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中國近代既是民族危亡興衰最為關鍵的年代,也是文人大師輩出的年代,魯迅、胡適、章太炎等大師都是近代中國文壇的代表,其中不乏冠以“天才”稱號的人,比如“天才少女”張愛玲,7歲就開始寫小說發表;“文學天才”錢鍾書,一手看書過目不忘的本領直到今天都被多少人羨慕,但是這些名譽都略顯輕浮,如果中國近代誰能真正稱得上是“教授中的教授”、“大師中的大師”,那麼這個人一定就是陳寅恪。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被稱為是清華最著名的四大導師,傅斯年評論陳寅恪“中國300年才能出一個的大師級人物”,梁啟超更是直言:我一生寫了不少文章,也算是著作加身了,可是把我所有的著作都加起來也比不上陳寅恪先生的一篇小論文。就連梁啟超這樣的近代大家都如此評價陳寅恪,可見此人的學識不同普通文人。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陳寅恪出身在書香門第,家裡也是醫藥世家,所以陳寅恪從小就有很好的接觸學問的條件,加上他自己很喜歡研究學問,又極具有天賦,更為重要的是從,陳寅恪這個人做學問不像別人以文憑作為高低貴賤的標準,他學貫中西,自己卻沒有什麼文憑,跟胡適、辜鴻銘等人動輒十幾個博士文憑的風格截然不同,陳寅恪精通十幾個國家的語言,卻堅稱學問是要靜靜研究的,從不在外人面前顯擺。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陳寅恪也被稱為是“教授中的教授”,他曾經在授課的時候說過自己有“三不講”:書上有的不講,別人講過的不講,自己講過的也不講。學問要如何淵博才能這樣口出“狂言”啊,這樣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當時在清華大學,不僅學生來聽陳寅恪的課,連其他教授也紛紛前來傾聽,因為陳寅恪的每堂課都有別人不知道的內容,聽完之後非常受用,也正是因為如此,陳寅恪又被稱為是“教授中的教授”。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而關於陳寅恪的另外一個話題就是他在外學習過年,卻沒有一個學位的問題,當年梁啟超推薦陳寅恪來清華大學任教,當時清華國學研究所剛剛開辦,迫切需要優質教學人才,陳寅恪剛35歲,從德國留學歸來,可是卻是“三無人員”,無名望、無著作、無學位,聽梁啟超介紹完陳寅恪的情況之後,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曹雲祥很不樂意:他啥都沒有憑什麼來清華任教?梁啟超聽完很生氣地說:“我梁某也沒有什麼博士學位,可也算是著作加身了,可以我之言,我的所有著作加起來還不如陳先生的寥寥數百字有價值。”曹雲祥看梁啟超都如此說,趕緊把陳寅恪聘請到清華大學,陳寅恪也用自己的學問證明了自己,成為了“清華四大導師”之一。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關於陳寅恪為什麼不考取博士學位,陳寅恪的侄子陳封雄曾經問他:“您在國外求學那麼多年,為什麼連個博士學位都沒得到呢?”陳寅恪聽完卻並不生氣,坦然回答:“考取博士學位並不難,可是一旦要考至少兩三年要被一個專題死死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習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學問,有沒有學位並不重要。”直到後來,陳封雄也將這件事情告訴了學者俞大維,俞大維聽完聽完嘆了一口氣:“寅恪是對的,但凡真正搞學問的人都是不注重這些的,我雖然在哈佛大學得了博士學位,但是我的學問不如陳寅恪。”

陳寅恪堪稱三百年一見的天才大師,狂傲的錢鍾書都不敢給他寫碑文

陳寅恪1969年去世,去世前患眼疾,腿腳也瘸了,可他始終堅持做學問,去世多年後,有人請著名學者錢鍾書為陳寅恪寫一篇碑文,因為錢鍾書曾經也是陳寅恪的學生,而且是有名的大學問家,可是錢鍾書卻委婉拒絕了,因為在錢鍾書看來,給自己老師陳寅恪這種“三百年才一見的學問天才”寫碑文實在是有壓力,於是稱自己書法並不擅長在回信中拒絕了寫碑文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