世充所建立的政權--鄭;

宋;先秦之宋國為殷商之後裔,周室亦不以臣禮待之。宋祚綿長,雖非強國,但後世以宋為國號的卻不算少;

以宋為國號的政權有:南朝時,劉裕所建立的南朝宋(420年~479年);趙匡胤及其子孫所建立的兩宋政權(960年—1279年);

另有以先秦諸侯國名為國號的朝代與政權有:孫權建立的東吳、唐末楊行密所建立的吳政權;北魏的前身-代國;鮮卑族宇文覺所建立的北周,武則天所建立的武周,郭威建立的後周;南朝陳霸先所建立的陳朝;隋朝亦源於隨(春秋時,漢水諸姬,隨為大),後變隨為隋;隋唐之際宇文化及所建立的許國,元末明初張士誠所建立的周/吳等!


有知社


這個問題,絲路說有準確回答,請看:

我國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紛繁。每朝的創建者首要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朝代的名稱是由什麼決定呢?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來自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源於創建者原始所在政權統治的區域;源於宗族關係;寓意吉祥。具體來說:

夏:據傳禹曾受封於夏伯,因而稱其政權為“夏”。另據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說,禹的兒子啟西遷大夏(山西南部汾澮一帶)後,才稱“夏”。

商:相傳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於商,以後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

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其首領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成績,被周孝王賜姓為“嬴”,並賜給了一小塊土地(今甘肅天水附近,另說是隴西谷名)。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後劉邦擊敗項羽,統一中國,國號稱“漢”。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漢後便稱“魏”。

蜀: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蜀指四川,其政權稱“蜀”。

吳:孫權活動於長江下游一帶,歷史上曾建吳國,曹魏曾封孫權為“吳王”,故史稱“孫吳”;又以地位在東,也稱“東吳”。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後晉爵為晉王。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隋文帝后襲用此封爵,稱為“隨朝”。他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為“隋”。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

遼:遼原稱“契丹”,改“遼”是因居於遼河上游之故。

宋:後周恭帝繼位後,命趙匡胤為歸德節度史,歸德軍駐宋州(今河南商丘),趙匡胤為宋州節度使。故陳橋兵變後,發跡在宋州,國號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佔據夏州(今陝西靖邊北白城子),建國時以夏州得名,稱“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稱“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於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傳其水產金,女真語“金”為“按出虎”。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經》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之一,白蓮教的首領韓山童稱“明王”,朱元璋不僅曾經信仰白蓮教,而且承認自己是白蓮教起義軍的一支。朱元璋取得政權後,國號稱“明”。

清:滿洲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時建立金國。明末女真勢力復強,重建金國(後金)後金為了向外擴展,割斷了同明朝的臣屬關係,清太宗皇太極把“女真”改為“滿洲”,把“金”改為“清”。

【個人觀點,歡迎朋友們評論區交流,更多歷史趣聞請關注“絲路說”】


絲路說


地名,如遼,起源於遼河,國號就為遼。封號,如劉邦被封漢王,國號就為漢。外民族漢化取吉利字,如元,取自“大哉乾元”一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