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国民党元老,也是书法界著名的草圣于右任,晚年在台湾,最思念的一道美食,就是这碗三原疙瘩面。

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一)东北开店的三原老板

人和土特产到底不同,土产离故乡越远越贵。人离故乡贱。田彬彬自小随父母在吉林到处流浪打工,居无定所。他对这句话有很深的理解。

田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陕西三原来东北的,在这里成的家。82年有的田彬彬。田父跟一般的东北人不同,他没地。所以,活的没底气。有舌头长的,背后叫这家子是“大盲流子”。

为养活一家子,田父进城打工。最开始城里没钱租房,他洗碗,端盘,保安什么活都干,只要老板管吃管住。

就这样,熬了快十年,田父在吉林的龙潭开了家面馆,卖抻面。田父算是当了小老板。后厨,端盘,算账他一肩挑。成了比当服务员更累的面馆小老板。

(二)门面冷清,疙瘩面配方

生意半死不活。田父没招了,想起老家三原的疙瘩面。决定试试看。他早年出来,没吃过,更没学过。

于是田父打电话给老家亲戚,让打听疙瘩面怎么做。亲戚几天后回话,说找到愿意出菜谱的师傅,人要500块。田父挂了电话。沉默好久,去邮局汇款了。

(三)生意渐兴,望子成器

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收到菜谱后,田父一连做了七八天,头几天都家里人吃。田彬彬都快吃吐了。媳妇儿说可以了,他才开始在店里卖。说是卖,其实都半卖半送。然后,田父的面馆火了。

面是一面三吃,看着稀奇。再者,面口感跟东北抻面和机器面完全不同。碗里三个面条缠绕而成的大疙瘩,一筷子夹起,碗里没断面。

三碗卤,一碗纯肉,浓油重酱,极其鲜美。面条一搅,吃起来简直绝配。第二碗是韭菜酸汤,但酸而不烈,极其爽口。第三碗是蒜泥辣子,辣子用油破过。一端上来,闻着最香的就是这碗。

因为这面卖的独一家,田父的小面馆很快火了。生意一好,人就忙得不可开交。田父让田彬彬来店里帮忙。

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其中许多也是外地来东北打工的。有说夸面好吃的,也有夸孩子懂事的。田父都笑着应承下来。他知道,儿子田彬彬不是学习的料。听着客人的夸赞,想着把手艺传给儿子。那年96年,田彬彬14岁。

(四)粗心惹祸

90年代风起云涌,田彬彬正是有点张狂的时候。他才不想开面馆,他的理想是做道上大哥。田父让他去后厨传手艺,他是学的心不在焉。田父气的抽了一顿,才好点。

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这天,有人向田父订了三桌子菜。说有外地来的兄弟,专门要来尝尝这碗疙瘩面。一般这种预订,要交订金。这人没交,因为脸大。

晚上田父厨房里忙着配菜,做面交给田彬彬。结果田彬彬走神了。订餐那人他认识,是当地一个混混儿,田彬彬见着要叫哥的。他一走神,把碱当盐撒到汤里了。两个调料盒都是一个色。

十几个人到了,喝酒吹牛。吃到面时,直接吐了。那人叫田父出来,田父尝了口汤,就道歉。那人说他面子丢了,叫田父把他吐在地上的面吃了。田父不语。然后,当晚店就给这伙人给砸了。田彬彬亲眼看着那个混混拿酒瓶砸在田父脑门上,酒瓶直接碎了。

田父没报警,在儿子和媳妇儿的搀扶下,进诊所处理一下伤口。也没打田彬彬,只是说了声,“你把碱当盐了。咱是开面馆的,下次可不敢这样了。该是啥料,就是啥料。”

田彬彬哭的都没眼泪了。

(五)恪守本分,真材实料

从那次之后,田彬彬把配方和程序记到骨子里了。面擀得又匀又薄,用刀切丝。煮熟后,用葱油拌匀,拿筷子卷成团装盘。许多人吃到后,问是哪个牌子机器做的--这是同行。田彬彬都笑着回复,手工面。再问怎么这么细,他就不说了。

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卤肉臊子,一定用前腿肉。放油把八角,桂皮,香叶和葱姜炒香。再放切碎的肉,用酱油,甜面酱,和盐糖调味。坚决不放味精。最后添水炖煮。熬出来的卤肉臊子色泽诱人,味道浓香鲜美。

做酸汤,放醋的时间是关键。醋要提前放,再放酱油,胡椒粉这些。熬住时,酱香越来越浓,醋渐渐挥发。所以,闻着酸香,让人流哈喇子。实际吃的时候,味道回味无穷,没多少醋了。

面百做(陕西篇)第九篇:三原疙瘩面,22年来刻骨铭心的规矩

最后蒜泥辣子,材料实在就行。辣子一定要选秦椒,这种辣子香而不辣。辣味自有蒜泥。蒜泥铺上辣面,混油一泼“刺啦”,香飘满街。许多街上客人就是让这香味给勾进来了。

田彬彬比于右任幸运,他回过老家三原几回。吃着正宗的疙瘩面,感慨万千。

随着田彬彬慢慢变成田老板,最后变成老田。田父已在家抱孙子了。老田又再开了三家分店。都是直营。师傅都是他自己亲手带出来的。没敢开加盟店,怕砸招牌。因为他怕加盟的守不住他的规矩:“认真,料也真”。

①三原,位于陕西关中,归属咸阳。因境内有白鹿原,丰原,孟候原,所以称“三原”。

②于右任,三原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③疙瘩面,三原特殊小吃。原清朝光绪年间,“悦来馆”李善思创制。后风靡三原,曾为慈禧西逃时,钦定御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