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比較小的智人是如何打敗大腦比較大的尼安德特人的?

倔強的函數


從歐洲大陸40個尼安德特人遺址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可以推測尼安德特人在4.1萬至3.9萬年前在歐洲消失的概率為95%,現代人類在4.5萬至4.3萬年前到達歐洲,因此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在歐洲重疊的時間在2600年至5400年之間,雖然後續研究有爭議,但重疊時間也不到1萬年。

那麼是什麼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呢?目前科學家還不能確定是智人消滅了競爭對手,還是尼安德特人的適應能力差,無法應對當時地球的極端氣候波動。但考慮到智人走出非洲後尼安德特人開始迅速消失,智人很可能在它們的滅絕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會捕食尼安德特人——因為尼安德特人更為健壯而且與智人之間頻繁通婚。然而,智人可能在爭奪資源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大腦與智力

尼安德特人大腦較大並不意味著智力較高,2013年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比較了32個智人和13個尼安德特人的頭骨,發現尼安德特人的眼窩明顯更大(見下圖)。他們認為更大的眼睛是對歐洲漫長、黑暗的夜晚和冬天的適應,尼安德特人大腦為此需要更大的視覺處理系統。相比之下,來自陽光充足的非洲的智人並不需要這種適應能力,相反,他們進化出了與高級腦力處理相關的額葉。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更多地專注於視覺和身體控制,需要更多的大腦細胞來控制更大的身體和視力皮層,而用於社交等其他功能的大腦則較少,說明與現代人相比,尼安德特人的腦力更弱。

智人社交網絡優勢

尼安德特人的社交能力遠弱於智人,尼安德特人的社會網絡主要侷限於小型的家族性群體,而智人已經形成了村莊,這使得智人可以從事比尼安德特人更大規模的專業勞動,尼安德特人只是四處遊蕩。在當時正進入另一個冰河時代的歐洲,擴大宗族網絡是一個相當大的優勢,當一個群體遇到困難時,可以向另一個群體尋求幫助,更好的適應多變的環境。尼安德特人的後援會更少這一點得到了研究支持,尼安德特人工具燧石很少能在離源頭50公里以外的地方被發現,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智人可以將工具運送300公里。而且源源不斷的智人從非洲遷徙到歐洲,缺少後援支持的尼安德特人自然無法在與智人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科學閏土


因為,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啊。

不錯,從上限的角度看,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的大腦容量的確高,高達1600cc(立方厘米),而我們呢,我們大腦容量的上限是1498cc,我們的確輸了,但是,從下限的角度看,尼安德特人的大腦容量為975cc,而我們的下限在1053cc。這一對比,就出問題了,如果簡單用大腦大小論英雄,在團戰時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顯然尼安德特人隊伍中出豬隊友的概率比我們這邊大多了。


決定一個團隊整體實力的,常常是最差的那一個!

所以,我們在下限上完勝了尼安德特人,因為我們都是群體動物,不會單對單的玩。


這些數據都不是很準確,我們只發現了數百個尼安德特人頭骨,而且在人類中對腦腦的測量也主要是歐洲人數據。


豬隊友說只是開個玩笑。事實上,尼安德特人的大腦的確比我們大,這也不算太讓人意外,因為他們也比我們強壯得多,更多的體重在哺乳動物中,也常常意味著更大的大腦。


但是,聰明程度和大腦的大小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複雜的,遠不如人們想的那樣簡單。說人類是靠大腦站上了食物鏈巔峰,這話當然沒錯,而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大腦有段迅速增大的歷史,這也沒錯。但這是自己和自己比,大腦變大很重要,但是大腦內的結構也同樣重要,當大小跨越某個門檻界限之後,大腦內的分工也許才是核心差異。


在同一物種中,大腦大就真的更聰明嗎?

以上說法當然不能全當真,其實在短時間內,同一物種中,大腦大小未必會成為聰明或者取得重大成就的關鍵因素,因為歷史上許多歷史名人的大腦並不算大。讓我們來舉舉例。

經過多年持續不懈的進行智商測試,以及大腦大小測試,研究人類智力的專家們失望的發現,人類大腦大小和人類智力之間只具有微弱的相關性,即不成線性公式,這意味著告訴你某個人的大腦容量,你壓根沒法猜測他或她的智商如何,更不要說搞出一個公式直接計算了。


現代神經學研究已經不再簡單用大腦的大小來衡量不同物種有多聰明瞭。

人類和不同物種之間的大腦大小和智力之間的關係從來就不是特別明確。但這種觀念很容易傳播,即我們就是靠大腦袋贏得世界,不錯,我們是靠智力贏得世界,而且我們的大腦在人類進化的歷史中也一直在增長。

但是,科學家依然發現,這事情不僅涉及大腦的大小,恐怕還和大腦內部如何組織的大有關係,片面的只強調大小,將無法解釋自然界中其它動物的智力水平,比如鯨和大象的大腦很大,它們也的確在動物中算得上聰明,但完全沒法和人比。如果計算大腦與體重之間的相對比例,我們也會遇到別的尷尬,那就是老鼠與我們非常相似,不錯老鼠是挺狡猾的,讓我們頭痛,但統治世界的畢竟是我們,不是老鼠。


目前,有人提出了一個腦化商/腦化指數概念,在腦化商(EQ, Encephalization quotient)中人類總算是排到所有動物前面去了,但這感覺就是通過不斷的修改遊戲規則,總之人類就是要得冠軍才行,如果別的動物也會說法,肯定會說,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通過不斷的調整,人類終於明顯比別的動物聰明瞭。但這個指數是否真有價值,關鍵得看它對其他動物智商的排序正確嗎?符合我們的感受嗎,比如狗比貓聰明?比如虎鯨或者黑猩猩居然不是第二聰明的?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腦功能差異

沒有人完全知道尼安德特人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的,或者他們的思維與現代人類有何不同。但是對化石數據的新分析表明,他們的大腦結構與我們的相當不同。尼安德特人的視力和身體控制方面的大腦區域明顯比我們的大。


這意味著他們的視力和身體控制能力都比我們的祖先更強。但顧此必然失彼,他們的大腦給更高層次思維的留下的容量就不夠了。尼安德特人的腦區域用於社會認知的大小比我們小,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們走的距離較短,創造的象徵性文物較少,並且每個尼安德特人群體都不夠大,比我們的祖先們的小,因為他們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他們都是強壯的死宅,按現代的話說。


因此,一些科學家傾向於認為,尼安德特人滅絕,而現代人類倖存下來,是因為更小的的社會群體可能使尼安德特人無法應對變化中的嚴酷的歐亞環境,他們滅絕的時候正是新一輪冰期到來的時候。他們沒朋友,所以他們死了。還有人認為,他們沒有馴化動物,而人類很可能已經馴化了狗,是狗幫助我們戰勝了環境變化,最終倖存,是這樣嗎?現在,還沒人知道答案是否如此。但是除非狗在數萬年前就被馴化,否則摻和不到這件事中,畢竟尼安德特人大約在三萬年前就滅絕了。不過,的確有些生物學家想要考證出,狗在數萬年前就被馴化,而不是一萬多年前。



隨著,尼安德特人基因組測序的完成,現在許多科學家認為,尼安德特人並未真的絕種,他們只是溶解在人類基因組中了,我們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後裔,雖然智人的比例高得多。但混血不僅發生了,而且是非常頻繁的發生了。非洲之外,沒有純血智人。

平均來說,非洲之外,每個人身上平均有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

(修改版,抱歉,搞錯相對比例關係了)而這個比例在東亞人群中比歐洲人中要高出12%~20%,即大約2.4%左右。


當智人走出非洲後,在歐亞與尼安德特人共處了大約五千年的時間!這超過現在任何人類文明中國家和國家,民族和民族之間的相處時間。所以,很多古生物學家從來都不承認智人打敗了尼安德特人,而更傾向於認為尼安德特人是被大自然給消滅了,他們可能採用了錯誤的方法和技術應對自然的變化,那是一次新的冰期,而智人可能更加幸運,或者就是因為有更大的群體,靠抱團取暖撐下來了。當然,在大眾中,打敗論的粉絲更多,畢竟我們就是這樣一種動物,非常喜歡裝逼。


在瞭解更多信息後,不知您是什麼意見呢?


三思逍遙


尼安德特人是生活在距今40萬至4萬年前的一種人類,由於尼安德特人與我們智人擁有共同的祖先,所以稱得上是親兄弟啦。

圖注:人類演化圖,可以看到尼安德特人與我們的關係非常近,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智人(左)與尼安德特人(右)頭骨對比,明顯是尼安德特人的腦袋大,圖片來自網絡

我們總是稱尼安德特人是原始人、穴居人,但是有趣的是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在上限上要大於同時代的智人。尼安德特人的腦容量在1200至1750毫升,同時代的智人腦容量平均值為1500毫升,數值上要高那麼一點點。


圖注:尼安德特人擁有更大的眼睛和更好的視力,圖片來自網絡

腦容量大就一定聰明嗎?這可不一定。如果仔細觀察尼安德特人的腦袋,你會發現其腦袋向後不對稱突起,這部分容納的是大腦的枕葉,負責視覺。再結合尼安德特人更大的眼眶孔,可以判斷他們具有更好的視力。

與尼安德特人相比,我們智人的額頭部分更大,這裡是額葉,也是大腦最後演化的部分,負責語言、社交、情緒和邏輯思維,屬於大腦中更高級複雜的能力。

圖注:智人(左)與尼安德特人(右)頭骨的對比,圖片來自網絡


從上面的介紹你就能看出,尼安德特人的大腦袋是為了更好的視力,而我們智人的大腦袋是為了更高級的語言、社交、思維。結果就是尼安德特人的眼睛越來越好用了,但是在群體社交和抽象思維上無法提升。與其相比,智人擁有了更加複雜廣泛的社會關係和網絡,出現了具有邏輯和抽象概括的語言,能夠使用抽象思維能力處理面臨的問題。

圖注:智人擁有更復雜的群體關係和更龐大的群體,捕殺獵物的能力也更強,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原始壁畫是智人抽象思維能力的代表,圖片來自網絡


正是我們在智力上的優勢讓我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多變的環境,在與尼安德特人的競爭中逐漸勝出。科學家認為我們對尼安德特人的勝利並不完全是激烈的競爭,在更新時晚期劇烈的氣候波動過程中,尼安德特人就已經開始衰落,其數量不斷下降,此時又面對來自智人的挑戰,於是最終被淘汰。

圖注:在思維和技術上的停滯對於尼安德特人是巨大的阻礙,圖片來自網絡

智人在競爭中的勝出是智力的勝出,這個智力並不表現在腦容量上,而是在大腦在處理複雜問題和抽象思維的能力上。

圖注:如果尼安德特人生存到今天,穿上西服的他們與我們的差別也不大,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人類是怎樣從一種平凡無奇的動物走到地球頂端的?瞭解了認知革命,你也許會有答案。


智人進擊

當今世界上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智人。

你可千萬別覺得這是一句廢話。

事實上,從大約200萬年前到大約1萬年前之間,整個世界上其實同時存在過多個人種。除了智人以外,還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羅人、弗洛里斯人、丹尼索瓦人等等等等。

這些不同的人種分佈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進化特徵和生活習慣。如果不出意外,他們也許能共存至今。

但是,意外出現了。

大約7萬年前,一直在東非活動的智人突然迅速擴張到阿拉伯半島,並很快席捲了整個歐亞大陸。

智人在世界版圖上的擴張伴隨著血腥的屠戮,每當他們抵達一個新地點,當地的原生人種很快就會滅絕。這種殘酷的種族屠殺(注1)一直持續到了大約1萬年前,這時地球上的人終於只剩下了智人一種。

那麼,為什麼智人突然就擁有了橫掃全球的戰鬥力?

赫拉利指出,智人之所以在7萬年前突然脫胎換骨,是因為他們的認知能力有了革命性的進展。

某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改變了智人大腦內部的連接方式,讓他們擁有了全新的思考方式和溝通方式。

赫拉利把7萬年前發生在智人身上的這場鉅變,稱為【認知革命】。

虛構現實

認知革命為智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一點在於新語言的誕生。

智人的新語言並不是世界上第一種語言,畢竟,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溝通方式。

不過,赫拉利認為,在經過認知革命後,智人語言突變出了一種獨特的功能,那就是:“討論虛構的事物”。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只有智人,能夠講述從來沒有看過、碰過或者聽說過的事物,並且講得煞有介事。

舉個例子,認知革命以前,不管是智人還是其它動物,都能用語言表達“小心!有獅子!”;而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說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這種話。

類似的虛構故事賦予了智人一種前所未有的能力,那就是進行大規模合作的能力。大批互不相識的智人,只要同樣相信某個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聽著似乎很荒謬,但其實,從古至今,任何大規模人類合作的根基,都是某種只存在於集體想象中的虛構故事。

國家的根基是【國家故事】:兩名互不相識的美國人,只要都相信美國國家主體確實存在,就可能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彼此;

教會的根基是【宗教故事】:兩個素未謀面的天主教教徒因為同樣相信神被釘在十字架上,就能一起參加十字軍東征;

貿易活動的根基是【金錢故事】:只有大家都相信幾張花花綠綠的紙有價值,這生意才能做起來;

司法制度的根基是【法律故事】:兩名律師在法庭上你來我往劍拔弩張,是因為他們都相信法律、正義、人權等確實存在。

但是,以上這些概念,其實只存在於人類自己發明並且互相講述的故事裡。除了存在於人類共同的想象中之外,這個宇宙中根本沒有國家、沒有神、沒有錢、更沒有人權。

換句話說,它們並不是客觀現實,而是【想象的現實】(注2)。

在認知革命以前,智人就像人類的表親——黑猩猩那樣,只會靠著社會本能維持著一個個小團體。一旦團體過大,社交秩序就會崩壞,團體也就面臨分裂。(注3)

但是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夠通過講述虛構故事來集結大批人力進行靈活合作,從而打破了智人團體的人數限制:

而這,正是智人成功的關鍵。

打個比方,如果是一對一單挑,身強體壯的尼安德特人應該能把智人揍扁;但要是成百上千人打群架,尼安德特人絕無獲勝可能,因為他們沒有有效的合作機制。

文化演化

智人在最開始,就是靠著靈活的規模性合作,才幹掉其他人種的。

後來,他們也憑藉著各種更大規模的合作,跨過了小團體聚居的門檻兒,創造出了有數萬居民的城市、有上億人口的帝國,並一步一步走到了21世紀。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社會變得更大更復雜,維繫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為細緻完整。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所謂的“文化”就這麼誕生了。

而“文化演化”這條路,顯然比“基因演化”快得多。

自從認知革命後,智人就能依據不斷變化的需求迅速調整行為,並將新的行為方式傳給下一代。這讓我們的發展速度遠遠甩開了地球上的其它動物,一步一步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注4)

正如赫拉利所說,虛構的故事像膠水一樣把千千萬萬的個人、家庭和群體結合在一起。這種膠水,讓我們成為了萬物的主宰。

而一切的一切,都源於7萬年前那場認知革命。這,就是人類幸運的發跡史。

一步成神

不過,人類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自由主義、浪漫主義、消費主義、人文主義……一個又一個的虛構故事你方唱罷我登場,交織出了農業革命後人類歷史的一片亂象。

約500年前,科學革命為人類歷史開創了新的局面,也帶來了新的難題:

到了21世紀,人類甚至開始嘗試對生命進行智能設計,力圖掙脫生物學的束縛,讓自己一步成神:

這些精彩內容,就得靠你自己去書中探索啦~

更有趣的是,作者在接下來的《未來簡史》中,提到人類即將迎來第二次認知革命,人工智能和算法將戰勝人類,99%的人將淪為無用階層!


注1:科學家認為,除了種族滅殺以外,智人與其它人種之間也存在一定的混種繁衍行為。例如研究發現,現代中東人和歐洲人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現代美拉尼西亞人及澳大利亞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注2:所謂【想象的現實】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相信,而且只要這項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響世界。赫拉利認為,從認知革命以來,智人就一直生活在雙重現實(客觀現實&想象現實)當中。隨著智人的發展,想象現實日益強大。

注3:在自然情況下,黑猩猩族群一般是由20~50只黑猩猩組成。隨著黑猩猩數量漸增,族群秩序會發 生動搖,最後造成族群分裂,部分成員離開族群另組家園。不同的黑猩猩族群之間,不僅很少合作,而且還會為了領地和食物打得死去活來。同樣,社會學研究指出,人類能維持的最大“自然”團體大約是150人。只要在150人以下,不論是社群、公司、社會網絡還是軍事單位,只要靠著大家都認識、彼此互通消息,就能夠運作順暢,而不需要規定出正式的階層、職稱、規範。然而,一旦突破150人的門檻,如果不採取措施,“自然”團體就很有可能崩潰。

注4:由於大規模的人類合作是以虛構的故事為基礎,所以,只要改變所講的故事,就能改變人類合作的方式。在特定情境下,虛構故事能迅速發生改變。例如在1789年,幾乎在一夜之間,法國人相信的故事就從“天賦君權”變成了“人民做主”。也就是說,想象所建構的秩序總是有一夕崩潰的風險,想要維穩,就必須持續地投入大量心力去維護這些秩序背後的虛構故事,並採用一些暴力或者脅迫手段(例如各國政權都需要軍隊、警察、法院和監獄不分晝夜地發揮作用)。

注5:視頻中理論僅代表原書作者觀點。


柴知道


為什麼是“打敗”?而不是人家自己安靜地離開了呢?(而且還是留下了一堆與智人的私生子之後……)

實際上古人類學研究對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原因的猜測主要是一些客觀因素,例如:

傳染性疾病

這可能就是由智人從非洲帶來的——就像現代的埃博拉病毒,艾滋病毒等等,人類跨大洲交流沒有多少年,就出了這麼多么蛾子;那麼在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亞歐地區共處的那一兩萬年間,么蛾子把某種人種滅了是完全有可能的(想想歐洲的大流感)。很可能智人的DNA裡面從非洲帶來了抵抗這些疾病的基因所以才倖存下來,並且造成了一種尼安德特人退,智人進的假象。

尼安德特人缺乏社會交流

很可能尼安德特人在進化中造就了一種以稀疏家庭部落為主的生活方式,尼安德特人的部落交流要低於智人,這樣的進化導致個體能力(包括智力)的提升(比如身體更強壯,腦量更大等等)和社會文明的滯後(知識交流貧乏)。社會發展的緩慢使尼安德特人在面臨氣候變化和其他人種競爭資源時的優勢更低。有考古證據發現尼安德特人的遺存中的物件大致都取材於本地原材料,這說明了尼安德特人的社會交流的貧乏。

氣候變化原因

因為尼安德特人的生活區域緯度更高,屬於動不動就被冰川清洗的地帶。因為根據古人類學和古氣候學,尼安德特人滅絕的時期跟一次極寒時期開始時間比較吻合,冰川往往會限制部落交流(想想東北冬天大雪無法出門的時候),即便尼安德特人的身體很強壯耐寒(裸體的尼安德特人相當於智人穿了層厚毛衣)。而智人初來乍到可能是從低緯度進入,而且從非洲帶來的社交習慣成了神助攻,使得社會資源能夠協助人類度過氣候難關(例如南方海岸的資源)。

基因多樣性缺乏

社交侷限以及部落分割,必然導致部落基因池多樣性缺陷,即便沒有外族入侵,尼安德特人也逐漸在生物學和遺傳學上變得沒有多樣性,適應能力逐漸減弱,被疾病和環境壓力摧垮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也就是說即便沒有智人武力競爭(智人憑蠻力應該打不過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也會逐步因為近親生育、免疫力低下等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交(Za)流(Jiao)才是王道。


小宇堂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目前的說法有很多種,有大腦智力的說法,有種族戰爭的說法,還有被智人同化的說法,總之就是不清楚。

那麼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遠親,大概在80萬年之前,有一些古人類的基因,突然發生了突變。

導致了這部分的人類,失去了臉部的毛髮,以及生殖器官的倒刺,後來這部分的人類,逐漸發生了分化,分成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兩種。

從身體素質的角度來看,尼安德特人要比智人更強壯,他們不僅骨骼更粗壯,而且比智人更早離開非洲。

據一些研究來看,尼安德特人一度佔領了整個歐洲,甚至蔓延到了今天的俄羅斯最西邊但在3.5萬年之前,尼安德特人的地盤迅速的縮小,最後它們還是消失了。

尼安德特人消失的原因,肯定和智人有關係,因為3.5萬之前這個時間段,正好是智人進入歐洲的時候。

尼安德特人究竟和智人發生了什麼,這一點沒人知道,但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智人和尼安德特人,肯定進行了互相的通婚,因為現代人類的身上,都有一部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也是尼安德特人的後代,但尼安德特人究竟是怎麼被智人取代的,目前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可能是戰爭,也有可能是自然環境的因素,反正尼安德特人,就是被智人取代了.....


種植恆星


今年6月著名深海專家、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同濟大學兼職教授丁抗教授應同濟大學汪品先院士邀請,為汪院士開設的公選課《科學、文化與海洋》講一次課。作為科技記者的我前往會場聆聽了整場報告。可以回答網友提出的這個問題。

丁抗教授的演講主題為《藝術與人類演化》,在這次講座中,他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剖析了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他的觀點是尼安德特人雖然有著我們人類幾乎所有為生存而活動的能力,可是他們唯獨缺乏我們人類那樣對繪畫、裝飾等藝術的興趣和能力。而這可能是他們失敗的根本原因。

大約在50-70萬年前,人類與尼安德特人從共同的祖先海德堡人那裡分道揚鑣,兩個人種在大約35萬年前停止了雜交。尼安德特人有淺色的皮膚,具有和我們一樣的語言活動所需要的基因,身高1迷75左右,體重有95公斤左右,腦容量大約是1245-1750cc(平均1520cc),比我們祖先智人略大。

尼安德特人非常聰明,他們可能是人類中最先祭奠亡靈的人們,他們甚至會使用鮮花。考古學家曾經發現了一個尼安德特少年的骸骨。他被安放成睡眠的姿勢,頭擱在右前臂上。在少年的周圍,環繞著很多骨頭。一個手斧被小心地放在他的頭邊,從這個骸骨身上我們能看到生者的哀痛,也許是他的父母,也許是他的朋友,為他的身後準備了這一切。此外尼安德特人還具有製作各種有效的石制工具的能力,他們擅長集體圍獵大型動物,他們還具有唱歌和初步的語言交流的生理條件。20萬年前,他們主要生活在歐洲和亞洲的西部地區。而大約三萬年前,他們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關於尼安德特人的消失之謎,科學家們給出了不一樣的結論。比如幼兒存活率遠低於現代人(這個原因非常牽強),又比如當時的年代天氣寒冷,7萬年前,歐洲開始迅速變冷,2萬年前氣溫達到了最低點,半個歐洲被冰層覆蓋(但是我們的祖先智人為什麼沒有滅絕?)又比如長期高緯度的生活,使得他們具有比我們更大的眼睛,因為佔據了更多的大腦活動,減少了社會交往等其他行為的分配(這個理由實在是費解),又比如在最後的將要消失的1萬多年間,他們的基因變得非常單一,多樣性僅為原來的六分之一。

但是丁抗教授認為,尼安德特人之所以無法生存下去,與他們天生缺乏藝術感有關。他對比了我們祖先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的不同。我們的祖先除了獵取大動物,也會大量捕獵小動物,比如飛禽和魚類。還會把吃剩下的食物保存起來,利用火製成照明工具,大約在5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讓我們的祖先完善了語言能力。我們的祖先擁有與生俱來的藝術衝動的情節,在法國、西班牙等地都有遠古祖先留下的大型動物巖畫,顯得有點遊手好閒。在南部非洲、中東、北非現代人遺址處所獲得的全部55個經打孔加工的貝殼,涵蓋了5萬多年我們祖先的歷史。

而尼安德特人各個時代的遺址中都沒有見到任何藝術活動的跡象,他們是一群願意冒險並且具有高度合作精神的獵人,他們幾乎都是集中圍捕大型而危險的動物,他們殘留的骨骸上,通常會留下很多的骨傷,遠遠多於我們的祖先,這顯示出了他們不服輸的性格,也顯示出他們比我們更加經濟和實際。

那麼為什麼藝術會產生如此大的生命力呢?能夠左右兩個種群的生死呢?丁抗教授從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角度闡釋了藝術活動的本質,及其對科學活動的影響。他說,藝術活動,就是強調和刻畫自然界有序、低熵的特徵。當熵處於最小值,即能量集中程度最高、有效能量處於最大值時,那麼整個系統也處於最有序的狀態,具有最強的生命力。

在進而談到“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丁抗教授認為,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培育人類對自然的觀察、認識和領悟,而這正是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基礎和前提;藝術活動能激發和培養人的熱情、興趣和創新意識,使人們能超越日常生活需求的限制。


科壇春秋精選


也看過一些資料,雖然表面上看智人與尼安德特相比沒有優勢,但有一個事實,即智人成為統治者,尼安德特人消亡了,如何打敗,大體有幾種假說,如語言能力、想象能力、組織能力,這都可能是原因。討論這個問題,其實有幾個前提性結論,從染色體分析,智人與尼人不是傳承關係,是一種替代關係,大多證據表明,替代有兩種可能,一是自然消亡,二是被滅絕,由於尼人與智人比較相似,因此,不大可能是自然消亡,那就是被智人滅絕。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智人何以勝利?從現有的歷史事實分析,征服者一般具有兩種優勢,一是更高的組織能力,二是突出的技術優勢,因此,更強的表達能力,在類人生物的初級階段,可能是非常大的組織優勢,尤其智人在智力和體力不具優勢的情況下。但還有另一種可能,智人的祖先由於長期處於弱勢,因而更加重視群居,同時,突然有一天,有一位偉大的智人有意識地決定不再與其共處,而是以滅絕尼人為目的,從而徹底改變了智人與尼人的競爭。可以做一個設想,假如在非洲,鬣狗群數量增大,並突然決定,開始有目的對竟爭生物進行滅絕,由於其數量、協作佔據優勢,假如能像智人的智力的話,其它競爭生物只有滅絕的宿命了。

不同於智人的類人生物其實不光有尼人,比如中國發現的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猿人都不同於智人,以前以為是傳承關係,其實這些類人生物都滅絕了,因此,智人毫無疑問,不僅有能力,而且更是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滅絕,目前,唯一的證據,智人的語言突變、及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征服行為,而不是簡單的搶奪食物行為,才是智人戰勝其它類人生物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是這樣,他們不可能滅絕,就如獅子很強大,但弱於獅子的捕食動物還很多。因為獅從未對他們進行滅絕。

還有一個證據,如漢人的祖先,並不是到達中原最早的智人,小棕人種早於O系人種(可百度),甚至他們在這裡已生活幾千或上萬年,但目前中國已很少能發現小棕人種,只有一種可能,在中原的小棕人種被消滅了。雖然很殘酷,但可能這就是事實,相比其類人生物,顯然智人更聰明、征服更有目的性。


Chc1


九萬年前的地球上,擁有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多種人類,智人的腦容量不是很大、體力也不是很強,但最終消滅了其他人類,統治了地球。究其原因,主要是智人的下頜骨比較發達,可以把“叫聲”發展成“語言”(後來還進一步變成文字)。沒有語言的人類,種群最多不會超過150人;有了語言的智人,種群可以無限擴展,直至發展成部族、民族、國家、教派。單從個體來看,智人能力一般偏下,但要組織起來,力量就勢不可擋了,取得最終的競爭勝利也就順理成章了!


氣吞萬里如猴


你是怎麼得出了你這結論:智人打敗了尼安德特人的?是因為現在這個時刻,有智人而無尼安德特人了麼?

那智人打敗的“物種”可就多了。什麼恐龍猛獁象劍齒虎三葉蟲之類的。對了,同屬智人的智人,歷史上還有若干在各種天災人禍中斷子絕孫的,所以他們也被現存的智人打敗了麼?

所有存在的東西,回頭去看,存在的概率都是零。所有存在的東西,消亡才是必然的,不必非得被打敗。尚未消亡的東西,不是因為什麼不敗,最關鍵因素只是運氣好而已。

就智人的個體規模,歷史上最小的時候也到過200個左右,距滅絕也就一步之遙。

打敗~

不敗~

這種“智人戰無不勝”的認知,會讓你有“我戰無不勝”的優越感麼?

——無陳詞濫調,無不知所云,無酸腐雞湯,無繽紛喧囂,唯有一點赤誠真意,一點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輕落玉指點贊、高抬貴手轉發;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見,請評論中不吝賜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