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沪、融杭——江南水乡小城两张“新名片”,孰轻孰重?

嘉兴,笔者现在生活的一座江南水乡小城。曾经的江南水乡,文人辈出,一艘红船驶出一片崭新的天地……今天笔者想说是却是两个词,从这两个词里一探嘉兴的发展。这是事关嘉兴未来发展的两个词,却也是正在进行的两个词——接沪、融杭。

接沪、融杭——江南水乡小城两张“新名片”,孰轻孰重?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参加一些推荐会、招商会,每每在开局介绍的时候总有这样的字眼: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典型的江南水乡,丝绸之府,地理位置优越,北接上海,南连杭州,是沪杭之间的交通枢纽……虽然坐拥得天独厚的优势,嘉兴的发展却一直处在浙江中游,虽然其中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然后更多的还是需从自身上找原因——未打造出自己的核心产业集群。

然后,形势在这几年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从国家战略出发,省政府支持,嘉兴似乎要迈出了快速发展步伐,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这两个词:接沪、融杭。

接沪、融杭——机遇就在眼前不可失

2017年7月,浙江省政府同意嘉兴市设立“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嘉兴市印发《嘉兴市创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行动计划(2017—2020年)》;接下来更是动作频频,承接上海溢出产业之目的十分明显,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推介大会暨 2018上海·嘉兴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轨道交通更是成为嘉兴“一号工程”……教育、科技、医疗、社保,交通等多方面全面发力。接轨上海最明显的特征,房价的快速上涨让嘉兴在全国人民面前“火”了一把。

接沪、融杭——江南水乡小城两张“新名片”,孰轻孰重?

融杭最主要的任务落在了嘉兴下辖的海宁市身上。作为全国百强县,海宁以其地理位置和发展状况是融杭的最佳“人选”。临平与余杭是多年的“邻居”。杭海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就是最好的证明,海宁人下班之后去杭州吃个饭再回海宁已经不是奢望,很快即成现实。“杭海新城”,定位接轨沪杭科创新区,拥湾发展产业高地、深度融杭品质新城。让海宁成为融杭的最佳“人选”。顺便说一句,海宁地王不在市区,而且临杭新城。

接沪、融杭都是地方主动作为,然而目前嘉兴似乎落后了,竞争对手或者实力强劲,或者先行一步,让嘉兴的未来发展还是略显坎坷。昆山承接上海产业外溢,发展强劲,多年来稳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现在南通与嘉兴竞争已经领先一步,上海第三机场选址南通海门,这实质性的一步至关重要,这将带动大片周边产业兴起;德清借助更加便利的区位优势,已经融杭多年,德清打造创新走廊建设承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产业溢出;主动对接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喊出口号:未来,杭州与德清同城生活。

接沪、融杭——未来可期需努力

泼了冷水,还要打气!任何的成功都是伴随着困难和竞争,起跑线上总是有对手的。机遇确实是摆在了嘉兴的面前。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浙江全面接轨上海,这是大环境、大战略!有了这样的大战略就有了定心丸,有了定心外,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年初七上班第一天,2019嘉兴三级干部大会上布置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和“项目攻坚推进年”“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连沪、连杭交通圈,高铁先行,城际铁路开工,轨道交通推进……要致富,还是“先修路”;平台建设,G60科创走廊,嘉兴科技城,嘉善硅谷科技园区,张江长三角平湖园……平台才是承接产业外溢的载体,做好服务,做好“店小二”;人才建设,不论那个世纪,最贵的依然还是“人才”,抢人大战将一直继续下去,嘉兴如何才能从中脱颖而出,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接沪、融杭——江南水乡小城两张“新名片”,孰轻孰重?

接沪、融杭千头万绪,从线头中抽出主线,由内而外吸引投资,由外而内推动发展,双向并行,缺一不可。政策落实,踏实肯干,最后才能出成绩。这才是发展之道,两手都要硬,两手都要抓。其实不仅是上海、杭州,还有苏州和宁波,同样作为“邻居”的嘉兴区位优势也是明显,接下来是否可以和苏州、宁波有所对接,对方都是万亿级的城市体量,嘉兴或可从对接中获益,承接部分产业外溢,对于推进嘉兴城市发展。至于接沪与融杭孰轻孰重?关键还是看政策是否对路,是否能落实到位,如果仅仅是停留在口号阶段,结果其实可想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