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 ,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紅樓夢》中,癩頭和尚的話,甄林兩家都不信,為何薛家信了?

  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是兩位高人,他們只有在劇情需要出現的時候才會出現。甄英蓮三歲的時候,和尚對著抱女兒的甄士隱說:“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抱在懷內作甚?”說完,就要士隱把英蓮給她,甄士隱半生只得這麼一個寶貝女兒,自然沒有給他。

  林黛玉自小多病,會吃東西就要吃藥,名醫不停,病情不變。她三歲時,和尚到林家,說要化她出家,林如海夫婦沒答應,和尚還補刀說捨不得她出家,這一輩子的病都不會好,若要好,一定得不許見哭聲,也不許見外姓親友,之後,瘋瘋癲癲,說了不少不經之談。林黛玉自然沒有出家。

  寶釵從胎中帶了熱毒,吃藥無數,白花許多銀子也不見效。後來來了一個禿頭和尚,說這胎裡熱毒相當強,幸而寶釵先天壯,吃普通藥沒用,得吃他的方子,於是給了薛家一個海上方,給了一包異香異氣的藥末子作引子,發時吃一丸就好了。據說和尚還給了個金鎖,給了兩句吉利話兒,所以薛家鏨上了,素來不愛花兒粉兒的寶釵天天帶著這沉甸甸的,在賈府四處晃著。

  看起來,這和尚也挺忙的,後來寶玉和鳳姐被魘,也是他來江湖救急,題主問及,為什麼他的話,甄林兩家不信,而薛家信了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

  子不語怪力亂神,甄士隱也好,林如海也罷,那都是學識淵博的讀書人,在他們眼裡,這什麼命啊運的,這什麼神怪之類的事情,都不是可信的,最起碼得講出道道來,他們才會真心佩服。薛家生意人,求的不一樣,所以和尚的話,他們願意相信。

  當然最關鍵的是,和尚的話對他們是好是壞,影響著他們的決定。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隱士,達官貴人,商賈之家,都一樣。和尚要舍英蓮,和尚要讓林黛玉出家,且不說這兩人都只有一個女兒,就算是有十個八個,人家也未必捨得。這心肝寶貝入空門,誰放得下心?看看妙玉,都是先找替身,實在危及性命了,才修行,那都是沒有剃度,還要帶發呢。和尚到人家家裡,要把人家女兒帶走,這不挖人心肝嘛。所以,甄林兩家不同意,也是正常得很。

  薛家不一樣,和尚到薛家,不但不要寶釵出家,還送上好藥方,還送金鎖,還送吉利話——白送的東西誰不要?何況藥還吃得不錯,金鎖的預言也非常好,得有玉的才可婚姻,貧民,平民百姓,誰家有這東西?能有的,自然都是上等人家,寶釵嫁誰都是賺的。

  和尚的話是不是真的,金鎖的事情到底是誰操縱的,並不重要,對於薛家來說,能帶來利益的好事,那就做。於是,大觀園裡,到處充斥著和尚的話。深受其害的寶玉,夢中都要高喊不要金玉良緣,只要木石前盟。

  可惜,命定的事情,誰也無法改變,寶玉始終娶不到他心心念唸的林妹妹,而寶釵,嫁了寶玉,也並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終究是沒有誰能有十全十美的人生,哪怕是有和尚光環的加持,寶釵也一樣落得個薄命的結局。(文/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紅樓夢的開頭交代,由於絳珠仙子還淚神瑛侍者這場公案,跛足道人和癩頭和尚欲下世度脫他們幾個, 跛足道人度男,癩頭和尚度女。


癩頭和尚對甄士隱和林如海都是要化了他們的女兒出家,他們當然不肯。但他來到薛家並不是要化了薛寶釵出家,而是給薛寶釵一個海上方藥引配治了“冷香丸”,另外還給了薛家一句吉利話,“不離不棄,芳齡永繼”。



瞭解了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甄家、林家和薛家為何只有薛家對癩頭和尚的話深信不疑了。

首先,甄家和林家都是隻有一個女兒,肯定是捨不得讓他們出家的, 如果那癩頭和尚要化了薛寶釵出家,薛家也是捨不得的。

其次,癩頭和尚給薛寶釵的“冷香丸”的藥方,對於薛寶釵的熱毒藥到病除,這使得薛家對癩頭和尚的能力深信不疑,繼而對“金玉良緣”也是深信不疑的。

再其次信與不信都是他們的命,林黛玉下世目的就是還淚,如果被癩頭和尚度脫了去,她豈不是白白來世上走一遭?薛寶釵下世的任務就是拆散降珠仙子和神瑛侍者,使林黛玉的還淚任務完成。

這就是冥冥中一切自有定數。


傳承道家


可以講,在《紅樓夢》中,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扮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關鍵時候出現一下推動一下情節的發展,這兩人就是紅樓夢整部故事穿起來很好的線索呀。

我們來看看他倆和甄家以及林家和薛家產生怎樣的糾葛:

甄士隱曾經在一個夏日炎炎的午後做過一個夢,夢到了太虛幻境和兩個人,這算是三個人第一次打照面,但是當時的甄士隱不懂得兩人的意思,所以當兩人再次出現,要把甄士隱的女兒抱走,並給甄士隱說這孩子“有命無運,累及父母”,也就是說她命好運不好,會給父母帶來很大的麻煩,抱走了就不必有這些矛盾了,但老年得子的甄士隱如何捨得,捨得捨得,因為不捨,所以最終什麼都不得,造成家裡的悲劇,妻離子散家亡敗,最終選擇了出家。

林家呢,林妹妹小時候,家裡也來了這兩人,要把林妹妹帶走,也說林妹妹一生坎坷多病,不帶走也會對家裡不好,但是同樣老年得子的賈敏以及林如海如何捨得,自然也就不信他們的胡說了,把孩子留下來,黛玉還沒成人,父母就去世了,可見命運多舛啊。薛家薛寶釵也是生來帶病的,但是兩人並沒有說要把寶釵帶走,而是讓薛家打一個金鎖帶著,且按照他們的方式製作冷香丸,這些花錢費事的方式,只要對人好,對大戶人家來講,是不費事的,所以就接受了兩個仙人的建議,為薛寶釵置辦一切。

綜上,也就知道緣由了。


大野澤的風


一直以為,作者曹先生在塑造香菱、黛玉、寶釵之時,給了她們若干共同之處。

都出生於書香之家,都受到父親寵愛,又都在幼年離開了父親,還有,都在幼年遇到過癩頭和尚。

幼年香菱遇到癩頭和尚,在第一回。

士隱見女兒越發生得粉妝玉琢,乖覺可喜,便伸手接來抱在懷內,逗他頑耍一回;又帶至街前,看那過會的熱鬧,只見從那邊來了一僧一道,那僧則癩頭跣腳,那道則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門前,看見士隱抱著英蓮,便大哭起來,又向士隱道:“施主,你把這有命無運、累及爹孃之物,抱在懷內作甚?”士隱聽了,知是瘋話,也不去睬他。那僧還說:”舍我吧,舍我罷!“士隱不耐煩,便抱女兒撤身要進去。

這癩頭和尚的長相和言語都很反常,士隱只當是瘋話,不加理睬,結果真如和尚所言,“菱花空對雪澌澌”。

幼年黛玉遇到癩頭和尚,是通過黛玉口述的,寫在了第三回。黛玉初進賈府,眾人一看就知她有“不足之症”,於是問起病情。

黛玉道:“我自來是如此,從會吃飲食時便吃藥,到今日未斷,請了多少名醫修方配藥,皆不見效。那一年我三歲時,聽得說來了一個癩頭和尚,說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從。他又說:既捨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時,除非從此以後總不許見哭聲,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親友之人,一概不見,方可平安了此世。瘋瘋癲癲,說了這些不經之談,也沒人理他。如今還是吃人參養榮丸。

黛玉的病,無藥可醫,解決辦法只有兩個,一是出家,二是從此不見外人,不見哭聲。

林家對黛玉愛如珍寶,當然捨得不出家,但對於不見外人不見哭聲的建議,和士隱一樣,當成瘋言瘋語,不放在心上。不僅如此,還將她遠送到外祖母家,變成了只見外人。

同樣是無藥可醫的先天之病,癩頭和尚也給了薛家建議。薛家又得怎麼對待的呢?

後來還虧了一個禿頭和尚,說專治無名之症,因請他看了。他說我這是從胎裡帶來

的一股熱毒,幸而先天壯,還不相干,若吃尋常藥,是不中用的。他就說了一個海上方,又給了一包藥末子作引子,異香異氣的。不知是那裡弄了來的,他說發了時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藥倒效驗些。

一直覺得,作者用詞考察,簡單的一個字一個詞,都代表著他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傾向。面對同樣瘋瘋癲癲且外表不雅的癩頭和尚,薛家的態度是“請他看”,並未因他的反常而不加理睬。

癩頭和尚給的海上方,實在是刁鑽,“真真把人瑣碎死”,稍微有些懷疑的人,也不會真的花時間去配置。可薛家就都信了,而且用一兩年的時間配好了,並且“從南帶至北”,寶釵走到哪裡,就把藥帶到哪裡。

同樣的人,同樣的話,為何甄士隱和林如海都不信,薛寶釵的父親就信了呢?

書中通過寶釵之口,在第四十二回,給出了答案。因黛玉在眾人面前隨口說出了西廂之詞,寶釵提醒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這便好了。只是如今並不聽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是書誤了他,可惜他也把書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

讀書是為了明理,為了輔國治民。甄父、林父、薛父都是讀書人,甄父因讀書而只顧“酌酒吟詩”,林父雖有入仕,卻固守著儒家的迂腐,不會變通。唯有薛父,從讀書轉向皇商,變務虛為務實,不再守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清高,願意去相信社會上的各類人物各種言論,願意去嘗試各種讀書以外的解決辦法,哪怕聽起來很荒誕。尤其是對於僧道這一讀書人不屑的人群,他也尊重以待,一個“請”字表明瞭一切。

甄士隱和林如海“讀了書倒更壞了”,被書所誤,害了女兒的一生。唯有同是讀書人出身的薛父,不但接受了癩頭和尚的藥方,而且聽從癩頭和尚的建議,把“不離不棄、芳齡永繼”鏨在金器上給寶釵隨身帶著。

薛家對癩頭和尚可謂言聽計從,作者這樣寫,除了說明不要讀死書之外,還有什麼深意呢?

關於僧道,書中還多有提及,最突出的就是襲人對寶玉的規勸:不要毀僧謗道。

寶玉和甄士隱一樣,讀書的唯一作用就是酌酒吟詩,其它都心存鄙視,不但鄙視輔國治民,還看不起所有務實之道。

在毀僧謗道這一點上,王熙鳳也是如此,她不信陰司報應,為了一己私利,枉顧他人性命,並且主動殺人。結果呢?作者就讓她和寶玉一起,被馬道婆施了法,差點丟了性命。最後還是僧道出面,才把他們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這便是毀僧謗道的後果!

僧道的能量如此強大,作者是在宣揚封建迷信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由儒釋道三駕馬車組成的,經歷了幾千年的浸潤,它們早已彼此交融、密不可分。偏學偏信哪一個,都會有失偏頗。和儒不同的是,僧道都帶有神秘感,似乎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在左右著世界。

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對於僧道,我們可以不懂,可以不學,但我們一定要對它們抱有敬畏感,不能像寶玉和阿鳳一樣“毀僧謗道”,對他們的言論,也不能一概拒之。

對僧道如此,對我們見識以外的人和事也是如此。無知者容易無畏,無畏則易像香菱、黛玉一樣招來禍患。

如果甄士隱願意傾聽並思考癩頭和尚的“好防佳節元宵後”,便不會輕易把幼女交給一個男僕帶去看燈;

如果林如海願意傾聽並思考癩頭和尚的“不見眼淚、不見外人”,即使萬般無奈,也不會把黛玉遠送金陵。

常懷敬畏之心,則能如寶釵一樣,遠離禍端,平安順遂。”





中學語文教師鄧國平


薛家欲蓋彌彰。所謂癩頭和尚贈金鎖根本就是混編出來的謊話,目的是為所謂金玉良緣造勢,企圖拆散寶黛這對木石姻緣,從黛玉那裡爭奪寶玉。

實際隱寫滿清統治者企圖奪取傳國玉璽,定鼎中原,以明朝叛亂勢力反客為主,取代明王朝在中國的統治地位。


低調與責任


只是你以為他們信和不信了。


路上有長生果


薛寶釵的雖然難但還能做到,但林黛玉和英蓮的試問換作哪家能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