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古代的倫理制度對女子處處都有約束,就算是民風開放的唐朝,對於武媚娘侍奉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二人的行為也頗有一番爭議,再再加上後來武則天稱帝,所以後世的人對她的評價也是有好有壞。但是同樣都是紅顏,這名女子一生分別嫁給過祖孫三人為妻子,還都為他們生了孩子,但是後人提到她,沒有不誇獎佩服的,擁有這樣神奇經歷的人是誰呢?她就是王昭君。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當時,單于向漢朝求親,可皇帝不捨地把自己的女兒嫁到那麼遠的地方,更何況,少數民族尚未開化,生活條件艱苦樸素,但是又不能拒絕,於是皇帝只能在後宮的宮女中進行選擇,眾人都不願意前去受苦,只有王昭君站了出來,她主動向皇帝請求與單于和親,皇帝聽了之後自然是非常高興,痛快地答應了。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而後王昭君不遠萬里,來到了苦寒之地,她看見匈奴生活的環境的確和漢朝相比落後很多,但她也並沒有因此而哀傷、埋怨,或者對匈奴人避而遠之。相反,她十分耐心,悉心教導當地人,教他們識字讀書,向他們傳授中原先進的文化,她的這些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有她的存在也使得匈奴人對擁有如此博大進深文化的漢朝更加敬仰與尊敬,不敢隨意一再侵犯天朝的領土。王昭君的這種品質,也背後人所敬仰讚歎。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但世事難料,王昭君或許缺少些運氣。在匈奴一直存在著一種非常落後的制度。那就是,父親死後,兒子不僅能擁有父親的財產,還能同時擁有除自己母親外的父親所有的女人。王昭君嫁給當時的呼韓邪之後,生了個兒子,然而這樣平靜的日字卻沒有持續多久,呼韓邪便因病去世,王昭君並不想就這樣嫁給單于的兒子,便向天朝上書,想要趁著這個機會回到漢朝,可當時的皇帝出於各種因素的考慮,並未同意她的這個請求,而是讓她繼續留在那邊。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於是無奈之下,王昭君只能再嫁給單于的兒子。就這樣她和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共同生活了十年,期間生下了兩個女兒,生活還算是幸福。而後自己的第二個丈夫也去世了,這個可憐的女人只能按照這種無理的制度繼續嫁給了下一任單于,過著那種生活,沒有任何辯駁的機會,因為這些事情對於那個落後的民族來說不過是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對於從小接受先進的儒家文化薰陶的王昭君來說,簡直是巨大的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她沒有辦法改變。

她遠走和親,而後嫁給祖孫三代,為何後世對於她的評價依舊正面?

於是她便不再拘泥於小家不拘泥於那小小的一方天地,而是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了政治場上,而後也綻放了自己的光芒,對於當時匈奴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巨大作用。一方面,我們感嘆在那個社會女子的弱小無助,她只能遵從命令行事,沒有任何週轉的權利,但另一方面我們又對於她的這種奉獻自己,而後成就大我的精神敬佩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