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穩定皇權,武則天殺盡前朝重臣為何獨獨留下了程咬金?

小小米格


根本原因在於程咬金淡薄權術!

程咬金是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屢立戰功,甚至李世民“玄武門之變”都有功,是唐朝開國功臣,被封為“盧國公”。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而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

武則天在爭權和奪權後,都是大肆殺害反對他的大臣,昔日功臣名將幾乎被誅殺殆盡,而唯獨程咬金能安享晚年。



主要在於程咬金性格挺好,對政治權利的鬥爭沒多大興趣,對於武則天一步步的奪取皇權、控制朝政的行為,程咬金並沒有強烈的反對,不像很多李唐“忠粉”一樣進行激烈反抗,和武則天進行對抗,但是對很多受武則天迫害的人提供私底下幫助。這樣一個並不反對自己奪權的開國功臣,武則天有什麼理由殺他呢?況且程咬金在軍隊中有很高的威望,殺了,敗壞自己的名聲,留著,給自己保留好的口實,安撫人心!

其次,程咬金實在是沒空間去和武則天進行朝堂上的鬥爭,程咬金作為一名武將,常年在外領軍,在外任左屯衛大將軍、左衛大將軍,兼檢校屯營兵馬等職務。統兵在外,程咬金一直遠離朝廷,也就遠離政治鬥爭的中心,自己又不反對武則天,這種狀況下,武則天還沒那麼長的手去收拾程咬金!

最後,程咬金實在沒那個精力去和武則天爭鬥。程咬金卒於665年,而武則天690年才登基,在這之前只是皇后,且從655年武則天才開始奪得權利,程咬金都是將死之人,兩人就沒多少激烈對抗的時間,程咬金也犯不著晚年之際還去進行權利鬥爭!

所以說,能在複雜鬥爭中活下來的人,除了勝利者,就是大智若愚的人,善於從困境中“求生”!


木子夏錦論史


武則天不殺程咬金的原因有許多,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一是程咬金在武則天登基時已經過世,二是程咬金沒有站隊。

首先,從時間方面來看,程咬金死於公元665年,武則天登基是在公元690年。當然,在武則天登基前就殺了不少大臣,但為什麼不殺程咬金,我們可以從上面的時間出發來看,公元665年程咬金死時是76歲,而武則天在公元665年才41歲,而且武則天真正登基是在武則天66歲的時候,從這兩方面來說,程咬金跟武則天的利益衝突幾乎沒有,而武則天在程咬金活著的時候殺的大臣也是程咬金較為反對的大臣。所以,沒有根本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兩方都保持了一種默契,你不找我的麻煩,我不動你的奶酪。

其次,程咬金其實有著非常高的情商。從程咬金的人生歷程來看,最初起身於瓦崗軍,後來投降唐軍,跟著李世民南征北戰,一直做到了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這種人生經歷不是一個簡單的武夫能夠達到的地位的,需要高超的情商。在武則天開始顯露出對權利的慾望時,程咬金沒有像其他集團和個人立場鮮明的反對武則天掌權,並且反而自己交出了各種權力,也就是提前進入養老模式,不管朝中爭鬥。這說明了程咬金的情商之高。

所以,總的來說,一方面是程咬金自身的圓滑,不站隊不反對,只要對大唐江山沒有大的影響就行,另一方面是程咬金不僅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更是唐朝的四朝元老,導致武則天在功勳超絕的程咬金面前也無法下手。以上這些即是武則天沒有殺程咬金的原因。




隨便笑-笑


首先,程咬金是唐朝的開國重臣,一般人是不能輕舉妄動的,程咬金手裡也有先帝李世民賜予的黃金斧,是可以上打昏君的。武則天是聰慧過人的,她也不會和這樣一個開國功臣對著幹。

至於武則天殺掉的那些前朝重臣,最主要的應該是長孫無忌。這個長孫無忌算是個文臣,最重要的是他有點權力太大,管的太寬,連李治也不喜歡他, 結局自然不好。而程咬金這個人我們都很熟悉,就是那種愛打哈哈的人,其實聰明而圓滑,明哲保身的他也不會去隨便觸黴頭。

其次,就是從二者的出生和年齡來看。程咬金是589年到665年,而武則天是624年到705年,程咬金去世時,武則天大概是41歲左右,而在664年,武則天和李治並稱“二聖”。這就說明,在這個時候,武則天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而程咬金則是已經年邁將死,他也無能為力再去阻擋什麼,所以也就明哲保身,不去反對。武則天知道程咬金都這麼一把歲數了,肯定也翻不起什麼浪,所以也不對他下死手。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程咬金心中不滿,但是無力迴天。最後可能鬱悶而死。因為武則天和李治並稱“二聖”的第二年,程咬金就死了。他可能並不滿李唐江山的權利被分食,但是他已經年邁,那時候的開國大將重臣也都死光了,他無力迴天,在悲憤抑鬱中離世。


歷史小沙漏


功成名就之後,武將無才便是德!


南京圖瑞甘亞平


程咬金在麟德二年(665年)就死了 也就是說在高宗李治時期就死了 所以不存在武則天留下程咬金一說。 不過要看演繹的話 大概是因為他懂得站隊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