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現實版本的《都挺好》裡的蘇明玉,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糾纏?

都挺好是的


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性格缺陷,給你如下建議:

1、不必要求自己原諒父母給自己造成的傷害,請釋放內心的悲痛與憤怒,將責任歸於那些應該負責的人——你的父母。我們可以原諒傷害過自己的父母,但應該在理清自己的情緒之後再來做這件事,而不是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發洩憤怒,哀悼我們從未得到過渴望許久的父愛和母愛這一事實,不應該去弱化和抹殺曾經遭受的傷害。

2、不要把父母的需求和期待放在第一位,只要你對父母的情感很強烈(無論順從或牴觸),你就仍然賦予了他們在情感上折磨你的權利,使得他們可以繼續控制你。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決定的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改變自己的觀念和感受。情緒激動時,避免同父母對質。你的想法和判斷都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出現偏差。

3、保持你情感的完整性,忠於你的內心,對父母不要有過分的責任感。不要覺得讓父母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是你必須的責任,對於他們的要求,少一些反應,多一些回應。採取非辯護性回應,“哦,我明白了,這樣啊。讓我想想。”記住,一旦你生氣、道歉、解釋或是試圖說服他們改變主意,就等於把大部分主動權交到他們手上。簡單地說,就是“別理他們,也別反駁他們,別生氣。”

4、放棄爭鬥,理他們遠一點,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生活。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成為一個獨立於父母的個體,誠實地看待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勇敢地承認自己童年的經歷和成年後生活的關係。面對並消除父母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找到合適的療愈內心的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我寫過一篇《原生家庭》的書評,建議你去我的頭條號看一看,應該對你有啟發。

我是傾心讀書的陌上輕煙,專注個人成長、深度閱讀,歡迎關注交流!

<strong>


傾心讀書的陌上輕煙


貧窮沒有錯,原生家庭也不是所有問題的癥結。請別總拿原生家庭說事兒。

最近,韓雪在農村錄節目的一件事情,被網友廣泛熱議。

  

韓雪去找廁所的時候,發現沒有洗手間,只有極其簡陋的茅坑,這個時候,她說了一句,我還是見識太少了,然後就進去上了廁所。

“韓雪從沒見過茅坑”這個梗迅速在網上發酵,大家笑她:富貴限制了她的想象力。

 

韓雪出生優渥,從小在大城市長大,沒見過茅坑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富貴限制了韓雪的想象力,但是貧窮也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從一生下來就開始了。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用錢獲得最優質的教育,最好的物質條件,而有的人一生下來就要擔心生存問題,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

但是, 富與窮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因為錢是可以賺得到的,通過努力就能獲取的東西本不是人生最大阻礙。

對窮人的孩子來說,真正比貧窮更可怕的是骨子裡面那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以及無法抹去的貧窮烙印。

來自四川農村的郭敬明曾這種描述他的大學生活:當你周圍的同學永遠都在用最新款的手機,他們都穿名牌的時候,然後你用著最老土的手機,然後什麼衣服都不能買,不能出去逛街,也不能在餐廳吃飯,永遠只能吃食堂的時候,那你就會覺得這個城市並不屬於我。

 

也是從這時他的心理發生了很大變化。

大家看他的作品就能窺視他的心路歷程:以前他的作品總是出現青春,憂傷,流年。

可是後面都變成了:LV, Gucci……

 

甚至連導演的電影《小時代》也是隨處可見的名牌和奢侈品。

 

他內心的自卑,已經化成了一個空洞,需要填入很多很多的名牌來證明自己。很多窮人的孩子也是一樣,更喜歡用物質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拿物質來填補自卑,可是這永遠都填不滿的。

就像最近挺火的《都挺好》中的蘇明玉。蘇明玉最大的理想就是擁有很多錢,躺在錢堆裡睡覺。在蘇明玉眼裡,擁有錢比擁有任何一個男朋友更能給予她安全感。在所有人眼裡,蘇明玉的冷漠都是由原生家庭引起的。可追根溯源,是她內心的自卑引起的,只不過蘇明玉把自卑化為動力,成為她向上的動力源泉。

相反,真正不缺錢的人,反而對金錢沒有太強的慾望。身家幾十億的任正非可以和別人一樣擠公交、坐出租車,而不是拿豪華轎車顯擺。

 

比起富人,窮人內心有一個無法碰觸的傷疤,也容易把所有問題都歸咎到原生家庭上面。最近這“原生家庭”一詞特火啊。

 

我也是在農村長大,家裡情況很不好,從小到大,因為我那一顆敏感而自卑的自尊心,常常會把許多毫不相關的問題歸到貧窮、歸到原生家庭上面來。

 

上課我不敢舉手回答問題, 我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我不敢和別人聊自己的家鄉,甚至我不敢告訴別人自己是土家族的,怕別人笑話我是從農村來,從山疙瘩裡來的。

 

在學校裡,我就像個隱形人。我特別羨慕別的孩子身上的那一份自信,他們就算是錯的,也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我就算是對的,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

 

直到長大經歷了很多很多事情,我才明白:

不要什麼事情都往窮上面扯,反而是自己的想當然,會讓自己失去很多寶貴的機會和自由。

河南高考狀元王心儀寫的《感謝貧窮》看哭無數人。她在文章中坦言,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和迷茫。我們還要去感謝貧窮嗎?

有句話對我印象深刻,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努力奔跑,但是為什麼沒有傘的孩子不能在屋簷下避雨呢?

許多時候我們在別人心目中並沒有那麼重要,沒人在乎你來自哪裡。只不過是我們自己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太在意自己的出身而已。我們逃避的東西永遠是自己內心深處發出的聲音。

 

當我肯對別人毫不避諱地說,我是農村出來的;當我看到價格貴的東西,我也敢說一句,價格太貴我買不起;那一刻,我的內心終於得到釋懷。

 

出生是每個人都沒有辦法選擇的,貧窮更不是罪惡。唯有從內心真正去接納自己的原生家庭、接納貧窮,才叫真正的放下。

 



紫荷悅生活



我前段時間也追《都挺好》,看到這裡的臺詞時,特別觸動,因為自己也深受原生家庭的困擾,不過已經慢慢在變好,相信我們都是可以的!加油!

看你問題的描述,最刺眼的是“家暴”兩個字,我不知道具體什麼情況,但是看到這兩個字,我聯想到了很多恐怖的、不安全的情境。

我覺得家暴要麼沒有,要麼無窮,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所以必要時可以請求居委會、村委會和公安機關的幫忙。如果身體受到傷害,留下一些家暴的有利證據,比如拍照,錄視頻等,甚至還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

因為你靠自己的能力在城裡買房買車了,既然你內心深處抗拒回家,寧可獨自一人,家裡若不需要,或者你回家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話,我倒是覺得獨自在外未嘗不可。而且,我覺得你可以趁這個時間好好調整自己的情緒,認知和行為。

在認知方面:原生家庭帶給了我們很多不良的影響,每當發生一個類似或相通的情境時,我們的反應都是雷同的,形成了自動化反應,這又稱防禦機制。所以很多時候,原生家庭的事情就像一個摁鈕,一旦被打開,咱們情緒就被調動起來,行為也不受控制,且這些都是自動的,下意識的。

而且20+年形成的問題不可能一夜之間就可以得到解決,這是個攻堅克難的持久戰。你說不想回家,其實這是逃避的行為策略,因為自己不知道怎麼做,又很難受,所以只能逃。親情血濃於水,除非斷絕聯繫,不然就不可能跟原生家庭劃清界限。

既然原生家庭有些人事物是不可能改變的,那就只能改變自己了,說易行難,慢慢來吧!暫時將自己和原生家庭保持適當的距離。

在情緒行為方面: 我覺得你對原生家庭的情緒反應非常的強烈。不要壓抑自己的情緒感受,情緒來來去去,它來的時候,觀察它。或可以找人傾訴,把這些情緒釋放出來;或把情緒寫出來。



還可以可以參加讀書會,抱團成長。堅持看些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比如嶽曉東《登天的感覺》、賈傑《活得明白》、武志紅《為何家會傷人》等,每次讀書,就像照鏡子一樣,慢慢把自己的經歷聯繫起來看,深入去剖析,其實會發現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也是有套路的。比如“我明明優秀卻自我感覺糟糕,特別是有人向我說一些話時,明明沒有否定批評我,可是我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是自己不夠好,自己做錯了,其實後來才意識到這都是因為自己從小在批評否定中長大,自動化反應了。

可以多學瑜伽,學會調節呼吸,傾聽呼吸聲和心跳聲,專注於當下;可以跑步或其他運動項目,堅持運動可以釋放情緒,促進身體分泌多巴胺,愉悅心情。培養一些興趣愛好,當自己有了充實美好的體驗,就不會經常陷在原生家庭的怪圈裡,不可自拔。

然後有條件的話,可以請心理諮詢師幫助。雖然我在四線城市,但還是花錢去做諮詢了,大城市資源更充足,選擇更多。心理諮詢就跟發燒看病一個道理,一個是心理的,一個是生理的。如果對自己有用,不怕別人說。

其實我覺得處理好了自己壓抑了20+年的感受和情緒,心情平和,學一些相處的技巧和方式也就簡單了,心理也就可以裝下更多美好的人事物,你覺得呢?

靜等花開!加油!


心理種子


當你釋懷所有原生家庭帶給你的那些負面情緒以後,那麼這些就再也不能影響你了。

遺忘做不到,但是釋懷卻是可以自己慢慢做到的,當你越想擺脫可能越擺脫不了。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很多時候你在等父母道歉,父母卻在等你道謝。所以自我治癒吧,可能時間很長,但是卻能讓你更輕鬆的繼續走自己的人生路。

專注自己的生活,你太在意原生家庭了,一點事發生你就會覺得事很多很煩,學會不在意,慢慢來。加油!


除夕小湯圓


原聲家庭是自己生來就註定的,這個誰也不能改變,首先你自己能擺脫原聲家庭在一線城市有自己的生活並且過得很好我就比較佩服你了,看電視我就覺得那畢竟是電視情節,沒想到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原聲家庭這個誰也不能改變,就算你不想理家裡的事但是家裡人會來找你,自己只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做自己該做的事,遇到過分無禮的事該撒手就不管。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誰也說不清,不能擺脫只能遠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