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祕密!

NO.1 呼和浩特站

歸綏車站(今稱呼和浩特站)原是京綏鐵路線上的一個大站。京綏鐵路是從清朝末葉光緒年間開始籌建的,它是在帝國主義紛紛對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時,由中國人自築的第一條鐵路。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第一段工程北京至張家口,這一段是京綏路的關鍵,吸引著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注意。這段路以“氣候寒冷,山嶺重疊,坡度陡峻,施工困難”稱著。總工程師詹天佑率領全體鐵路職工以卓越的天才、非凡的毅力,歷時四年,於宣統元年(1909 年)竣工,馳名中外。同年九月通車。線路全長為201.20 公里,大小車站二十二個。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張家口至歸綏全長467.16 公里。開工後,因國內政局變動,滿清被推翻,建立中華民國;又因國際上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因而籌集築路經費困難,工程幾經停頓,或時開時輟。直到民國四年(1915 年)才通車至豐鎮。六年後,即民國十年(1921 年)五月一日修通到歸綏,同年九月一日正式通車。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隨著車站的建成,歸綏市面貌起了變化。新、舊城北邊的地帶,建站後立即熱鬧起來。從新城北門到舊城北門,開出了兩條土路,站前並開設了幾座飯莊和店房客棧。到民國十八年,新舊城之間修起了馬路,從車站往南又修了一條大馬路。每當火車到站,馬路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更重要的是通過鐵路,快速地傳播了經濟、文化和當時的革命形勢,把西北人民匯入時代的洪流,如歸綏站五月建成後,十月份即爆發了京綏路全線車務工人大罷工,歸綏車站及各段工人積極響應。轉年元月歸綏站又派周正清為代表赴鄭州參加“二七”大罷工。

NO.2 鼓樓的大鐘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新城的鼓樓在清朝時期是綏遠城的最高建築,上下三層,高十餘丈。登樓遠望,土默川的風光盡收眼底。二樓正面東側吊著一口大鐘,六人合圍也抱不攏;西面架著一面牛皮大鼓,鼓樓足有胳膊粗,每逢大年三十子夜時分,連續撞鐘一百零八下,通報新年的到來。有詩為證: 大青山高聳接三樓,撞月鐘聲吼如牛。 一百八聲俱響徹,皆把新桃換舊符。”相傳綏遠城將軍王昌一開始對鐘的響聲不滿意,他想讓新城大鐘響徹土默川。工匠說必須用祭鍾,據說大鐘寺的永樂大鐘之所以宏亮是因為駐京將軍把自己的親生女兒推進鐵水裡祭鍾後才成功的。王昌將軍怕耽誤了軍機大事,忍痛把十二歲的女兒推進了鐵水裡! 大鐘鑄成了,王將軍的女兒也化為“鍾神”了。從此,鼓樓上的大鐘一響,土默川上都能聽到。

NO.3 北門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呼和浩特舊城北門是建於明代的歸化城北城門,北門該是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徵,不幸的是於1958年被徹底拆除了。拆除北門的那些日子,北門口天天塵土飛揚,磚瓦碎地,梁木斷裂之聲不絕於耳。傳說北門城樓上原供奉有一尊“九豬一佛”青銅鑄像,據說此像是鎮水之物。抬起佛像,發現佛底下還有珍珠、瑪瑙、紅線等物。後來,那尊“九豬一佛”青銅鑄像,在鼓樂的吹吹打打聲中,被移放於席力圖召。只是城樓上當時住著的一位40歲左右的道人,從此不知棲身何處。

NO.4 什拉門更

“什拉門更”是蒙古語,意為“黃沙地帶”,“什拉”有黃色之意。什拉門更村屬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明代,先有蒙古族人在此放牧,後有山西人走西口來此定居,形成村落後,因此地為黃色沙質土壤地帶,故得村名為什拉門更。但是也有人說,這“什拉門更”是一位黃髮老婆婆的綽號,是“什日額木根”的諧音。傳說很久以前,有個綽號叫什拉門更的蒙古族老太太,生性善良,富有同情心,雖然自己家境貧寒,但她常常解囊相助一些街里巷外的窮人,辦了不少好事。天長日久,什拉門更的善舉感動了天上諸神。有一天夜裡她突然看見門外進來一個神仙,她一看正是自己家供奉的灶王爺,灶王爺告訴她,她經常為窮人做好事,馬上將有好事降臨。第二天她去街上看到一隻大鱉,眾人要捉去燉湯,她於心不忍救下大鱉放生,結果大鱉變成小白龍,是龍宮小太子,他說要回去稟明父王,會好好報答她。回家後,什拉門更發現家已經變了樣子,家裡全是金銀財寶。從此,她成了擁有萬貫家產的富人。但是她並沒有忘記繼續接濟窮人,繼續做好事,等她去世後,人們為了紀念她就把她原來居住過的村莊改名為什拉門更,意思是讓後人永遠不忘記這位積德行善、專為窮人辦好事的蒙古族老人。

NO.5 牛橋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牛橋就是位於今天扎達蓋河上的橋,關於牛橋的來歷有幾種說法:最早是說康熙西征時,清軍人馬眾多,從歸化城北門往西過扎達蓋河時,這橋狹窄難行,康熙便下令修築石橋一座。修橋的石頭是由清軍趕著黃牛從大青山駝下來的,橋修成後,康熙為了表彰牛的功勞,特賜名“牛橋”。另一個說法是在扎達蓋河上有一座獨木橋,數萬清軍難以迅速渡過河去,康熙心急火燎,只見從城裡走出一頭大黃牛,黃牛從頭至尾把河的兩岸聯成一體,牛叫了兩聲,康熙如夢初醒,下令部隊快速從牛背上過河,待清軍回頭看牛時,牛已不見,只見河水猛漲,一座石橋橫跨兩岸,康熙賜名“牛橋”。最現實的一種說法是:當時歸化城的橋,並非木石結構的架空過路橋,一般來說,“橋”專指牲畜交易場所。牛橋聞名,原因很簡單,這裡曾經大批牲畜集散中心,特別是北方的商賈們專門來此販運牲畜,聲勢浩大,影響深遠,後改為慶凱橋。慶凱橋長7丈,寬2丈,下有3個涵洞,是典型的石拱橋,完全是用青一色的白石頭築起來的,是一座白色的石拱橋。橋上那造型獨特的石獅子,栩栩如生,為這座石橋增添了色彩。其橋身似一道彎彎的月亮。因而,這座石橋成為歸綏城舊八景之一,其雅號叫石橋繞月。

NO.6 石羊橋

石羊橋原址在石羊橋西路和鄂爾多斯路交叉十字路口東南角。石羊橋原來真有三隻淺青色的石羊在草裡。傳說一個山西后生楊貴堂走西口到歸化城,他本來是個放羊的,後來攢了錢幹了販賣牛羊的生意,沒用幾年賺了很多錢,他有一隻領頭羊,每次去販羊都帶著它,所有的羊都聽領頭羊的,有一天他去大青山北面的草原販羊,回來的路上忽然颳起了大風,昏天暗地的,羊群眼看要炸群了,領頭羊突然發號施令,咩咩的叫,所有的羊都臥倒在地,所幸躲過一劫,所有的羊都安然無恙。楊貴堂回去後,羊成了香餑餑,賣價比平時高了很多,楊貴堂一下發了財。後來他轉行做了皮毛生意,領頭羊就老死了,據說它就葬在三隻石羊的旁邊。楊貴堂去世那年,安頓子孫找石匠打了六隻羊排在他的墳園裡,叮囑子孫要牢記羊帶給家族的富貴。後來有人說楊貴堂墳園的羊自帶財氣,被偷走了3只羊,留下了3只。到上世紀50年代,青城進行市區規劃建設,三隻羊消失了,只留下了地名。

NO.7 長樂宮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關於長樂宮,民間一直流傳著幾個版本,一個版本是:據說以前那個地方是一個城邊的墳場, 後來開發到那邊以後建商場,人流眾多,雖說陽氣很盛, 但總有福薄命淺之人,之後風水先生在那裡建了六個高香, 以渡不眠之魂。還有一個版本:傳說是有一個富商,兒子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去世了。他兒子很喜歡熱鬧,喜歡玩兒。去世後,富商把兒子葬在了長樂宮下面,這樣,每天都會很熱鬧,很多人陪他玩兒,門口豎著六根大柱子代表六支高香,這些也就是民間百姓的笑話吧。其實,長樂宮應該是內蒙古自治區50週年的獻禮工程,隸屬內蒙古民族集團。當時屬於民族集團自己經營,二樓是遊戲廳,一樓是商場,當時也是非常火的商場。長樂宮的建設也為現在呼和浩特東邊的的商業建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那六根柱子也成了呼市的一個地標。雖然現在呼和浩特地區商場林立,但是放在十幾年前,呼和浩特的商場都可以數的上來。

NO.8 白塔金雞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相傳以前在白塔的頂端住著一隻全身長著金色羽毛的大公雞。它每天總是第一個打鳴,隨後才是附近村落的公雞報曉,人們便開始一天全新的生活。有一年,一個外地的陰陽先生路過這裡,無意中看見了白塔上的金雞,他就心想,這荒涼的塞外草原竟然會有這樣的寶貝。驚奇之餘這個人就動了歪腦筋,覺得何不乾脆把這隻寶物偷走?於是,這個傢伙便尋來了當地一種叫沙蓬的無根草的草粒和露水這樣的無根水當作誘餌,準備好了大網伺機捕捉。有一天,就在金雞出來覓食時,他便支好了大網,就在金雞快要鑽進網內覓食和飲水時,這個陰陽先生還沒來得及收網,當地一個村民恰好看到了這一幕,他大喊一聲,陰陽先生的手一哆嗦,網跑偏了便沒有網住金雞,而受了驚嚇的金雞也一下子飛走了。從此,白塔上的金雞就這麼一去不復返了。

NO.9 綏遠燒麥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1937年完成的《綏遠通志稿》中有這樣的記載:“惟室內所售捎賣一中,則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帶賣之。俗語謂‘附帶’為捎,故稱捎賣。且歸化(呼和浩特)燒麥,自昔馳名遠近。外縣或外埠亦有仿製以為業者。而風味稍遜矣。” 據說燒麥真正的起源在清朝的綏遠,也就是現在咱們呼和浩特市。明末清初時,在呼和浩特舊城大召,有哥倆兒以賣包子為生,後來哥哥娶了媳婦,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歸哥嫂,弟弟在店裡打工包包子、賣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飽以外,再無分文,為增加收入今後娶媳婦,弟弟在包子上爐蒸時,就做了些薄皮開口的“包子”,區分開賣,賣包子的錢給哥哥,稍賣的錢積攢起來,很多人喜歡這個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賣”,後來名稱演變,向南傳播就改叫燒麥了。現在呼市舊城人稱它為稍美。吃它也很講究,吃前要吃一些當地的點心,作鋪墊,吃後要喝磚茶,其他茶都不如磚茶去膩。

NO.10 八拜村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在呼和浩特東南郊區,大黑河南岸,有一個名為“八拜”的村莊,光“八拜”這兩字就有4種不同解釋,“八拜”二字無法翻譯成漢語,人們也不懂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有可能是蒙古語,也有可能是漢語,於是後人們便開始展開想象,傳說也就多了起來。第一種說法,也是較為官方的說法。《呼和浩特市地名志》記載:八拜有一漢代古城遺址,按當地蒙古語或地方語,稱古城遺址為“八拜”。從書中的記載來看,因為這座遺址被叫做“八拜”,所以村名也被稱作八拜村。第二種說法,和村裡的兩處水源有關。村裡一直流傳著“活泉”的傳說,相傳以前這裡的泉水很旺盛,取水也容易,而且泉水味道發甜,喝了明目醒神,還能治病,村民都稱這裡的泉水為“神水”,便在泉邊築起廟,逢年過節“四頭八拜”,祭拜這造福百姓的神水,也就有了“八拜”的村名。第三種說法,和人名有關的。梁崇禎說:“八拜是人名,是成吉思汗四個胞弟之一哈布圖哈撒爾第十七代孫子。雖然有這樣的說法,但在村裡,人們卻從未找到過這座墓葬,當然也就無從考證真偽。第四種說法,和康熙皇帝有關。據說康熙皇帝在此向天地拜了八拜,於是有了這個村名。

NO.11 昭君墓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民間傳說這裡只是昭君的衣冠冢,甚到有人說這是昭君路過這裡休息倒出鞋裡的土堆成的。關於昭君墓的形成,比較流行以下一段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單于,來平息漢匈干戈。出塞時,和單于走到黑河邊,只見朔風怒號,走石飛沙,他們只好停下來。昭君彈起她心愛的琵琶,頓時彩霞橫空,白雲繚繞,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不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青草,開滿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黑水變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昭君和單于的馬隊頭頂上飛翔和啼叫。於是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就在這裡定居下來。後來,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裡,哪裡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走到缺水草的地方,昭君的琵琶一劃,地上就出現了一條玉帶似的河流,一片片綠茵茵的嫩草。昭君還從一個美麗的錦囊裡取出幾粒種子,撒在地上,從此塞外便有了莊稼。她從袋裡取出一把金剪子,用羊皮剪成犁、車、羊、馬,放在地上,就成了鐵犁和木車,木車周圍還出現了成群結隊的羊群和馬群、駱駝群。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通過這些傳說,我們感到昭君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永遠懷念她的。正因如此,在呼市及周邊地區出現了十幾座昭君墓。

NO.12 玉泉井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呼和浩特大召前的玉泉井,被譽為“九邊第一泉”。據傳說,康熙皇帝未到歸化城前,此處並無井水。康熙皇帝路過大召時,“過此,馬蹄踏地,有泉湧出,味清而甘,四時不竭,居民建神祠於其上。水側流數步北匯為池,上蓋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帶鹹取汲焉”。此後才有了玉泉井。因為傳說是康熙皇帝御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說。自從大召前有了玉泉井後,來玉泉井汲水者,從早晨到夜晚幾乎無片刻休止,經常見各式各樣的水桶排成長龍等候打水。夜深之後,則是各家茶館、茶攤來汲水。不少人家安放兩口水缸,一口盛放甜水(玉泉井水)飲用,一口盛放其它井水作洗涮用。誰家來了稀客,先要敬上玉泉井水泡的茶;婦女生育後,常用玉泉井水熬稀粥喝;朋友們聚餐喝酒多了,也要用玉泉井水泡茶用以解酒。甚至民間傳說玉泉井水能治百病。

NO.13 慈禧太后與落鳳街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慈禧生於何地?眾說紛紜。有民間傳說,慈禧太后出生於綏遠城(今呼和浩特新城)的落鳳街。“落鳳街”,顧名思義是落下了鳳凰,鳳,非皇后莫屬,就是連嬪妃也不敢使用。無“鳳”而起此名,按大清律是大逆不道的“叛逆罪”,而此街名在清朝就有了,所以說,此傳說可能不是空穴來風。因慈禧是鑲黃旗人,也有傳說慈禧出生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的鑲黃旗,此傳說也有一定的道理。還有說慈禧是滿族葉赫那拉氏,所以出生于吉林省葉赫(今四平附近),此傳說應該說也有一定的根據。更有傳說說慈禧出生於安徽或江蘇省,因其父惠徵在南方做過多年補不上缺的候補道,她隨父親寄寓江南,十六歲前一直在江南度過,這種傳說也很盛行。不管慈禧出生在哪裡,總籠罩著一種神秘的色彩和各種傳說。慈禧是否生於呼和浩特如果還不能定論的話,但慈禧在呼和浩特生活過應該是沒問題的。民國初年,歸綏道臺官邸改為學校,即現在的呼和浩特第一中學,歷經歲月滄桑,原歸綏道臺官邸中的建築及懿覽亭都已蕩然無存。

NO.14 財神廟與大盛魁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這個故事在山西省一些古老的縣城中廣為流傳,故事的真實性由於時間的久遠而無從考證。據一位曾經參與走西口的87歲老人劉俊峰講述:最早,這三人在殺虎口開了一家小小的草料行,可是生意非常蕭條,生活難以為繼。康熙末年的一個除夕夜,三個人正在為經營慘淡的草料行愁眉不展,他們悲慼地圍著砂鍋喝稀粥。這時,一個蒙古族牧民拉著兩峰滿載馱子的駱駝前來投宿,他們看到這個牧民又飢又渴,就把鍋裡最後的一碗稀粥盛給牧民吃,然後幫助牧民卸下馱子便睡去了。第二天一大早,這位牧民丟下馱子不見了蹤影。過了年後,他們四處尋找這位牧民,仍然沒有結果。於是打開了牧民丟下的馱子,沒想到的是馱子裡裝滿了閃著白光的銀元寶。有了這筆意外財富,三人便決定用這些銀元寶做股本到草原牧區做買賣,利用之前學習的蒙語和不屑的努力和奮鬥,這三個人逐漸成為內蒙古最大的旅蒙商人。在他們發家之後並不忘記曾經丟給他們銀兩的蒙古牧民,每三年一結賬的時候也把這個牧民的紅利記入賬本。這個不知道姓名的牧民也成為了大盛魁的股東之一,就被稱作“財神股”,也正是因為這位財神的到來才能讓大盛魁成就後來的輝煌,為了紀念這位“財神”,才有了山西晉商出資修建的財神廟,這也是為什麼財神廟會在費公祠對面的原因。

NO.15 泉源巷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清朝光緒年間,歸化城在城南建造了觀音廟,後來,在觀音廟周圍,形成了街巷,人們稱廟北小巷為觀音巷。出了廟門,往西,沿著廟的西牆又形成一條街道,人們為了順口就叫它“觀音廟南街”。不過到了1975年,呼市整頓街道門牌,就將觀音巷和觀音廟南街兩條街巷合併在一起,正式更名為泉源巷,而這一名字少不了一番追根溯源,不想盡然如此貼切,於是就一直流傳下來了。泉源巷是觀音廟外側的巷子,出了個廟門,向西一拐,便進入了泉源巷。現在看去,巷子西邊是幢幢高樓,東邊便是紅牆黃瓦,亭臺樓閣。據傳說:當時的歸化城裡有一位眼疾患者。一日,他在自己家附近的一處水井打水時,疲倦入睡,突然夢見觀音菩薩對他說:“你若發心出家,在此建廟,眼病立愈”。夢醒後,他即回家告別親屬,參拜西茶坊關帝廟中的老和尚,剃度為僧,法號“具足”。此後,他在水井旁邊修建了觀音寺,成為觀音寺的第一代駐持。隨心所願,他的眼疾果然痊癒。觀音寺的菩薩顯靈,周圍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名聲遠揚,引得信眾、敬香者絡繹不絕。自然廟旁的這口井水也充滿了神奇色彩,有人還說,這口井裡的清泉可以用來點眼睛,什麼眼疾都會治好。

NO.16 蟠龍山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蟠龍山”位於大青山東部,呼和浩特市東北部新城區境內。東西長約20公里。蟠龍山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山,古老而又充滿神秘色彩。蟠龍山獨特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與其神奇的傳說故事巧妙地融為一體。為這些美好動人的傳說故事罩上了神秘面紗。舉世聞名的“大窯文化”遺址就位於此。大青山東段的蟠龍山周圍,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蟠龍山歷經千萬年的滄桑歲月,遺留下許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遺址,還有許多自然資源,有盤龍洞、寺廟遺址、青龍洞、鎮山寶塔遺址及楊六郎洞、箭和龍泉水等物質文化遺蹟遺址,還有關於龍的各種神奇的傳說故事、楊六郎射箭的故事、小白塔的傳說等許多流傳在民間的神話故事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極其珍貴的文化資源。關於蟠龍山的傳說故事,山前的老村民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NO.17 五塔寺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據呼和浩特民間傳說,塔是在雍正十年(1732年)建成,清廷賜名為“慈燈寺”。建成後,清廷要在慈燈寺東北方向修建綏遠城,俗稱新城,作為清廷北部邊疆重要的駐防城市。慈燈寺認為此舉會破壞召廟風水,但因不便反抗朝廷旨意,便提請朝廷在寺內建立一個對新城的鎮物——五塔,以趨吉避凶。當時的乾隆皇帝出於政教統一、籠絡民心的目的,便同意了修建五塔。這便是五塔的由來。建國後,考古工作者曾對五塔進行過挖掘,發現了地宮有一個石門能夠打開,但有地下水冒了上來。考慮到如果挖掘定點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引起整個塔體的坍塌,又因為沒有五塔地宮的建築設計圖,這次挖掘行動就沒有繼續進行。雖然這次沒有發掘到舍利,但從為塔起名為“舍利”塔這一點上看,佛教界人士普遍認為,這裡保存有“舍利”,是完全可以肯定的。據民間傳說,五塔寺裡的舍利有可能是三世達賴喇嘛的。五塔多尊小佛像大多沒有了鼻子,佛像的鼻子去了哪裡?在民間,有這樣一則傳說:在古印度有一種生殖崇拜,鼻子是男性的象徵,嘴唇是女性的象徵。佛教傳入中國後,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重男輕女、家家希望添男丁的情況下,又恰巧慈燈寺敗落、五塔無人管理,就有附近居民乘機拿走佛像上的鼻子,放在家裡供奉,祈求福祉和男丁降臨。

NO.18 大召寺的月明樓

歷史丨你所不知道的呼和浩特,原來有這麼多的秘密!

“月明樓”傳說是大召前街的一座豪華酒樓兼戲館子,古畫畫的就是該酒樓。現在在大召前街還有此酒樓,當然不是過去的月明樓,而是後來照古建築重新建的。《月明樓》的畫面上共有一百多個人物,這些人物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傳說畫面上的主要人物都有名有姓,從而為此畫增加了神秘的色彩。畫面的內容主要是:正中的二樓戲臺上,梨園弟子正在演出,客人們都在興致勃勃地看戲。突然樓內發生了騷動,原來是康熙來歸化城後,微服私訪大召前街,順便到月明樓就餐,酒足飯飽後,正欲離去……店主惡霸安三泰,見康熙雍容華貴,又是外鄉人,頓起歹意,想要訛詐。他唆使手下人,口出狂言,強行要八兩三錢銀子,並聲稱不給錢,就要剝脫衣服,扣留馬匹,而康熙身上沒帶那麼多錢……正在危難之際,月明樓的小夥計劉三看不慣主人的敲詐行為,挺身而出,護住了康熙,並提出,用自己一年的工錢,替客人付款……後真相傳開時店主大懼,為防禍及自身,將劉三升為掌櫃,自己則隱身不出。事後,康熙帝為感謝劉三挺身相助,御筆題額“月明樓”,並賜予劉三四品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