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白起与文豪白居易的祖先

战神白起与文豪白居易的祖先

秦国武安君白起

中国不少民族中都有姓氏白,汉蒙回族中皆有姓氏白者。蒙古族中的姓氏白,出自内蒙古喀喇沁部落,回族的姓氏白,出自阿拉伯语,现代名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就是回民。

汉族的姓氏白,则有两大起源,其一出自春秋时楚国的公爵白公胜,其二出自春秋时秦国大将白乙丙。

春秋末期,楚平王夺取来自秦国的儿媳孟嬴为妻,忠臣伍子胥带楚太子建父子出逃,逃至郑国,太子建想夺取郑国作为反攻楚国的基地,事泄被杀。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孙胜出逃,历经千辛万苦,后世有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愁白了头的故事,终于在吴国得到发展。吴王阖(音HE,二声)閭(音LV,二声),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大将,大破楚国,公孙胜也参加了征服楚国的战争。此时的楚王已是那个秦国儿媳孟嬴为楚平王所生的儿子,也就是秦国的外孙,楚国另一个忠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动了秦国出兵干涉,伍子胥遂不得灭楚,他同意楚国复国,但迫使楚王答应公孙胜返国,楚王被迫封其为白公,称为白公胜。

白公胜始终难忘其父太子建出逃而亡之仇,仇人楚平王虽已被伍子胥鞭尸,但仇人之子仍霸占着本应属于太子建和白公胜父子的王位,白公胜是伍子胥一手培养出来的,文武兼备,一代豪杰,岂能善罢甘休?于是,白公胜发动起义,企图推翻楚王,夺取王位,不幸兵败被杀。

白公胜的后代以白为姓氏,遍布中华大地,其中出了一文一武两大杰出人物,武的就是战国时期第一条好汉白起,秦国大将,以战功封武安君,战无不胜,一战消灭赵军四十五万,另一大功绩则是吞并了楚国半壁江山,战功之大,前无古人。粗粗算一下,秦国的征服战争中,仅白起所杀的关东诸侯军就超过一百万。白起威名给赵国人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痕迹,以至于他们把他们的抗秦英雄李牧也封为武安君。

白起给楚国的打击也很大,他三次侵略楚国,夺占了楚国大片领土,最终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都,焚毁了自春秋末期以来历代楚国国君的陵墓,楚国丢掉了一半国土,被迫将都城东迁,以避秦军锋芒,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只能等待最后的灭亡,白起比伍子胥更加彻底、更加酣畅淋漓地复了仇。秦国在郢都建立了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

白公胜后裔,文的就是唐代大文豪白居易。

白公胜有如此文武杰出后裔,如果地下有知,亦当无憾了。

白公胜的后人,屡屡写文纪念。

白居易为其祖父撰写的太原白氏家状故巩县令白府君事状:白氏芈姓,楚公族也。楚熊居太子建奔郑。建之子胜,居于吴楚间,号白公,因氏焉。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裔孙曰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后非其罪,赐死杜邮,秦人怜之,立祠庙于咸阳,至今存焉。及始皇,思武安之功,封其子仲于太原,子孙因家焉,故今为太原人。

唐代宰相白敏中的墓志:白氏受姓于楚,本公子胜理白邑,有大功德,民怀之,推为白公。其后徙居秦,实生武安君,太史公有传,遂为望族。元魏初,因阳邑侯包为太原太守,子孙因家焉,今为太原人也。

唐故汴州令白知新的墓志铭:始祖祝融,降及熊绎,国分于楚,县受于白;自楚王开国,白公受县,不陨其名。

明监察御史白良辅所撰的《白公懿行碑记》曰:“维我白氏,盖出皇轩。厥后载德硕茂,弘业功深,延派绪分,封侯作相,绵史昭烈,始自白公。公讳胜,楚太子建之子,封白邑,号白公,以为氏。”

姓氏白的的另一支,起源白乙丙,秦穆公时大将,是秦大夫蹇叔的两个儿子之一。蹇术、蹇丙和百里视是秦穆公手下著名的三大将,曾和晋国缠斗多年。蹇术,字西乞,叫作西乞术,蹇丙,字白乙,叫做白乙丙,百里视,字孟明,叫做孟明视,当时这种连名带字一起叫的称呼流行一时,如孔子的老爹孔纥,字叔梁,叫做叔梁纥,是鲁国大将,勇力过人。

白乙丙的后人也以白为姓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