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說起孔子,身為中國人,自然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華夏的“至聖先師”卻一生鬱郁不得志,大家都知道孔子生在魯國死在魯國,可見孔子對自己國家的忠誠,而就是這樣的忠誠卻幾次無奈的離開,這是為什麼?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這還要從魯桓公說起,魯桓公生有四子,再被自己的夫人姜氏與齊襄公害死之後,長子魯莊公繼位,其三個弟弟,慶父、叔牙(不是鮑叔牙)、季友,按照封建制度封為卿,之後發展壯大成大家族,稱為“三桓”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這張圖是借的

莊公快死的時候想立自己的兒子般為太子,就問叔牙、季友。叔牙想“兄死弟及”便說慶父有才能。而季友想“父死子繼”讓般繼位。於是季友以叔牙家人為要挾,逼他喝下毒酒,殺了他,而後般繼位,季友輔佐,並兌現承諾照顧叔牙的後人,便有了“叔孫氏”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至於為什麼不殺慶父,小編也不知道,只能說古人的想法捉摸不透

於是,接下來就有了這哥倆的較量,莊公死了,太子般還沒繼位就讓慶父殺了,於是另一個兒子開就成了魯閔公(開,是叔姜生的,而叔姜又與慶父長期私通,所以很有可能慶父的兒子)古時候沒有鑑別的方法,慶父也不確定是不是自己的,而且做老大,還是自己來的比較好,於是魯閔公二年,就殺了魯閔公打算自己做老大,於是就有了“孟孫氏”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結果季友找到公子申,讓他做了魯僖公,並逼慶父自殺,開始了其長達十六年的執政,於是就有了“季孫氏”

可能是春秋時期封建貴族之間相互守望已久的原因,畢竟當時國家安危說到底還是靠氏族的力量保護,之後的魯國權利更替、交換,無論是魯國國君,還是這三家,都沒有對其任何一方下死手

導致魯襄公十二年“十二分其國民,三家的七,公得五”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於是討伐季孫氏,而此時,三家相互守望已久,自然不能看著魯昭公做大,發兵救援季孫氏,魯昭公戰敗,出逃齊國,季平子“攝行君位”

魯定公十二年,孔子執政,下令毀三都(三桓各自的老巢),孟孫氏不肯,季恆子唆使定公貪戀美色,十三年,驅逐孔子,55歲的孔子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這個情況直至魯穆公時才得到改善,任公儀休為相,實行改革,在以孫氏獨立成為費國的前提下,“三桓”收回政權,公元前256年,被楚國所滅

小編算了一下時間,從魯莊公死的那年公元前662年,到魯穆公上位公元前410年,就算魯穆公上位同年就奪回權利,也得有

252年

要知道,魯國最初可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的封地,“魯”有掃蕩東夷敵國的意思,與後來的東南軍區是一個意思

孔子故鄉,周武王弟弟的封國,卻為何一直都非常弱小

周武王

252年的“三桓亂政”,再強大的國家也支撐不住這樣的糟蹋,魯國可以看做是東周的翻版,遺憾的是,國內的小諸侯沒有擴張的意思,成天的內鬥,終於拖垮的整個國家

歷史是一面鏡子,照著過去,顯示著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