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精於辨證,善於用藥。在處方時,經常雙藥並書,寓意兩藥的配伍應用,其間有起協同作用者,有相互作用產生特殊效果者,有相抵副作用制其偏勝者,皆稱為“對藥”。祝諶予先生曾侍診施師案前,積累有百餘個對藥,日後經總結整理,講授於北京中醫學院。呂景山在此基礎上,又予增修整理,撰成《施今墨對藥臨床經驗集》等書,在中醫藥界廣為流傳。茲以施師用藥之配伍,選擇若干,予以闡介評述,或可為祝、呂二氏之補遺。若與本書醫案相互參閱,尤可深刻體會施師用藥規律。

鹿角膠

性味:甘,溫。(鹿角:鹹,溫)

功用:益精生血,溫補肝腎。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鹿角膠、阿膠:補腎益精,養血.生血。用治腎虛血虧之月經過多,崩漏,習慣性流產,白帶,經閉,不孕症,據證可分別參以膠艾四物湯、左歸丸等。且可治療血虛之頭痛、眩暈、健忘,以鹿角膠填精通髓,阿膠養血生血。

2.鹿角膠、紫河車:補腎益精,大補先天。①治腎虛之遺精、陽痿、早洩、男子發育不症,常合五子衍宗丸等方用。②治虛勞腎虧諸證,用治阿狄森氏病、小兒早老症、一氧化碳後遺症、脫髮重症,可合八珍湯、腎氣丸等。還曾用治腰椎結核、糖尿病等。

3.鹿角膠、龜板膠、阿膠:通補任督,溫陽滋陰。龜鹿二仙膠,通補任脈、督脈,填精益髓;阿膠養血生血,潤燥復脈,血充則衝脈血海自足。衝、任、督一源而三歧,其源即腎之天一真水。可見三膠之配伍,實為腎經虛損發。三膠合用,治高血壓病(虛證)、動脈硬化症、神經衰弱、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尿病、潰瘍病等慢性病,常作善後補虛時用。虛熱加白薇、石斛、茯神、生地、麥冬,虛寒加參、芪、桂、附、杜仲、巴戟,氣足合八珍、十全大補湯、當歸補血湯等。

4.鹿角片、山甲片:散結化瘀,消腫止痛。用於乳房硬結(纖維瘤、小葉增生症),甲狀腺瘤,頸淋巴瘤,子宮肌瘤等。

5.鹿角膠、虎骨膠:強壯筋骨,治久痺、久痿屬肝腎不足者。仿虎潛丸,用時可加龜板、蓯蓉、巴戟、杜仲、牛膝、生熟地等。

【評按】

李中梓雲:"鹿得天地之陽氣最全,善通督脈,足於精者。"龜得天地之陰氣最全,善通任脈,足於氣者。"龜板膠、鹿角膠配伍,稱龜鹿二仙膠。"二物氣血之屬,味最純厚,又得造化之玄微,異類有情......"韓懋擬異類有情丸,用鹿茸、鹿角霜、龜板、虎脛骨、豬脊髓、豬膽汁,治奇經虛損諸症,即是其例。

鹿角人藥通督脈,鹿茸壯陽氣,鹿膠補精血,鹿角片又可助陽活血,散瘀消腫。施師在臨床上,用鹿角膠者居多。鹿茸僅作壯陽用,若用鹿角(或鹿角霜),則以治療久瘍不斂或各種腫瘤為主。在治療神經衰弱丸方中,以鹿茸補陽氣虛,鹿膠治陰血虛,並配以河車、人參、阿膠及八珍湯,氣血並調,陰陽分治,緩調補虛,益精養腦。

鹿角膠益精生血,通督養腦。施師用治內分泌疾病及精神症狀。如阿狄森氏病、小兒早老症,河車與鹿角膠相配,合附桂八味丸、十全大補湯。治神經症時,加白薇、龍骨、牡蠣、小麥、甘草等,安神鎮靜。

三膠並用,衝、任、督同調,治療男、婦科虛損病症,如遺精、陽痿、早洩、不育、不孕、經閉、崩漏,或精血虧虛,或精血漏失,用以補養、充填、固攝,常合六味地黃、五子衍宗、膠艾四物諸方。

凡血虛、失血引起之眩暈、失眠、健忘重症,斷為腦髓空虛者,施師常用河車、鹿角膠、阿膠三味,補腎充髓,養腦生血。而久痿、久痺,肝腎虧虛者則參虎潛丸意,鹿角膠、龜板膠、虎骨、蓯蓉、巴戟同用。

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膠類滋補藥物時,施師常配合理氣和血或健脾和胃之品,如內金、陳皮、枳殼、砂仁、山楂、玫瑰花、白芍、當歸等,動靜相濟,以助吸收。

生地黃 

性味:甘,寒。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功用:涼血清熱,養陰補腎。施師臨證經驗:

1.生地黃、白茅根:清熱涼血,解毒退熱。①各種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白喉、傷寒、流行性感冒。見高熱,煩渴,或身現斑、疹、痘,舌紅脈數者。②各種原因引起之衄血、咳血、紫癜、便血、尿血,見血熱妄行之證者。③風溼熱,發熱,關節紅腫,口渴,舌紅者。上述各證若熱甚不退時,可加鮮生地、鮮茅根大劑同用。

2.生地、石斛、麥冬:養陰生津,清熱除煩。①治糖尿病口渴思飲,消谷善飢,配大劑參、芪用。如渴甚則以鮮石斛、金石斛、生熟地、麥冬同用,其清熱養陰作用更佳。亦可加綠豆衣、山藥、五味子、花粉等。②神經官能症,煩躁不安,情緒易激動,口苦,口乾,脈數。是景嶽服蠻煎法。合千金溫膽湯去生薑用。③熱病後期,口乾舌燥,煩渴欲飲,納呆津少,或有低熱不退。用鮮生地、鮮石斛。

3.生地黃、細辛:生地甘寒,養陰清熱;細辛辛溫,通絡止痛,為少陰引經藥。兩味配對,寒溫相須,無燥熱、滋膩之弊。施師處方兩藥同搗,寓有是理。治各種口腔炎、牙齦炎、咽炎、腮腺炎,有清熱消炎作用。治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痛、睪丸腫痛,且用治關節痛非熱證者。

評按

地黃用法有三,即鮮地黃、乾地黃、熟地黃。施師用以清熱涼血,常鮮生地、乾地黃同用;若用以補腎養陰,則生、熟地黃同用。除生地、細辛相配之外,尚有熟地、砂仁同搗,以免甘寒滋膩的用法。

丹參

性味:苦,微寒。

功用:活血化瘀,和血通脈。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丹參、丹皮:丹參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丹皮清熱涼血,透邪洩熱。①急性風溼熱、風心病發作期、低熱心悸合青蒿鱉甲散,關節紅腫熱痛加防己、秦艽、忍冬、生地、紫草等。②糖尿病陰虛血熱,見消渴煩熱,口渴喜飲,舌紅,加生地、石斛、麥冬、玄參。③婦女經閉,經期發熱,痛經,月經不通,產後小腹痛,有血熱瘀滯者,合四物湯、澤蘭葉湯、失笑散等。④皮下出血,吐血,衄血等,加生地、茅根、仙鶴草、阿膠、芥穗炭等。⑤慢性炎症,腹部包塊,發熱者。腹膜炎合青囊丸、小柴胡湯等,闌尾炎合千金葦莖湯、大黃牡丹皮湯等。⑥瘧疾,肝脾腫大,寒熱往來,合小柴胡湯、達原飲。

2.丹參、檀香、砂仁:即丹參飲,理氣活血止痛。①治冠心病、風心病,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用。②食道病(炎症、腫瘤),合旋覆花湯、枳實薤白半夏湯等。③急慢性胃炎、潰瘍病,見胃痛、黑便有氣滯血瘀者。

3.丹參、三七:丹參活血通脈,祛瘀生血,三七散瘀定痛,為治心絞痛主藥。痰溼合菖蒲、遠志,氣滯加木香、香附、蘇梗,胸悶合瓜蔞、薤白,心悸怔忡氣陰虛虧者可合生脈散用之。

4.丹參、乳香、沒藥:各種疼痛,如胃痛、痛經、脅痛等,以瘀血阻滯者效。出張錫純活絡效靈丹。

評按

李時珍:"丹參能破宿血,補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帶下,調經脈,其功大類當歸、地黃、芎勞、芍藥。"故有"丹參一味,功同四物"之說。

香附

性味:辛、微苦,平。

功用:行氣活血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香附、烏藥:出《韓氏醫通》青囊丸。行氣除脹,凡氣滯所致之脘腹脹滿、少腹脹痛均可用之。合平胃、二陳、金鈴子散等方,治脘腹脹滿疼痛。合膠艾四物湯等,治婦女痛經,子宮附件炎,經閉等。

2.香附、蘇梗:即香蘇散,和胃止嘔,寬胸理氣。治急性胃炎,嘔吐噁心,脘腹痞痛,合藿樸夏苓湯、左金丸、平胃散。治胸痺氣滯者,合瓜蔞薤白湯、丹參飲。治妊娠胎動不安,肚腹微痛,加芩、術、砂仁、白芍、阿膠等。

3.香附、五靈脂:出《赤水玄珠》。施師用時常加二二醜研細末,米醋泛丸,稱為五香脫敏散,治哮喘、蕁麻疹等過敏性疾病。

評按

王好古云:"香附,陽中之陰,血中之氣藥,凡氣鬱、血氣必用之。"李時珍稱本品"乃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在臨床上,常用於胸、脅、脘、腹各部疼痛,見氣滯血瘀者。

知母 

性味:苦,寒。

功用:清熱降火,瀉肺滋腎。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知母、黃柏:清下焦溼熱,瀉龍雷相火。①男子夢遺,女子夢交,屬相火妄動者,合丹皮、五倍子、金櫻子、桑螵蛸、龍骨、牡蠣、生地、龜板等,瀉火澀精。②男子強中,陽舉不倒,用大辛}陰丸臺增液湯。③腎炎、腎盂炎、腎結核之血尿,用大補陰丸、豬苓湯、二草丹(旱蓮草、車前草)等合方。④糖尿病煩渴尿多,知母、黃柏參增液湯、黨參、黃芪等用。⑤癃閉,小便不利,用黃柏、知母、肉桂,即滋腎丸。

2.知母、貝母:清熱化痰,即二母丸。治支氣管擴張、肺炎、支氣管哮喘發作期,痰多色黃質稠,胸悶,脈數。可與黛蛤散、瀉自散、麻杏石甘、三子養親湯等合用,據證選方。

3.知母、石膏:清瀉陽明之火。治熱病,高熱煩渴汗出,用於傷寒、副傷寒、肺炎、瘧疾等病。若用於糖尿病煩渴欲飲,可取三黃石膏湯、自虎加人參湯之義。

評按

李時珍:"知母之辛苦寒涼,下則潤腎燥而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乃二經氣分藥。"臨床用治肺、腎病多,而以火熱者為宜。

訶子

性味:苦,酸,溫。

功用:澀腸止瀉,斂肺下氣。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訶子、血餘炭:澀腸止血。用治急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及腸結核,大便膿血者。溼熱證加銀花炭、赤白芍、苡仁、左金丸等。脾虛證加入參苓白朮散、附子理中丸用。

2.訶子、桔梗、甘草:名訶子亮音丸,治聲音嘶啞。治急性咽炎,合殭蠶、花粉、金果欖、錦燈籠;治肺結核之失音,加鳳凰衣、沙參、麥冬。聲帶結節、息肉亦可用之。

評按

訶子對各種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施師於20世紀30年代時即用於急慢性痢疾,未必以"澀"字為拘泥,但其配伍又據證而施,可見於"消化系統疾患"相應醫案。

紫草

性味:苦,寒。

功用:活血化瘀,涼血解毒。

施師臨證經驗:

1.紫草、浮萍:涼血透疹,用於風疹、麻疹、猩紅熱,水痘初起,可合荊芥、蟬衣退熱。

2.紫草、仙鶴草:涼血止血,治血熱所致的月經過多、子宮出血,紫癜等。

3.紫草、紫花地丁:涼血清熱解毒,用於熱痺、皮膚血毒,亦有用於血友病的。

4.紫草、蘇木、木蝴蝶、威靈仙:解毒攻瘀,散結化瘤,用於婦女腫瘤(包括子宮頸癌、子宮肌瘤)。

評按

李時珍:本品"人心包絡及肝經血分,其功長於涼血活血。利大小腸。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熱毒盛,大便閉澀者,宜用之。"

仙鶴草

性味:苦,澀,平。

功用:收斂止血,強壯,補虛。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仙鶴草、阿膠:廣泛應用於各種出血,如紫癜、尿血、便血、久痢膿血、咯血、子宮出血等。月經淋漓不淨,用仙鶴草、雞冠花、伏龍肝、荷葉,大劑量煎湯代水,煎煮辨證方藥(見月經過多),其止血作用較好。且能用於各種心臟病,補血強可調整心律,治療心律不齊,以心陰(血)不足者為宜。

2.仙鶴草、臥蛋草:養血強心,治療心悸怔忡、心動過速。可與龍眼肉、遠志、茯神等同用。

評按

仙鶴草為常用止血藥,且有養血、強心作用,故有補虛作用。民間稱為脫力草,用治疲乏無力者。施師除用於血證之外,還常用於各種心臟病,仍以心血不足、心陰虧損者為佳。

茺蔚子

性味:甘,辛,微寒。

功用:活血調經,洩肝平目,通腦化瘀。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茺蔚子、夏枯草:清洩肝熱,乎降血壓。治頭重腳輕,頭暈目眩,身痛肢麻,耳嗚,心悸,失眠,脈虛數之虛性高血壓,或腦動脈硬化,或腦供血不足等,是"靜通"之要藥。

2.茺蔚子、澤蘭:活血通經,治療婦女閉經,常與膠艾四物湯、失笑散同用。

評按

茺蔚子與石菖蒲活血通竅,茺蔚子與白蒺藜通絡止痛,分別見石菖蒲、白蒺藜條,於茲不再複述。茺蔚子為益母草的種子,據研究有收縮子宮及降壓藥理作用。施師尚取之治療偏頭痛、癲癇、中毒性腦病,是其發展者。

海浮石

性味:鹹,平。

功用:清肺化痰,軟堅散結。

施師臨證經驗:

1.海浮石、瓦楞子:與滑石、魚枕骨、風化硝、海金沙同用,治療泌尿繫結石,有排石作用。與蘇木、地榆同用,治療子宮頸癌;與消瘰丸(玄參、貝母、夏枯草)同用,治頸淋巴結核,有軟堅散結作用。配代赭石、烏賊骨等,治潰瘍病胃酸過多症,有中和胃酸作用。作為軟堅散結藥,施師還用治肝脾腫大、脅腹包塊等。

2.海浮石、旋覆花:清化痰熱。用於痰粘稠,色黃,胸悶痛,咳嗽氣喘,甚而咯血,由肺熱所致者。如急性肺炎、肺膿瘍、支氣管炎、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等。

評按

《丹溪心法》咯血方,用青黛、海浮石、訶子、黑山梔、瓜蔞仁,治肺熱咳嗽痰血,可見其清肺止咳化痰之功,有一定止血作用。海浮石有兩種,或是由硅酸鹽組成的浮石或是以碳酸鈣為主要成分的石花,具中和胃酸之作用。古方曾用治血淋,施師用於泌尿繫結石之石淋,或有所宗。其軟堅散結作用,較有特點,當進一步研究。

白蒺藜

性味:苦,溫。

功用:祛風通絡,平肝熄風。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白蒺藜、茺蔚子:通腦竅,熄肝風。合天麻、鉤藤、地龍、殭蠶等,治癲癇抽搐及偏頭痛發作,可參溫膽湯、四物湯等。

2.白蒺藜、首烏藤:養血安神,通絡熄風。治眩暈、頭痛、偏癱、失眠、肢體麻木疼痛等,用於高血壓病、中風、貧血、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症。屬肝腎陰虛者加生熟地、萸肉,肝血不足用當歸、白芍、棗仁,肝陽上亢則參伍天麻、鉤藤等。虛證宜用沙苑蒺藜、制首烏,實證用刺蒺藜、首烏藤即可。

3.白蒺藜、遠志:收縮子宮,用治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參入膠艾四物湯等應用。妊娠期忌用之。若男子遺精、漏精、早洩,可用沙苑蒺藜、遠志,合五子衍宗丸、知柏地黃丸、三才封髓丹等。

4.白蒺藜、白薇:清肝洩熱,養陰熄風。用治急性結膜炎、中耳炎,配龍膽草、桑葉、菊花,加強清熱藥力。治高血壓病耳鳴、眩暈,則加平肝替陽、平降血壓之天麻、鉤藤、龍齒、牡蠣、石決明、牛膝。

評按

蒺藜有兩種,一為刺蒺藜,以治風病為主;一為沙苑蒺藜,以補腎為主。一1述所云者大多是刺蒺藜,少數為沙苑蒺藜(或稱沙苑子)。施師常以兩種相配,治眩暈、視物不清、遺精、早洩、尿頻。有人用白蒺藜、合歡皮相配,治肝脾腫大。至於自蒺藜、龍膽草同用,清肝洩熱,平肝熄風,可見於下文"龍膽蒺藜湯"。又,本品與荊芥、殭蠶分別配對,見於荊芥、殭蠶條,茲不復述。

桑葉 

性味:辛,苦,甘,微寒。

功用:疏風清熱,清利頭目。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桑葉、菊花:疏風清熱,清利頭目,辛涼解表。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流淚、鼻癢流涕、耳痛流膿、咽喉腫痛、口眼歪斜,由風熱上擾或肝火上炎、肝陽上亢所致者。風熱上擾者常合連翹、薄荷、銀花同用,即桑菊飲、翹荷湯法;肝火上炎則加龍膽草、自薇、連翹、蒺藜等,或稱龍膽蒺藜湯。如見肝陽上天麻、玳瑁、石決明、龍骨、牡蠣;有高熱痙厥宜參羚羊粉、全蠍、殭蠶同用。

2.桑葉、桑白皮:清肺熱,疏風熱。治急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感染、支氣管哮喘有感染時及肺膿瘍等,凡肺熱咳嗽而又見表證者,咳嗽痰粘色黃,胸悶不暢,惡風發熱等,用之有效。

3.桑葉、桑枝:疏風解表,通絡止痛。外感風熱,惡風發熱、頭痛、身痛、脈浮數,用之有效。

4.桑葉、桑寄生:清熱通絡止痛,治關節痺證,身癇酸楚,不論風溼、寒溼、溼熱、風熱兼夾均可。又,可用於中風半身不遂;及外感風熱表證後,熱退邪去之身痛肢楚;亦有用於過敏性紫癜症者。

5.桑葉、杏仁、阿膠、枇杷葉:清熱潤燥,寧絡止血。治支氣管擴張、肺結核之咯血,出自桑杏湯、清燥救肺湯。若用於滲出性胸膜炎,則去阿膠,加冬瓜子、甜瓜子、橘葉、旋覆花等。

6.桑葉、芝麻:即桑麻丸,治血虛風燥之脫髮、眩暈、便秘,或合四物湯、首烏、鹿角同用。

7.桑葉、羌獨活:疏風解表,臨床風寒、風熱不明顯時可用之解表清熱,表裡雙解。又,施師用治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可配蟬衣、殭蠶同用。

評按

桑葉與同源藥品配伍,是施師方案常用者。一物分部入藥,其功用有異,已為科學實踐所證實,又多載於古代本草之中。施師之用瓜萎子、瓜萎皮,桑葉、桑枝,金銀花、忍冬藤等相對配伍,亦其例也。又,《本草綱目》載《千金》方"頭髮不長,桑葉、麻葉煮泔水洗之。"或可一試。

連翹 

性味:辛,苦,微寒。

功用:清熱解毒,清利頭目,散結消腫。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連翹、菊花:清熱安腦止痛。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急性腦出血、高血壓腦病之頭痛項強,且可用於偏頭痛見風火上擾者。

2.連翹、薄荷:清利頭面諸竅。治花粉病、過敏性鼻炎、副鼻竇炎,加蒼耳子、辛夷等;用於卡他性口腔炎、扁桃體炎、腮腺炎,加銀花、蒲公英、桔梗、馬勃、青黛;治風熱外感咳嗽,加白前、前胡、杏仁、陳皮。

3.連翹、銀花:清熱解毒,疏風退熱,消腫散結。治急性傳染病(風疹、麻疹、水痘、猩紅熱)、感染性炎症(腮腺炎、扁桃體炎、乳腺炎、口腔炎)之發熱初起。亦可用於甲狀腺瘤、頸淋巴結核等見熱毒腫塊者。

評按

“連翹之用有三,瀉心經客熱,一也;去上焦諸熱,二也;為瘡家要藥,三也”。施師用連翹,以頭、面、目、鼻、口、舌、咽喉部急慢性炎症為主,且用於溫熱、溫疫、溫毒等症。《溫病條辨》銀翹散、桑菊飲、翹荷湯,均以其輕清上浮,善走上焦之性而奏效。又,連翹為瘡家之聖藥,"十二經瘡藥中不可無此,乃結者散之之義"(李東垣)。故可用於急性乳腺炎、丹毒、頸淋巴結核等。

荊芥穗 

性味:辛,溫。

功用:疏風解表,退熱,透疹,止血。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芥穗炭、白蒺藜:祛風止癢,清熱涼血。用治蕁麻疹、皮膚瘙癢、外陰癢症等,酌情配以防風、柴胡、升麻,作引經報使。若加蟬衣,有抗過敏作用。

2.芥穗、蟬衣:退熱透疹,配浮萍、薄荷治猩紅熱、麻疹、風疹初起,疹出後則合涼血解毒藥。此組對藥尚可用治紫癜(過敏性)、皮膚血毒症,有疏風涼血止癢之效。

3.芥穗、紫草:芥穗入血分,引邪外出;紫草解毒涼血,清熱通利。用治急性風溼熱,結節性紅斑。

4.黑芥穗、豆豉:退熱疏風。用治產褥熱,配澤蘭、桃仁、四物湯;療外感風熱,如流感、白喉初起,發熱,可加連翹、牛蒡子、桑葉等。

5.荊芥、防風:疏風解毒,用治外感表證,無汗或有汗,脈浮者。或合桑葉、菊花,或配羌活、獨活。病輕藥輕,較麻、桂平穩。

6.荊芥、羌活、獨活:祛風止痛,治外感頭痛、三叉神經痛等,合川芎茶調散或柴胡四物湯等。

7.荊芥、升麻:均炒黑用,治尿血、便血、紫癜、子宮出血、月經過多等。是為昇陽攝陰,涼血止血。

評按

潔古:"荊芥辛、苦,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時珍:"其功長於祛風邪,散瘀血,破結氣,消瘡毒......故風病、血病、瘡病為要藥。"古人用荊芥穗治產後中風、血暈、下痢、鼻衄,施師用治產褥熱。古人用之治九竅出血、口鼻出血、小便尿血、大便下血和崩漏等,施師用治腎結核尿血、過敏性紫癜、潰瘍病黑便、久痢便血、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又移治各種癢疹及小兒風疹、麻疹。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荊芥兼治風病、血病,故臨床多用以祛風、涼血、止血、透疹。荊芥穗治急性風溼熱,亦取其治風治血,而有退熱止痛功效者。

蟬衣

性味:辛,甘,寒。

功用:疏風清熱,退熱透疹,熄風止痙。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蟬衣、浮萍:退熱透疹,合芥穗、桑葉尤佳。治麻疹、風疹、水痘、白喉、猩紅熱、丹毒初起,發熱,皮膚紅赤或隱疹痘瘡,參入桑菊、銀翹、梔子豉湯方中,或伍涼血解毒藥。

2.蟬衣、薄荷:疏風清熱。合連翹、菊花、桑葉,則清利頭目諸竅尤佳,可用治過敏性鼻炎、鼻竇炎、花粉病、風熱面癱等病。

3.蟬衣、龍膽草:清肝洩熱祛風。合桑葉、菊花尤佳,治急性結膜炎、急性中耳炎等,加入相應對症藥物。如目赤腫痛用密蒙花、谷精草,耳痛流膿用蒼耳子、白芷。

4.蟬衣、片薑黃:合大黃、殭蠶即楊慄山升降散,祛風洩熱。施師用治風熱面癱,加瓜蔞、玄明粉、山慈菇、牛蒡子、龍膽草、薄荷等,是仿防風通聖、升降散之意。

6.蟬衣、鳳凰衣:開竅啟音,伍訶子、桔梗、甘草(亮音丸)治音啞、失音、咽痛。

7.蟬衣、磁朱丸:通竅益聰,治耳聾、耳鳴,或加石菖蒲等。

評按

李時珍:蟬衣"其氣清虛,故治一切風熱之證。古人用身,後人用蛻。大抵其治臟腑經絡,當用蟬身;治皮膚瘡瘍風熱,當用蟬蛻。各從其類也。"本品上行輕揚,走頭面皮毛,透疹,退熱,疏表,利咽,啟音,通利耳、目、鼻、咽。其治面癱、頭痛,常配殭蠶、地龍(見殭蠶);治各種麻疹、風疹、瘙癢又與荊芥同用(見荊芥)。

殭蠶

性味:微辛,微溫(潔古)。鹹,辛,平(時珍)。

功用:治風化痰,散結消腫,通絡行經。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床經驗:

1.殭蠶、地龍:熄風解痙,通絡止痛,有舒展神經之功。用治頭痛、偏頭痛、三叉神經痛、面癱、中風、高血壓頭痛、一氧化碳中毒症、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腦炎、癲癇,且可用治肌肉風溼、風溼痺證等疾病。若痙厥高熱合。全蠍、蜈蚣效佳,面癱可加蟬衣、全蠍,三叉神經病加羌獨活、荊芥、防風、白芷、細辛,中風、高血壓病宜合平肝潛陽、清腦安神劑用。

2.殭蠶、牛蒡子:利咽開音,消腫散結。治風熱所致之急性咽炎,局部腫痛,聲音低啞。若用治急性腮腺炎、扁桃體炎時,則合加減普濟消毒飲。

3.殭蠶、荊芥:祛風清熱。治外感風熱表證,蕁麻疹,皮膚瘙癢,婦女赤白帶下,陰癢。亦可用治婦女子宮出血,芥穗炒黑用,醋、水煎藥。

4.殭蠶、白蒺藜:平肝熄風,祛風通絡。可用治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火上炎之頭痛、三叉神經痛。內傷頭痛諸證用之參伍,合辨證主方則效。又有人用治婦女面部色素沉著症,可合四物湯等。此組對藥還可用於各種皮膚瘙癢、蕁麻疹,有祛風止癢作用。

評按:

潔古:"殭蠶性微溫,味微辛,氣味俱薄,輕浮而升。"其性以上行為主,故單用可治痄腮、喉痺、乳蛾,有疏風利咽之功。蟬衣、殭蠶祛風退熱,方如升降散,可治風癢、面癱、發熱。地龍性味鹹寒,"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李時珍)。主治肢體癱瘓、疼痛、麻痺,善治痿、痺、中風。兩藥配對,上行下降,寒溫相須,熄風定痙,祛風通絡,主治尤其廣泛。施師謂:"殭蠶、地龍參合,有舒展神經作用。"故用於各種神經系統疾患。除兩藥配對之外,施師用殭蠶還分別與蒺藜、荊芥、白芷、蟬衣配對,可見其疏風、解熱性能,與頭面諸竅及皮表症狀有關。而地龍又與蘄蛇相配,治類風溼、風溼性關節炎;與全蠍相配,治肢體癱瘓(小兒麻痺症)、抽搐(一氧化碳中毒症),可見其通絡定痙尤勝,與四肢症狀有關。又,蟬衣、地龍、殭蠶三昧相配合,施師用治偏頭痛症內服,再用全蠍、皂角子研末外用,為善用蟲類藥搜風剔絡之例(見本書"頭痛"部分)。

石菖蒲

性味:辛,溫。

功用:辛香通竅,化痰解鬱,安神通脈。

施今墨用藥辨證臨證經驗對藥節選

施師臨證經驗:

1.石菖蒲、茺蔚子:活血化瘀,通竅醒神。治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的昏迷、痙厥、神志失常,神昏合安宮牛黃丸,痙厥加全蠍、地龍,失語加生蒲黃,強心復脈用西洋參、黃芪、遠志等。亦可用治癲癇等病。

2.石菖蒲、廣鬱金:芳香通竅,化痰解鬱,安腦通脈。用治癲癇,配殭蠶、地龍、天麻、鉤藤;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之神識昏迷,可配羚羊角、鉤藤、龍膽草、連翹。還可與丹參飲、溫膽湯等同用於痰瘀互結之冠心病。

3.石菖蒲、焦遠志、茯神:開竅啟閉,益腦安神。用治失眠、健忘、恍惚不安;中風神志不清,舌強語謇;精神抑鬱,表情淡漠,如痴呆狀;頭暈目眩,心悸怔忡。常與溫膽湯合用,並加龍骨、牡蠣、棗仁等。

4.石菖蒲、生蒲黃:通竅啟閉,用治神經官能症,神志不清,目呆語遲,亦可治中風舌強失語等。生蒲黃為施師治失語之專藥。

5.鮮菖蒲、佩蘭葉:芳香化濁,啟脾開胃。用治溼阻中焦所致的胸悶腹脹,嘔吐噁心,食慾不振,口粘,苔膩,可加厚朴花、砂蔻仁、玫瑰花、代代花等同用。

6.石菖蒲、益智仁:分清化濁,通利水道。治尿頻尿急、小便不利。用於泌尿系感染、慢性前列腺炎,合萆薜、烏藥即革薜分清飲。

7.石菖蒲、蒼耳子:通竅化膿。合辛夷、白芷治慢性副鼻竇炎,合蟬衣、龍膽草治急性中耳炎。

評按

石菖蒲“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者聲”(甄權),其治心竅、舌竅、鼻竅、耳竅、前陰之功能不利,配伍各有不同。石菖蒲、遠志、茯神三味治心悸怔忡,出自《證治準繩》琥珀養心丹;治神志恍惚不安,則出孔聖枕中丹。若治痰溼矇蔽心包,用菖蒲、鬱金,即《溫熱經緯》之方藥配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