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當民辦教師時期

由於困窘我沒有上中高等學校學習,只好悲傷輟學回家務農;那年東朗公社的小學招聘社會人士當民辦教師,當天中午、我也有幸地得到了人的口頭講說,並就立馬走到東朗小學報到、當時報名費是0.5元,下午就考試,當時我看考場有30人左右、爭7個名額,經過老師的改卷評卷、我得第四名。

時任東朗公社小學校長的張紹祥、託人帶話要我到東朗小學與他協商,當託人帶話到我時;我覺得可能是好事、於是就馬不停蹄地走到東朗小學找張老師,在張老師家休息片刻;他說:“黨講大隊教點、某老師調去加民公社當鄉長了,那裡缺老師、這次喊你來、就要你到黨講大隊教點當民辦教師”。我倆協商情況後、他拿了一張材料紙,寫備課步驟、重難點和要求遞給我,要我照辦備課;同時我還跟他借5元錢防身用。

隨後我帶著激動的心情返友奪大隊的家、告訴爸媽,並籌備行李(棉被、蓆子、衣服、鼎罐、木桶木盆、碗、刀、文具......等)。那是1982年9月、我抬著重重的行李、從友奪寨---路過東朗寨---玉高寨、引加寨---延著彎曲而凹凸的小路艱難行走,才到黨講寨、這是條件最艱苦、工作最難做的地方;教師調進去就無法調出來。

經打聽才找到支書劉老扭家、放下行李,休息片刻、就要支書帶去看學校,校舍是半地半板四排三間一層的地屋,周圍裝和蓋很簡陋、炊具一樣沒有,對於初參加工作、又獨人一校、教複試班、而共個教室,在各種條件的限制下是相當困難的。那位老師在黑板上這樣留言:“親愛的同學們!從今天起、師生們的分別,望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全寨是苗族子弟、隨後對於兒童入學我著了調查,百分之20的戶沒有適齡兒童、百分之10的戶盡是女孩,這裡的群眾抱著重男輕女的思想不給女孩上學;百分之70的戶有男孩、但在一戶當中若有3個都合適上學的兒童,父母只給1個、所以入學率較低。學生交不起書費、對於上學影響很大,我就組織支部討論解決,書學費全是大隊包,我自獻了25.6元買體育需具。經常深入到群眾和支部家中作思想工作、解決了兒童上學的一大困難,使兒童入學率達百分之80以上。這裡的校舍遮陰不擋雨、一遇雨天室內成了水塘,無法上課、我時常用竹瓢舀倒,這裡的村組幹對教育不夠重視、經多次請求支部修蓋實不見效,我親自到鄉政府簡述這一事、深受政府的重視、莫新明書記和我一同到該校,晚召集村組幹開會、採取措施、作有力的整頓工作,第二天群眾紛紛獻工獻料終於把學校蓋起。

那時我月薪只是28元、常年得不到手,又扣給書費、我只好借錢購買文具辦公、編寫教學的上牆表17篇,修整校舍好一些,濃厚了校容校貌、使學生鞏固率95%,1985年我獻了73元購買一套炊具、有了炊具、使我安心地工作。黑板變白板,自扛到10裡外的東朗公社刷油漆回來;課桌不夠、我向學區反映和書面申請,得到了學區援助課桌4張。1987年該校有走讀生、他們年幼行走和生活不便,我就動員他們住校;邊教學邊為他們煮飯菜178次、有時忙不過來、上午甚至12時才吃早餐。

有一次風雪交加、我踏著要走1小時的陡坡來到高原寨,找到丟一個星期之久的兩個學生家作家訪,深受家長的愛戴、兩個學生重返校園。我愛校如家、堅守崗位、教學有方,從不耽誤學生功課。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師生關係濃厚了,1987年秋被友奪大隊要求調到本地、我謝絕了他們的請求。我在該校6年、學生和家長送菜上門計128次、一遇各種家佳節爭著喊老師75次,組織學生為軍屬、五保戶、學校砍柴取暖32次,計17500斤;利用星期和課外時間、翻蓋校舍、裝板子脫落、修理課桌計35次,制一張飯桌和7個坐凳、家訪360人次,組織學生勞動60次,春夏遊24次、為群眾寫便條74人次、輔導教師23次,對學生教學要求嚴格、每學期末學生考試分數都超過上級規定的視線,深受幹群的好評。1987年2月24日、獲停洞教育視導區辦評為“先進學校”,1988年5月獲共青團從江縣聘請為東朗鄉學校中國少年先鋒隊輔導員;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愛校如家默默地奉獻工作,1988年8月20日在鄉政府二樓光榮地宣誓入黨。

1988年9月調到高原小學,這次離家更遠了、這裡的校房是三排兩間的地屋、大的一間是教室,一二年級複試班,共個教室;小的一間是廚房和臥室,裝飾很不理想、隨後我就組織支部開會、宣傳有關教育教學和佈置修理校舍的決定,動員群眾獻工獻料終於把校房修蓋好;自做一起扇門、修理9張課桌、制起一塊小黑板、一個圓桌和6張坐凳;抬土把教室填平。帶學生砍樹圍捆校園四周,自籌62.6元購一套炊具和筆墨紙張辦公。編寫教學的各種需表和文教標語18篇,自做旗槓長10米、用手搓棕做升旗繩長22米;從此紅旗在校園上空飄揚,校容貌也變得好一些。我在該校一年、與村幹一起工作16次、家訪學生63次,學生鞏固率95℅,組織學生勞動14次、為軍屬五保學校砍柴取暖8次,共計7200斤。有位70多歲的老奶親自上門來感謝老師。因我離家最遠、更是堅守崗位、愛校如家,獲得學區校長歌頌詞為:“為人處事莫為難、只怕恆心肯攀登,天弱來壓左手撐、右手還要撈月球”。同時獲學區內部教育報刊登2次,1990年1月、在全縣統考中,二年級語文榮獲全區鄉村第二名,1月17日獲停洞視導區表彰。

在黨講和高原兩寨計8年、離家遙遠交通極為不便、出行艱難、翻山越嶺、穿嶺涉溪;星期六中午回家、星期日中午返校、往返步行、相當艱苦;這裡的群眾對教育重視不夠、認為知識不當飯吃,不讓子女上學;有的家長甚至把正在上課的學生喊拉去做家務。我本來膽小、細心地教學,不亂丟課。被一個村幹說:“你管學生做哪樣、只要我們得飯給你吃就行了,你懶不做活路、來喊我們崽去讀書、不得幫我們的忙;要不你去某寨教要不你只要回家”。聽了這句話、我的心像針扎似的,當時低頭要哭、想自己的命這樣苦啊;晝夜難眠、至今還未平靜我也差點脫掉教師隊伍、因有位鄉長超生、撤下來沒工作了,隨後常找書記、出謀劃策、暗要書記出面、到處插手。1989年春季的一天,他帶著公社書記來到黨講學校,炫耀自己,輕視別人。暗想把我幹掉、讓他來替換;我天佑幹不成。過後幾天、又到高原小學把我的同事葉光明幹掉,他就得在那裡教書了。

由於困難及路遠等苦惱、我經反映和央求,於1990年9月領導調我到友奪小學、並任校長職務,這實現了我的願望。這裡是我的故鄉,當時的校舍只裝修了一半、教室內外和四周都不如意、領導叫我負責學校的工作,我感到責任重大,夜不成眠。怎麼辦呢?我是這裡的土生土長,如果學校在我的手裡辦糟了、就對不起父老鄉親;最後橫下一條心,要改變這種落後面貌、即使錯了、受處理也心甘情願。

為了激引兒童到校留得住、安心學習;我和同事創造條件、組織學生一起做爬竿架、內設4根長5米的楠竹;價值30元。開墾乒乓球場,面積36平方米、價值15元;制起乒乓球桌,價值50元;搓起跳繩索3根、拔河繩一根,價值10元;獻18天工做起一棟廁房、分男2間女1間、並蓋上2000塊瓦片,價值500元;豎立旗杆長12.5米、用手搓棕做旗繩長30米(兩根)、價值50元,從此紅旗在校園上空隨風飄揚。砌學校地基80平方米、價值120元;與村委配合並要求、1991年8月,村委拔款650元裝修學校完畢。4月22日鄉村組幹部與老師、決定開操場、並劃線插牌,長21米、寬11米;帶領學生大幹8天、終於把面積936平方米的體育場開起,併到榕江縣找購籃球鐵圈、教學需具等,第三天、扛著斧子與同事一起、上山砍樹做籃球架、隨後抬回並鋸好,又獻了8天工,終於在1991年9月15把籃球架建豎起。再獻40.4元購體育需具、使學生每天得到鍛鍊投籃。建這籃球場的經過,要是按人民幣計算980元了。因學校一遇雨天、師生無法正常上課,經多次向村委反映、於1992年3月14日,終於翻蓋了學校。

吩咐學生製做150把竹掃、30把草掃,作清潔用。多次抬土把教室填平、開校房和操場四周的水溝;我與同事獻24天工做木梯及修漆四塊黑板、新開校舍四個窗孔、修校舍板子脫落和天花板,修蓋校房和廁房上的瓦片;修理23張課桌。獻工獻料制起一塊黑板、一鋪標準床架和被蓋,制10個坐凳;為方便學生和群眾來校,組織學生開一條長150米的新路和兩塊小菜地等。為了照顧學生走讀的艱苦、經向上級央求得到批准,於1993年春季為該校開辦四年級班;5月17日、我徹底地整頓校風、嚴肅批評教育學生,使校風學風有了好轉。1993年暑假、校舍南邊地基崩塌、房屋落下、檁子斷了,瓦片掉落、造成師生生命危險,無法上課。我又組織村幹15人修一天,終於把危房整起。

為老寨群眾和兒童著想,1993年夏季、我牽線達橋,爭求上級批准、精心畫校圖、找適合的地基,與組幹發動群眾、獻工獻料建起四排三間一層的學校、開一二年級複試班;使老寨兒童得到就近上學。還送老寨小學課桌、黑板、辦公用具等、價值150元。1994年春、為彌補多年缺課桌的空白,再與村乾和上級聯繫、籌集420元資金、打成16套課桌和兩塊黑板。

1994年3月31日村組幹、老師、寨老等決定栽立牌作學校山界;12月23日,組織三四年級燒山地,1995年2月9至10日、我與同事為學校山地栽杉苗420棵;4月12日村委和老師去看群眾侵佔學校山地、解決並栽石作界線;1996年4月2日、村幹宣佈鄉,領導對該校地和山地的規劃、作出了指示,打開幹群思想。4月15至16日輔導站領導來視察、並看校地和山地,決定搬倉搬墳。為了綠化荒山、我又組織村組乾和同事,於1997年3月1日、義務栽杉600多棵。1998年4月22日、學校山界不斷有群眾侵佔、張芳茂與我同政府康志明鄉長,商討此事;先下個通知宣傳、同時也在村組幹宣傳,在一週內沒有人來校反映,老師就採起措施;村長支書也說:“帶學生去處理、出事我們再處理”決定4月30日去處理。

1994年4月8日、縣教委許平局長一行四人來該校視察,稱讚學校建設美好;並作出指示。1995年3月20至25日、請師傅裝飾學校並制兩張辦公桌,我自做兩個標語木架和四個教室的室牌;8月11 日,村組幹、老師和黨員翻蓋學校瓦片完畢。1996年4月12日組織師傅制兩鋪床架和10個坐凳;5月2日上午、學校開學生嚴打嚴教大會、對學生的頭子嚴教和公開亮相,使校紀校風大有好轉;這次張芳茂老師起了重要的作用。5月16日教站、村委和老師、決定購民房作學校教室用,價值1600元;搬二年級去教學、搬老師和住校生去住、並看守校房。6月25日帶四年級學生到東朗鄉照相,首次辦初小畢業證;1996年8月16日教站領導來該校、並和村委、老師與農戶商討換地、搬遷學校;17日在村委的主持下,搬遷學校了。10月8日村組干與老師獻木皮圍捆校房樓腳上課;9月10日我還向教站、政府要老師的請求;10月15日得到一名代課老師(李書強)來協助教學;12月15日、教站、村乾和老師4人到教育局反映及交申請、隨後得到3000元補助。

我與同事以身作則、腳踏實地,工作起得了全鄉教師的信任;深受領導的重視、1996年11月4日,鄉校領導特意邀請全鄉教師來該校開教研會和觀校容校貌。時間緊任務重、又上課把老師們聽,為了保證會議勝利召開;我和同事與村委協商採起措施,獻了69.4元購炊具、食品和紙張;170元購菜、使會議圓滿成功。為了觀看香港視頻、1997年7月1日早晨、帶領部分學生到10裡外的鄉政府,觀看我國政府收回香港的交接儀式,十分壯觀;深受學生的敬佩。

為了“雙教”工作、促編審定學校資料上牆,1997年9月10日晚我召集村組幹、宣傳“雙教”驗收要點和急備工作的精神,結合該校的情況。9月21至22日、鄉委派楊光林到該校、召集村組幹、老師和學生家長“雙教”驗收的最後工作。同日我到鄉校裡反映校情,並看雙教驗收材料,隨後組織老師突出工作。10月7日教育輔導站、嚴明松、張宏、潘超、來該校檢查並和我們一起寫各種規章制度及資料上牆。1997年10月8日、縣“雙教”驗收小組姓劉和姓梁兩人來該校驗收,陪同的有鄉政府、輔導站人員,一行10多人;檢查完時、驗收小組簽字“合格”。我代表本村、本校揮筆簽字“同意驗收小組的意見”等。該村和學校宰豬羊魚等招待,這次火食共花500多元。

為了又蓋校房之事、1998年1月13日向村長、支書、在會上多次反映,只到4月22日村支書和我組織村組乾和老師,蓋1天、終於實現我們的要求。

1998年6月4日晚、鄉治安隊4人和輔導站1人,來到該村召開群眾大會,大刀闊斧地整治學生不到校和拖欠書費等問題;使家長對教育的心態有了好轉,幫學校斷了賬。為提高教學質量,1998年8月下旬,我再為該校爭得一名老師,這是對友奪教育的貢獻。

我在該校8年、與同事帶組織學生為學校、五保和軍屬砍柴取暖30次、計48000斤;輔導教師業務知識26次、幫教師代課46節、積肥1400斤,揀桐子6次、318元,學生好人好事648人、獲獎240人。每學期都吩咐學生做清潔(竹掃草掃)工具、保持校內外衛生和環境衛生;動員兒童入學,為女童破例入學 、從1993年起不收女生書學費、還送書包等。對學生總是教好、管好、放好,嚴格教育學生,爭取成績報答父母。每個學期學生考試分數都超過上級規定的分數線。我特別是愛校如家、起早貪黑默默地奉獻工作、忘記了家中的一切,深受幹群的讚譽。把學校內外修飾整齊、清潔,辦得有聲有色、引人注目,來該校視察工作的領導很多,有8位領導親筆為學校題詞。

我各方面工作突出:1991年1月30日、獲停洞區公所、教育辦公室評為“先進教師”,7月在縣統考中、三年級語文獲全區鄉村第二名;7月14日獲停洞區公所教育辦公室評為“教育教學成績突出”獎;1992年1月在全縣統考中、一年級語文獲全區鄉村第一名,1月16日獲區公所、區教辦嘉獎;同時獲教育辦公室評為“教育成績顯著”獎;1992年6月22日獲從江縣政府頒發“先進工作者”。並建撤後、特別是協助輔導站送信到加民片區;1993年1月15日獲東朗鄉政府和東朗學校評為“優秀班主任”獎;1994年1月20日、獲東朗鄉委員會和東朗鄉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同年2月27日獲鄉政府、教育輔導站評為“先進工作者”;1994年2月27日、獲鄉政府和輔導站評為“先進工作者”1994年4月30日、獲從江縣政府頒發“教育先進工作者”;1995年3月10日、獲從江縣政府頒發“教育先進工作者”;1996年7月8日、獲鄉政府和輔導站評為“優秀班主任”;1998年7月8 日、獲鄉政府和教育輔導站評為“教育成績顯著”獎。

當負責人管理學校:1991年獲區教辦報刊登兩次、黔東南報刊登一次。1992年1月、學校獲區公所、區教辦評為“先進學校”;1993年1月15日獲東朗鄉政府和東朗學校頒發“先進集體學校”獎匾;1993年12月30日獲東朗鄉委員會和東朗鄉政府評為“文明單位”獎匾;1994年2月27日、獲鄉政府、教育輔導站評為“先進單位”;1995年3月10日、獲從江縣政府頒發“先進單位”;1997年9月獲從江縣政府頒發“文明單位”。

我從事民辦教育工作16年來、每到所學校,都教複試、學生混雜在一起、分成兩組,一組一年級、一組二年級,一班動一班靜(一班教學一班作業)那時校舍都是木房、裝飾很簡陋、全是木皮蓋;沒有操場、更沒有圍牆、村中的牲口又有隨意散放的習慣,有時還會自闖進學校。我都是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學生勤工儉學,愛校如家、愛生如子,和幹群打成一片、深受學生和家長的愛戴。我們教書這行、無論哪個朝代都需要、那時、我們當民辦老師受人看不起,待遇又低、而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上級工資、每天不過六角錢,發還比較及時;一部分是大隊錢糧、要麼久拖到年邊或年過才給,要麼給牛馬不愛吃的“二郎殼”。講修蓋學校、有個別群眾說;“修蓋學校把某某坐、拿崽在那裡生養”,講開球場、有個別群眾說:“拿雞蛋來碰石頭、我怕你”等言語;真是欺人太甚。受到了多次沉重的打擊、我悲痛暗哭,只好在1996年9月10日、我向領導遞交了“申請失校長職書”;因為家裡窮、沒房居住、又缺糧食,年年要買糧養家餬口。活得這麼苦、可我堅信將就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雖然是民辦教師、待遇低,甚至常年不到手、我總把工作放在第一、把個人放在第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格教學、紀律和德育工作,只要黨和政府需要,我更為鄉村教育事業作新貢獻。

為了甩掉社會的歧視、自己慚愧的尾巴,我暗下決心、常抓不懈地刻苦自學,不懂找問。1992年11月22日、省州縣整頓民辦教師,執行考試。我兩科總分是124.8,名列全鄉第二;1993年6月1日、獲黔東南州教委發給、中小學民辦教師“任用證書”;1993年10月18日、民轉公量化分61.1,名列全鄉第二;為了走出大山而深造、1994年9月至1998年8月在省開辦的從江縣中函分校學習,取得中師文憑。1994年末民轉公量化分54.6,名列全鄉第五;1996年末民轉公兩科總分122.7、名列全鄉第一、全縣第四;身體勞累及操心等原因、倒在了體檢的路上,名落孫山、受到了沉重的打擊,羞愧得不好出門、只好苦惱地工作;1997年末民轉公總分、名列全鄉第一、全縣第一,12月24日體檢終於合格;1998年5月14日從江縣人事勞動局下文,轉為“公辦教師”。名字在文件刊頭。

好不容易熬到這時、我和不少的民辦教師終於時來運轉,趕上了民轉公的末班車;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寫這篇文章、以此追憶〔當漫長的民辦教師生涯〕。

貴州省從江縣東朗鎮 陳治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