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最痛恨的叛徒雍齿,为何后来没被杀还被封了侯?


雍齿

一直看不起刘邦,在刘邦征战的路上,曾经背叛过刘邦,后来再次归顺刘邦,但是仍然看不起刘邦!

背叛刘邦是在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09年)的时候,雍齿随刘邦起兵反秦,曾被委以重任,秦军围攻刘邦于丰邑。刘邦打败秦军后,命雍齿驻守丰邑。雍齿一直看不起刘邦,不喜欢刘邦,第二年的时候,雍齿经魏国人周巿诱反,雍齿献出了丰邑投靠了魏国周市。刘邦大怒,二次攻打丰邑都没有攻打下来,只好到薛投奔项梁,项梁随后借兵给刘邦,才得以打败雍齿。后赖雍齿属赵,再降刘邦。

刘邦对雍齿可以说是恨之入骨,在最关键的时候背叛刘邦,几乎要了刘邦的老命!

但是雍齿有才啊,是个将之才,勇猛善战,刘邦也是一直没有杀了他,但是雍齿还是一直看不起刘邦!

在刘邦当了皇帝之后,由于一直没有定下如何分封的事情,刘邦有一次经过朝堂的时候,就听到很多功臣都在一起嘀嘀咕咕议论纷纷,这个时候刘邦就很奇怪问张良,说“他们都在聊什么呢”,张良就故意的对刘邦说:“他们在商量谋反的事情”,刘邦非常吃惊,赶紧就问张良“那你看该怎么办呢?”张良就问刘邦:“陛下你最痛恨谁呢?”刘邦就说,“我最痛恨雍齿”!张良就给刘邦说“陛下你可以先封赏雍齿,当大家看到雍齿都被封侯的时候,大家就知道自己肯定不会差,这样大家就不会再议论纷纷了”

就这样,刘邦就封了雍齿为候!大家一看,就很放心了,再也不议论了!

这就是张良的大智慧,刘邦的大气度!

这跟当年晋文公对待他最痛恨的勃鞮是一样的,也正因如此,晋文公也是避免了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烧死!他的大度也救了他自己,这是异曲同工之妙!

包括后世的很多的君王也是多次应用这个策略,线封赏最恨的那个人,让更多的人放心!


鹏程日志


民间有传说,高祖咬牙封雍齿。被皇帝咬牙切齿地封侯,雍齿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按刘邦的脾气,雍齿早被他剁碎了,之所以逃过报复,还被封侯,实在是形势所逼,刘邦需要把雍齿塑造成一个典型,以安定功臣们愤愤不平的心。给雍齿封侯,虽说心里老大不愿意,但就此平息了功臣们可能的造反心思,刘邦赚大了!

雍齿其人

雍齿是刘邦的老乡,旧相识。不过雍齿是世族家庭,也是当地豪强。豪强的名称比较文雅,直白一点说就是恶霸家族,这种家庭有几个特点,一是家族势力强,二是跟豪侠(即黑社会)关系紧密,三是有钱。

刘邦是小流氓,雍齿是豪强,按今天的话说就是非主流人群。论势力强弱,刘邦这个小流氓,顶多只配给雍齿当跟班。所以,雍齿相当看不起刘邦。混社会的小流氓,一般都是愣头青,少不更事的人,等岁数大一点,一般就转行“从良”了。像刘邦这样,四十多岁了,还不给自己赎身,被雍齿看不起也正常。

与刘邦的恩怨

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刘邦拉杆子打天下,成了一方“军阀”。小流氓变身军爷,瞬间洗白上岸,势力甩雍齿这个地下组织几条街,豪强再强也强不过枪杆子。

雍齿很无奈,他面临几条出路:一是继续当豪强,但很容易被军爷干掉,豪强欺负老百姓行,乱世是大兵的天下;二是自己也拉杆子,分庭抗礼,但显然已经失掉先机,只怕还没做成,就被刘邦做掉;三是金盆洗手,安心当老百姓,当惯豪强的人哪能甘心呢?四是投靠刘邦,大树底下找个凉快的地方,虽说心有不甘,总比当豪强好百倍。

雍齿来投,刘邦真没亏待他,以前刘邦看雍齿都是仰视,现在人家屈尊来投,估计刘邦还有几分受宠若惊。

毫无疑问,雍齿在一帮家乡子弟中,能力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否则也当不了豪强。刘邦刚刚打下了丰邑,就把镇守丰邑的重任交给了雍齿。丰邑实际上是刘邦的大本营,以此地托付雍齿,既表明刘邦对雍齿的信任度,也说明了刚拉杆子的刘邦,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很快雍齿就用行动教训他了。

当刘邦忙着北上,急于从秦朝的仓库里,趁乱抢果实的时候,雍齿背叛了。他被魏国将军周芾的丰厚许诺打动,很大方地将丰邑交到了魏国人手中。

其实,魏国本是陈胜扶立的,也是义军的一部分,但此时天下大乱,义军没有统一指挥,演变成了军阀混战,是敌是友,根本没有界限。

刘邦在北方战场遇到了章邯这个强敌,感觉虎口夺食难度太大,莫不如先回家磨磨爪子再说。不想回到丰邑一看,自家的大本营插上了魏国的国旗。刘邦火大了,跟雍齿掐了一架,输了,像一条丧家犬逃奔定陶,投项梁去了。

雍齿背后一刀,让地主刘邦直接降级成流浪汉,刘邦恨得牙根直痒。好在项梁很欣赏刘邦,借兵给你,打丫的背主奴才。

这一次,雍齿运气没那么好,丰邑被刘邦重新夺回。雍齿见势不妙,撒丫子一口气跑到河北,投了赵国。屁股还没坐定,不久项羽大军杀过来了,巨鹿之战,赵国碎了,倒霉的雍齿只好向项羽屈膝。

不过项羽从来没正眼瞧过雍齿,这让雍齿很伤自尊心。在丰邑那个巴掌大的地方,雍齿凭着豪强身份,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到了楚霸王手下,他连只草鸡都不是。

就这样,在项羽营中窝窝囊囊呆了几年,楚汉战争爆发了,他的老相识刘邦又杀回来了,项羽成了刘邦唯一的对手。

雍齿扒着手指头算来算去,觉得在项羽这儿实在没出路,还不如赌一把,重新投入到刘邦的怀中。虽说不可能像以前那么重用,总比跟着项羽被砍头强吧。

于是,他厚着脸皮,再次回到汉营。

雍齿受封

重新回归后,雍齿洗心革面,为刘邦立下了不少大功,总算没有一条道走到黑,跟着项羽殉葬。终于等来天下一统,当年的小流氓登基称帝了。

刘邦当皇帝,众兄弟们眼巴巴盼望的第一件事,就是封候拜将。刘邦那段时间,官帽子一批一批地往外分发。跟别人翘首期盼不同,雍齿老淡定了,这事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他心里明镜的,就以前自己做的孽,不被杀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其实,当时刘邦也是这么想的。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离奇,一次偶发事件,逼得刘邦不得不咬牙切齿地封了雍齿。有一天,刘邦看见一群大臣聚在一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他很奇怪,就问张良怎么回事。

张良说,这群人都是没有被封侯的,他们见您封的都是亲朋故旧,但凡跟您有过过节的,您一个没封。所以,现在到处流传说,你准备杀了这些曾经得罪过你的人。他们聚在一起,肯定是在谈,如何准备谋反!

刘邦一听,大吃一惊,连忙向张良求教。张良建议刘邦,人人都知道你最恨的人是雍齿,如果你首先封雍齿为侯,这帮人就会安心了。

刘邦虽然老大不情愿,想想事情紧急,也只有如此,方可避免灾祸。就这样,他咬牙切齿地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两千五百户。

封侯令一下,雍齿意外地捡了块大元宝,意图谋反的功臣们一看,连这玩意儿都封侯了,我们还怕什么?安心等着皇帝的圣旨就好了!

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这就是雍齿封侯的过程,不是他祖上积德,偶发的政治事件,给雍齿创造了一个机会,连刘邦都不得不顺从,实在是造化弄人。


寻根拜祖


其实雍齿与刘邦的事情,用现在商场上的博弈理论很容易解释的通。雍齿曾经是刘邦的合伙人,因为不看好刘邦而投靠别的公司;而面对背叛的刘邦二次创业,兼并了雍齿所投靠的公司,并且成功上市。雍齿从一个合伙人沦为一个打工仔,在所有人都以为对刘邦失去价值之时,结果被再次榨取了最后一丝剩余价值,那就是通过封赏雍齿来堵住其他功臣的嘴。

一、合伙人

雍齿,这个汉高祖刘邦的沛县同乡,世族豪强出身。

刘邦揭杆反秦时,雍齿率众入股。这期间,雍齿就比较瞧不起刘季这个曾经游手好闲的混混,偶尔还给其制造点麻烦。

但是,刘季何许人也,人家野路子出身比你世族出身脑子灵光的多,知道自己要成事就得依靠谁,懂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因此,对雍齿的使绊子也就呵呵了,甚至刘邦取得丰邑后,交由雍齿镇守。可见,这个时候的雍齿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比樊哙、夏侯婴这些酒肉哥们重要的多。


二、背叛

刘邦率弟兄们在外拼杀,雍齿这边献城投靠了魏国周市。面对大本营的丢失,刘邦回军攻城,此时的雍齿向刘邦真正证明了自己的守城能力,刘邦攻打丰邑都以失败告终。最后,无家可归的刘邦只得率领弟兄们投奔薛县的项梁。

被合伙人出卖,致使多年心血成为他人嫁衣,刘邦对雍齿的背叛应该是刻骨铭心的。这时候,刘邦心中估计在念叨着小马哥的名言:我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拿回来!


三、打工仔

被合伙人出卖了,辛苦拼的基业也没有了,但刘季很幸运,兄弟还在。就这样,刘季带着弟兄们经过二次创业,终于建立自己独立控股的大汉集团,雍齿所在的公司也被大汉集团兼并过来,雍齿从曾经的合伙人变成刘季手下一个打工仔。

四、开发剩余价值


这时,刘邦功成名就,大封功臣。底下这些弟兄们就有人不服,天天发牢骚,说刘邦偏心,封赏不公平;于是刘邦就请教高参张良。张良就建议道:陛下最恨谁就厚赏谁,这样让所有人都有得赏的希望。

于是,此时在别人眼中失去价值的雍齿,再次被刘邦榨取了一次剩余价值。刘邦马上封雍齿为什邡侯,位次居五十七。大家的嘴就这样被堵上了,雍齿也就心里美滋滋的偷着乐去了,刘邦也就懒得再去跟曾经的合伙人计较啥了。雍齿躲过了刘邦、吕雉对功臣的清洗,一直活到汉惠帝三年才去逝。


苏纪龙侃历史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人。从小可是一块长大的。但是呢雍齿这个人阴险卑鄙。是一个十足的小人,为了自己可以不惜陷害刘邦。刘邦起义后呢,雍齿跟随刘邦反秦。当年秦军包围了丰县。刘邦打败秦军后,就把丰县交给雍齿驻守。没想到,刘邦走后,雍齿将丰县献给了魏国。刘邦知道后,非常气愤,带兵攻打,没有攻打下来。后来从项梁借兵,这才打败了雍齿。雍齿不断陷害刘邦,有一次帮助项羽差点要了刘邦的命,项羽有一次要杀刘邦的父亲,就是雍齿出的馊主意。从这些事情就知道刘邦恨不恨雍齿,讨厌不讨厌他。

刘邦登基后,那肯定要奖赏跟随自己的兄弟将领。封赏张良,让张良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谦虚不敢承受三万户,最后封张良为留侯,一起封赏的还有萧何等人。

大家都看着刘邦封赏有功之臣,还有没有得到封赏的。有一次刘邦看到一群将领常常坐在一起议论。刘邦就为这些人聊什么呢。留侯说,他们在商议反叛。皇上很是惊讶,国家这才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叛乱呢。留侯说,皇上以布衣身份出身夺得天下,封赏了萧何等人,诛杀仇人。现在呀,将领开始计算功劳,认为天下不够封赏的。害怕有过过失而被诛杀,所以就一起商议造反了。皇帝说这可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此生最恨谁呀,群臣都知道的。皇上说雍齿陷害我,但是因为功劳对,所以不忍心杀他。留侯说那就先封赏他,这样群臣看到了,就会坚信自己会受到封赏。于是刘邦就封赏了雍齿。

刘邦之所以没有杀雍齿,反而封赏了雍齿,是万不得已,为了消除群臣将领的反叛之心。也体现一个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待有功之臣的方式。


华语历史


刘邦贵为大汉的开国皇帝,虽能够知人善任,但是却没有容人之量,能够同甘共苦,但是却不能共享荣华富贵,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刘邦。而大汉建立后,刘邦大封天下,所封之人均是立过汗马功劳的人,但是其中却有一个例外,他便是雍齿,一个背叛过刘备的人,而雍齿之所以能够封后最大的原因就是刘邦实施政治手段的产物,所以雍齿是幸运的。



雍齿一叛刘邦

雍齿与刘邦本是沛县老乡,但是起初并不交好,曾因水源问题起过冲突。刘邦起事后,雍齿追随刘邦,一次,秦军围攻刘邦于丰邑,刘邦将秦军打败之后,力排众议将自己的根据丰邑地交给了雍齿看管,不料雍齿背叛刘邦,率部投靠魏国,献出丰邑,刘邦在带兵返回丰邑时发现雍齿背叛了自己大怒,却也无可奈何,这便是雍齿第一次背叛刘备。


雍齿二叛刘邦

雍齿第一次背叛刘邦后,刘邦无奈投靠了项梁,并且靠向项梁借兵,收复了丰邑,而这时雍齿灵机一动也投靠了项梁,因此二人又在同一帐下,雍齿最后也又投入到刘邦的阵营。但是在之后的楚汉之争之时,雍齿再次背叛了刘邦。选择追随项羽,但是在项羽的帐中并没有受到重用。

雍齿为何二叛刘邦

雍齿多次背叛刘邦说到底还是因为一个嫉妒心理,二人原本的是沛县老乡,又都是混混头子,而且雍齿还隐隐的要压刘邦一头。但是至从刘邦起事后,地位水涨船高,虽然刘邦也很礼贤自己,但是由于自尊心的作怪,雍齿并不领情,总觉得自己不比刘邦差,所以一有机会便要背叛刘邦,出去在混,想要混的比刘邦强,证明自己。



刘邦为何重赏曾二次背叛自己的雍齿

雍齿确实很幸运,有很多与刘邦出身入死的兄弟,最后下场都很是凄惨,而雍齿一个屡次背叛刘邦的人却能受到封侯,并且得以善终。这主要归结于刘邦的一个政治手段,刘邦刚登皇位之时,大封天下,但是刘邦所封之人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所以刘邦广被天下人所议论。


一次,刘邦听到很多将士在议论一些什么,便问张良:“他们在议论什么?”,张良答道:“议论如何谋反”,刘邦大惊问道:“为何,今天下已定,天平日子不过,为何要谋反呢?”张良答:“您安天下之后,所封所赏之人都是跟您关系好的,这也有罢了,而您对跟你关系差的或者曾经有过节的,都十分冷淡,他们怕您秋后算账,所以预谋谋反”,刘邦知道张良的意思后又问:“那该如何是好呢?”,张良答:“其实,也很简单,你只要封赏一个跟自己厌恶的人,或者说是曾跟自己有过过节之人,便可打消众人的顾虑”,于是刘邦想来想去便想到了雍齿,更是将其封了侯。


综上,雍齿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比彩票中大奖还要幸运,相当于天上掉金子,还砸在了他的头上,更重要的是还没砸死。雍齿的侯位可以说是白捡来的,本以为刘邦不找自己算账也就罢了,没想到还给自己封侯,幸福来的太突然了,真是世事难料啊!我想雍齿时常也会这么感慨吧!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历史时刻录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他经过反秦抗楚,在垓下之战中西楚霸王兵败自刎而死后,刘邦登基为帝,建立了大汉王朝。而雍齿和刘邦是同乡,在开始的时候雍齿和刘邦一起起兵反秦,并且刘邦对雍齿还颇为信任和重任。


但是雍齿素来不服、轻视刘邦。后来雍齿献出丰邑投靠了魏国周市。刘邦故而很生气,所以攻打丰邑,但却攻打不下,刘邦拿不下丰邑只好投向来项梁军,而后项梁借兵给刘邦,刘邦这才打败了雍齿。后来雍齿又投了赵,而后又再次降了刘邦。

在刘邦心中,雍齿可谓是他最痛恨的人,但是后来刘邦建立大汉后,大封功臣,而刘邦最痛恨的雍齿不仅没有被处罚,而且还被封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雍齿后来去世后,谥号为肃侯。

那刘邦最为痛恨的雍齿,后来为什么没有被杀还被封了侯呢?


刘邦之所以不杀雍齿还封了他为侯,这就是他的权术,同时他这样做就是为了安抚众人。因为刘邦能建立大汉王朝,除了他个人能力出色外,还有就是他有一批文臣武将的功臣,在封赏的时候,很难做到完美,故而没有封赏的人心里多少会有些怨言和担心。而刘邦连他最恨的雍齿都封为侯了,更不用说为大汉立下功劳的功臣了,这些功臣也就不用担心了。

因为在刘邦建立大汉后,封赏了很多大臣,但还有一些没有进行封赏的,而刘邦在高处看到地上有很多人在议论什么,于是他就问张良。张良说他们在商量反叛。


刘邦听后好奇,为什么天下刚刚安定,他们为什么还要谋反呢?张良就说,现在封赏的只是萧何、曹参等一些皇上亲近的人,所杀的都是皇上痛恨的,所以没有得封赏的担心自己得不到封赏,又怕自己有过失而被杀,所以他们就商量造反了。

大汉王朝刚刚建立,听了张良所说,心里非常担心,就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就对刘邦说,你最痛恨谁,又是大臣们所知道的,刘邦就说是雍齿。

张良就说,那现在就封赏雍齿,别人看到最痛恨的雍齿都被封赏了,其他人就不会担心了。


刘邦听后,他心里虽然深恨雍齿,不过他为了大汉王朝,为了安抚众人,于是就封雍齿为什邡侯。就这样刘邦最痛恨的雍齿不仅没有被杀,还被封为了侯。


中孚鉴


这个雍齿最后能够封侯,不得不说是特殊情况下的一个特例,雍齿得感谢张良,怎么的也得请他吃个饭喝个酒什么的。

据说有一天,刘邦和张良走在路上,看到以前的许多手下窃窃私语,还不时的朝刘邦看。

刘邦什么人,专门玩人的主,心里知道肯定有事,就问这个张良,这些人都在说什么呢,鬼鬼祟祟的。

张良一听刘邦这么问,就说:“陛下难道还不知道,他们是要谋反呀!”

刘邦一惊,问:“怎么回事?天下刚刚平定下来,他们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想要造反呢?”

张良说:“天下是定了下来,可是功劳都这么久了没有封到他们。陛下所封的都是跟自己关系好的,这样也就罢了。以前得罪陛下的得不到封赏也就算了,就怕最后再来个秋后算账,再给整死了就不合算了,要是那样的话,横竖都是死,不如造反的言论早就在他们那里流传多时了,原以为陛下是知道的,不想陛下还不知道这个事。”

刘邦一听,真的惊呆了,就问张良:“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才好呢?”

张良想了一会,说:“这种情况,只有稳住他们,才能摆平这个事情。”

刘邦又问:“怎么稳住?具体怎样操作?”

张良也问:“陛下平生最恨的人是谁?只有大家都知道陛下最恨的人得到了封赏,他们才会安心,不然大祸就在不远处,随时可能生出祸乱。”

刘邦说:“平生最恨雍齿,几次背叛,但又立过大功,想杀又不忍。”

张良说:“现在可以急封雍齿为侯,其他诸将必不会在造反了。”

刘邦见事态严重,就急封雍齿为什方侯。雍齿能够封侯,离不开张良。

果然封了雍齿为侯以后,诸将都高兴起来庆祝:“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担心什么?陛下最恨的就是雍齿……当年……如今……”

就这么的,雍齿本来还在刘邦杀与不杀的犹豫不决的生死线上,被张良这一点拨,刘邦就再也不能杀雍齿了,还给他封了侯。


乙丙丁6


刘邦登基后,打算赏赐所有跟自己一起走过来的功臣们。张良没有战功,却是运筹帷幄的功臣,刘邦封食邑三万户,在齐地任选。张良婉言谢绝,对刘邦说,我十分感激皇帝对我的照顾,很想念我们第一相见你收留我的地方留城。刘邦于是封张良为留侯。萧何,曹参等人也都被封。

刘邦封臣,下面很多人议论,多是些有过战功的人,有的说自己的功劳大,有的互相指责有过过错,不能封官。刘帮就问张良如何?张良说,你现在封的多是萧何,曹参这些亲近的人,诛杀的是那些不喜欢的人。这些人议论,是害怕你知道他们以前他们的过错,不但封不了官,还可能被杀了啊!刘邦问计张良,该怎么办?张良说你就封一个你现在最恨的人,就可以了。

刘邦听从张良的计策,封了雍齿为什邡肃侯。提起雍齿这个人,刘邦咬牙切齿的恨他,本来两个人是发小,刘邦起兵时,雍齿就跟随,但是雍齿每到刘邦失败时就投靠了敌人,来回几次,最后还是随了刘邦,刘邦念最后他有功,没有杀他。

张良的计谋,是为了让刘邦稳定人心,封雍齿为侯,其他的人就不会再议论担心什么了。


路遥lgy


皇帝作为一个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他要的是忠心,无权谋无心计之人,雍齿是一勇武,而不是一个有心机的政治人物,当初他反叛刘邦是打心眼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不过是一个地痞流氓,凭着自己笼络人心的手段,利用权谋之术,一步步走向权力的中心,他是时势造就了他,当上皇帝的。而刘邦想法恰恰相反,他认为不管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只要达到最终目的,一切历史都可重写,权力可代表一切。刘邦很多作派,雍齿是反对看不惯的,而刘邦确不以为然,他认为胜者王侯,败者贼,自己当上皇帝是自己的本事。他为什么不杀雍齿,原因有三,其一,刘邦这人认为雍齿为人只是一个武夫,没有心机,没有政治头脑,直性子,对自己的政权够不上威协,其二,江山以经打下,政权初建,人心不古,自已怕驾驭不了这帮谋臣,勋贵,把这批人杀了,对自己刘氏政权的巩固是百利而无一害,但是杀功臣就要找借口,找理由,说某某谋反,有反叛之心,比如韩信被杀就是一个例子,而诛杀功臣又怕天下人说自己薄情寡义,心胸狭窄,什么办呢?他想到了雍齿,把雍齿推出来来证明自已不是乱杀无辜,而是这些人该杀,他们心存异志,时有反心,所以杀之,你们看看向雍齿这样曾经与我为敌,我都可以既往不咎,封他为候,可见自己是一代明主,而不是气量狭窄的小人,这就是一个政治人物的高明之处。


风雨同舟129273794


雍齿是刘邦的老乡,开始的时候和刘邦一起参加反秦起义,后来背叛了刘邦,在刘邦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后,刘邦听取张良的建议,没有杀雍齿,而是给他封了侯,主要是为了安抚人心,毕竟曾经是刘邦的敌人,后来归顺的不在少数,如果按刘邦自己的喜憎来进行分封,好多人会自危,不利于刚刚稳定的朝局,所以刘邦用给雍齿封侯来安抚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