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历史中的众生百态总能在光影重塑中超越时代的桎梏。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玛丽·居里跌宕起伏的一生。

众所周知,居里夫人的一生与镭息息相关,这一原子序数88位的化学元素让居里夫人蜚声国际,成为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而同时也成为致其死亡的缘由之一。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实验笔记本,如今依然带着强烈放射性,不得不被保存在铅盒里。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全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玛丽.居里。”她不追名逐利,也不看重金钱,她和丈夫把价值千金、极端复杂的镭提取办法直接公之于众,镭在医学上应用前景极大。但居里夫人既没申请专利,也没向使用这项方法的人提任何要求。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妇在实验室里。 图片来源:yurtopic.com

一辈子没被法兰西科学院选为院士

她参选过一次。1911年初,当时许多科学家劝她参选。考虑到当院士容易得到研究资助,她就去竞选了。结果一些老院士坚决反对女性当院士,令她最终以几票之差落选。她再没申请过。法兰西科学院选出第一位女院士是在半个世纪后的1962年。这位女院士1号叫玛格丽特·佩里,是居里夫人的学生。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的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证书。

一个人在条件不甚满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想法改善条件,心情愉快地工作。——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艾莱娜与居里夫人在实验室里。

居里夫人回忆中最美好的日子

那是1897年,居里夫人要开始做自己的博士论文,夫妇俩一起注意到了另一个科学家在铀盐方面的实验,决定就以这个为博士课题。

那是他们研究放射性的开始。

他们一起努力,从铀盐研究到钍元素,再到其他有放射性的矿石。他们一起制造了能够定量测量放射性强度的仪器,他们的实验笔记里,处处都是“我们”——“我们发现……”,“我们观察到……”

1898年中,夫妇俩从铀沥青中发现了新元素钋。1898年底,夫妇俩又在铀沥青里发现了镭。但这只是通过放射性特性的“发现新元素”,接下来还要分离提纯。而那是极其困难的一步。

他们没有实验助手,没有正规的分析实验室,没有好的设备,甚至没钱买分离所需的原矿——后来好不容易才搞到了一个奥地利炼铀厂冶炼后的废渣,颇费周折地运到法国,解决了实验原料问题。

《居里夫人自传》里写——

「幸运的是校长准许我们使用先前作为解剖教学用房的一间废弃的木棚。木棚顶上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天窗,只不过有多处裂痕,一下雨就会漏水。棚内夏天闷热潮湿,冬天阴冷难忍。

此外,我们还得自己掏钱购置一切必备的仪器装置。木棚里只有一张破旧的松木桌和几个炉台、汽灯。做化学实验时,常会产生有毒气体,刺鼻呛人,我们不得不把这种实验移到院子里去做,就这样,仍旧有毒气进到棚内来。

我们就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之下,拼命地干着。尽管如此,我们却觉得在这个极其简陋的木棚中,度过了我们一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

有时候,实验不能中断,我们便在木棚里随便做点什么当做午餐,充充饥而已。有的时候,我得用一根与我体重不相上下的大铁棒去搅动沸腾着的沥青铀矿。傍晚时分,工作结束时,我已像是散了架似的,连话都懒得说了。还有的时候,我又得研究精密的结晶。进行分离,必须待在灰尘四起的室内。灰尘会影响浓缩镭的程序,难以保存好分离出来的东西,让我苦恼至极。

唯一让我觉得满意的是,没有人前来打扰,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我们的实验。实验做得很顺利,眼看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将获得时,我们会激动不已,说不尽的欢欣鼓舞。但有的时候,干了半天却不见成效,沮丧失望的心情也在困扰着我们。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一会儿,我们就又去考虑新的设想、新的工作了。工作间歇,我俩便一边在木棚中踱来踱去,一边冷静地思考、讨论正在做的实验,那种喜悦心情也是难以表述的。

有时候,我们夜晚也跑到木棚里去,这也是令我们高兴的事。我们可以在玻璃瓶或玻璃管里看到我们提炼、分离出来的宝贝在向四周散发出淡淡的光彩,真是美丽动人,令我们既欣喜又激动。那闪烁着的奇光异彩,宛如神话中的神灯的光芒。」

即使在最富含镭的原矿里,一吨原矿所含的镭也不到1克。

居里夫妇就在这样的条件里一起做了四年,居里主要负责研究镭射线的物理性质,居里夫人则负责提炼纯净的镭,终于在1902年,提纯出了0.1克的氯化镭。这是证明镭为独立元素的必要证据。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这就是他们一起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背景。

一直有人说,要不是居里坚持跟自己的夫人一起获奖,居里夫人可能根本拿不到这一个诺贝尔奖。

然而,难道她所做的工作,配不上这个诺奖吗?即使1903年她没有获奖,也绝不是因为她配不上诺奖。是当时的世界,配不上她。

光影中的居里夫人:感性凌驾于一切

关于居里夫人的电影有两部分别是1948年版和2016年版。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相比于现实中的居里夫人的卓越成就,电影似乎对于居里夫人的私生活更加感兴趣,其人际关系的戏剧性高于其科学研究的本身。其中2016版《居里夫人》尤为突出,围绕居里夫人为了在二十世纪初由男性统治的研究界获得认可所做的斗争以及私人领域与有妇之夫制造的丑闻情事,讲述她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期间的短暂生平,塑造其集科学家、教授、单身母亲和情人身份于一身的女权主义者形象。作品在视觉上结合复杂运镜和手持摄影,利用分屏、跳接和隐性剪辑等现代手段处理历史题材。其众多公私生活片段缺乏明确的叙事主线,对人际关系的戏剧性描述让位于研究本身。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影片获巴伐利亚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提名德国电影奖最佳化妆、配乐和服装设计。这也是影史第三度将其生平搬上银幕,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居里夫人:摘星星的女科学家

但在这里真的很想套用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不用了......让我安静点吧!”

(凤凰艺术综合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