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原文名為《十餘年中(QQ3),德(POLO),日(CX-5),美系(銳界)用車換車隨筆》

部分表述在不改變作者原意基礎上有刪改。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全文共計1.3萬字,篇幅較長,建議收藏觀看。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從2017年起我就有個念頭,想把草民十餘年來的買車、用車、換車等體驗,通過論壇帖子等形式與各地車友們共享,分享普通家庭酸甜苦澀的用車與成長經歷。

遲遲未動筆,首先是一篇文章需要經過反覆構思和重複撰寫,時間成本不低;二來這十餘年間的多次購車和換車過程中所經歷的高興和後悔,早已超出汽車產品本身的問題,更多呈現的是個人角色轉變、經濟收入提升、社會環境變化以及家庭構成的改變。這一切的一切,只是藉助汽車得以具體化。

如果單純寫某品牌某車型的問題:看個人體驗可以看某某家的口碑,看八股文可以看某某家的“教科文”,要看主觀色彩可以看各家車評的視頻。反過來,要寫個體從學生到社會再到成家立業的“奮鬥情史”,完全可以下載中產階級的專用APP:某乎。但想完整記錄這十餘年間的心路歷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三糾結後,索性灑脫點,反正不是科研論文也不是工程報告,少點嚴肅,多些隨意。就從最早的國產品牌奇瑞QQ開始說,一直說到現在的第四輛車。

整個過程重點闡述了不同時期和不同階段對用車體驗的反思,特別是每款汽車對於自己和家人的實際用途。文中涉及的中系、德系、日系、美系這四個品牌的車型,不收錢褒獎,也不拿錢貶低。當然,所有觀點都是建立在當時用車環境定位和主觀體驗,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一)2006年奇瑞QQ3

我的第一款車是十二年前奇瑞推出的QQ3,當時購入這款車是父母為了鼓勵自己學業上取得的成績而給的物質獎勵。坦白說,我事先完全不知情,直到買了以後才得知,驚之,喜之。

這款QQ3是當年最低配,副駕駛連安全氣囊都沒有。但在那個年代,對於每月僅有300元生活費的學生來說,簡直就是心中的邁巴赫。有一段時間特喜歡同學找自己搬家,這樣就可以開車去炫耀。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2006年數碼相機還沒完全普及,當然也沒錢買,好不容易找到一張QQ3的歷史照片。

QQ3從2006年一直用到了2013年,才以不及iphone5的價格出售。平心而論,這款車是真心沒啥可抱怨的,畢竟是市面上最便宜的汽車,結合窮學生身份,外加當時的周邊高速上沒太多的私家車,開著還算舒心。當時愣頭青對什麼動力、操控、舒適、空間、品牌都沒有要求,只要有一部私家車就覺得很滿足。當然,這貨上了80公里/小時後,就會出現即將起飛式的各種抖以及低配麵包車特有的刺耳噪音。不過,這也絕對阻攔不了我帶著曾經的女友(現在的老婆)去峨眉山的盤山公路劈彎。一路增減擋,與各類長安麵包進行“廝殺”,與奧迪的江南弟弟進行卡位博弈,爽快!

讓人意外的是,QQ3的品控真不差,超出它低廉的價格,這麼多年裡我就換了個燈泡。只不過有一次因為加速超摩托車,快達到高潮時候,一用力把變速箱的擋杆給扭斷了,很尷尬。除此以外,QQ3沒有出現過任何擾人的質量問題,保養便宜到極限(即便如此,學生時期還是經常去路邊店維修),油耗逆天低(每次加油只加50元)。

歸納起來,QQ3在學生時代基本上完成了汽車普及的使命,沒質感也沒面子,但對我的幫助和成長不可磨滅。在此,由衷地感謝奇瑞,讓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儘早的體驗私家車的樂趣。

個人建議,如果您是第一次購車的車友,在你可預測的5年以內,若經濟收入不會提高一倍以上的前提下,真心推薦省事省油的便宜買菜車,踏踏實實地幫助您完成對汽車的認識。隨著經濟條件轉好以後,再升級換車。

(二)2010年大眾Polo

擁有QQ3的幾年中,我逐漸體會到發動機的乏力(平時0.8L,開著空調滿載變成0.08L),沒有舒適可言,高速行駛缺乏安全感,沒面子。到2010年我女友脫離學生身份進入職場,也正式結婚成為我妻子,該年自己學業再次取得成績,父母出資讓我選一輛10萬左右的轎車,這種興奮感我至今記得。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成都自駕至敦煌,單程距離超過4000公里。美景美食的經歷後,也深刻體會出長途自駕必須要動力足,空間大。除此以外,Polo表現得非常穩定。

那一年小四還沒榮登內地爛片導演王的寶座,小時代系列神片也沒有禍害人間,神秘景甜也沒有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大Baby和黃教主更沒有浪費那麼大的流量。但是大眾、德國和品質,這些名詞早已注入廣大人民的內心,深入毛髮,至今難以擺脫。就算是經歷過“買速騰拼運氣、買TSI靠人品”的混沌時期,南北大眾在我們心中依舊意味著可靠和品質。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2013年2月冬天去海螺溝,翻山遇上冰雪路面。頭一次意識到四驅的重要性在於遇到冰雪情景時的應急控制。Polo在這種路面上發生多次打滑,一路戰戰兢兢地下山。特別是有個髮夾彎,車身出現甩尾,旁邊就是懸崖。當時已經嚇尿,幸好Polo靠著德國大眾這個碩大的金字招牌,憑藉EPC成功地將車身救回。事過下車跪地叩拜山神,立下莊重的誓言,買車必買四驅,無論轎車、SUV還是麵包,必須四驅!

回過頭來說自己,單單“打死奧托”的車標在當時我的眼裡就有幾萬的溢價,是絕對的高品質汽車。而捷達和桑塔納太公務,環顧當下,能買得起的只有Polo。考慮到主要是兩人用車,空間要求得到了滿足。至於1.4L搭配AT的動力,作為QQ3的車主不存在什麼質疑。沒的選,也不用選,直接就選心中的品質神車——上海大眾Polo。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青海湖邊的Polo

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當年提車時的鮮花、小妹、鞭炮和綵帶,作為當時仍然是學生的我,開大眾娶老婆,人生完美。不信,您看看這空腔注蠟的黑科技,看看如坦克一般的車身,再反覆關閉整體成型的厚重車門,怎麼都按不動的車皮,翻身上腳踩車門.....握著“打死奧托”車標的方向盤,手指撥動Tiptronic的自動變速箱,行駛在成都繞城高速上,播放著CD光盤,手動巡航狀態,心裡長舒一口氣:這才叫汽車。

好吧,必須承認,曾經有一段午休時間我專門跑到Polo裡面去睡,因為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買大眾。

這款Polo我從2010年一直用到2017年,總共行駛6.9萬公里,最終以非常保值的價格出售。先說說為什麼只開了不到7萬公里:一是前幾年仍是學生,沒錢是常態。能坐公交就公交,能燒骨油絕不燒汽油,每次加油只加100元;二是後幾年買了新車,Polo的使用頻率大幅度減小,有一年只開了不到2000公里。尋思這些年Polo的體驗確實相當好,不愧是當年小車的標杆。雖說總里程數不多,但Polo真正意義上讓我們體會到了自駕遊的樂趣。

就這四眼小車,帶著我們南下麗江、西臨318、北至敦煌、東進武當。最遠單程4000多公里,最高海拔達到4800多米,到過多個大草原,駛過多次冰雪路面,翻過多座雪山,走過多次沙漠。幾次“出生入死”的偽經歷更是加深了Polo與我的感情。愛Polo、黑大眾也成了我人生樂趣之一。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進山探尋大藏寺,Polo被當作小型SUV,顯然,非鋪裝路面的時速提不起來。

拋開社會附加值(優點之一),Polo最大的優點就是穩且有質感。高速上這麼小的車身依然讓人倍感厚實安全。對於我這樣的水貨,車不夠好或者說體驗感不夠安全的話,我是不敢從成都跨越幾個省自駕到敦煌。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翻過N次高山的Polo,每次都是氣喘吁吁地龜行爬上來,但勝在沒有故障。

至於缺點,也是導致我第二次購買新車的原因,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

(1)Polo在噪音控制方面做得不錯,最大噪音來自發動機,風噪和路噪在這個級別上控制得非常好。但超過110公里/小時,發動機噪音就開始顯現出“廉價感”。

(2)1.4L搭配AT理所應當的不給力。像我這樣到處自駕遊的人,如果滿載走高速或者長途,只有老老實實的保持100公里/小時就行,加速啥的就別折騰了。2012年翻祁連山,油門到底,時速30公里/小時倔強的龜行實在難忘。

(3)空間比較拘束,走長途自駕或者短途自駕,後排乘坐空間真心虐人。曾經在長途旅行中,後排的乘客只有盤腿而坐,相當帶感。

(4)1.4L排量可油耗不低,基本維持到8.2-8.5L左右。

(5)Polo的品控不差,也沒傳說中的那麼好,不到2年換了減震器,5萬公里之後發動機聲音變大變毛躁。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2014年甘南這段路讓人記憶猶深。不到20公里開了90分鐘,全程坑凹路面,車到散架人到崩潰。而且這條路屬於甘南大山中的僻靜小路,幾乎沒人。想起還是有些後怕。

瑕不掩瑜,負責任地說,Polo是一款兼顧面子,讓人安心又放心的明星車型,車身靈活,非常適合城區兩口之家的用車環境。如果才工作不久的年輕家庭,5年內不考慮小孩,或者說是單身青年,從保值率和社會附加值層面,包括產品本身,強烈推薦Polo。

(三)2014年馬自達CX-5

愛之切恨之深!

據前所述,不難看出本人是一個喜歡自駕、熱愛生活又比較矯情的車主。隨著丈量神州大地的範圍越來越廣,遇到的路況越發複雜,對汽車本身要求也逐步提高。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而是老百姓跨越神州的忠實伴侶。

當小Polo開始表現出身體被掏空的萬般無奈,先天動力不足加之空間不夠嚴重限制了用車的環境。特別是2014年老婆懷孕,對汽車空間的訴求已發展成實質。這時,學海苦舟10年之久後,本人終於可以出關下山找飯吃。

題外話:現階段讀書仍是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投資”

說回來,即便新購一輛車,我對Polo也沒有太多怨言,它自身的天然瓶頸並不影響我對Polo的感情。

好了,前戲到此結束,再說硬度就不夠了。買車要求簡單粗暴四個條件:空間相比Polo必須大,動力相比Polo必須高,必須四驅,儘可能便宜,25萬落地為好。

通過科學理性地判斷後,剩下就是選車了。鳥瞰車市,眾多車型你方唱罷我登場:途觀、翼虎、CR-V、RAV4、新奇駿、CX-5、昂科威、斯巴魯XV等。

好戲開始了,簡單回顧一下到店看車和試駕的體驗。首當其衝就是大眾途觀,這貨對於每個中國車主實在太熟悉了,2014年底也不再加價,有些優惠。我必須承認途觀的頂配車型更有質感,更顯品質。但沒有選擇老東家的途觀,主要是想換個口味。途觀綜合實力相當強悍,造車能做到如此均衡很了不起。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買了途觀,也許就不會有後面第四輛的美系車。

轉頭去看翼虎,當時價格很堅挺,配置很豐富。不知為何網上黑福特是一種潮流,所以沒太太關注。事後挺後悔的,且聽後續道來。

CR-V是本田的明星車型,空間大、動力足,試駕感覺非常好,但諷刺的是本田是我最早放棄的一個品牌。原因很簡單,社會附加值背後所隱藏的價值觀和受眾人群讓我不得不考慮。可以說,所有品牌裡面最讓我帶有主觀色彩的就是本田。

再說說(曾經的)“一哥”豐田,RAV4這款車是典型的豐田車,駕駛無感、操控到位、上手輕鬆、動力十足(2.5L),最最打動我的是乘坐,真心舒服啊。最最引起我驚愕的也是乘坐,什麼底盤啊?太單薄了!20萬的車的底盤質感居然如此差,連Polo都不如,沒有搞錯吧。

新奇駿上市不久,真動心,車身大有“質感”,外觀高級,駕駛層面也沒啥可以挑剔的。除了價格都滿意,如果當時買的新奇駿,也許除了吹彈可破的車漆外,估計也不會再換車了。

而斯巴魯XV作為進口車,在價格方面沒任何優勢,空間也明顯不如上述幾款車,試駕過一次就徹底放棄。話說,靠著常年鼓吹水平對稱發動機和四驅,配合三亞廣告電影,斯巴魯前幾年憑藉情懷還能勉強維持少量4S店的經營。同樣是叫囂“不是所有的SUV都叫JEEP”的情懷車商,這幾年也徹底迴歸現實,不知道斯巴魯還能堅持多久?

昂科威是2014年年底上市的,直接給我震撼了。完美?不,真完美。外觀、質感、配置、動力、品牌形象等等都給十分,渦輪帶來的爽快感是自然吸氣無法比擬的,前者也是主流趨勢。也許除了價格和變速箱以外,昂科威是當時最具競爭力的一款SUV。曾經有一段時間很糾結昂科威和CX-5,最後還是因為貪便宜買了後者。而三年來使用日系的感受告訴自己,我就不愛日系這味,當然這是後話了。

來到主角CX-5。

2014年的車型是2013款長馬第一代國產版車型。從Polo過渡來看,CX-5的空間肯定滿足要求。配置方面,2.5L次頂配也強過Polo幾條街,車身相比Polo真心大。特別要提2.5L的創馳藍天發動機,能想象我從1.4L的Polo過渡到2.5L的自然吸氣那種瞬間的高潮快感嗎?這才是奔跑的汽車啊。試駕時的Zoom-Zoom讓我心動不已,爽,快,酷!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第一輛SUV著實讓人激動了半個月。要說顏值,最愛19寸輪轂,靚麗且顛簸。

不過,即便是試駕過多次,我仍然心存疑慮。一方面是日系的底盤單薄早已婦孺皆知,二是日系的車身單薄也讓對質感要求較高的我比較擔心。不過車漆車皮與車身安全無關,這點科學素養還是有的。就在萬般糾結時,出現了兩件事,以至於讓我購買了一款事後愛之切恨之深的馬自達CX-5 2.5L。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2017年家裡兩臺汽車合影。在相繼出售了Polo和藍CX-5後,我終於迎來純正SUV時代。這照片紀念一下這2位功臣,雖然他們各自有缺點,但我仍然很感激他們給我生活帶來的質變。

第一,受教育薰陶多年的我,自以為擁有科學素養和理性思考,且不知“城市套路深,農村路也滑”的道理。要知道,任何一家汽車媒體的評測視頻,對消費者購買車型的參考意見是很重要的。有意無意的誤導會給普通消費者造成很大的傷害。簡單的說,我就是受某網站馬自達CX-5評測視頻的蠱惑,深深的認為這位明則車評人實則銷售員的媒體是“真”評測、“高”水平的“專業”人士。現在看來,自己在象牙塔呆傻了,一出關就遇到這等頂級傳銷高手,根本不是對手。就像現在微信上許多高水平的廣告、軟文,其厲害之處在於你無從發現。

20多分鐘的評測,TA把CX-5的白色說得更白,黑色卻只說一點點。只是一點點,不能再多了。比如CX-5的行駛品質堪稱上佳?4.9萬公里後,我負責任的說,CX-5的行駛品質相當一般,和CR-V差不多,然而TA卻說接近Q5。欺負我們沒開過Q5?當然,比奇葩底盤的RAV4好,但明顯不如新奇駿,更別說歐美一幫肌肉SUV。再說說,視頻裡用“還OK”描述CX-5的噪音,讓我差點爆粗口。3年4.9萬公里後,我負責任的說,馬自達的噪音是這個品牌淪落為二線最根本原因之一,直接導致了馬自達的車在舒適方面的欠缺。你要問視頻有沒有說的比較中肯的地方?有。CX-5的操控在這個級別裡面數一數二。但恰好這也是這款車型的致命問題之一:誰會買SUV去劈彎?帶著一家老小跑到山區去劈彎?確定沒吃藥?一說到CX-5的缺點,就讓我痛心不已,稍後再慢慢“黑”。

第二,我能經受住組織考驗,卻沒有熬過金錢的腐朽。2014年底有一次團購活動,貪圖一萬多的優惠,一衝動就參加了馬自達團購活動,購買了2.5L的CX-5。這也是一個深刻教訓:買車是個人意願的體現,切不可為了便宜就下手。

開撕前先說說優點:3年整,4.9萬公里的行程,CX-5進入剛組建的三口之家,承擔起這段時期的不少擔子。它經歷了我女兒出生、搬新家、帶2歲女兒行走青海、海螺溝等等,CX-5也合格地完成了四驅翻越雪山,安全可靠的從A點到B點。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到家兩年後,CX-5第一次證實了四驅價值。在翻越巴郎山時,四月份道路積雪仍然嚴重,許多轎車和許多兩驅SUV打滑排隊停在半山中。我們鼓起勇氣,憑藉最弱四驅系統,平穩達到巴郎山埡口。這次四驅體驗再次堅定了信念,買車必四驅。四驅也許一輩子用不上,用上的時候保你有下輩子!

我承認,我對CX-5是又愛又恨,酸甜滋味自在心中。先說結論:CX-5是一款優點爆表、缺點突出的,很棒的家用買菜的跨界車。特別適合不太挑剔的三口之家或者身體剛猛的年輕人。

首先是超級省油,4.9萬公里平均油耗7.2L/百公里。擁有2.5L排量,這樣的油耗成績在綜合路面上真心點贊,三年裡在汽油費用真的給我省了一筆錢,感謝馬自達。

接著就是非常可靠,3年裡走過各種路面,沒有突發故障,馬自達是典型理工生,老老實實不懂裝X,任勞任怨做好本質工作,感謝馬自達。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2017年帶著2歲女兒行走四省千里遊玩青海湖。這裡是西寧後花園-貴德縣,冷門但景色非常出眾的小眾地方,只有當地人才到這兒玩。CX-5可靠性必須給100分,92號汽油外加百公里7.2L,省油省心。

然後不得不提操控,體驗CX-5操控一定要去跑山區,任何一個男人都會為行雲流水般的駕駛樂趣所傾倒。好開、願意開、樂意開是馬自達所有車型的共性。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第一次使用四驅翻越巴郎山的雪地後,我就自以為CX-5四驅牛上天,自以為有四驅老子天下無敵。因此在黑水縣獨立翻一座廢棄的山口時,高估自己低估路面複雜性。這種碎石路讓汽車輪胎的負附著力大幅降低,輪胎打滑非常嚴重,加上路基受到嚴重毀壞後,車身晃動非常大,讓人感到恐懼。CX-5是一種多片離合器結構的四驅驅系統,應對這種條件簡直就是要它老命。此時的車身晃動不停,後驅打滑無法前行,損路基的旁邊就是懸崖!

此時的我已經大小便接近失禁的邊緣,眼看車身不斷滑向邊上,我大吼一聲:“論壇的帖子還沒寫完,我不能在這裡停下!加油我的“寶馬”!”

猛踩油門數腳,CX-5終於脫困離開了這座無人山。從此我不再輕易涉足off road。

最後是動力總成,雖是自然吸氣,但2.5L的基礎排量是天然優勢,外加神級的變速箱,提速加速來的很快。馬自達變速箱不是一般的聰明,非常出色,3年裡我都以為自己開的CVT。

諷刺的是,所有的優點都是圍繞駕駛者而言,這為後面缺點打下了伏筆。

也許有人會提CX-5的顏值,現在流行顏值即正義,對此純屬個人審美觀的差異,至少對我而言,顏值永遠排在三大件、品牌、空間、可靠之後,太醜例外。比如這段時間越來越抽風的豐田,款款車模仿中華田園犬的獠牙,配合大鍍鉻連本田都避三分。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熊貓王國之巔。成都人民沒事就跑到這裡來吃個燒烤,看個銀河,發個朋友圈。

好!開撕!

吵!很吵!非常吵!實在太吵了!這是CX-5在三年裡給我最大的感受,這是導致我忍無可忍必須換車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為此,我專門買了分貝儀進行路測,把分貝儀放在A柱附近,60公里的時速可以達到65分貝,80公里時速可以達到70分貝,100公里可以達到75-78分貝,120公里輕鬆達到80分貝以上!馬自達的噪音不是單一的,是混合各種噪音沒經處理放任自治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馬噪”。這裡麵包含了呼呼不停的風噪,一旦速度達到70-80公里/小時,風噪聲相當明顯,不但干擾駕駛員,對所有乘坐者的舒適性影響很大。

再次,就是咕咕的胎噪,無力吐嘈,廉價感和本田繽智有的比;

最後,就是沒有質感的發動機噪音!我就說一句,偶爾一次Zoom幹吼式的發動機噪音我也就忍了,如果一加速(別提急加速)就出現馬景濤般的連續式噪音,誰吃得消?3年裡的噪音帶給我和我家人太大幹擾,有一次我加速聲音居然把後排好不容易入睡的老婆給吵醒了。這種級別的噪音根本沒法讓人安穩入睡。特別是後排,有次在成雅高速,車流量比較大,車與車之間會車而過的各種音頻混雜一起,瞬間讓坐後排的我感到CX-5的降噪非常差勁。直到我購買了第四輛車後,父親和母親才說實話,他們也覺得乘坐馬自達沒法入睡,一是太吵,二是太顛,三是高速上感覺“薄”。

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早點說,父母還是比較傳統的老人,忍忍就過了。回想起來我很後悔,買個車居然沒讓家人體驗到良好的乘坐體驗,那這車就有大問題,至少不適合我及我的家庭。

這種噪音到2017年的長途自駕爆發了:10天青海之行,我時時刻刻忍受噪音帶給我神經上的折磨,每次開完車回到住宿點,頭就特別沉重,頭昏目眩感特強烈,硬撐著開完這個旅程,老婆在後排也時時刻刻暈暈乎乎的,沒有半點舒適可言。此時,換車的念頭在心頭開始發芽。歸納起來,如果你對噪音有硬性要求,切記別碰馬自達的CX-5以及馬自達3。

缺點二,薄!不單是車漆,還有車身穩定的肉測感。20萬級別的日系SUV都存在車漆過薄的問題,人家輕輕地碰一下就容易掉漆,不過也不是啥大事,反正是你碰我我插你。但是車身穩定就讓人鬱悶了,CX-5整體的車皮比較“日系”,對環境噪音隔離非常弱:在市區如果車流量增加,四周車輛行駛經過CX-5都能清晰感到車身的輕微晃動,在高速上這種感覺十分強烈,特別是大貨車超過之後,整個車身明顯的晃動讓駕駛者察覺到廉價的單薄感,影響心情。

可以說,在高速上CX-5讓人有一種“在裸奔”的錯覺。貌似整體剛性很差,車輛在高速行駛時(低於110公里/小時)半點都沒有德系的穩定感和美系的厚重感。打個比方,高速時候CX-5就像一把利劍,雖鋒利但異脆,德系SUV就像一把剛韌的武士刀,美系SUV就像佛擋殺佛的戰斧。就2017年去青海時,高速上我跟隨同行的途觀,下著雨時速110公里我已感到車身不夠“淡定”,要克服這種漂浮感只能調大音量外加拼命,想想車上的老婆孩子我就慫了吧。

再說個事情,有個同事買了當時翼虎1.6T。我試駕了一整天,經過高速、國道、山區等路況。實事求是的說,翼虎1.6T除了空間和變速箱,行駛品質明顯強過CX-5 2.5L。動力就不說了,自然吸氣和渦輪沒優勢可比。行駛品質無論是各種噪音的抑制,還是車身穩定感,翼虎都比CX-5做的好得多,沒有那種極品一般的噪音,翼虎將噪音經過處理後,當你聽見時並不會感到不舒服,只是單純的噪音。環境隔音也明顯有優勢,與大貨車錯車不會有幅度較大的晃動。整車高級感明顯強過CX-5,甚至強過途觀1.8T。只是翼虎的變速箱不夠聰明,換檔不夠及時,低速存在明顯的頓挫感。當然,翼虎在2015-2016年的質量可靠性也是值得關注的,也算是缺點。

缺點三,第一代CX-5國產後的裝配工藝讓人抓狂。各種縫隙請見網友的吐糟貼,我那貨的主駕駛座椅的縫隙之大連QQ3都不如。總見網上有些噴長安福特的裝配工藝,我負責的說:福特對裝配工藝的要求高於馬自達。裝配工藝直接表明這個廠家對自己汽車的態度,這裡也能看出為什麼馬自達總是二流品牌。裝配如此不上心,就好比做事不盡心一樣。材料一般可以理解成成本,但裝配如此隨意就讓人質疑這種車商造車的態度。材料也不咋的。2014年12月底購買的CX-5,整個內飾有股難聞的味道。大家都嘲諷福特蒙迪歐的味道很臭,其實CX-5內飾氣味也是相當難聞。曾經在多達1年時間內,幾乎不斷更換竹碳包,後來增加更猛的柚子皮,直到2016年味道才逐漸消散。想起才出生不久的女兒坐這車,我就一肚子火大。

缺點四,糟心的4S售後服務。業務水準、業務規範度、門店裝潢等等,可以說整體服務水平居然跟N年前的奇瑞差不多,已無力吐槽。

還有之前媒體測評的視頻裡蠱惑的自動啟停,把這半成品給吹上天。其實第一代CX-5自動啟停的實際體驗非常差,沒有之一。拋開在地下車庫啟動時的大地驚雷不談,日常行駛的自動啟停簡直就是雞肋,抖動強到了影響停車的舒適,2015年後我基本沒用過這失敗的玩意。

三年使用CX-5,我固執的認為馬自達推出第一代SUV有“試驗”的嫌疑。2013年第一代問世到第而代上市只有短短的4年時間,如此短的換代間隔至少說明馬自達在車型設計方面沒有超前,存在種種問題迫使它需要立刻換代來增強競爭力,這對第一代車主非常不負責,至少我很反感這種高頻率的做法。看看SUV的幾個常青藤:漢蘭達和銳界,真正換代都是7-8年的光陰,包括神一樣存在奧迪Q5和大眾途觀也是。如果一款車型慌不擇路的趕忙換代,說明這代車型存在某些致命缺陷。

行駛質感差,車身單薄讓人不安全,社會形象太young太躁,缺點如此致命,實在非常失望,最終在2017年底以虧本價格出售。我非常痛心它未能承擔起家庭的門戶擔當。事後反思,長安馬自達CX-5這款適合年輕人,或者單身狗,或者35歲以下的兩口或要求不太高的三口之家。如果這類人買CX-5,別吝嗇那點iphone X的錢,直接買2.5L+四驅。別自我安慰2.0夠用,馬自達創世藍天技術必須要大排量才能體會到它造車的理念:Zoom不停。假如夫妻雙方工作較穩定,收入不太低,為人靠譜,處事穩重,對品牌、對汽車行駛品質、對汽車質感有較高的要求,選擇SUV我絕對不推薦包括馬自達CX-5在內的一切日系,首推歐美,唯一例外是豐田漢蘭達。

CX-5是一輛有鮮明特色的跨界車,但不適合我。希望諸位看清我的經歷,遠離現在一些含糊其辭的媒體,不要花了錢但過不了多久就後悔,選出真正適合自己的汽車。

(四)2018年福特銳界

馬自達CX-5在這幾年中讓我深深體會到歌詞“愛的那麼真,傷得那麼深”的內涵。隨著用車頻率的不斷提高,經濟收入也相對不那麼窘迫,我認真反思和仔細思考。排除具體車型的競爭實力來談,簡單歸納幾點: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置換當天的合影,對比尺寸差距顯著。銳界才是心目中的標準SUV尺寸。

(1)買大眾車不一定有問題,但買一線品牌肯定沒問題(大眾例外)。這裡面除了從眾心理外,其實也從數據上反映了一線品牌的價值,至少這個品牌的車型沒有特別突出的缺點,這方面豐田確實做到了。所以買車儘量選各系裡面的主流品牌的主力車型。品牌加持,外加投入主力車型的研發實力,這樣的車型不會出現令人崩潰的缺點。例如國產吉利、長安,日系豐田,德系大眾、奧迪,美系福特、別克。

(2)一定要有前瞻性,考慮至少三年或五年的實際情況。結合年齡、收入和家庭環境等,隨著時間推移各方各面都在變化。這方面我的教訓太深,如前所述。包括論壇一些車友情況,兩口子買個Polo不到一年小孩出生,立馬空間條件就顯得侷促。再說常見的三口之家對空間的硬性要求那是顯然的,這方面空間在相等條件下肯定是越大越好。三口之家的車輛不一定要求太剛猛的動力,舒適、安靜這些更考驗車廠綜合研發實力的軟指標,其實更應該引起我們的關注。

(3)35歲以上的家庭置換車輛也好,購買新車也罷,品牌面子市剛需。對於許多三口之家的爸爸媽媽,年齡接近或者超過35歲時再置換新車是很正常的,此時的候選車型的品牌所具有的社會附加值應該重點考慮。在國內外,一個汽車品牌的擁護人群在很多場合下都具有類似的世界觀、消費觀、價值觀,這是不爭的事實。說得接地氣一點,就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買奔馳的人並非要證明高人一等,也許只是喜歡奔馳散發的優雅氣息;買奧迪的人多數是低調的公務員或者熱愛科技的一群人;買德國寶馬和日本寶馬的人可能就喜歡非常純粹的駕駛樂趣。這方面在飛速發展的中國被無限制的放大,有些品牌的形象就不咋的,有些個別車型的車品車德那是爛的不像話。

就此,在而立之年後的家庭買車理所應當考慮這個品牌這個車型在社會層面的整體形象,畢竟大家都喜歡正能量。我希望我開這個車不是說我多富,也不是說我多窮,而是我某些個性或者為人做事給人的感覺,就像這臺車給人的印象一樣。

(4)預算一定要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給足。這根本就不是遺不遺憾的問題,而是現在的汽車廠家在定製具體車型時已經考慮得十分周全。能上更高平臺的車型儘量上,比如速騰和邁騰,後者車身架構定位不是前者能比的,包括無形的社會附加值等。能上頂配儘量上,這方面的典型就是豐田和福特。我建議別總用性價比來考慮買車,你得考慮幾年後你這車整體的配置和科技感,畢竟這幾年中都是你和家人在體驗汽車帶給你的享受。

簡單的說,別立足當下,往前看。

說了半天,談談我置換新車的要求,當然還是城市SUV:

(1)大空間,必須7人座的空間。就算第三排是個擺設,我也需要這麼大一坨的空間。畢竟在大國中美,我們都喜歡一大遮百醜;

(2)一線品牌,絕對不考慮二線或小眾品牌,因為後者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或者太有個性,喜歡則愛,討厭則恨;

(3)車型必須要有海外原型車,至少車架、動力、懸掛都是立足於全球市場研發,針對不同國家有所調整。這種車型的硬實力是凝結了全球頂級工程師的心血,一定具備優異品質;

(4)安靜舒適!這點發洩的精力都射向了CX-5,請見我之前所訴。在60公里/小時要求極其安靜,80公里/小時要求非常安靜,100公里/小時要求十分安靜,120公里/小時要求安靜,特別是對周邊環境的隔絕要做到優秀;

(5)行駛品質上佳,高速駕駛厚重紮實。這並非是我要在高速上飆車,還是因為中國路面情況複雜,各種大巴貨車出沒,自駕遊或者出行時沒有那麼的“空虛感”。

先說結論,這次把所有日系全部排除掉,豐田漢蘭達例外。本田冠道據說硬實力相當贊,但考慮到日系一貫的車身單薄,特別是本田整體印象相當令人汗顏,所以這款車從頭到尾既沒有看過,也沒有試駕。

現在只剩二選一:福特銳界或豐田漢蘭達。

就算在美國,漢蘭達也是屬於條件不錯的家庭才能夠買的品質車型(見某乎)。我對漢蘭達比較熟悉,也認可這款車。曾在2017年開著老漢蘭達2.7L兩驅從成都跑到四姑娘山旅遊,車上包括我共坐5人。總體來說,這車易開好開,綜合路面的實際體驗感非常不錯,沒有韌性但有酥軟的舒適感,對前後排所有人員都一樣。安靜程度也是相當不錯,高速行駛或者國道行駛,噪音都不會讓人覺得心煩意亂(噪音集中在發動機),整車NVH控制不錯,難怪深受中美消費者的追捧。相比之下,當時還在手上的CX-5太LOW了。

外觀方面,見仁見智,我比較喜歡老漢蘭達的低調內斂。要說缺點是2.7L的排量在高原不夠,車內坐5人跑汶川高速遇上爬坡,超過80公里/小時就明顯感到動力不夠,這時的CX-5一腳油上去了。同樣是5人在翻巴郎山,踩油門勉強50公里/小時,CX-5此時早就不見了。漢蘭達的社會形象也不錯,車主多數都是務實的人或者奶爸專用車。質量可靠性就更別提了。也正是這些優點,此時此刻的漢蘭達依然排隊等車,除非加價才能提現車。拋開這一切,我當時預想的是漢蘭達2.0T頂配作為候選者之一。

反觀就是“被黑專業戶”的福特。網上最喜歡黑大眾和福特,前者在此不提,但福特從福克斯到翼虎再到銳界,都充滿了漏油、斷軸等各種負面新聞。要說我這裡為什麼會選擇福特銳界而不是豐田漢蘭達,先說產品質量。我身邊許多人買福特,有趣的是這批人換車時仍然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福特。經過這些年觀察,福特的車或多或少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小問題,但真正質量問題(比如DSI)還算少。當用一些小問題換來整車高出同級車的品質感、駕駛感,我相信許多人還是願意的。何況美系車天生具有的某些優勢可以磨平這些不算嚴重問題的小缺點。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銳界是一款好車,和POLO一樣是同級同尺寸車型中的標杆。

再來說說產品實力,在我心中無論選銳界還是漢蘭達都是一等一的高手,都是非常出色的優秀產品,都是自家全球研發中心推出征戰世界的頂級車型。選擇誰全看自己的喜好,比如福特產品的特色:選擇高配(給錢給夠)會體驗到越級的享受。確實如此,福特科技配置一向比豐田大方。同時,福特車含有美系天生具有的高速穩、底盤紮實等特點,這些都讓我非常看重。漢蘭達是非常平衡出色的SUV,質量那是相當可靠,但一方面我想換個口味,二來漢蘭達加價提車的現狀讓人無法接受。所以選擇誰與車型競爭實力真的無關,這二位純屬個人喜好,選誰都不會後悔。因此,這部家庭門面擔當的車型沒有任何糾結,就定了福特銳界2.0T頂配。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這種中大型SUV走鄉村道路簡直就是科目考試 ,完全是在考驗司機的駕駛技術。

截至目前,銳界只在我手中經歷了首保,雖說行駛過各種路面,但也只有區區6000公里。要說感受肯定不如前面幾輛車型深刻,我只能就短短几個月體驗簡單做一下不負責的非客觀論述:

先說可靠性,最新款銳界已經徹底解決早期天窗漏水的低級問題。在我用車期間,沒有出現引起注意的質量問題,也沒有任何異響。要說瑕疵,就數打開空調後,如果在停車熄火前沒有預先關閉空調,次日再打開冷風系統會問到一股不好聞的味道。這種現象在銳界小冊說明書中有解釋,要解決也簡單:要麼風量增大後吹一會兒,要麼熄火前10分鐘關閉空調系統。

動力方面,都說福特擅長底盤,我倒是覺得福特這貨造的發動機那可是一等啊!2.0T的帳面數據相當感人(不提2.7T),但實際體驗在40公里/小時以下確實銳界有點“肉”,至少提速到了40公里/小時以上,這動力輸出真的讓人沒法相信這是2.1噸的車身淨重。特別是在高速上,從90公里提速支120公里時速或者超車時都給人非常強的信心。因為渦輪能夠在1750轉時能夠迅速介入,不像等Zoom的轉速升起的時間消耗,提速非常快,延遲非常短。我現在就喜歡在非低速情況下駕駛渦輪汽車,這是未來不可逆的主流。如果要說市區裡的低速駕駛,還是要數豐田混合動力。

底盤方面,福特就是典型的美國車。高速紮實,車身剛性十足。過坑過坎能夠明顯體現出美系那種厚重,這不是日系車所具有的表現。漢蘭達這方面也一點不差,甚至在多數情況下,漢蘭達軟軟的後排乘坐感更能夠引起國人的喜歡,但我和家人更喜歡福特底盤,有小碎震動但不硬也不顛,車身厚重寬大能夠受得住、壓得住,給人很高的品質感,何況老年人坐後排也不存在暈車。

變速箱方面,銳界在40公里/小時以下存在較為明顯的頓挫感。只有速度提上去以後才能擺脫這種窘態。但真正行駛起來後,會讓人懷疑這是渦輪嗎?和自然吸氣的變速箱沒太大差別,真心對福特雄厚的研究實力產生敬佩。當然,要論變速箱,平民品牌中馬自達要數第二,其它不敢稱第一(只有長時間駕駛馬自達的人才會體現到這句話的內涵)。

舒適方面。先說結論,車內空間不如漢蘭達,車內舒適度不如漢蘭達。但兩位都是標杆,這裡的差距只是相對而已。車內空間銳界具有相當大的緩衝空間,只要仔細去觀察車門和車廂的距離還有車門的厚度,就會發現銳界和漢蘭達在造車理念上存在許多不同。座椅而言,銳界秉承美系沙發的寬大厚實,兩個字:舒服。

噪音是我最關心的問題,沒有之一。先說環境噪音的隔絕,銳界做得太棒了,這方面負責的說強過漢蘭達。關閉車窗後,對於外界的談話聲、大貨車過路的噪音都被統統隔離在外,你能明顯的體會到車內和車外的分界感。有時候自己按車內喇叭,乘客還會說一句:是哪個傻X在周圍按喇叭(自嘲)?再來說說風噪,超過100公里/小時會感受到風噪出現,超過120公里/小時風噪就有點大了。但是!重點在於銳界對所有的噪音都經過處理收斂後再發散,不會讓人煩躁,不像馬自達完全不理會噪音。

這種差異非常重要,我經歷過4個多小時不休息的長途駕駛,有高速有國道,銳界駕駛以後我絲毫沒有頭昏腦漲,只是真正的身體疲勞。如果是以前的馬自達CX-5,除了身體疲勞,還有頭昏頭痛。胎噪來說,銳界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強過CX-5那是肯定的,這方面大家完全不用擔心。發動機噪音在100公里/小時以上的工況時,銳界比漢蘭達做得好。低於這個速度我認為漢蘭達更察覺不到發動機的噪音。

當然,比起Zoom不停Zoom不斷的CX-5發動機,前兩位的發動機真是夠安靜的。總結來說,銳界或者漢蘭達在噪音方面都屬於30萬元平民品牌中SUV的標杆。要說有沒有噪音,有。要說超高速行駛的噪音大不大,大。但這種處理後的噪音不會讓你心煩意亂,不會影響駕駛者和乘客的體驗,這就很不錯。如果還不滿意,可以去體驗長途的凱迪拉克XT5,排開其它因素不提,要說靜謐性就必須考慮凱迪拉克。

關於噪音再扯一點NVH。現在許多車主去做車身隔音棉。其實這貨作用還不如換輪胎。排除風阻和胎噪,車身噪音更多是環境噪音造成的,這屬於系統科學,根本不是花幾千塊就能夠簡單解決。要說提高環境噪音的隔絕水準,除了車身結構的優化設計以外,就看骨架結構中的鋼材密度,我們長距離體驗過寶馬5系(進口)。這車的鋼材密度非常高,讓人感到車身異常厚實,路過大貨車大卡車根本無感。所以不推薦去做什麼隔音棉處理,還不如好好掙錢置換更好(貴)的車型才是正解。


13年換4車 鍵盤車神的最愛傷他最深


從駕駛感和乘坐感來說,銳界代表了平民品牌的高品質體驗。

沒有三年以上的實踐經歷和一定的公里數,我只能不負責任的說,福特銳界頂配真心是一款兼顧家用又顧及商務面子的中大尺寸SUV。車身龐大厚重,鎮得住場面,同時又可以滿足週末節假日三口或多口之家的旅遊用車。如果工作一定年份有一定經濟穩定收入的家庭,從社會附加值層面和產品力本身,我推薦美系的銳界或日系的漢蘭達。

這洋洋灑灑一萬多字的闡述,各位看官就當聽故事,以上純屬個人體驗,請各位別往心裡去,也別在意我的評論。沒有不好的車,只有不適合自己的車。希望以上經歷能夠對諸位有所幫助,提高識別能力,選到滿意的車。

-----------------------------------------

原文名為《十餘年中(QQ3),德(POLO),日(CX-5),美系(銳界)用車換車隨筆》

部分表述在不改變作者原意基礎上有刪改。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注:歡迎有類似分享意願的車友,可以將類似的用車報告發給我們(郵箱guxue@yautoshow。com),我們會選取優質內容進行頭條推薦,一旦刊發將提供稿費或相應價值獎品以資鼓勵,同時也可以給關注你愛車的車友們提供更多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