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今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自西汉时期在河西走廊东部设武威郡起,古老的武威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的风尘岁月。沧海桑田,时光流逝,将古凉州的故事掩埋于风沙之下,昔日的威武辉煌,似乎只留存于故纸堆中......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多的了解武威,探知这座千年古城的风风雨雨,从即日起甘肃公航旅天马投资有限公司公众号,推出话说凉州系列连载,与大家一起走进历史长河探寻武威的过往,讲述凉州故事。

第一话 武威与凉州

武威与凉州之分看似是一回事,其实不然。武威与凉州,虽然武威在前,凉州在后,但广义上的凉州所辖范围,要远大于今日武威所辖行政区域。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据史书所载,古代凉州所在地域最早为周朝时的雍州所辖,是中国汉族典籍《禹贡》中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州域范围辖有今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全境。周朝衰落之后,雍州地域为北方游牧民族占据,先后有氐、羌、月氏、乌孙与匈奴在这里生存。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西汉武帝时,为了消除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汉武帝发动了多次针对匈奴的大规模军事反击。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两次河西之战后,汉匈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彻底转变,匈奴浑邪王被迫降汉,河西地区由此纳入了汉朝的版图,汉朝于此设立了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郡国按地域分布划为13个监察区,称13州部。每州部设置刺史一名,定期巡行郡国,考核地方官员,这就是有名的13刺史部。

刺史部初设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实际是中央派驻各地的监察机构。河西四郡归凉州刺史部管辖、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州治冀城(今甘肃甘谷),凉州之名自此始。刺史部初无固定之所,至东汉时已逐渐演变为正式的地方政区。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东汉时期,凉州刺史部除领河西四郡外,还领陇西、汉阳、武都、安定、北地、金城等6郡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等,共12个郡国、98县。东汉后期,地方行政区划由原来的郡、县二级制成为州、郡、县三级制,州始“治有定处”。

凉州刺史部时治汉阳郡陇县(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194年6月,汉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州治姑臧。213年春撤司隶校尉和凉州并入雍州,雍州辖境扩及陇右,陇右一带的政治中心从此西移至河西地区。

话说凉州 第一话 凉州与武威

220年,三国时代的魏文帝曹丕置凉州,州治姑臧(今武威)。领河西四郡及金城(今兰州市)、西平(今青海西宁)、西郡(治山丹与永昌间日勒城)、西海(治延居)等共8郡。武威自此始称凉州。凉州一名此后也多被用来称呼以河西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广大地域。

西晋时期,晋朝政府延续了曹魏时的制度,直到隋朝时,改凉州为武威郡,郡治姑臧(今武威)。晋及十六国时,姑臧又先后成为前凉、后凉、南凉和北凉的都城。有鉴于姑臧城十分重要的地理历史地位,因此历代都非常重视姑臧的城邑建设,使姑臧城逐渐成为河西地区的模范标准城邑。

姑臧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地扼河西走廊的入口,历代成为控制河西地区的兵家要地。在丝绸之路开通后,又逐渐发展为河西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大的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指出:“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凉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不断上演着诸多兴亡交替的故事,在之后的日子里,小编将通过公众号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