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空城计”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叫几个人在城门楼扫地?

Kanata_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诸葛亮有神鬼莫测之才,常自比管仲乐毅,其隆中对更成千古绝唱,辅佐刘备火烧博望坡、新野,协助周瑜火攻破曹,有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美誉。可以说罗公笔下的诸葛亮,无所不能,而最让人感叹的,还要数空城计。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由于错用马谡失去街亭,魏军遏制了蜀军咽喉要道,蜀军有被围歼的风险。诸葛亮调兵遣将应对魏军,自己却亲率五千兵退守西城,搬运粮草。


正在此时,探马回报,司马懿正率领十五万大军,漫山遍野向西城杀来。当时诸葛亮身边并无大将,只有文官,五千人已有一半去运粮了,众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大惊失色。唯有诸葛亮,不慌不忙,坐于城楼之上,扶手弹琴,并命令多名军士在城门扫地。司马懿远处观望,竟然果断推测蜀军有埋伏,下令退军。有人便有疑问,为何诸葛亮要让军士在城门口扫地,个人认为此举寓意深远,以下依据演义做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首先分析空城计布置。话说军士禀报,司马懿亲率十五万大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登城远望,魏军正兵分两路向西城掩杀过来。众官员早已惊恐万分,唯有孔明指挥若定。命令将锦旗全部藏匿起来,军士各守城铺,不得随意出入城门,不得高声乱语,否则立斩不赦。又令军士将四门大开,每个门上留有军士扮作百姓,洒水扫街道。即使魏兵到来,也不可擅自妄动,一切皆听从孔明指挥。而孔明自己却登城,扶手弹琴,身旁站立两个小童。这样的安排,表面看似普通,却深藏玄机,不得不令人佩服。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将锦旗尽皆藏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名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其次分析诸葛亮究竟为何要让军士在城门扫地。诸葛亮与司马懿可谓是棋逢对手,二人对彼此都有研究,对各自的性情了处境也有一定的了解。诸葛亮之所以让军士扫地,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笔者大胆推测,孔明可能有以下两层含义。

其一疑兵之计。诸葛亮令四门大开,又令军士在城门扫地。司马懿看到城中井然有序,军士淡定扫地,很是吃惊,因为这种场景在战场上并不常见。诸葛亮也正是以此告诉司马懿,西城虽小,但我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而更为关键的是,诸葛亮本人却也在城楼,淡定的扶手弹琴,并未出现任何慌乱,没有逃跑的意思。司马懿有些恐慌,因为他很了解诸葛亮,从不以身犯险。看到眼前的情景,司马懿知道,即使没有伏兵,诸葛亮也有其他的阴谋诡计,因此才不敢冒然前进,最后只能撤退。


其二诸葛亮这是在警示司马懿不要轻举妄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是精通兵法,深谙韬晦,后人也推断,以司马懿的聪明才智,不可能看不出来西城是一座空城。而诸葛亮也知道司马懿看透了一切,诸葛亮让四门大开,军士扮作百姓扫地,也正是想告诉司马懿:知道你已经看透这是一座空城,但你却最好不要进来杀我。因为诸葛亮很了解当时司马懿极其家族的处境,司马懿从辅佐曹操开始,就饱受排挤,更被人说成有狼顾之相,日后必反。


曹丕在位之时,司马懿成为对抗曹魏宗亲和颁布新政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实权,更不可能有军权。而由于侵害曹氏宗亲的利益,更是饱受打压和排挤,如果没有曹丕庇护,司马懿早就被杀了。曹睿继位后,司马懿继续成为权衡宗亲和新政的工具,然而宗亲们都想让曹睿除掉司马懿。诸葛亮北伐,所向披靡,魏军一败涂地,曹睿不得不重新起用司马懿。于是司马懿终于掌握了军权,也给整个司马家族带来了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诸葛亮也是司马懿的救星,因为司马懿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


因此诸葛亮令军士扮作百姓扫地,也是告诉司马懿,你虽然能看透是座空城,但以你的处境,恐怕未必敢进攻。诸葛亮正是想这样大张旗鼓提醒司马懿,你若进攻,杀了我诸葛亮,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我们是唇齿相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魏宗室也不会放过你司马懿。而正是这个原因,我孔明才敢这样布防。也许司马懿正是看出诸葛亮的用意,才果断撤军的。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司马懿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三国时期战乱纷纷,但也出了不少英雄豪杰,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位 ,他足智多谋,以行事谨慎而闻名。实施空城计,不费一兵一卒就吓退了司马懿的千军万马,可为什么空城计上演时,诸葛亮还要让几个人在门前扫地呢?

其实 ,司马懿和诸葛亮都非常了解彼此,在司马懿眼中,诸葛亮不是一个轻易冒险的人,就算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会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

面对成千上万的兵马,诸葛亮还能在城墙上弹唱 ,可以说他胆识过人,但城门前扫地的那几个人也十分淡定,毫不慌张,这就让司马懿非常疑惑了。

诸葛亮明白,只要让司马懿产生这种疑惑 ,以他的个性来说,是绝对不会轻易冒这个险的。除此之外,安排几个人扫地,当然也有别的作用 。

把城门前的地扫得尘土飞扬,这么一来 司马懿无法看清楚城内的具体情况 ,当然也不会贸然出兵。

也有的人认为,司马懿和诸葛亮作为老对手,相爱相杀多年,早就看穿了彼此的心思,诸葛亮让人在城门下扫地,是在说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后果很严重。

狡兔死 ,走狗烹,如果诸葛亮被擒 ,以曹操的性格来说,司马懿最后当然也是生死难保。所以司马懿退兵而走,也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总之 ,空城计在历史上是不是存在的 ,目前还有争议,但如果作为小说来看,确实是相当精彩的,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


找靓机科普君


空城计也不是老罗独创,它是三国时诸葛亮的粉丝郭冲说的,后来被东晋为《三国志》作注的裴什么,不好意思忘名字了,进行了驳斥,否定了街亭之失后有空城计之事。具体究竟有没有,后世争论不一,现在基本持否定态度。在空城计里,诸葛亮为了让司马懿相信城里有伏兵,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他在城门楼弹琴,琴音悠扬和谐;二是让城上偃旗息鼓,城里人该干什么干什么;三是派几个老军在城门口洒水扫地。如果司马懿是中智水平,一看这不慌不忙的架式,必然相信城里有伏兵;如果司马懿是中智以上水平,会起疑心,觉得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小把戏来迷惑我。但又一想,诸葛亮用兵一向谨慎,怎么会这个样子呢?他会这么冒险吗?这时司马懿心里应该有两种判断,一个是城里没兵,装模作样罢了;另一个是有伏兵,即使没有,诸葛亮也肯定有计策等着我。当时司马懿在朝堂地位还不稳,是输不起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司马懿选择了宁可信其有的退兵之路。于是遐名千古且极大丰富后世智慧的空城计就这样诞生了。


sunjin72976689


其实诸葛亮当时也是非常害怕的,因为司马懿的实力当时已经超过了诸葛亮了,如果当时司马懿灭了诸葛亮,然后称帝,那么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了,是因为诸葛亮的空城计耽误了司马懿太多时间了。

那么诸葛亮在摆空城计时为何要几个人在城门口扫地呢?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如果司马懿没有中计直接冲进城来,那么扫地的人也就可以及时的把门关上,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有时间逃跑了,如果城门口没有人负责关门,万一司马懿不中计,诸葛亮岂不是完了,当然了,也不能在城门口等着关门,所以就只好假装扫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