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2019年春节前的最后几天的A股市场,并没有因为央行的降准放水而出现回暖,低迷的行情和萎缩的交易量似乎一直在等着“春天”的到来才能回暖。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作为金融的三套马车之一的“保险”,近日在监管局的高调号召之下,带着保险资金昂首阔步的进入A股市场,许多投资者都认为这是或许或是A股的救火队员。

从保险资金的社会属性来说,肩负着金融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行业控制的资金体量庞大,多为长期投资,是不可多得优质优质资本。但在国内,保险资金的这种“稳定”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总的来说,监管层面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领域控制是一个由“严管”到“引导”的过程。

在上世纪90年代末,银行大幅度降低存款利率让大多数保险公司经历了“利损差”惨痛的教训,客观的讲,危机的影响时到今日也没有完全化解。

保险业投资者诟病的保险资金盈利能力差,被消费者指出10年、5年投资的理财型保险产品跑不过同样期限的银行利率水平,很大原因都是在为曾经的利损差在买单。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没有新的活水注入,没有现金流,债务也只会越背越大。

所以,监管的对于保险公司的监管重点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过渡,不论是保险股权对于投资者的吸引,还是保险公司自身资金的投放都显得更为灵活。

随着监管宽松和利好政策的落地保险公司和保险资金,对于金融市场作用也随着放大。

很多人都看好这次保险企业资金的高调入市,认为对于A股的筑底和下一步的反弹都有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楚看到其中的风险。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永恒的道理。保险行业相对银行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略显保守。这种保守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行业的保守,保险公司就是拖着底端庞大的营销团队的标准的金字塔模式企业,产业相对封闭,当银行饱受互联网冲击的时候,保险业与互联网的合作还停留在代销的底端模式;其二人才的保守,多数保险公司高管是保险专业技术出身,在保险公司内部专业的两核类技术人才也更容易晋升,而这也限制了高管的眼光和能力。在圈内有可圈可点的作为,但是放置于金融业和其他领域,也就是入门和小学生的水平。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其次,主体公司风险依旧,投资的能力存疑问。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国内首屈一指的险企中国人寿的2018年度公告称:净利润水平同比下降了50%-70%,这肯定会影响到自身保险理财产品投资者还有股票投资者的受益。

新晋贵族华夏人寿

年初即大刀阔斧的展开裁员工作,预计裁员人数达2.5万。

还有百年人寿爆出资本市场踩雷的新闻,五千万的投资和收益到期未按时兑现。

上述新闻包括了国内大、中、小三类的险企,前两类可以看出保险公司自己的日子并不好过,经济寒冬时节是否能响应号召去股市“救火”尚存疑问。百年人寿的例子看出在严控的投资领域都有踩雷的可能,好像一下把中国国足扔进了世界杯的决赛圈,能走到哪,是运气决定的而不是实力决定的。

保资注入A股市场,是“社会的稳定器”还是保司的“自我救赎”

所以,这次保险市场的高调进入,是政策上的利好信息,和导向信息。对于保险公司自身而言,是否按照政策导向引导进入市场,又是否能起到A股救火的作用,或者自身投入资金获得客观的收益,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