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嗎?

Nguyen_You


原生家庭不幸福,要看是怎麼不幸福。如果是孩子父母關係上不幸福,但是主要養育人,能夠剝離開成人的不幸與養育孩子是兩件事,並且能夠分開處理我覺得孩子還是有希望幸福的。

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影響只是一部分,並不是全部。單親家庭如果養育者有足夠的覺知,好好關愛和陪伴孩子,並且與孩子建立穩定的養育關係,在家庭關係認知上給予孩子充分並正確的引導,那麼家庭關係不幸福,完全不會成為孩子不幸福的理由。

所以我認為,不要以任何藉口推卸養育不好孩子的責任。


瞎操心的666


雯子為你解答。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絕對的


我有一個親戚,他經常在我們面前說他的老婆多麼的笨,多麼的不懂道理,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真的。


日子久了,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個親戚家裡所有人的老婆都有這兩個特點:又笨又不講道理。難道,他們都喜歡這樣的女子?


後來,我終於知道了答案。親戚是一個非常挑剔的男人,無論他老婆做什麼,他都要挑出些毛病,如果他老婆反駁他,他就會斥責她不講道理。更加令人心驚的是,這個親戚還是個家暴實施者,一言不和便會打老婆,還不覺得自己做錯了。


看到這裡,你應該猜到了,親戚家所有的兄弟都很挑剔,也都會打老婆。我原以為,他們會這樣只是因為他們沒有學到太多的文化。後來聽別人說,我才知道,原來親戚的爸爸就是這樣的一個男人,從來不尊重自己的老婆,輕則辱罵,重則動手。


說這個故事,就是想說明: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那是絕對的!


正如《原生家庭》裡所說: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的全盤吸收。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他們接觸不到任何家庭以外的參照標準,於是在家中獲取的關於自身及他人的信息便被孩子當作普世真理,深深銘刻於心。

原生家庭不是我們的宿命


最近熱播的《都挺好》就很好的詮釋了原生家庭的“痛”與“惑”。

弗洛伊德認為,成人的人格缺陷,往往來自於童年的不愉快。

心理學家弗里曼認為,人從家庭的經歷中,不可能沒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也就是說,沒有絕對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不足,將成為一個人後續人生的索求和追逐。比如,來自沒安全感家庭的人,往往會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在這部劇中,生活在重男輕女陰影下的蘇明玉,雖然事業有成,從不缺錢,卻極度缺愛。她作為一個成功女性,卻一直沒有遇到愛情,好不容易遇到了,她又不知所措。


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痛,母親的強勢,父親的懦弱,讓她對未來的伴侶缺乏信心,也讓她不知道如何去愛,而她對老懞的依賴與信任,正是把他當成了父親的角色替代。


而從小被溺愛的“媽寶男”蘇明成,則好逸惡勞、自私自利,並把父母的偏愛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原生家庭的幸與不幸,往往可以影響人的一生。


美國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卡倫·霍妮則直接歸納了來自父母的幾大“基本罪惡”,包括“冷漠”“不守承諾”“偏愛”“羞辱”等,這將對孩子產生嚴重的傷害和深刻的影響。


但是,原生家庭的影響也不是不可超越的。比如,同樣的家庭,同樣是男孩,蘇明哲和蘇明成就擁有了完全相反的性格,並且一個是學霸,一個是學渣。


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就應該試著脫離原生家庭,然後進行自我塑造。


原生家庭可以作為一種提醒父母的警示,但不能成為一些人逃避責任的藉口。

走出原生家庭,重塑自我


心理諮詢師朵拉陳認為,原生家庭能塑造我們的過去,卻不能束縛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走出原生家庭創傷》中講,愛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天賦。


走向癒合創傷之路,不單單是為了我們自己擁有幸福健康的人生,也是為了家庭中下一代子女的健康成長。


每一次坦然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每一次感悟真我的引領,我們都在努力做出釋放負能量,為大家庭的發展積攢愛與能量,推動著新家庭朝著幸福美滿的方向去靠近。


心理大師弗洛姆曾說:痛苦和傷害只存在於過去,當你用愛與尊嚴對待他人時,上帝都會治癒你。


我們無法選擇出身,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家庭,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成為更好的人,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我們的孩子。

雯子:兩個男孩的媽,眼裡有光,心中有夢的中年少女!關注【雯子育兒】,更多精彩內容!

雯子育兒


絕對會,我不是教育方面的專家,說個自己的例子。

小時候爸媽總是打架,幾乎每天都吵;媽媽時不時會拿我出氣,總埋怨我不懂事,不優秀,不如鄰居家的女兒。那個年代每家都不容易,所以就不討論爸媽對不對的問題。

我從小朋友多,可是交往的朋友大多都是很多方面不如我的,現在也是,我會覺得我們是一個世界的人,那些稍稍比我好的我都沒信心交往,怕被人看不起。

從小就發誓,以後嫁的人老實也好,沒本事也好,就是不嫁打人的。後來就找了條件比自己差很多的老公,不敢找比自己條件好的,怕被婆婆老公看不起,受欺負。

那時打骨子裡自卑,即便現在知道自己的這個心理,想改也改變不了,一切其實從小就註定了!


春天裡的菜菜菜園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想問者也不過是想得到驗證或者獲得更多的共鳴吧。

有一句話說說到我們心坎裡。“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自己的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自己的童年。”

但是又有多少人的童年是絕對幸福的呢?不幸的童年不一定是整個兒童時期都過得悽慘不堪,它只需要一件事就夠了。童年中只要有一件事對自己的衝擊比較大,它就會影響著你的長大後的性格。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到這件事情,並且分析它,突破它。這樣就是突破自己,重塑自己了。

剛好前一段時間,我參見了一段時間的心裡培訓,現在對這一點深信不疑,在這裡想要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給同樣受到童年影響的你們。

找到這件事情。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們不開心,但是每個人不開心的點卻是不同的。比如一件事情在你看來絕對是忍無可忍,讓你非常憤怒,但是在其它人看來卻是無關痛癢,不值得在意的。這和性格有關,但是歸根結底和你同年的那件事情有關。

當你發現自己為一件事情感到憤怒惱火時,問問自己,自己的感受是什麼,他這樣做會造成什麼後果,對自己影響如何。比如他這樣做讓自己覺得丟臉或是是覺得自己沒有用等等。找到這個感覺,然後努力的回憶,在小的時候有哪件事讓自己有過同樣的感受。

這個時候你會回憶起很多事情,你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生氣的點一直在這裡。它一直在影響著你的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不斷地練習不斷的回憶,知道找到最早發生這種事情的時期。它就是你內心的心碎核心了。

找到這件事情之後,我們要回到過去,發洩情緒。

找到這件事情之後,我們一定感覺是非常難過的。我們找個絕對安全的地方,把自己想象成當時的自己,回到過去的場景中。讓自己把童年時沒有辦法表達的憤怒都表達出來,讓自己的情緒有個發洩,跟過去有個瞭解。我想在《都挺好》蘇明裕玉不斷的提起小時候的習題集,那件事情雖然在我們看來不大,但是確在小明玉心中埋下種子,那就是他的心碎核心吧。她用一生在循環著自己在這件事情中收貨的委屈與不屈。她沒有靠扮演與回憶的方法來獲得釋放,而是在爸爸得病後的一天,蘇大強的做法中得到了救贖。

發洩情緒過後,要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錯,自己是優秀的,擺脫心結,勸慰自己。

看到完美的自己,原諒他人。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勸慰自己,看到自己的優勢。讓自己在這件事情引起的循環中走出來,活出真正的自己。

其實說起來方法好像很簡單,好像做不到。童年的心碎事件不是簡單能夠消除的,需要不斷的自我調節,慢慢淡化。這個因人而異,也因事件而異。必要時還需要他人干預。但是我真心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的心碎核心,平復他,收拾好它,然後輕鬆向前走。

例子

我現在是一名老師,可是我總是覺得自己是個沒有用的人,遇見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教不好的學生會非常生氣。有時候身體也會氣的發抖。通過引導,我找到了我的心碎事件。竟然是小時候媽媽正在炒菜讓我趕緊去院子裡摘點“蔥花”,其實就是炒菜用的蔥葉。當時我還小,沒有明白,竟然就摘了從上邊開的花球,送給了媽媽。因為當時火也燒著,油都熱了,所以媽媽不耐煩的說了句“這哪裡是蔥花,真是啥也幹不好!”就是這件事影響了我著許多年的性格。自己總是要強,又擔心做不好,總是覺得自己沒用。

我現在也在慢慢的走出來,放過自己。活得輕鬆,學生也會學得輕鬆。希望看到我回答的兄弟姐妹們也能夠走出童年的心碎,活出自己。


河北大妞愛美食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原生家庭這個詞開始進入我們的視線;似乎只要一有風吹草動,就能追溯到我們的原生家庭好或不好。

原生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重要嗎?當然重要。它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原生家庭對於每個人都是極其重要的存在;原生家庭的幸福與否,確實會影響孩子長大後的性格。

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原生家庭雖然在人的一生中佔據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對一個人的影響程度,卻並不是絕對的、不可改變的。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說是有一個家庭裡有兄弟三人,他們的父親酗酒還家暴,把家裡弄得烏煙瘴氣,兄弟三人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大的。

老大長大後想,自己的父親是這樣的人,自己一定是遺傳了他的一切;因此他也開始酗酒,並進行家暴。

老二長大後想,自己的父親是這樣的人,他很害怕自己變成父親一樣的人;因此他開始逃避婚姻,不願意結婚。

老三長大後想,自己的父親是這樣的人,自己一定不能像父親一樣;因此結婚後他十分呵護自己的妻子,兩人的婚姻生活很是美滿。

我想,通過這個故事大家可以明白;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未來。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時,我們就有權享受更好的生活。

我是“諾善說育兒”,可以和你聊親子教育,陪孩子一路成長。


諾善說育兒


不幸福是事實,影響是綜合的

同在一個家庭裡,每個孩子由於性格不同、與生俱來的理解方式不同,造成每個孩子對每件事的體會不同,最後得出不同的結論。

也就是說,同樣的教養方式,不可能適用於每個孩子,如果父母懂得因人而異,則不同的孩子都會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不懂,那也許其中有特別幸福的,也有特別不幸的。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不幸福,意味著這個小樹苗的成長環境很糟糕,既然營養很少,樹苗一定會營養不良。但具體不良到什麼程度,又不僅僅取決於土壤,還有很多綜合的因素。

比如說,曾經有個故事,說同樣的兄弟倆,遇到酗酒打人的父親,一個人選擇了模仿父親,誤入歧途,最後鋃鐺入獄;而另外一個選擇了與父親背道而馳——你是個人渣,我堅決不與你為伍,最後成為了成功的律師。當兄弟倆在監獄見面時,各自都感覺人生如戲。

所以,原生家庭不幸福,不止對孩子的性格有影響,還會波及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更會影響他們對人生方向的選擇。

所謂“命由天定,運由我造”,孩子無法決定自己成為誰的孩子,擁有什麼樣的教育,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



素秋慈


孩子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當然會影響長大後的性格。

實際上,一個人的性格養成是從小就開始了的。古人有話:三歲看老。三歲以前的影響足以影響人的一生。

雖然大多數人都會說,我沒有三歲以前的記憶,然而實際上,一個人三歲以前的記憶是影響一生的。

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安全感形成的關鍵時期,都是在三歲前。

錯過了三歲前,6歲也是一個很關鍵的人生節點。

實際上,童年的記憶,影響終身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所以,小時候的原生家庭幸福與否,直接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家庭觀等等。

熱播劇《都挺好》裡,三個孩子不正是原生家庭痕跡影響很大嗎?

比如明玉,劇中的人設雖然最後是釋然了,也與自己的家庭成員和曾經的記憶和解了,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原生家庭創傷有多少人感同身受?

所以,如果想要你的孩子人格更健全,幸福感更容易獲得,請在準備要孩子之前,先做好你們夫妻之間的親密關係連接,請先做好你們的夫妻關係,婚姻關係。

要一個孩子,真的不是隨隨便便簡簡單單的事情,這是一項大工程,關於一個生命體。

也請看到這裡的你,多多學習一些相關的育兒知識,拜託


宸媽碎碎念


原生家庭不幸福,肯定會影響成年後性格,或者說,會對一切產生影響,且不僅是成年後,這種影響會伴隨著整個成長過程,對童年時期的傷害尤其可怕。

可我們討論這個話題,肯定是希望從絕望中發現希望,不是認命般的自棄。不是說半天原生家庭這影響大那影響大,然後更無力更焦慮,也不是說有什麼方法一定立竿見影可以擺脫這種影響,而是討論一種可能性,一種積極的嘗試,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減少這種影響帶來的深度和廣度。

一、閱讀,認字之後,越早開始沉浸在書海里,越有可能儘早從心理上對抗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原生家庭帶來的是直接的生活經驗,如果可以用廣博的閱讀帶來的“先驗”,填滿生活,也許是種逃避,但是在還未成年時,是一種積極的逃避方式,這些“先驗”真的會帶給人力量,或者一種態度,一種覺得苦難也可能是天賜的考驗的態度。(這種話說出來還是感覺很無力,不好就是傷害,可是面對現實時,真的就只能是在絕望裡找希望,不然,特別誇張的原生家庭的孩子還有什麼活路呢)

二、運動,運動能賦予人力量,真的。為什麼可怕的原生家庭可怕,還是因為孩子還是孩子,對自己的生活的掌控感非常有限,那麼就掌控自己的身體,不停的跑步,不停的跳躍,不停的運動,不停的去突破自己身體的極限,也許是一種耐受力的麻痺訓練,但是更多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去激發內心的力量感,有時候沒什麼比能打贏一場架更能解決問題的方法了,先接受這些,再忙著摒棄。環境不同,道德標準也不盡相同,某些時候,可能還是關鍵時刻自保的一種方式。

三、當沒有愛,就把一切當作一場遊戲。父母該先於孩子的愛去愛他們,或者,父母該去無條件的愛孩子而不要求他們的愛,如若不然,在我眼裡就不是好的原生家庭,那麼如果不幸出生在那樣的家庭,該怎麼辦呢?當作一場需要不斷升級打怪的遊戲吧,看看界限在哪,儘量在裡面獲得更多的舒適和自由,像打遊戲一樣,不斷想辦法升級自己的技能,尋求更遊刃有餘和父母相處的方式,破解出更多的“界限”。原生家庭不好,愛從來不是第一位的,那麼就不必再這樣要求自己,安全第一,把傷害減到最低第一,再說一次,不同的環境,就該有不同的道德水準要求,即便別人這麼要求你,也請你一定放過你自己,他不是你,把他換成是你的成長環境,不一定能活的比你好。

很多時候,即便是我身為父母反觀自身,我都看得到自己的自私和不堪,何況是那些算得上差勁的原生家庭,生而為人,不是為了受苦來的,真心希望那些不幸的孩子早早認清生活的真相,把一切當作一場考驗自己、提升面對各種困境能力的大遊戲,從苦難的心情中抽離出來,升級打怪,直到能為自己做主的那一天終於到來。


變更好診療室


影響會很大。孩子的性格和心裡因素都會受到很大影響,家庭環境好壞直接造成孩子的性格發展,父母天天爭吵孩子還小也不避諱,孩子會很害怕,很心煩,會造成孩子自卑、內向、膽小怕事的性格,這些都是在家庭不幸福的環境下形成的,還有就是父母離異,孩子跟著爺爺奶奶過,或者跟著單親爸爸和媽媽,父母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關心子女的幸福,這樣的家庭也是很不幸福,孩子最大的傷害就是沒有自己爸媽的疼愛,孩子會很委屈,長大後變的堅強成熟,在他內心深處也有脆弱傷心的一面,不幸福的家庭對孩子的傷害會很大,形成錯誤的觀念,不良的習慣,相反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我認為做父母的有了孩子,就有撫養孩子的義務,要高度重視,你把他帶來這個世界就有責任去照顧他,保護他,這是我們當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兩人真是過不下去了,首先考慮好孩子的去路,儘量給孩子最小的傷害,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有很大的缺陷,我就見過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後,臉上再沒有了笑容,讓人看了很心疼,做父母的真的一切出發點為了孩子,孩子在好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形成好的性格,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讓他有一個美好的人生,父母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是幸福的,讓世間的孩子都有個美好的童年生活吧!


張繼暄


這個問題我覺得小時候原生家庭不幸福,或多或少對長大後的性格總會有點影響的,只是這個影響的多少因人而異。有人奮發圖強就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努力擺脫原生家庭的影響把自己過成了人上人,但不可否認有些人卻喜歡選擇躲在“原生家庭不完美”的擋箭牌裡怨天尤人。如果是後面這類人,我覺得對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說到這就想對比下《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和《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樊勝美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自己的宿命”而蘇明玉卻告訴我們,“成長的宿命就是超越你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覺得有時我們每個成年人都需要好好想想,不要動不動什麼都怪罪於原生家庭,蘇明玉這麼爛的原生家庭也能大得一手好牌不是嗎?而且成年後我們就是自己的原生家庭,拋去原生家庭的包袱,努力去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吧!這就是我想說的。如有不妥,歡迎指正,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