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節日·清明 丨 白公館脫險志士郭德賢流淚憶戰友:70年來沒一天不想你們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郭德賢並沒有看過那部講述死亡和遺忘的電影《尋夢環遊記》。但這位特殊的老人,用延續70年的思念,讓那些可愛的人們一直活在她的心裡。

95歲的郭德賢,是“11.27大屠殺”白公館脫險志士中唯一健在的一位。每年她都來看望戰友,70年來從未間斷。

今年清明時分的烈士墓,她又來了。

逝者長逝,天人永隔。延綿不絕的思念,卻讓分別的日子變短了,讓生與死,有了一種奇妙的連接。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紀念:坐著輪椅也要來看望戰友

早上5點不到,老人就醒了。“昨晚她輾轉反側,覺都沒睡好。”護工苟女士語氣裡透著心疼。最近兩年,老人身體每況愈下,各種疾病纏身,自從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就一直住院已一年多。在醫院走廊走上十米她都會覺得很累。護理人員都勸她不要再出門了。

郭德賢輕輕搖搖頭,態度很堅決,“要去。還能去看他們幾次呢,去一次少一次了。”

起床後,郭德賢請護工把滿頭銀髮梳了又梳,直到她對著鏡子覺得滿意為止。她已早早地讓人幫她從家裡找來最喜歡的一件衣服,紫紅條紋,穿上人顯得特別精神,再繫上素雅的藍色絲巾。

她希望長眠的戰友們看到的“小郭”還是像從前那樣美美的。提前一個多小時來到了烈士墓,一群烈士家屬圍上來噓寒問暖。她拉著這些弟弟妹妹的手,問候彼此的生活情況。

以往都是她獨立走到烈士墓,今年清明節,郭德賢坐著輪椅來到墓前,“實在是走不動了。只有坐輪椅來咯。”她有些抱歉地輕聲說,又像是說給躺在那裡的人聽。

被推到烈士墓前時,她執意從輪椅上艱難地站起身,凝視烈士墓許久,將手中的白色菊花拋出,淚水奪眶而出。經過鐫刻著312位烈士英名的紀念牆前,郭德賢的眼光溫柔起來,用目光一一掃過,似乎在向他們問好。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思念:每一天她都在想念著他們

呈現在郭德賢眼前的,不僅僅是一片青草覆蓋的墳冢。

是江姐,那個個子小小,柔弱又倔強,組織獄友們跳秧歌舞的女孩,她帶著50斤重的腳鐐,要用繩子把腳鐐拉起來才能邁開腳步,但她跳起來看上去是那麼輕盈。

是她的雲陽老鄉劉石泉。被押解出去槍殺前,路過平二室時,跟羅廣斌等同志告別。他笑嘻嘻地說,“老羅,我先走一步,我把飯煮好,等你們來吃。”因為劉石泉曾經當過炊事員,那麼一個樂觀的同志,犧牲之前還在開玩笑。在牢房中每聽見一聲槍響,她的心就顫動一下,痛不欲生。

郭德賢單獨住一個牢房。特務看得緊,不能隨意跟人說話,只能趁著每天十分鐘的散步時間,大家相互看一看,相視笑一笑。用微笑鼓勵著彼此。雖然平時彼此接觸不多,但非常團結,有女同志在監獄裡生了小孩,男同志把吃的省下來送到女牢房門口,把衣服脫了給嬰兒當尿布。

“今年都已經七十年了麼。”她抬起頭,有些驚訝地問。老人或許對時間已沒有那麼敏感。在她心裡,躺在草地和鮮花叢中的戰友們,似乎昨天還跟她在一起說笑,他們一起熱烈討論著,從監獄裡出來,會幹些什麼,會為新中國建設做些什麼。

“沒有一天不在想念他們。”郭德賢說,這些犧牲的烈士,他們都已經聽到了解放軍的炮聲,都知道黎明就在眼前,卻被無情殘害。每每想起,便覺得萬分心痛。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回憶:黃顯聲將解放捷報告訴她

張學良的副官也是小蘿蔔頭的老師,黃顯聲將軍和她是“鄰居”,就關在隔壁牢房。黃將軍在獄中享有“特權”,特務被迫給他訂了一份《中央日報》。一有重大消息,黃將軍都會寫在小紙條上,從門上被老鼠咬的一個小洞傳給她。

每當有小紙條從洞裡塞過來,郭德賢就心領神會,悄悄藏起來,看完後又在放風時傳給其他獄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講了話,解放軍打到哪裡了,哪個城市又解放了……這些消息都來源於珍貴的小紙條。他們人在監獄裡,卻跟隨國家的脈搏一起跳動。

說到一件往事,郭德賢捂住口笑起來。平時吃的一碗飯,面上只有一點拌了鹽的蘿蔔纓。8月15日那一天,竟破天荒挑出了一塊肉,有拇指那麼寬,也不知道為什麼特務發了“善心”。郭德賢心裡樂壞了,因為這天正好是她的的生日!那塊珍貴的回鍋肉,在嘴裡抿了半天才捨得吞下,“現在想起那個味道簡直是太香了!”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激動:男同志用被面繡獄中紅旗

郭德賢說,電影《烈火中永生》,江姐在獄中繡出紅旗的情節,是藝術家們根據真實情況創造出來的。而實際上,繡紅旗的是羅廣斌、陳然、丁地平等關在白公館平二室的男同志。

羅廣斌他們得知新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後,就商量著,“我們也來做一面國旗,解放時拿著旗出去,慶祝勝利!”

郭德賢滿心讚賞地說,平二室牢房裡關的都是大學生,很有學問,也有想法。羅廣斌有一床鋪蓋是紅色的,他們就拆掉被面,把上面繡的花剔掉。

但獄友都不知這五顆星是怎麼個擺法。於是就想象:一個大五角星必然在中央,其他五顆簇擁在周圍。於是,紅色被面加上黃紙,監獄裡第一面紅旗就這樣誕生了。紅旗做好後還不能被特務發現,於是他們把床下鬆掉的樓板一塊塊撬起來,把紅旗疊好放進去,再把地板重新釘好。

大家都興奮地互相握手,“我們也有紅旗了!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我們要抬著紅旗,含著熱淚去迎接我們的黨!”這話傳到郭德賢那裡,她歡喜得不得了,也激動得睡不著覺,心裡天天揹著那兩句話。

“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抬著我們的紅旗,含著熱淚去迎接我們的黨……”心裡重複了上百遍,睡覺前也要念一遍,生怕忘記了。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悲痛:不是說好了一起迎接解放麼?

但大部分同志沒能等到重慶解放那天。11月27日,大屠殺發生,三天之後,重慶解放。12月4日,郭德賢和其餘倖存同志們一起,回白公館收殮戰友們的遺體。在二層的樓板裡,大家找到了這面五星紅旗。

郭德賢和戰友們把紅旗展開,立刻忍不住嚎啕大哭。她流著淚哭喊,“我們不是說好了,等到重慶解放的時候,我們要抬著我們的紅旗,一起出去的嗎?”

大家拉著紅旗,抱在一起,邊哭邊喊戰友們的名字:“陳然,劉國鋕,王樸,你們在哪裡?”

為烈士們收斂屍骨的現場,更是慘不忍睹。

前幾日雨雪紛飛,白公館的烈士屍體被浸泡在血水中,很多同志半截身子都已血肉模糊,只能從衣著上辨認。有的人衣服和血肉粘在了一起,只能用手一個個掰開。被大火燒過的渣滓洞,有的烈士被燒得面目全非。她認識的一位叫黎潔霜的女同志,和丈夫一起遇難,還帶著一對兒女,爸爸一人抱一個。女兒把媽媽的脖子抱得緊緊的,怎麼也分不開。

說到這裡,郭德賢又哽咽了。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心願:紅巖精神永流傳

退休後,郭德賢擔任了多所中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常年到各所學校給同學們作報告、講革命故事。在她看來,現在90後、00後雖然喜歡上網、玩遊戲,其實也喜歡聽革命故事。“像60後、70後還有80後,很多是聽著紅巖故事長大的。現在的孩子接觸到的東西多,更不能讓他們丟掉這樣寶貴的財富。”

當年一同脫險的獄友,已相繼離開。老人一點不懼怕死亡。“即使我們不在了,你看,還有這麼多來烈士墓掃墓的人,紅巖精神還會一直傳承下去。”

“不忘記他們,他們就沒有死。”郭德賢望向遠處,嘴角微微上揚,似乎在看著遠方的戰友。這句話,竟跟《尋夢環遊記》所講述的不謀而合。

延續了70年的思念,很長,又很短。只要不遺忘,他們就會一直活著。

我们的节日·清明 丨 白公馆脱险志士郭德贤流泪忆战友:70年来没一天不想你们

新聞多一點>>

白公館大屠殺從11月27日下午四時開始,進行到深夜。這時,渣滓洞不斷打電話給白公館,請求增援。特務將剩下的十九人交白公館當天值班看守楊欽典看管,其餘人趕往渣滓洞。

難友們平時注意對楊欽典進行策反教育,使他在思想上比較同情革命者。在關鍵時刻,他棄暗投明,打開牢門。十八名難友在羅廣斌的指揮下,衝出虎口,越獄成功。譚謨在刑場身中四槍未死,爬出屍坑,僥倖逃生。

據紅巖聯線工作人員介紹,作為“11.27”大屠殺中白公館脫險的革命者中唯一健在的一位(渣滓洞脫險革命者還有一位健在者是孫重),郭德賢每年的清明和“11.27”堅持前來掃墓,從不缺席。

郭德賢出生於重慶雲陽一個富裕的家庭。1936年,她在上海讀書的哥哥回到家鄉,聯絡進步老師籌劃武裝起義,她的家成了武裝起義的秘密基地,15歲就加入中國共產黨。因叛徒出賣在成都被捕,帶著女兒郭小波和兒子郭小可,先關押在渣滓洞監獄,後又轉移到白公館。

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攝影 鄒飛 高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