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有位外國記者曾說,

“來到中國,有兩個願望:一是看看萬里長城,二是見見錢鍾書”。

那麼,有“民國第一毒舌”之稱的錢鍾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魅力呢?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錢鍾書

錢鍾書,1910年生於江蘇無錫,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主要學術著作有《談藝錄》《管錐編》《七綴集》等。小說有《圍城》《人·獸·鬼》等。

錢鍾書因週歲“抓周”時抓住一本書,被長輩取名“鍾書”。他的一生鍾情於書,嗜書如命,完美地詮釋了這個名字。而他讀書的方法,又恰恰契合了他的字“默存”和他的號“槐聚”。

錢鍾書喜歡讀書,他讀書總是認真做讀書筆記。

錢鍾書說:

“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之前有很多疏漏。”

而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說,他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由此可見,這樣的讀書方法很好地契合了他的字“默存”——沉心靜默地保存下讀過的文字,縱是在“枯槐聚蟻”之地,也可以尋到“秋水鳴蛙”的自在。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錢鍾書在藍田國立師範學校任教時,圖書館的“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叢書集成”、“古今圖書集成”等一眾大部頭書籍,他都瀏覽過,看過的明清別集有千種之多,若有人閒的無聊,拿來考他,他都能複述個十之八九,有的甚至一字不差。

在與眾人座談中,他能流利地背誦《牡丹亭》,輕鬆化用三十年前閱讀過的小說中的原話。對於詩歌,他更熟悉,連宋元以來二三流詩人的作品,都能背出。

在美國耶魯大學的一次茶話會上,他提到一位英國詩人,就用優美地道的英語背誦了一段那位詩人的詩作;提到一位德國詩人,就用非常標準的德語背誦了他的一篇作品;而後再提到一位拉丁詩人,他也能用熟練的拉丁語來背誦一段。那些詩人不見得是什麼大詩人,提及的作品也未必是他們的代表作,但錢鍾書都能隨口流利地背出,驚呆了在場的所有人!

至此,國外學者說錢鍾書擁有“照相式記憶”。可殊不知,他為了能夠記住這些知識做了多大數量的讀書筆記!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錢鍾書與楊絳

錢鍾書先生去世後,留給楊絳先生的,也大多是有些破舊的筆記。共一百七十八冊,還有許多頁打字稿。五萬頁中文筆記,摘記了三千餘種中文書籍;外文筆記有三萬四千多頁,摘記了四千餘種外文書籍,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等。

別說做這麼多的筆記,恐怕只是讀這麼書,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無法企及的。更何況做筆記是很費時間的,認認真真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摸是讀一本書的一倍。

可見錢鍾書的“照相式記憶”並不是什麼天賦異稟,而是通過“韋編三絕”實現的博聞強識。

得魚莫忘筌

心如椰子納群書,

金匱青箱總不如。

提要勾玄留指爪,

忘筌他日並無魚。

錢鍾書用這首詩為我們道出了讀書和做筆記的關係。如果不做筆記,就像捉魚忘記了把裝魚的筌揹回一樣,終有一天變成徒勞。人的記憶能力有限地就像椰子一樣,記筆記就是打造記憶的金匱青箱.

錢鍾書讀書很雜。正如他說:

在非文學書中找到有文章意味的妙句,正像整理舊衣服,忽然在夾袋裡發現了用剩的鈔票和角子。雖然是份內的東西,確有一種意外的喜悅。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1929年,考入清華後的錢鍾書立下志願:橫掃清華圖書館。他終日博覽中西新舊書籍,上課總是邊聽課邊看閒書,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錢鍾書的學術代表作《管錐編》,論述了由先秦到唐之前的詞章和義理,打通了時間、空間、語言、文化和學科的壁壘,光是引用,就引了四千位著作家的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錢鍾書還對讀字典、辭典有特別的興趣,許多大部頭的字典、辭典、百科全書他都讀過,他還說:

“字典是旅途的良伴。隨翻隨玩,遇到幾個生冷的字,還可以多記幾個字的用法。更可喜的是,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記載舊時口語,表現舊時之習俗,趣味之深,不足為外人道也。”

他有一本《牛津大辭典》,用了幾十年,上面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批註。後來《牛津大詞典》的出版商知道了,便不遠萬里來找錢鍾書,提出要高價購買,永久收藏。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黃永玉

年逾九旬的當代國畫第一人黃永玉,為國外某市作“鳳凰涅槃”的大幅國畫,欲寫相關的文字根據,但找遍《辭源》等所有大型典籍,甚至北京城的民族學院、佛教協會,都一無所獲。他忽然想到錢鍾書,電話過去。

錢先生說道:“這算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你哪裡找去?鳳凰跳進火裡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係……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結果馬上找到,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看到他讀書,你還會認為讀書是一件枯燥無用的事嗎?錢鍾書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博觀約取”,什麼是“厚積薄發”!

如果我們真的對讀書有什麼誤解的話,那隻能說是我們讀的書太少,我們中能像錢鍾書這樣讀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書中好景君須記

錢鍾書主張培養對於文藝作品的欣賞能力。他說“認識字的人,未必不是文盲”。“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這兩句話說得很直白了:放棄思考和識辨能力的閱讀,和沒有閱讀能力是一樣的。 

錢鍾書曾在文章中影射林語堂:“讀他的東西,總有一種吃代用品的感覺,好比塗麵包的植物油,衝湯的味精。更像在外國所開中國飯館裡的‘雜碎’,只有沒吃過地道中國菜的人,會上當認為是中華風味。”

他在《圍城》裡借人物對話曾說過:“不料你的見識竟平庸到可以做社論。”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錢鍾書的這些話讓我們明白,閱讀不僅需要我們有理解文字承載的信息的能力,還要我們有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去思考的能力。有辨識、有鑑賞標準的閱讀才是真正的閱讀,有價值判斷的閱讀才會給我們帶來閱讀的價值。不拒絕任何一種理論學說,不盲從任何一個權威。

“民國第一毒舌”在語言的千迴百轉、觸類旁通中呈現的智慧和深刻告訴我們:

名師談 | 錢鍾書:讀書如摸魚,得魚莫忘筌

閱讀的目的是讓人走向智慧和深刻,走向通達和辨識,走向超越和包容。

而只有建立在這樣的閱讀基礎上的寫作,才會有人皆所向的通識。而錢鍾書本身也是這種閱讀方式的受惠者。

錢鍾書考上桃塢中學,在清華大學任教的父親錢基博對他的作文始終不滿意,激發了他用功苦讀大量書籍,以致剛滿二十歲便能代父親為錢穆的《國學概論》作序,父親一個字也沒有改動。

錢鍾書的經歷告訴我們:

傑出的寫作能力是在有質量和有數量的閱讀中修煉習得的。

書中好景君須記!只有養成“提要勾玄留指爪”的習慣,才能夠讓我們隨時擁有精神世界裡的橙黃橘綠!

-END-

作者 | 安鳳霞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