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会有公主喜欢出家?

萧晓四姑娘


唐朝自太平公主入道开始,先后有十三位公主成为道士,特别是唐玄宗时期,不仅有两位亲妹妹做了道士,方后又有两位女儿入道修行。从初唐至中唐,几乎每位唐朝皇帝都有女儿入观修行的例子,那么为何唐朝会有如此多公主要做道士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皇帝迷恋

笔者在阅读《新唐书》时发现,唐朝几乎每位皇帝都对道教迷恋,并且多位皇帝都服用过道教“仙丹”,比如,唐太宗服用了天竺术士的长生药,武则天晚年服用返老还童仙丹,唐玄宗为了能与杨贵妃白头偕老也曾服用过长生不老药,随后还有宪宗、武宗、穆宗等人。尽管先祖因服用仙丹暴毙的教训在前,之后的皇帝对仙药的迷恋仍是胜过从前。道教的不老丹被李唐皇帝代代传承,可见皇帝对道教长生之术的迷恋。所谓父亲的品格必将影响其子女,儿子将道教发扬光大,那女儿被道教影响自然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公主们也对道之迷恋。不仅如此,公主入道学习长生之术,为延续李唐生命亲自把关,皇帝亦是欢喜。这便是公主要做道士的第一个原因。

唐太宗

二、巩固统治

古人迷信神仙之术,从上古时期就开始了,巫师成为部落首领,求神祈雨,拜天赐平安;再到封建时代,帝王取代巫师,带领人们求神拜天,将一切的不公都推到天的头上,所以神仙成为了古人敬畏与崇拜的象征。神仙修道,道教就变成了人间的天堂。道教尊老子李耳为先祖,那么封建王朝传至李唐时,因本家李姓就这样牵扯上了道教。作为时代的统治者,李唐崇尚道教,第一是为了匹配他的统治就是神仙统治,第二是为了让百姓更加忠于李唐,古人就好神仙这口。从而,以此来达到李唐得人心,深入人心的目的。为了巩固李唐在百姓心中的统治地位,公主甘愿成为道士,更进一步佐证它神仙般的统治。这便是第二个原因,有时候公主做道士,是政治利益的牺牲。

玉真公主

譬如唐玄宗的两位妹妹与两个女儿。四位公主做道士的时间只相差了几年而已,而这几年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几次历史事件。第一,武则天禅位。武则天在位时间,杀害李氏子孙,使得李氏在道教中的神话地位岌岌可危。在唐中宗复位后,玄宗的两位妹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同时入观做了道士,她们成了李唐恢复人心的政治牺牲品。第二,太平公主谋反。唐玄宗继位后不久,太平公主就发动政变谋反,虽未遂太平被伏诛,但“女性掌权”的说法再次在民间沸腾起来,唐玄宗为稳定统治,便将万安公主,寿安公主舍宅为观,直接修行。

万安公主寿安公主

三、道士与民间影响

由于李唐皇权的推崇,致使道教之风盛行。《旧唐书》记载,李渊太原起兵开始,就有一位叫王远知的道士相助他,说是鼎力相助,其真正的目的还不是李渊为买人心而安排的,“朕有仙人相助”。随后,这位王道士便成了李唐的国师,《旧唐书》曰:高祖之龙潜也,远知尝密传符命。自李渊起,道士的地位逐渐被提高,而后很多有名的道士都可以出入皇宫。那么,这样便增加了与公主们相见的机会,从而道士的一言一行都被公主们得知,影响她们。

金仙公主道观

唐玄宗将道教的祖师爷老子封为“大圣祖玄元皇帝”。玄宗时期的道士国师为张果,由于对张果的喜爱,玄宗甚至想把公主许之以眷侣。父亲喜爱,道士的神仙术又厉害,种种原因,都让唐朝的公主们膜拜。我们都听过狐媚的故事,比如聊斋志异,其实书中大多数故事都来是唐朝,因为唐朝那会流行狐媚这个词。民间老百姓供奉的也是这位狐媚,当时流传这样一句话:“无狐媚,不成村。”意思是每个村落,都有一间狐仙庙。而女道士(女神仙)便成了这个时代响应狐仙的产物,故而公主们受此影响,对做道士都是欣然向往。这是第三原因。

狐媚

四、因病续命

古代皇帝子女夭折率是相当高的,所以很多公主在生病后遁入道门,都说道教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但愿入了道能为自己带来好运,因此这便成为公主们做道士的第四个原因。传说老子活了两百岁,唐玄宗时期的张果也说是活了107岁,生病的公主们自当希望道教的长生术为自己续命。根据《新唐书》记载,当年长孙皇后病危时,太子李承乾日日请道士为母亲祈福;唐代宗女儿华阳公主也是因病入道,还有唐顺宗的三位公主,浔阳、邵阳、平恩也是同一时期遁入道教,根据生平推断有两位公主早死,可以知道显然是患了病。

太平公主

五、逃避和亲

汉朝的假公主,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被穿帮,北方政权也不喜欢被糊弄,所以到唐朝后,真公主和亲从此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太平公主就是首例,因为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女儿,因此到她执掌朝权后也要面临和亲的问题,武则天对于太平公主的疼爱,历史是有目共睹的,她不想嫁亲女儿与突厥和亲,便让太平公主入观做了道士来逃避和亲政策,最后武则天把一个假公主嫁给了突厥可汗,突厥可汗气得直接带兵叛唐攻打武则天。

太和公主

《新唐书》记载永安公主做道士之前,也是因为要嫁到回纥去,庆幸的是回纥可汗死了,她没有去成。为了防止再嫁,永安公主干脆做了道士,断了皇帝的念想。但随后历史上最具有悲剧性意义的唐朝公主开始诞生,因为永安公主做了道士,唐宪宗便把小女儿太和公主嫁给了回纥和亲,从此悲剧上演。因为回纥政变,太和公主先后嫁了四位回纥可汗,而后回纥被黠戛斯所灭,黠戛斯可汗占领太和公主,乌介又把黠戛斯打败,太和公主再次被掳,直至唐军打败乌介,太和公主辗转外邦21年终回到故乡。可恨,只怪太和公主当时太小,还不知道她姐姐为什么要做道士啊!

以上就是为何唐朝那么多公主要做道士的五大原因,不足之处欢迎点评!


读文学史诗


古代中国历来有三大教儒道释,道教的影响到唐代时极盛。李渊父子起兵取天下,需要一个望族撑门面,而道教创始祖老子也姓李,李唐便自称其后代,以示君权神授代表天道,625年,李渊颁诏天下,列道教为三教之首,唐高宗又将《道德经》列为上经,位于《论语》之前,成为科举的正式考试科目,还封太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尊号,于李唐皇室而言,道教就如同自家,所以,唐朝公主出家,是当道士,并非做和尚。


最早遁入道门的公主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她8岁时曾以为外祖母杨氏积福的名义出家为道士,但有名无实,仍住在宫中。(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16岁时吐蕃求亲指名要太平公主,李治夫妇便给太平公主造了个道观太平观,让太平公主“薰戒”以回绝和亲,几年后风平浪静,20岁的太平公主就嫁给了李治的外甥薛绍。


道教在唐时盛行,还和李世民李建成争夺储君位有关,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支持建成,而以王远知为首的道教徒则支持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胜出,道教水涨船高大获全胜。除了政治上原因,道教的斋醮法事可以祈福禳灾抚慰人心;而其炼丹和养生方术,又能在精神上满足人们追求长生不死的愿望;道家清静寡欲,与世无争的思想,又可以为某些失意的官僚文人提供安慰和寄托。有这些特点加上王朝推动,与道教有关的各种行为都受到追捧,公主出家逐渐成为时尚。

唐代公主出家有正式记录的,除太平外,还有唐睿宗的八女儿金仙公主和九女儿玉真公主,她们以“为祖母武氏祈福”的名义出家为道,但住进的是奢华的金仙观和玉真观,还常常召集名人雅士饮酒作乐,似出世似入世,更像是一种瞒人耳目的手段。终唐一朝,除所述三位公主外,还先后有14位唐朝公主经历过道士生活,她们失意出家,得意便还俗,到唐玄宗开元时期,天下宫观共1687所,其中道士所住1137所,女道观550所。


南方鹏


唐朝公主出家,主要是入道教,而不是皈依佛教做尼姑,这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根据《新唐书》和《唐会要》统计,唐朝可以确定的入道公主共有17位:高宗朝太平公主;睿宗朝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朝永穆公主、万安公主、新昌公主、楚国公主、咸宜公主;代宗朝华阳公主;德宗朝文安公主;顺宗朝浔阳公主、平恩公主、邵阳公主;宪宗朝永嘉公主、永安公主;穆宗朝义昌公主、安康公主。

唐朝这些公主们的入道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慕道、追福、延命、夫死舍家和逃避和亲的悲惨命运。

金仙公主、玉真公主入道主要是由于慕道之心,遁入空门,潜心修道。

华阳公主、浔阳公主、平恩公主、邵阳公主都是因病入道,入道目的是祛病延年。

永安公主是为逃避远嫁塞外的和亲命运而入道。

新昌公主因驸马死后而入道。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她们都走上了抛却尘世,出世入道,钟情于晨钟晚课的修道生活,在道教里寻求自己的精神寄托。

之所以这么多公主出世入道,与唐朝当时的大环境有关:

首先,道教在唐朝有着很高的地位,道士备受尊崇,一些有名气的道士可以自由出入禁宫内庭,这为公主们拜师学道提供了方便。

其次,道教宣扬神仙方术、长生不老以及养生之道,吸引着当时的人们。

其三,道教倡导平等,男女在性别上没有尊卑之分,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女性入道的热情。

其四,入道后,女性生存交往的空间得以扩大,皇室对公主在妇道方面的要求很严格,入道后,相比较而言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这对唐朝公主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其五,唐朝公主入道主要集中在唐中后期,这与最高层对公主政策的改变有关。鉴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等干政导致的动荡局面,朝廷加强了对公主阶层的约束和限制。在多变的政治面前,公主们的命运显得十分脆弱,为了获取较多的自由和自我保全,她们索性选择出世入道。

当然,唐朝公主的入道不同于民间道士的苦修清冷,公主入道后拥有豪华的道观、道场,过着养尊处优的闲适入道生活,这是普通入道修行者所不能比拟的。


麻辣一加一


个人观点,唐朝普遍信仰佛教,佛教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巅峰,甚至有唐玄奘西天取真经的说法,而唐朝公主为何出家呢?有自愿的也有迫于形势压力的。

最早的当属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上一代有文成公主远嫁吐蕃和亲,留下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爱情美谈,然而谁都知道,这是公主一生的幸福换来唐朝边疆的稳定,而这一次却是轮到了太平公主,武则天舍不得自己女儿,便在太平公主8岁时以“为外祖母杨氏积福”名义出家,但是人一直居住在宫中,16岁时,吐蕃再遣使者谈和亲,迫于当时压力,武则天修建了最大的道观,号称“太平观”,由太平公主任观主,使得吐蕃无奈不再要求和亲。最终太平公主于20岁时嫁给了驸马薛绍。

当然也有自愿入道的,唐睿宗李旦的女儿金仙公主、玉真公主便是属于这类,她俩以“为祖母武氏祈福”自愿出家,后得皇帝上次金仙观和玉真观,伴道一生,终生未嫁。虽然其绯闻不断,常邀各色人马来观众风花雪月饮酒作乐,这也与当时盛唐的开放风气有关,然而她们出家确是自愿。

浅薄之言,敬请关注。


古今有论


主要是避祸!很多公主不是皇帝亲生的,就有被远嫁的风险。嫁到偏远的游牧民族去,生活不习惯还有死亡的威胁,她们自然不会甘心嫁过去的!曾今唐太宗在和一个少数部落首领谈和时,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们的首领。后来开战了,这位公主的头就被砍了拿来祭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