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论坛独家专访】 邱贻生:将非遗教育融入民俗活动

【中国服装论坛独家专访】 邱贻生:将非遗教育融入民俗活动

【中国服装论坛独家专访】 邱贻生:将非遗教育融入民俗活动

【中国服装论坛独家专访】 邱贻生:将非遗教育融入民俗活动


毛猴制作技艺传承人 邱贻生

毛猴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又名“中国蝉蜕”,是北京独有的民间手工艺品,主要靠四味中药材--蝉蜕、辛夷(玉兰花凋谢后留下的毛绒状物)、白芨和木通组合,按人的肢体特征粘接成各种形态的猴像,展现老北京民俗文化与生活趣味,是老北京的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作为北京传统民间工艺,毛猴曾经在老北京历史上风行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风靡一时的毛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目前掌握这种工艺的艺人已屈指可数,而且后继乏人。培养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是老一辈手工艺者共同的愿望,如何发掘传统工艺并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作为毛猴制作传承人的邱贻生认为,非遗传承应当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大纲里就有所体现。非遗文化的教育可以配合传统民俗节日,通过节庆习俗与历史故事来与后辈们进行沟通,会比较容易把这种技艺所蕴含的文化活现,有助于后辈们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